前言:在撰寫美術學習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如何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一)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
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老師親切、自然,學生就會感到輕松、愉快,學習的積極性就高,從而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學習。老師面帶微笑,會帶給學生無窮的力量,使學生在老師的微笑中讀出關心和愛護,理解和信任,并從中受到鼓舞,這樣他們會更加喜歡老師,進而喜歡老師所教的學科。即使面對學困生,老師一個期待的眼神和一個真誠的微笑都會使他們感到尊重,會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和激化,從而使他們自主改正缺點,努力學習。所以,老師在課堂上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為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提高課堂效率。
(二)創新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在以前的美術課堂上,學生都是以臨摹為主,美術課就是畫畫課,這樣的課堂形式,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失去興趣。我們應該很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不給學生設立樣板,而是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構圖,用心去畫,真正實現美術課的自主性,這樣學生的表現欲就會越來越高,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老師在課堂上要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諧,從而使學生對美術課的熱情更為長久。
(三)學習與教學環境的有效設計
一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合作學習機會
在美術教學中,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都有必要應用合作學習方式來開展,但是事實上,合作學習方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以及團隊意識、合作能力而言具有著重要意義,因此美術教師應當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以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出發點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合作學習機會。在此方面,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針對美術教育的重點和難點開展合作學習,同時也可以利用計算機與網絡來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課外合作學習平臺,如,教師可以利用QQ群、BBS等媒介來組織學生開展學習與討論,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興趣。
二在美術合作學習過程中做好角色分工
為了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在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有必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從而避免讓一些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無所事事并推動學生更好的參與到美術合作學習活動以及融入美術合作學習氛圍之中。在此方面,美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小組不僅要設置正副組長角色,同時要設置召集人、記錄員、計時員、匯報員等角色。其中召集人的任務在于組織合作學習并鼓勵學生參與,同時避免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話語霸權現象;記錄員則負責對小組成員發言做出記錄;計時員則應當確保小組成員能夠在規定時間內表達自身觀點,從而提高合作學習效率;觀察員則需要對合作學習情況的改善提出建議;匯報員需要對小組討論結果做出總結,并做出精煉的概括和表述。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差異和教學內容差異來對小組角色進行調整,從而實現美術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成效的優化。
三美術合作學習中需要注意的其他問題
合作學習的開展能夠在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方面發揮出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在美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實踐中,教師觀念、小組構建、小組管理、學生合作能力、合作學習氛圍、合作學習的評價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而為了對這些問題做出有效解決以實現合作學習工作的優化,首先,美術教師需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并以學生特點為依據來確定分組策略與引導策略等;其次,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對合作學習目標做出全面認識。合作學習是推動美術教學質量提高的手段,這種手段的實施目的并不僅僅局限在實現學生美術專業知識目標的實現,同時也需要重視學生情感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培養與實現;三是引導學生構建合作學習系統觀。合作學習具有長期性與復雜性等特點,針對這些特點,教師需要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對合作學習過程做出合理的整體設計與實施策略,同時需要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改變為依據來對合作學習方案進行調整;另外,在小組構建、任務分配、過程調控以及學習評價等方面,美術教師有必要對已有的優秀研究成果做出學習與參考,并根據美術教學中實際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條件,對合作學習相關工作做出調整,從而確保合作學習在美術教學中的順利開展。
一、美術教學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教學模式
1.運用啟發教學法
在“造型•表現”教學中,如果教師講解演示不得法,只是教授學生畫法或展示幾張范畫給學生看,就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作業因模仿而千篇一律。為了有效改善這一教學現狀,教師應當運用啟發教學法,使講解、演示、啟發、引領同步進行,充分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使用不同的造型手法,激發學生自由表現的欲望。如在教學《找媽媽》一課時,學生要學會母雞與小雞不同動態的表現和畫面組成,并學會如何表現小雞和媽媽在一起的快樂情景。教師可先畫出一只小雞的動態,再啟發引導學生畫出不同小雞的動態,而后教師對部分畫面組成進行演示,再啟發、引導學生對另一部分的畫面組成進行添加。最后,教師演示出一幅完整的情景畫面,并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構思出與這幅畫面不同的情景,通過運用啟發教學法,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體會到美術創造的樂趣。
2.創設教學情境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樂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通過自己研究、發現,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情趣。教師可以根據“造型•表現”課程中的主題布置教室環境,采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因素,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并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手法將所看、所想、所感表現出來。例如,在《滾動樂園》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創設教學情境:請幾名學生到講臺前吹泡泡;用彩泥制作成圓形物體;選用籃球、乒乓球等體育用品讓學生做運動,等等。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從而體驗圓形物品在生活中給學生帶來的樂趣。而后,教師要讓學生觀察這些現象的共同點,找出圓形物品大小、運動方式等因素與滾動速度之間的關系。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怎樣才能畫出具有滾動感覺的畫面,并讓學生運用線來表現實際生活中存在的滾動現象。
3.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一、走進童心——激發少兒的學習興趣
走進少兒的童心世界,教師可以細心觀察他們的所思所想,尋找可以激勵他們情感和引起他們強烈興趣的一切東西,然后巧妙運用這些東西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春天,我們可以帶少兒去郊外游玩,讓他們感受泥土、鮮花、大自然的氣息;假期我們可以帶少兒去動物園,觀看那些讓他們興奮、激動的小動物;甚至在睡覺前,我們可以給他們講故事,引起他們的興趣,發散他們的思維。其實生活就是創作的源泉,在科學、細心的指引下,教師可以激發少兒的學習興趣,少兒也可以一邊享受童年的樂趣,一邊認真地畫出他們感興趣的事物。
二、放飛童心——畫自由的畫
自由是每個人的向往,但如今,自由對一些少兒而言卻是奢侈品。他們的時間大都為家長掌控,就連他們心中想畫的事物都會受到限制。這樣不僅禁錮了少兒的思維發展,剝奪了他們的歡樂童年,也限制了少兒美術教育的發展。因此,教師更要不斷創新少兒美術教育理念,放飛童心——讓少兒可以隨心所欲,無所束縛,自由自在地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少兒美術教育應該注重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啟迪,而不單單是技能的傳授。如果人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規劃強制少兒創作,其結果大都事與愿違。這不僅禁錮了少兒的想象力,甚至引發了少兒的叛逆或者逆來順受的心理。從長遠看,放飛童心——畫自由的畫這一少兒美術教育新理念,可以讓少兒無拘無束、天馬行空地自由想象,充分發散思維,用他們的童真和彩筆畫出心中的美好世界。
三、有創意的贊美——啟發少兒的內在美術天性
筆者曾在一篇論文中看到這樣一則小故事:一個小孩畫了一個小雞蛋,并且在雞蛋上畫上了眼睛、鼻子、嘴巴,看起來相當可愛。繪畫教師覺得他很有創造力,但他卻沒有得到媽媽的表揚。故事中媽媽的形象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的反映,他們不懂得如何呵護少兒的童真,不懂得如何欣賞、贊美少兒的作品,更不懂得如何啟發少兒的天性。少兒的單純善良、天真樂觀是彌足珍貴的,他們的創意和作品是需要大人肯定的,他們心中的故事是需要被聆聽的,他們內在的美術天性應該伴隨其成長被不斷激發,而不應該斷送在大人的批評中。少兒看待問題一般都是憑借直覺,他們描繪的就是心中所想的東西,教師絕不能根據像不像的標準評判他們的創作。這時,教師和家長要放棄完美主義,注重少兒心理的變化、思維的發散以及潛藏的美術天性。日常生活中,教師一定要用心欣賞少兒的作品,贊美他們的努力、創意,細心聆聽他們的奇思妙想,更好地啟發他們內在的美術天性。
一、把握學生特點,科學合理分組
在開展合作學習前,教師首先要把握好學生特點,根據一定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一般而言,依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來合理分組,讓學生互幫互助,共同促進?!爱愘|分組”,即按照學生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學習成績、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進行分組,以引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提高,促進優勢互補?!巴|分組”,即讓上述因素相同的學生組成小組,使組內競爭向組間交流與組間競爭轉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班級學情,充分考慮學生興趣、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情況,靈活有效地選擇分組方式。比如,對于一些思考性、探究性強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同質分組”方式,加強組內合作交流,促進組內互助協作。對于一些操作性、實踐性強的教學活動,則可進行“異質分組”,以確保小組成員的差異性與互補性,實現小組之間合作競爭的公平性。
二、明確學習任務,引導合作探索
明確學習任務,引導合作探索是合作學習中的關鍵環節。在小學美術合作學習,教師要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及心理因素,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引導學生合作探索,體驗成功的喜悅感。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學習任務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精心設計真實而趣味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輕松、愉悅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比如,學習蘇少版小學美術教材第六冊第14課《會說話的手》時,筆者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出示手勢圖片,欣賞手影片段,引導小組合作,組合手形模仿,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合作意識。然后,指導學生擺出有趣的手形,用勾線筆描下手形,根據手形特點進行想象添畫,畫出有創意的聯想畫。接著,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巧手劇場”,進行自編手形畫故事表演,如龜兔賽跑、小貓釣魚、丑小鴨等,并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配合獎、最佳表演獎等。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學習任務的挑戰性和探索性,精心設計一些富有探索、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勇于參與、樂于合作,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索知識的學習活動當中。例如,教授蘇少版小學美術教材第8冊第4課《穿穿編編》時,筆者將全班以4人一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拆編游戲活動。活動要求:拆前仔細觀察穿編物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小組成員明確分工,仔細揣摩各式各樣的穿編方式,并做好記錄,組裝時要細心謹慎,小組成員配合協調,比一比哪個小組拆編得又快又好。
三、課外拓展遷移,注重有效評價
課堂教學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在小學美術合作學習中,教師注意除了加強課內合作學習外,還需注重課外合作,以課內學習為核心,引導學生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和延伸,使課堂學習與課外訓練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拓寬學生的學習與合作空間,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合作能力。譬如,教學蘇少版小學美術教材第8冊第1課《節日》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外收集一些有關節日活動的照片、詩詞、故事,并嘗試介紹與這些節日相關的風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此外,在合作學習中,有效評價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應打破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注重多元化評價,將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有效結合起來。同時,要注意整合激勵個體競爭與小組合作達標的評價形式,通過組內成員自評、互評、組際間互評,引導學生在與同伴的磨合中,不斷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同時培養學生對事物、對他人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增強學生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當各組評價之后,教師要進行總評,在肯定各組學習成效的基礎上,恰如其分地指出其缺陷,并幫助學生及時改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