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通信工程就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通信工程專業綜合實訓》是本專業學生畢業前需要學習的最后一門實踐課程。該實踐課程的目的是通信工程專業學生將所學的專業課程知識、技能融合起來,完成一個較復雜工程問題的設計與研發。在新工科背景下,該文通過對傳統通信工程綜合實踐教學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工程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以工程項目為載體的綜合實訓課程改革方案。通過加強與地區行業、企業協作,構建校企合作的工程訓練環境,創新教學方法,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強化工程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人才培養。
關鍵詞:新工科;通信工程專業;綜合實訓;校企合作
1概述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教育對象及學習模式隨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教育部于2017年起實施新工科發展戰略[1-3],提出了高等教育應當能夠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新工科打破了傳統工科人才培養目標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局面,更強調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通信工程是新工科戰略涵蓋的新興專業之一,新工科發展戰略對其人才產生了巨大需求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加強通信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是新工科背景下重要的教改課題[5-7],其改革目標是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工程訓練讓學生深入了解行業背景知識、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從而能夠較好地適應地區經濟及行業發展的需要。
2當前通信工程實踐教學的不足
南京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自2015年起開展綜合實訓課程。隨著實踐教學的不斷開展與推進,目前已收獲了一些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發現仍然存在教學內容與技術發展脫節、教學環境局限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通過教學改革來構建更合理的教學體系,提升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模式。對比目前行業發展需求,結合學生的就業情況,我們發現當前的實踐教學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企業是用人單位,我們一定要做到供需結合,才能實現無縫對接”。同時大會還審議通過了《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宣言》,說明我省乃至全國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校企合作的高度重視。為了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的相互結合,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各地方高校多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就實際情況來看,校企合作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不足,政府支持校企合作的力度不足等。
1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和特征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探索出多種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開展了校企合作的多種實踐。根據校企合作中企業和學校參與方式和參與程度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1.1學校主導-企業配合模式
在該模式下,一般由學校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并承擔大部分培養任務,而企業則處于“配合”的輔助地位。企業是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應的條件或協助完成部分培養任務,其中主要以實踐教學環節居多。這種合作模式是較早出現并且現在仍然在很多高校實施著。
1.2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1通信工程管理及工程監理現狀
電力系統通信工程主要指通信設備技術改造、電力建設通信配套、獨立二次(通信網建設)、科技項目及其他通信業務支撐項目。目前工程管理工作大多由通信專業技術人員承擔,這部分人員缺少工程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能,無法滿足工程管理的專業化要求。同時在電力系統通信工程管理體系中缺乏一套完善的通信工程建設監理標準體系,大多數通信工程建設監理公司主要以電力系統一次工程監理業務為主,通信工程監理業務專業化程度不高。目前在電力系統通信工程管理及工程監理業務方面有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有:
(1)工程管理專業化程度低。缺乏從事電力通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在工程管理多個環節存在短板,無法實現精細化和專業化管理要求,影響工程建設效益。
(2)缺乏通信工程監理標準體系。多年來電力系統通信專業作為電力系統的一個支撐專業,絕大部分電力通信工程都是電力系統一次主專業工程的配套建設項目,常套用其工程建設管理模式,缺乏具有通信專業特點的電力系統通信工程監理業務流程及監理規范、規程等標準體系;同時電力系統通信專業有別于運營商的通信系統,電信等其他行業的通信工程監理業務管理規范、規程也無法照搬。
(3)監理公司業務面狹窄。目前電力系統通信工程監理業務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階段,未涉及項目可行性研究的編制、造價控制,工程建設安全、信息管理,協調工程建設、施工等單位工作關系等方面,無法起到監理公司在通信工程建設中應有的作用。
(4)缺乏通信工程監理專業人才。目前我國通信工程監理公司從業人員大部分是通信專業技術人員,只能承擔工程質量監理工作,缺乏具備監理專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
一、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實驗室條件和環境較差
由于大部分學校都在進行學生的擴招和學校的擴建,通信專業的人數也會大幅度地增加,學校在擴建過程中會存在資金問題,導致對于實驗室儀器設備的資金投入不足,設備更新緩慢,與現代快速發展的通信技術嚴重脫節,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到的知識也是幾年前的,已經過時。同時在擴招過程中該專業人數大幅度增加,導致實踐教學的場地緊缺,存在多人共用一套實驗設備進行實踐學習的情況,這就導致實踐教學的質量不是很理想。
2.實踐教學的老師對于這門課程不夠重視
與老師熟知的理論教學相比較,實踐教學操作十分麻煩,其中各種各樣的環節讓人頭疼,長期從事理論教學的老師難以適應這樣的教學過程,他們就會選擇逃避,沒有將實踐教學真正地開展起來,學生只是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無法學到真正的知識,沒有獲得實際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有些學生在老師的影響下也是持比較消極的態度,認為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可有可無,沒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義。
3.提供給學生的實習單位較少
1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合理定位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計符合專業發展要求的課程體系,有助于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展開,有助于高校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提升競爭力。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依據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充分理解國家對通信工程類的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南開大學公能素質教育綱要》為指導,根據現代工學學科建設的需要和通信工程專業的特點,從而制定我校具有“公能”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我校不斷強化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注重素質、培養能力、強化基礎、拓寬專業、嚴格管理、保證質量”為教學指導思想,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堅持育人為本,強化質量特色。通信工程專業不僅要強調全面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而且要適應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在制定通信專業的培養目標過程中,要體現出通信事業現狀和通信發展的方向,培養出通信事業需要的創新型技術人才。因此,我校的通信工程專業著力培養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深厚的知識基礎、優秀的專業能力、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開闊的國際視野、特色鮮明的電子信息技術科學的專業人才。依據“厚基礎,寬口徑”的育人理念,培養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制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創新型科學與技術人才。依照這一培養目標,有必要細化素質、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將培養目標落實到教學實踐過程中。
2課程體系改革堅持的原則
課程體系是學校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是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同時也是學校教學改革的總體反映。通信工程專業是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其課程體系的建設既要保證人才的知識系統性和學科前沿性的要求,又要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特性。因此,我校通信工程專業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瞄準國際發展前沿,理工兼備、綜合發展。在上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通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校訓,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2)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知名高校成功的辦學理念和經驗,突出我校的歷史積淀和辦學精神,凝練通信工程專業的教學特色、優化本科課程教學體系;(3)科學、合理的分類設置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充分考慮專業間、課程間以及不同年級知識結構的關聯度,避免因人設課的現象;(4)在全體專業教師范圍內選拔勝任的任課教師,組成課程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5)教授必須上教學第一線,承擔并完成本科基礎課教學任務;(6)深化教學方式改革,貫徹“講一練二考三”要求。
3課程體系改革的內容與措施
3.1組織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