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藥物制劑專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教學主要對象
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2012級蒙授藥物制劑專業44名學生。
2教學主要過程
本次將行動學習法應用于蒙授藥物制劑專業藥物化學的教學,主要的教學活動包括:①通過共同研究,提出問題;②成立行動學習小組;③積極開展學習、解決問題;④組織班級討論與匯報。
2.1提出問題:在行動學習法中,首先要提出問題,問題并不能由教師單獨決定,將蒙授藥物制劑專業的學生分成行動學習小組,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并在教師的指導和商議下,最終選擇提出的問題。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能夠引導學生要按照藥物化學教學大綱的主要要求,設計并提出在本專業相關技能的基礎上的一些教學問題。以外周神經系統藥物中的局部麻醉藥為例,問題的提出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步驟:①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問題。如舉例說明局部麻醉藥的分類,每一類局部麻醉藥的代表性藥物的理化性質、合成及代謝途徑等;②通過行動學習法探究后,學生可以掌握的具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如通過局部麻醉藥的發現與發展歷史,結合局部麻醉藥的構效關系,剖析每一類局部麻醉藥在臨床應用中的優點和缺點,便于學生快速掌握局部麻醉藥的應用方法、適用范圍、給藥途徑、臨床價值及作用機制等;③通過案例分析,掌握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綜合性、難度性的問題。通過提供各種需要局麻患者的手術資料,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選擇每一種手術(闌尾炎、剖腹產、眼科手術、甲狀腺良性腫瘤等)需要選擇哪一種麻醉藥,并能解釋使用的原因。
2.2成立行動學習小組:行動學習的開展主要是在行動學習小組中完成的,將2012級蒙授藥物制劑專業的44名學生分為7組,每組平均6~7人。學生輪流擔任提問者、陳述者、觀察者、支持者、監督者等角色,在行動學習小組中創造通過對話、討論等方式進行交流與互動的學習環境。小組中陳述者的主要任務是向其他成員詳細介紹對提出的問題給出的答案,并尋求其他成員的反饋意見,在小組其他成員的協助下不斷改進完善;提問者主要負責提出疑問,請陳述者作出回答;支持者可以隨時補充陳述者的觀點,幫助小組成員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識;觀察者作為傾聽者;監督者負責監督整個小組的活動進程,有利于促進行動學習開展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達到有效的互動。
1聯系藥物制劑專業實際,激發學生興趣
只有真正讓學生認識到有機化學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學生學好本課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增加與藥學專業相聯系的知識。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將有機化學基礎知識融合到藥學中去,為將來從事藥學研究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學中可經常列舉一些與藥物構效機理、藥物分析、藥物合成和藥物分離提純有關的實例。例如,在講授鹵代烴的過程中介紹鹵代烴在醫藥上的應用;在講對映異構現象時,可以列舉許多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手性藥物,如沙利度胺等。說明化合物的立體構型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藥理作用,進而加強學生對立體化學的重視。在討論羧酸衍生物水解反應活性時,列舉酯類局麻藥普魯卡因與酰胺類局麻藥利多卡因的作用時間長短,以此說明酰胺比酯難以水解。通過這些實例的列舉,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學好有機化學,才能學好專業知識。
2改善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學是多層次、多結構、多樣性的復雜過程,因而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它既有客觀規律可以遵循,又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教師要善于把一般的教學常規與本學科特點相結合,摸索出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錯綜復雜的內容中找出線索和規律,掌握其內在聯系。
2.1問題探究法與專題討論法相結合
“問題探究法”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迪學生創造性思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鼓勵學生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為他們提供自由討論的機會,這既是專題討論法的重要形式,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方式。我們教研室一直開展專題小結教學模式,將有機化學重要的知識點歸納為50個左右,讓學生針對不同的知識點查閱相關資料,撰寫專題小論文,教師批閱后,學生用PPT進行匯報,教師再進行總結,教師還應抓住時機再次質疑,有意識地留出一些問題給學生,喚起學生思維的第二次高潮。這樣下來,通過查閱文獻和撰寫論文到最后PPT匯報,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較大提高,而且確實能學到東西,拓寬知識。
1.有機化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有機化學教學大綱規定了該課程的地位和性質,同時也明確了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掌握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命名、官能團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規律、立體化學特征和主要的化學性質;熟悉典型的有機反應和反應歷程;了解各類代表性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實驗課要求掌握有機化學基本操作技能,官能團的性質和典型的有機反應,熟悉常規儀器的使用。在實際教學中,不管是理論課還是實驗課,教師的教學都緊扣大綱,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目前我校藥劑專業學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是文科生,底子薄,基礎知識缺乏,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弱,這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教學中既要保證多數人聽得懂,聽得輕松有趣,又得兼顧不同學習基礎、學習興趣的同學,所以,必須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狠下工夫,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學生對本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教師在強調本學科的重要性之外,還需開發本學科的趣味性、專業相關性以及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內容
2.1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在教學內容確定的前提下,如何把知識高效的傳授給學生,除了需要教師的激情、熱情,對學生的了解、對教學內容的熟練把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將知識分成記憶、理解記憶、理解、探索性等幾個不同層次,對于不同層次的知識,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當然,同一個知識到底屬于哪個層次,可能會應人而異,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對有機化學而言,其知識多數屬于理解記憶,還有一些內容是偏探索性的,需要一些練習來加強理解、提高能力、檢驗自己的。對于純記憶的內容,教師可以采用編段子、打比喻、類比等方法來幫助記憶;對于抽象的、需理解記憶的內容,教師可以采用模型、圖表、動畫、比喻等直觀的東西幫助學生理解,如在講立體異構,分子結構時,學生往往感覺很抽象難以理解,這時,實物模型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是因為學生缺乏某些知識而造成的理解困難,教師還應幫助他們復習,包括復習內容、復習方法等。
2.2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精心制作PP]。教學內容是一堂課的關鍵,沒有好的教學內容,就相當于沒有了靈魂,再好的手段也沒有用,所以,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然后用一種好的方法把它呈現出來。我們根據藥劑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遇到與藥劑學,藥物分析等專業相關的知識時,我們可以多介紹一些,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對他們專業課中的與有機化學相關的內容相當熟悉。考慮到文科學生的特點,對于他們可能難以理解的內容,教師要及時的發現并添加一些相關的復習內容。此外,還可以添加一些趣味性的東西,如小實驗、小應用、小案例、小幽默等,可以起到啟發學生,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總之,教學內容是一個很廣的東西,我們不能只局限在書本上,而應跟據學生實際、教學大綱等精心設計,不斷完善。
2.3重視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剛入校門的新生的學習習慣往往還停留在拿來主義,即教師教給他們什么,他們就學習什么,教師教會了他們什么,他們就學會了什么,而缺乏主動學習知識的習慣和能力。有機化學作為大一新生的一門基礎課當然也承擔著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設計一些諸如案例式的教學方法,以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為主,然后討論,檢驗學習效果,既培養了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又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成就感,具有較好的效果。
[摘要]應用型人才是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人才類型,模塊化課程體系是適應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的課程體系。教育部推行和倡導新建本科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模塊化課程改革。本文介紹了安徽新華學院藥學院在模塊化課程改革中的一些做法,為完善應用型課程體系,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能力培養;模塊化課程;改革
為了適應新常態下教育發展的需要,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已勢在必行。模塊化課程建設是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嘗試。教育部推行和倡導在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進行模塊化的課程改革,在安徽合肥學院試行的模塊化課程改革已初現成效,我校教務處也提出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根據這些指導思想和改革目標,藥學院在制藥工程專業(校級特色專業、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藥學專業(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和藥物制劑專業(校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進行了模塊化改革的探索,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認真優化整合,積極推進模塊化課程群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基礎實驗化學課程模塊化整合成效顯著
2008年,藥學院開始基礎化學的實驗課模塊化整合改革,將實驗教學從理論教學中剝離,打破四大化學實驗各自為政的壁壘,構建獨立的基礎實驗化學課程體系。從2008級本科生教學中實施到現在,基礎實驗化學的模塊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經驗,為推進藥學院模塊化課程改革開創了良好的開端,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1.1構建完整獨立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
摘要: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民族醫藥團隊對中國發展較好民族醫的醫療機構、設置醫學門類有代表性的部分大學開展實地調研與咨詢。根據目前國內傳統醫學(包括中醫藥和55個少數民族醫藥學)的發展狀況分析,漢族醫藥為主的“中醫藥”明顯比55個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成熟;55個少數民族醫藥學從學科分類上、是否列入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執業醫師是否開考問題等方面均呈現出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和相關高校采取可操作性的措施解決中國民族傳統醫藥學現代傳承與高等教育面臨的發展困境。
關鍵詞:中國;民族傳統醫藥學;現代傳承;高等教育
中華民族傳統醫藥包括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醫藥。55個少數民族醫藥為其本民族的發展以及整個華夏兒女的健康生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十年來,國家民委協調教育部、衛計委、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管理部門,得到了各部門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對民族醫藥的大力扶持,民族醫藥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55個少數民族醫藥發展不平衡,特別是祖國邊疆地區的廣大民族醫沒有合法的行醫資格和民族醫學、民族藥學正規的高等學歷教育申請開辦限制較多。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2014年“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中華民族傳統醫藥的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將會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明確規定“要發展民族傳統醫藥”。2015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要求“辦好民族地區高等教育”、“加快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工作報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在“三農”工作中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中之重,服務于當地民眾健康的民族醫藥的發展是前提和基礎。近10年來,國家民委協調教育部、衛計委、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管理部門,得到了各部門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對民族醫藥的大力扶持,民族醫藥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55個少數民族醫藥發展不平衡,特別是祖國邊疆地區的廣大民族醫沒有合法的行醫資格和民族醫學、民族藥學正規的高等學歷教育申請開辦限制較多。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民族醫藥團隊基于對民族醫藥事業、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關心、熱愛與情愫,對中國發展較好民族醫的醫療機構、設置醫學門類有代表性的部分大學開展實地調研與咨詢,調查結果如下。
1教育部關于民族醫、民族藥學本科專業設置現狀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教高[2012]9號)文件精神,“一、基本專業”中醫學門類包括基礎醫學類、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中醫學類(包括中醫學、針灸推拿學、藏醫學、蒙醫學、維醫學、壯醫學、哈醫學)、中西醫結合類、藥學類(包括藥學、藥物制劑)、中藥學類(包括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共八大一級學科;“二、特色專業”中基礎醫學類、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藥學類(臨床藥學、藥事管理、藥物分析、藥物化學、海洋藥學)、中藥學類(藏藥學、蒙藥學、中藥制藥、中草藥栽培與鑒定)共八大一級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