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餐飲消費深化安全整頓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整治目標;整治內容;職責分工;工作進度;工作措施這幾個方面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以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為目標,以消除高危食品衛生隱患為突破口,與街道(鎮)共同完成小餐飲“規范一批、提升一批、置換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目標;繼續推行餐飲業、集體食堂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加強對餐飲單位、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農家樂、快餐配送等單位的衛生監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進一步規范提升轄區內小餐飲(*拉面)的衛生水平;在轄區餐飲單位和學校食堂中全面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完成春季學校(幼托機構)食品衛生專項檢查;開展轄區建筑工地、農家樂食品衛生專項檢查;開展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專項檢查;加強領導,強化責任;統籌兼顧,合理安排;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加強溝通,及時預報等,具體材料請詳見下文: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食品安全管理,認真落實市、區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防止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根據部門責任分工,結合本區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意見。
一、整治目標
力爭通過專項整治,使我區餐飲消費領域食品衛生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切實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一)以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為目標,以消除高危食品衛生隱患為突破口,與街道(鎮)共同完成小餐飲“規范一批、提升一批、置換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目標。
(二)繼續推行餐飲業、集體食堂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在重點餐飲單位推行“五常法”管理模式,餐飲單位和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實施率達100%以上。
(三)加強對餐飲單位、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農家樂、快餐配送等單位的衛生監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督促指導各單位建立和實行食品原輔材料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建立統一格式的進貨臺賬和索證模式,使各單位的食品原輔材料進貨檢查驗收制度的建立實施率達100%。
二、整治內容
(一)進一步規范提升轄區內小餐飲(*拉面)的衛生水平。
(二)在轄區餐飲單位和學校食堂中全面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
(三)轄區內餐飲單位、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及其他集體用餐單位必須全面建立食品原輔材料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強化規范食品原輔材料索證管理,防止不合格食品原料和有毒有害物質的進入。
(四)嚴厲查處餐飲單位、學校食堂、農家樂、農村聚餐采購、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及其制品、劣質食用油、不合格調味品、工業鹽、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以及不按要求對原輔材料進行索證審查和檢查驗收的行為。
三、職責分工
在區衛生局的統一領導下,積極推進我區餐飲消費領域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防保科:組織協調全局開展食品專項整治工作,對整治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及時向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辦公室上報整治情況。
區衛生監督所:負責轄區內餐飲消費領域食品安全專項工作,制定具體整治方案,匯總上報相關信息和簡報編輯發送工作。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支持、配合區衛生監督所開展整治活動;落實責任醫生的巡查制度,加強對轄區小餐飲店的衛生巡查;加強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工作,做到隨到隨查,縮短發證時間;對少數民族及持特困戶證明的從業人員健康體檢要按照相關政策給予減免。
四、工作進度
本著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原則,嚴厲打擊在餐飲消費領域的食品衛生違法行為。著力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把整治與規范、監管與自律的各項措施有效結合并抓好落實,分三個階段完成專項整治的任務和目標(小餐飲、農村聚餐整治貫穿全年)。
第一階段(3月下旬—5月上旬):完成春季學校(幼托機構)食品衛生專項檢查;在規范采荷街道的“百荷廚房”早餐廣場的同時,配合各街道(鎮)進一步提升聯營模式小餐飲店的衛生狀況。
第二階段(5月中旬—8月上旬):開展轄區建筑工地、農家樂食品衛生專項檢查;在每個街道(鎮)創建一條示范街一個示范社區,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發揮示范作用,轄區小餐飲店衛生狀況得到較大提升。
第三階段(8月中旬—10月底):開展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專項檢查;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分析總結,并進一步查漏補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實長效監管措施,迎接整治驗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為加強餐飲消費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成立區衛生局餐飲消費領域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德鋼,副組長:陳支農,組員:張秋萍、周志純及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領導。專項整治采取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網格式工作方式(詳見附件1)。
專項整治工作納入到各單位的年度目標考核。
(二)統籌兼顧,合理安排。餐飲消費領域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是今年衛生監督的重點工作,區衛生監督所和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合理安排工作,確保專項整治任務的完成。整治期間所有基層衛生監督員由區衛生監督所統一調配,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確保每個工作日安排至少一名衛生監督員參加集中整治活動。
(三)加強監管,嚴格執法。一是重點監管。以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為抓手,規范餐飲業、集體食堂、農家樂和快餐配送等單位的食品原料采購、貯存、加工等環節,控制食物中毒潛在因素。二是聯合監管。主動聯合鎮、街道及相關部門對問題突出的地段實施聯合監管,同時采取一線工作法、地毯式檢查、錯時檢查等方法開展監督檢查,對四個街道的監督檢查要全面覆蓋,四個鎮重點覆蓋,每天每組檢查不少于30戶次。三是依法監管。對存在問題嚴重或整改不力的單位,要依法調查取證,及時制作衛生監督筆錄和協助調查通知書,依法實施衛生行政處罰,強勢督促整改,并定期回訪跟蹤整改措施落實情況。
(四)廣泛宣傳,營造氛圍。一是向各餐飲單位、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發一封“公開信”,強化宣傳,營造氛圍;二是在示范街(社區)、餐飲單位推行衛生監督信息公示,強化行為自律;三是要結合健康大講壇活動有計劃的舉辦食品衛生知識培訓班,加強對《食品安全法》的宣傳,提高轄區內食品從業人員衛生知識水平。
(五)加強溝通,及時預報。一是建立例會制,整治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作例會,通報整治進度和結果,同時分析整治中所遇的難點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二是建立通報制,對在整治中發現的部分經營單位因其它原因(違法違章建筑、環保限批、臨時建筑、拆遷范圍、當地政府區域限批等)而不能取得相關證照的,要詳細登記地址、店名、經營項目、業主、聯系電話、無證原因等,集中整理后抄送當地街道、鎮政府及區環保、工商等部門協調解決。三是建立預警制,區衛生監督所通過衛生監督網站和信息平臺,及時各類預警信息,有效預防食物中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