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退牧還草工程補播改良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實施地點
全縣完成草原補播30萬畝。其中:天然草原補播改良28萬畝全部在4退牧還草項目區內實施,補播區域為五托井至小青山、八浪井至黃家井一帶荒漠草原區;人工草地建設2萬畝在全縣各鄉鎮實施。
二、實施期限
三、組織形式及播種方法
1根據我縣實際,禁牧、休牧區嚴重退化草場上,重點實施補播改良28萬畝,農牧區統籌安排建立以紫花苜蓿為主的人工草地建設2萬畝。為減輕放牧牲畜對天然草場的壓力,把項目區退牧牲畜轉移到農區,大力發展種草養畜,修建暖棚圈舍,建設養殖小區,進行舍飼圈養。
2組織形式。補播改良采購草種由省上統一招標采購,并由中標企業運送到項目區所在鄉鎮,項目區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協助縣退牧還草項目辦組織實施。縣退牧還草項目辦安排技術人員對項目區農牧民群眾進行現場培訓,使其掌握基本的補播技術,指導牧民群眾進行補播。補播過程中要加強對草種和播種機具的管理,防止機械損壞和草種流失,確保草種全部用于補播。
3補播草種選擇及播種方法。根據我縣不同的草地類型,天然草地補播的草種以白沙蒿、沙米等為主。采取人力撒播和機具補播相結合的補播方式;人工草地建植牧草品種主要以種紫花苜蓿為主,采取精耕細作、灌溉種植的辦法。
4草種用量補播改良共需各類優質牧草種子22萬公斤。其中:天然草地補播按0.32公斤/畝用種量計算,共需牧草種子9萬公斤(包括白沙蒿7萬公斤,沙米2萬公斤)人工草地建植牧草播量按2.4公斤/畝用種量計算,需紫花苜蓿種子3萬公斤。
四、分區域實施情況
1天然草地改良天然草地補播改良28萬畝,用各類草種9萬公斤。其中,4五托井至小青山一帶天然草地補播8.2萬畝,用各類草種2.6374萬公斤;4八浪井至黃家井一帶天然草地補播29.8萬畝,用各類草種6.3624萬公斤。
2人工草地建設人工種草2萬畝,用紫花苜蓿草種3萬公斤。其中:蔡旗鄉0.2萬畝,草種0.3萬公斤;重興鄉0.2萬畝,草種0.3萬公斤;薛百鄉0.2萬畝,草種0.24萬公斤;大壩鄉0.24萬畝,草種0.224萬公斤;三雷鎮0.2萬畝,草種0.24萬公斤;蘇武鄉0.2萬畝,草種0.24萬公斤;東壩鎮0.2萬畝,草種0.24萬公斤;夾河鄉0.2萬畝,草種0.24萬公斤;大灘鄉0.2萬畝,草種0.24萬公斤;雙茨科鄉0.2萬畝,草種0.24萬公斤;泉山鎮0.2萬畝,草種0.24萬公斤;紅沙梁鄉0.2萬畝,草種0.24萬公斤;西渠鎮0.2萬畝,草種0.3萬公斤;40.2萬畝,草種0.3萬公斤;南湖鄉0.2萬畝,草種0.24萬公斤;紅沙崗鎮0.04萬畝,草種0.074萬公斤。
五、資金籌措
1草種采購及運費300萬元,全部為國家投資。
2補播機械、車輛、人工等作業費230萬元,折合人工3萬個,全部為退牧區鄉鎮受益群眾以勞代資進行自籌。其中,4五托井至小青山補播8.2萬畝,機械、車輛、人工等作業費64.6萬元,折合人工8200個;4八浪井至黃家井補播29.8萬畝,機械、車輛、人工等作業費273.3萬元,折合人工22800個。
六、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為了實施好退牧還草補播改良項目,縣畜牧獸醫局成立指揮領導小組,負責制訂具體的工作方案,做到分工具體,責任明確,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草原工作站負責補播種草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工作以及補播種草出苗率及蓋度的測定;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進行督查,檢查驗收;項目區鄉(鎮)制定相應的補播實施方案,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組織退牧戶進行補播種草,按時完成補播種草任務。
2搞好現場勘查,制定作業方案通過現場多點勘查比較,按照先易后難的補播原則,劃定補播區域,確定行動線路,核定草種播量,確定覆土方式,制定切實可行的補播作業方案。
3實行圍欄禁牧,確保補播效果實施補播改良的禁牧、休牧草地,實行全封閉禁牧,嚴禁駝、羊進入補播改良區,防止牲畜踐踏、采食影響補播牧草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