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全省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工作座談會精神,我區被確定為全省農業產業化試點區。為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特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三個基地、一個后花園”的戰略決策,進一步創新我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思路,用工業化的理念、市場化的運作、合作化的組織形式來謀劃發展農業,推動區域塊狀經濟發展,努力實現全區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二、目標任務
我區農業產業化試點工作從年7月開始至年底結束,歷時3年左右時間,通過九個方面的工作,迅速擴充渝水農村經濟總量,實現農民增收1000元的目標。
(一)加快建成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要按照“政府主導、統一規劃、提供服務、分塊招商”的原則,采取業主投資、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辦法,實行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分層次、分階段推動。示范園區規劃期3年,分中心園和示范園,規劃面積15000畝,其中種草養殖示范園2500畝(中心園10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園2500畝(中心園500畝)、果樹種植示范園5000畝(葡萄中心園1000畝)、花卉苗木種植示范園1000畝(中心園100畝)、高效作物示范園3000畝、水產養殖示范園1000畝。年底前重點抓好中心園建設和完善,高標準建成500畝加山精品蔬菜園、羅坊1000畝種草養殖園(肉牛示范場棚)、姚圩200頭奶牛養殖場和水西100畝苗木花卉園,完善好觀巢1000畝葡萄園。此項工作由區委副書記何華武同志牽頭,區政府副區長鄒永清、區長助理干華明同志負責,區農辦、農業局、畜牧水產局、林業局、蔬菜辦、建設環保局和有關鄉鎮(辦)具體實施。
(二)大力培植新興主導產業。按照比較優勢和規模經營的原則,在抓好傳統農業產業升級的同時,今后3年集中全區財力物力,從年下半年開始,重點培植綠色果蔬、草食畜禽、花卉苗木三大新興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力爭果蔬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主要分布在水西、馬洪、姚圩、馬洪、羅坊;肉牛出欄10萬頭以上,主要分布在北崗、羅坊、姚圩、南安、觀巢;大力推廣種草養鵝;花卉苗木面積1萬畝以上,主要分布在。圍繞主導產業建立“五大體系”。一是政策保證體系,制定和落實《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和《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標準體系,按照國際標準和慣例,嚴格執行農產品標準體系、檢測體系和標識制度,推進農產品安全生產,發展無公害農業;三是技術體系,以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及行業協會為主體,有組織地對農民進行畜禽養殖、果蔬種植、花卉栽培、大棚生產等十項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使千家萬戶掌握農業先進技術,參與到主導產業的發展中去;四是市場體系,建立和完善產地市場,加快銷地市場建設,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五是服務體系。配合市里抓好海關、商檢等服務體系建設。此項工作由區委副書記何華武同志牽頭,區政府副區長鄒永清、區長助理干華明同志負責,區農業局、畜牧水產局、林業局、蔬菜辦和有關鄉鎮(辦)具體實施。
(三)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加大對現有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區財政每年籌集300萬元資金,70%用于獎勵或貼息,30%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扶持壯大棉籽“三相萃取”、一力味精公司、新和藥業公司以及洪鴨禽蛋公司等四大民營農業龍頭企業。鼓勵工商資本、民營資本、外商資本參與農業開發,領辦、創辦和參與經營各種龍頭企業。在大力培育綠色果蔬、草食畜禽、苗木花卉等農業龍頭企業的同時,著力引進外地有實力的名牌農業龍頭企業。形成一大批種子、種苗、科技開發、精深加工和市場營銷的龍頭。從年下半年開始,3年內培育羅坊肉牛養殖場、加山精品蔬菜園等農業龍頭企業,力爭年內建成羅坊500頭肉牛養殖場、加山500畝精品蔬菜園。近期內研究制定并出臺《渝水區關于扶持獎勵龍頭企業的實施辦法》。此項工作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涂群同志牽頭,區政府副區長鄒永清、區政協副主席吳金瑞、區長助理干華明同志負責,區鄉鎮企業局、供銷社、招商局和有關鄉鎮(辦)具體實施。
(四)積極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按照“民辦、民營、民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積極發展中介服務組織、農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大力推廣“公司(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協會)+農戶”的新型農業生產組織形式,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水平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在鞏固和完善觀巢葡萄、馬洪柑桔、羅坊肉牛、羅坊生豬、水西黃花梨、良山養魚現有六大協會的基礎上,年底前積極發展花卉、苗木、草業、蔬菜、藥材等新興產業協會。實行生產基地有協會組織,生產區域有聯合協會。區里建成總會,鼓勵引導龍頭企業法人代表和販銷大戶、種養能人擔任協會負責人。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組建初期,區財政適當予以資金上的支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按其販運、銷售農副產品所繳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受益財政予以獎勵。此項工作由區政府副區長鄒永清同志牽頭,區長助理干華明同志負責,區農業局、畜牧水產局、蔬菜辦、林業局、有關鄉鎮(辦)具體實施。
(五)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渝水農業信息網站、村(企)信息點,各鄉鎮(辦)在已經建立信息網絡終端的基礎上,加快信息網絡運用工作,水北、水西、羅坊、姚圩、良山等鄉鎮年底前要配齊配強信息網絡終端工作人員,實行網絡社會化、公開化,方便農民上網。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信息村,城南、城北街道辦事處至少有一個村委年底前建成信息村。加山精品蔬菜示范園、觀巢葡萄園、姍娜柑桔園等農莊(園)要盡快組建信息點。大力培育壯大農產品流通組織,充分發揮一些從事農產品經營的小老板信息靈、渠道廣的優勢,把我區的農產品銷出去,同時大力扶持農民經紀人、販運大戶和民間流通組織,幫助他們盡早成長壯大。從年下半年開始,力爭3年內形成羅坊畜禽批發市場、水西果蔬批發市場、觀巢葡萄批發市場、水北大宗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四大專業市場,百個流通企業、千名流通小老板、萬名個體流通專業戶。此項工作由區委副書記傅明明同志牽頭,區政府副區長徐徠水、陳文華,區長助理何志勇同志負責,區農辦、農業局、工商局、建設環保局和有關鄉鎮(辦)具體實施。
(六)不斷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規范和完善土地流轉機制,積極探索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新途徑,用發展股份合作經濟的辦法加快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年重點在姚圩、羅坊、水西進行土地流轉,力爭在2年時間內全區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促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要成立鄉鎮土地使用權流轉管理服務中心,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特別是要保護好“失土”農民的自主經營權和收益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此項工作由區政府副區長鄒永清同志牽頭,區長助理干華明同志負責,區農辦、農業局、土管分局和有關鄉鎮(辦)具體實施。
(七)科學搞好城鎮規劃和建設。要按照“現代化、特色化”的要求,搞好城鎮發展規劃,合理布局工業區、商貿區與生活區,做到三區明顯分開。年,要重點規劃好界水、珠珊新集鎮,年重點抓好水北、姚圩、水西、羅坊、下村五個集鎮的高標準規劃。積極開放城鎮發展規劃市場和基建市場,引進外來資本參與城鎮規劃和建設的競爭,營造具有特色的現代化城鎮。此項工作由區政府副區長徐徠水同志牽頭、區長助理何志勇同志負責,區建設環保局、鄉鎮企業局、計委和有關鄉鎮(辦)具體實施。
(八)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做好調整摸底工作,對全區孤寡、殘疾等弱視群體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底前,全區要完成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工作。按照以農民自我繳費為主、集體補助和互濟為輔、社會保險與家庭養老相結合的原則,逐步建立由政府組織管理,農村經濟組織和農民共同承擔養老保險費繳納,農民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在完善純女結扎戶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各鄉鎮(辦)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年,城南、城北街道辦事處所轄村委要全面實現村民的養老保險,羅坊、水西、良山、姚圩等地要選擇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委進行村民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與此同時,積極探索實行農村醫療保險的有效途徑。此項工作由區委副書記田永斌同志牽頭,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涂群、區人大副主任劉文兵同志負責,區民政局、殘聯、衛生局、計生委和有關鄉鎮(辦)具體實施。
(九)加快涉農部門和鄉鎮站所職能轉變。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需要,改革條塊分割、部門分割、技術分割、產銷脫節的管理舊體制,建立健全一種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新型農業管理體制。年底以前要將蔬菜產銷服務中心、果品產銷服務中心、畜禽產銷服務中心、棉花科技服務中心從原屬部門剝離出來,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向企業單位、獨立的法人服務機構過渡。結合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合并農村現行的農技、果蔬、水利、林業、水產、畜牧獸醫等鄉鎮農業管理站(所)。針對糧食、供銷部門在市場經濟形勢下行政職能弱化的狀況,進一步轉變職能,辦成純行業性的合作經濟組織。區供銷社依托現有的鄉、村連鎖組織,積極與各鄉鎮(辦)的協會組織開展聯合協作,引導農民發展生產,幫助農民推銷農副產品。區糧食局分區域組建糧食購銷公司,通過統一推廣良種、“訂單”收購和發展糧食精深加工的方式,建成為糧食生產、加工、銷售方面的龍頭企業。此項工作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涂群同志牽頭,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黃輝,區政府副區長鄒永清、區長助理干華明同志負責,區農業局、畜牧水產局、水利電力局、林業局、糧食局、供銷社、蔬菜辦、編辦和有關鄉鎮(辦)具體實施。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區里成立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整個試點工作由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區農辦組織、協調,區直各涉農部門和有關鄉鎮(辦)全力支持;試點工作九項目標任務實行領導牽頭負責、部門具體實施的工作機制。
(二)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切實用好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專項資金和市級配套資金,做到專款專用。二是區農行、農村信用社把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每年安排貼息貸款至少達到3000萬元,對符合扶貧貸款條件的龍頭企業在貸款期限和利率上給予照顧。三是借鑒浙江桐鄉市的經驗,建立農業信用擔保制度,成立渝水區農信擔保有限責任公司,重點為全區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種養業農戶提供信用擔保。四是為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產品注冊商標、統一品牌。
(三)優化發展環境。一要降低門檻,搞好服務。對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產地批發市場、合作組織、中介組織等,在用地和稅費等方面給予優惠,并在立項、建設、交通、通訊、供電、供水和生產、加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優質便捷的服務。二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農村道路、供電、通訊、市場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生產和生活環境。三是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確保試點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