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健全社區組織 創新服務載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我們牡丹江市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按照“有可依靠的社區黨組織,有可依托的有效載體,有可依賴的工作內容”的總體要求,切實抓住健全組織、創新載體和完善服務三個環節,有力地推動了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一、夯實基礎,搭建社區黨建管理體制新平臺
建立健全街道社區黨組織。為適應“二級政府、三級管理”體制的需要,我們將原街道黨組織改建成街道黨的工作委員會,作為各區委的派出機關,全面領導街道社區工作,科學合理地劃分社區,將城區原有的居委會經過規模調整合并組成社區,在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社區全部建立了獨立的黨支部,對條件不具備的社區,通過下派、調入和發展黨員等方式,調整社區黨員分布,也建立了黨組織。到今年上半年,城區原有的22個街道黨組織已全部改建成黨工委,180個居委會經過調整合并后建立了103個社區,城區全部達到了“一社區一支部”。
加強社區黨組織班子自身建設。我們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從街道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從社區下崗職工黨員及退伍軍人中選拔和從大中專畢業生黨員中選調等方式,使一大批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強的同志進入了社區領導班子,并按照“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原則,使社區黨支部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一肩挑”的比例達到了73%,較好地解決了黨支部和居委會“兩層皮”的問題,使社區黨支部和居委會關系融洽,合力增強。我們還注意強化街道社區干部的培訓教育工作,每年分層次、有針對性地對社區干部進行政治理論和業務方面的培訓,顯著提高了他們的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
解決制約社區黨組織發揮作用的突出問題。社區黨支部無辦公用房、無活動經費、黨支部書記無工資補貼的“三無”問題,一直是影響社區黨支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老大難問題。對此,我們通過調查摸底,周密部署,拓寬渠道,著力解決“三無”,實現“三有”。其一,拓寬政策渠道,實現“有工資保證”。制定出臺了解決“三無”問題的政策和措施,決定將社區干部補貼納入市、區兩級財政預算。其二,拓寬經濟渠道,實現“有錢辦事”。積極引導黨建資訊網社區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其三,拓寬硬件渠道,實現“有地辦公”。采取調劑國有閑置房和政府出資購買、租賃以及依靠駐區大單位支持,與城建、規劃、房管等部門協調等辦法,解決社區的辦公用房問題。
二、把握關鍵,創新社區共建組織載體
明確社區黨組織的職責任務。市委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規定社區黨組織是社區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擔負著領導、組織、指導、協調社區工作的重要職責。市委還進一步強化了社區黨組織的職責,規定開展行風評議、精神文明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評比等涉及地區性、社會性工作時必須征求所在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意見,發展黨員、評選先進和優秀、提拔干部要在社區公示。這些措施在社區工作中取得了實效。
建立健全社區共建的組織載體。我們建立了二個層次的組織載體,一個層次是在街道社區共建體系中建立“三會”,即市里成立由組織、財政、教育、司法等各職能部門參加的社區建設工作指導委員會;各街道黨工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成立社區建設協調委員會;各社區成立了由社區黨支部牽頭,社區內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參加的黨建工作聯席會。另一個層次是在社區建立了“三站”,即在職黨員聯系站、流動黨員服務站和黨風廉政監督站。將在職黨員、下崗流動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登記在冊,組織他們開展活動,發揮好他們的作用。
找準社區共建的切入點開展工作。我們在全市街道社區黨組織中開展了以“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有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和社區工作者隊伍、有一個協調和諧的工作新機制、有一個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徑、有一個安全文明的環境,實現黨建貼心、服務熱心、管理稱心、文化歡心、治安放心、環境舒心”為主要內容的“創建五有社區、實現六心目標”活動。各縣(市)區委都制定和完善了具體的黨建資訊網實施方案,將社區建設、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等融合在載體活動中,通過與轄區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黨組織開展文明小區共建、“雙擁”共建、廠街共建以及黨員包樓責任區等多種活動形式,發揮駐區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
三、抓住根本,搞好社區管理和服務
構建服務網站。我們在全市社區建立了94個社區綜合服務站,承擔面向廣大居民群眾的服務職能和社會職能,實行集社會事務、社會保障、計生指導、法律咨詢、家政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辦公。同時還加強了社區服務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普遍建立了以黨團員為骨干的社區志愿者隊伍,初步形成了社會志愿服務、社會福利服務、社會互助服務和市場有償服務相結合多類型、多層次、廣覆蓋的社區服務網絡。
突出服務重點。我們把社區服務重點放在面向特殊困難群體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服務,面向社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以及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上,在全市范圍內招聘了下崗職工擔任社區助理,負責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積極協助政府摸清困難群眾的真實情況,做到了應保盡保,杜絕錯保。
拓寬服務領域。我市在發展社區衛生上,按照以醫院為依托,以社區為輔助的原則,在城區103個社區全部建立了衛生服務站,基本上實現了“小病不出社區”;在強化社區治安上,形成了以社區警務室為依托,以專職聯防隊員為骨干,以社會力量為補充的社區群防群治網絡;在繁榮社區文化上,建立了政府領導、主管部門負責、社區組織動員、駐區單位積極參與的社區文化工作體制,利用社區文化活動站,臨時文化場點,指導和組織社區居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科普、教育、娛樂等活動,在社區形成了健康向上、崇尚科學、文明和諧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