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業管理施工安全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這次全省建筑業管理與施工安全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貫徹中共廣東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全國、全省建設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08年全省建筑業管理與施工安全工作,研究部署2009年的工作。剛才,梁志華、廖江陵、吳松、袁慶華等同志分別對去年各自分管的工作進行了簡要的回顧總結,提出了今年的工作思路,我完全同意,房廳長最后還要作重要講話,希望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兩點意見。
一、2008年全省建筑業管理與施工安全工作回顧
2008年,全省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統一思想認識,開拓創新,建筑業管理與施工安全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一)建筑業總產值再創新高。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采取措施,積極推動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截止2008年底,全省建筑業企業共計6359家,其中特級企業8家,一級企業505家;共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200億元,同比增長6.7%;實現利稅270.13億元,同比增加31.1%。大量投資通過建筑業的轉化,形成了促進國民經濟長期發展的固定資產和現實生產力,極大地改善了城鄉面貌,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
(二)安全生產形勢繼續好轉。2008年,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好轉。全省建設系統發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45起(其中較大事故2起,一般事故43起),死亡52人,與*年相比,事故起數減少9起,下降了16%,死亡人數減少14人,下降了21%,全年沒有發生過重大以上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施工事故死亡人數僅占省政府下達給全省建設系統74人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70%。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堅持落實并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繼續堅持落實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責任目標管理、施工安全例會、安全生產警示約談、事故預警提示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制度。及時出臺了《建筑工程安全監督機構人員考核管理辦法》、《廣東省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實施細則》等多個規范性文件,促進了管理規范化。二是狠抓隊伍建設。2008年5月,省建設廳組織舉辦了全省各地分管施工安全的建設局(建委)副局長(主任)、施工安監站站長參加的法律法規培訓班,專門邀請了省檢察院、省安全監管局的領導、專家授課,針對施工安全監管工作存在的焦點問題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剖析。2008年第4季度,省建設廳根據《廣東省建筑工程安全監督機構及人員考核管理辦法》,分三階段對全省所有施工安全監督站進行了業務考核。通過教育培訓,增強執法人員的法制意識,提高依法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三是切實抓好施工安全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工作。全省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隱患治理年和百日督查專項行動的部署要求,一邊抓隱患排查,一邊抓落實隱患整改,重大隱患基本按要求落實專人,跟蹤整改。四是著力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以嚴格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為契機,促進施工企業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以實施安全生產動態管理為抓手,加大安全生產管理執法力度。據統計,去年全省各地已對施工、監理企業作出量化扣分記錄3383條,對項目經理、總監理工程師作出量化扣分記錄6185條。省建設廳還依法作出暫扣51家本省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和60名項目經理、安全員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以及暫停6名總監理工程師、專業監理工程師上崗執業的行政處罰。以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平安卡”管理制度為切入點,逐步提高建筑工人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到去年底,全省接受安全教育和考核的建筑工人超過80萬人,持“平安卡”上崗作業的超過75萬人。以特種作業人員考核和制定過程監控措施為依托,強化對施工起重機械裝拆和安全使用監管。研究和開發了廣東省建筑起重機械及特種作業人員監督管理系統,對全省起重機械和特種作業人員信息實行網上動態管理。目前已辦理了近2萬臺建筑起重機械的產權備案登記,并在全省一半以上市開展了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考核,已有6614人取得省建設廳頒發的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2008年全省共評出97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樣板工地。
(三)建筑工程質量保持穩定。2008年全省納入質量監督工程33209項,建筑面積32266萬平方米,與*年基本持平。已竣工16132項,竣工面積16131.7萬平方米,一次通過驗收合格率為99.94%。發生輕微質量事故4宗,比*年降低了71.4%。2008年全省評選出省優良樣板工程84項,金匠獎工程31項,獲得國家魯班獎工程8項,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排名第二,比上年增加了3項。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制度建設。組織開展了《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完成了初步的修訂稿;針對商品(預拌)混凝土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省建設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預拌)混凝土質量管理工作的意見》,全省各地加強了對商品混凝土質量的管理;印發了《關于實行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的指導意見》,促進了我省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的建立。二是抓工程質量動態管理。為加快立窯水泥的淘汰,促進結構工程質量水平的提高,省建設廳印發了《關于在市政基礎設施和建筑物結構工程中禁止使用立窯水泥的通知》;針對廣東沿海少數建設工程項目出現使用未經處理的海砂的現象,印發了《關于在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禁止使用未經處理海砂的緊急通知》;針對一些地區出現不法分子配制劣質水泥出售的現象,印發了《關于加強監督管理防止劣質水泥用于建筑工程的通知》。三是抓工程質量專項檢查。組織開展了全省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專項檢查,對一批問題突出的檢測機構進行整頓,促進了檢測機構行為的規范;組織開展工程施工質量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建筑節能施工質量,責令一批企業對工程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整改,消除了一批質量隱患,增強了工程質量監管的力度。四是鼓勵工程質量創優。深圳、*等地出臺政策,對工程質量獲得地市以上工程質量獎的,給予直接承包工程或直接參與工程投標的獎勵,引導施工企業打造質量品牌。
(四)建筑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一是強化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省建設廳會同省監察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建設工程招標投標關鍵環節管理的意見》,指導各地進一步加強對招標投標關鍵環節的管理,防止串通招標投標等違法行為。深圳市進一步改革創新,重新修訂出臺了《關于加強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的若干規定》,推行資格后審、網絡招標投標等新舉措。*市加大對招標投標違法違規案件的查處力度,2008年共對11宗招標投標違法違規案件進行行政處罰,罰款金額達883萬元。2008年全省實行招標工程9025項,造價1959億元,其中公開招標工程7628項,造價1624億元。未發現重大違法案件。二是進一步完善我省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建設。根據建設部的要求和我省建筑市場管理的需要,我省已建立了全省共享的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市2008年將誠信行為考核的范圍,縱向覆蓋到了包括施工許可、施工圖審查、工程承發包、質量、安全、造價、建筑節能、散裝水泥、墻材革新、城建檔案、拖欠工人工資等工程建設各個環節,橫向覆蓋到設計、監理、施工、造價中介、招標等建設領域各企業,覆蓋了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日常監督工作范疇,實現了建筑市場監督管理各職能機構的相互聯動,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新局面。三是加強工程監理行業管理。省建設廳組織開展了監理巡查,對*、*、*、*等4個市的監理活動進行巡查,通報了一批問題突出的監理企業及其監理項目;各地在日常檢查中也加強了對監理企業履行責任的監督,促進其發揮作用;為促進監理企業加強自律,省建設監理協會組織修訂了我省監理行業自律公約。四是加強了跨地區施工企業管理。我省*、*等市按照堅持市場開放,又加強行政監管的原則,采取了本地、外地企業統一管理的模式。如*市強化“三個固定”和“三個相符”。企業要有固定的辦公場所,有固定聯系方式和電話,有固定管理機構人員。承攬的工程項目所需資質與登記備案的資質等級相符;現場項目管理班子人員與登記備案的人員相符;人員配置與規定的工程規模、技術復雜程度所需的項目技術管理人員相符,增強了企業依法經營的意識。
(五)建設工程計價依據體系進一步完善。2008年我省各級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群策群力,高水平地完成了各項計價依據的編制工作。順利完成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委托我省承擔的《建設工程勞動定額》、《全國統一城市軌道交通預算定額》、《建設工程工料機數據標準》等國家標準中部分專業的編制任務;完成了《廣東省城市環境衛生作業估價指標》、《華南園林綠化建設工程常用植物圖錄》、《廣東省建筑施工勞務分包計價暫行辦法(送審稿)》等文件的擬訂工作;圍繞推動建筑節能的目標任務,開展相配套的定額子目、計量規則、計價辦法等計價依據的調研。
(六)積極化解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一是組織開展清欠“回頭看”工作。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認真總結了清欠工作的經驗,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建立防拖欠長效機制的工作措施。二是開展春節前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檢查。各地組織了對本地區建筑工地的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并制定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及時妥善處理追討欠薪導致的群體性事件。三是做好奧運前及奧運期間的維穩工作。排查出一批可能集體上訪的清欠投訴案件,認真做好疏導和防止群體性事件工作,有效地保證了奧運前及奧運期間未因拖欠工程款和建筑農民工工資案件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四是做好拖欠工程款和建筑農民工工資投訴案件的督辦工作,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2008年全省建筑業管理與施工安全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與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我省建筑業改革和發展步伐與我省經濟形勢不相適應。2008年我省建筑業總產值為3200億元,同年江蘇省建筑業總產值已達到8800億元,我省建筑業對GDP的貢獻率較低,沒有獲得與其產業作用相適應的產業地位。產業集中度過低,市場占有率不高,我省現僅有特級企業8家,江蘇省已有特級企業32家,浙江省有40家。建筑業企業組織結構有待完善,尚未形成大、中、小企業,綜合性與專業型企業互相依存、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一些國有建筑業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重規模、輕效益,合同管理和風險防范意識不強。二是安全生產形勢的不穩定與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要求不相適應。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以包代管、安全投入嚴重不足等問題突出;建筑工人流動性較大,素質較低,安全教育培訓不落實,安全意識薄弱;各級施工安監機構編制、人員、經費嚴重不足,整體素質難以滿足新形勢的要求;村鎮工程建設給安全生產帶來的壓力不斷增加。三是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的不健全仍制約工程質量水平的提高。部分施工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不健全,責任不落實;工程質量通病不同程度存在;不少建筑農民工缺乏培訓,技能水平較低。四是建筑市場的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市場各方主體信用缺失問題仍不少,部分建設單位不按工程建設程序辦事,肢解發包、虛假招標、明招暗定;一些建筑施工企業采取串標、圍標等方式承攬工程,違法分包、轉包;建筑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存在不足,無法體現優質優價的定價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