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金融經濟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鎮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其他列席人員和旁聽人員提出意見。
*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鎮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三次會議、市委十二屆二次會議精神,積極應對國內外紛繁復雜的經濟形勢,全面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的良好勢頭,較好地完成了鎮人大十五屆三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和工作任務。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初步預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58.3億元,同比增長22.7%;工業總產值120億元,增長5.8%;各項稅收總額6.8億元,增長19.1%;鎮本級財政收入3.65億元,增長7.8%;全鎮總資產13.8億元,增加8146萬元,增長6.3%;負債5.66億元,減少8815萬元,下降了13.5%,資產負債率41.1%,下降了9.4個百分點。
——總體形象明顯提升。以打造城市副中心為目標,扎實推進城鎮建設和管理,鎮村面貌進一步改善;成功創建中國食品名鎮和廣東省科技創新專業鎮;在全市鎮街工作量化考核中,綜合總分排名20位,提升了三個位次,獲得進步獎,摘掉了欠發達鎮的帽子;在*中國鄉鎮綜合實力500強中,排156名,總體形象有效提升。
——科技創新扎實推進。省級、市級民營科技企業各新增3家,總數分別達到11家和36家;新增省級以上名牌名標及免檢產品4個,總數達19個,位居全市第七名,10家企業被列為市重點培育對象。
——村組實力持續增強。全鎮村組兩級集體資產總值達29.6億元,增長9.1%;凈資產22億元,增長11.9%;兩級集體總收入3.3億元,增長2.2%;全鎮各經濟聯社經營良好,無資不抵債情況出現。
——群眾生活有效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億元,增長14.1%;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70.9億元,比年初增長21.3%;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9.5億元,增長26.8%;農民人均純收入11185元,增長7%。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高考成績創歷史新高。勞動就業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健全。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主要著力抓了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正確應對金融海嘯,積極化解企業風險。今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在短期內擴散,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世界經濟步入蕭條期,企業面臨訂單減少、資金鏈條斷裂、市場需求減弱、經營成本上升等問題。面對困境,我們積極組織鎮、村干部全方位走訪企業,表明政府與企業共度難關的態度,增強企業扎根發展的信心。同時,我們積極采取區別對待、分類幫扶的措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取得良好效果。一是“三服務”促優秀企業升級。對于受金融海嘯影響不大的優秀企業,我們積極抓好引導、鼓勵和協調三項服務,圍繞技術改造、創設品牌和擴大內銷三項重點工作,積極開展幫扶,搭建企業公共信息平臺,協助企業建立健全技術開發組織機構和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推動技術創新,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形成自主品牌,不斷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全鎮“三來一補”不停產轉三資工作順利推進,自主品牌創建形勢良好,外資企業內銷份額逐步增加。二是“三落實”扶困難企業“過冬”。落實融資扶持政策,組織認定市重點中小企業和加工貿易企業83家,舉辦融資產品推介會,協助企業融資1.44億元,達成融資意向2.8億元。落實稅費優惠扶持,清理不合理收費,取消“三資”企業場地使用費、“三來一補”綜合服務費,對制造企業減半收取1年堤圍防護費;鎮、村積極為企業減租、免租,減輕企業資金壓力。落實出口退(免)稅政策,開展出口退(免)稅專項檢查,加快企業退稅。三是“三加強”防劣質企業倒閉。對經營不善和無牌無證企業,突出三個加強,提早介入,及時取締,將群眾的損失減到最小。加強源頭防范,切實提高村干部和廠房業主的防范意識。加強企業日常監控,利用調查摸底、日常巡查、工資監控等手段,嚴防欠薪逃匿的情況。加強執法查處,通過加強工商監管、執法監管,加大對不良企業老板違法懲治的力度,維護良好市場秩序,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二、扎實推進自主創新,依靠科技發力提速。以打造“科技茶山”為抓手,著力推進技術和品牌建設,增強企業競爭力。強化政策引導。落實科技政策,加大創新投入,鎮財政安排500萬元,扶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積極協助企業申報各類科技項目25項,獲得扶持資金505萬元,加快了企業技術改造的步伐。培育兩自企業。新認定省民營科技企業3家,新增市民營科技企業3家,1家企業被認定為市培育上市后備科技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組織華美食品、英科水墨、圣心食品等企業和市六大科技創新平臺進行對接交流,部分企業初步達成合作意向。保護知識產權。積極指導企業申請專利,全鎮申請專利199件,獲得專利授權122件,被評為市知識產權試點鎮。實施名牌帶動。出臺《茶山鎮支持名牌名標企業發展貸款貼息辦法》,鎮財政預算安排160萬元,支持企業爭創名牌名標,新增名牌名標4個,有10家企業被列為市重點培育對象。
三、繼續加強外資引進,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不斷鞏固外源型經濟優勢。抓觀念轉變促引進。切實轉變招商引資觀念,整合工業園、村集體以及私人的閑置用地和閑置廠房,實行敲門招商、選資招商,招商引資的質量不斷提高,新簽外資項目(含增資)105宗,合同利用外資6997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8788.8萬美元,較好地完成市下達的任務,獲得市合同利用外資先進獎。抓服務提升促增資。加強與外經貿局、海關、商檢、外管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協調解決了重點大型企業的用電、中小型外資企業倒閉的處理、三資企業進口不作價設備及企業合同核銷等一系列問題,增強了企業增資擴產的信心。全鎮增資金額6526萬美元,同比增長77%。加強引導促轉型。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市政策輔導平臺、集中服務平臺、保稅物流平臺,及市的“轉型升級專項基金”,加快從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業向高附加值制造業方向發展。同時,成立服務小組,代辦和協調轉型的相關手續,為企業轉型提供一站式服務,幫助來料加工企業就地不停產轉三資企業。加強幫扶促內銷。選取嘉米敦、宇隆電工、新洋電子和豐泰制衣為試點,幫助外資企業創建品牌,開展內銷業務。全鎮外資企業內銷達27.1億人民幣,增長12.7%,外資企業內銷收入繳交稅金1.66億元,增長18.8%。
四、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堅持把民營經濟作為自主發展的重要力量,切實加大引導扶持力度。加強內資引進。加強對內資引進工作的領導,全鎮新增私營企業271戶,個體工商戶1310戶,總數達1581戶,注冊資金累計達1.18億元;私營個體經濟繳納稅收2.88億元,增長14.8%,占全鎮稅收總額的42.37%。實施重點幫扶。對35家民營企業實行重點扶持,由鎮領導掛鉤幫扶,通過落實例會制度、開展民營企業集中服務日活動,在用電、用地上給予政策傾斜。拓寬融資渠道。深化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合作,與市中小企業局聯合舉辦了“東莞中小企業政策性融資平臺茶山推介會”,搭建民營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交流平臺,幫助民營企業融資1.4億元。提升管理水平。組織民營企業家參加市“民營企業家面對面”活動12次,組織70多家企業參加市服裝企業產品檢測知識暨企業信息化論壇,提升了民營企業家的素質和管理水平。
五、強力維護安全穩定,打造平安和諧環境。堅決維護社會安定,不斷加大綜合整治力度。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建警務室5個,升級改造13個,配備了警長21名,基層警務工作進一步規范化。新安裝視頻攝像頭53個,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犯罪,刑事案件立案率下降7.5%,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狠抓社會公共安全管理。深化“治摩禁電”,創建“兩無社區”,各類交通事故下降10.6%,死亡人數下降25%,直接經濟損失下降18.96%,交通秩序明顯好轉。積極開展安全生產百日督查、消防安全隱患檢查等一系列整治行動,消除了一批安全隱患,全鎮無重特大事故發生,事故宗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三項主要指標全面下降。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整治,查處無證照食品生產經營店鋪,取締地下食品加工生產點,清退不合格奶粉325公斤。開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取締非法音像、書報攤檔71個,“黑影吧”29間,凈化了文化市場。此外,還開展了綜合治理流動人口、建筑安全檢測等整治活動,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狠抓社會矛盾排查調處。建立健全鎮、村、企業信訪工作體系,強化領導包案、信訪督查等制度,開展了重信重訪問題專項治理和鎮黨委書記大接訪活動,群眾反映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受理群眾來信來訪來電154件次,同比減少10.5%,群眾各類信訪案件結案率達98%。
六、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優化服務增強后勁。堅持經濟社會同步建設,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各險種覆蓋面,工傷、醫療、養老和失業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3092人、82433人、42603人和41316人。推進制度改革,將職工醫保與農民醫保合并為社會基本醫療保險,農民住院基本醫療費報銷比例從70%提高到95%,年度內報銷限額從3.5萬元提高到4萬元。加強社會救助,投入505.8萬元,為5058名困難群眾發放臨時生活補貼;為低保家庭及低保邊緣家庭在讀子女發放助學金76.43萬元,補助住宿費4.3萬元。完善醫療衛生服務。投入1428萬元,建立健全了一個中心八個站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覆蓋全鎮95%以上的人口;基本完成醫院新住院大樓主體工程建設。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投入7688萬元發展教育事業,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6.6%,高考本科錄取人數19人,比去年增加15人,萬人升大學比例全市排名22位,比去年提前2位。積極開展實用技術、崗位技能、成人學歷教育等培訓,培訓總量達17832人次。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整合十大文體協會資源,成立了鎮文學藝術聯合會;推進“文化三城”建設,圣心糕點博物館完成主體工程,新文廣大樓和中心文化廣場完成招標工作;鎮圖書館喬遷新址,與市圖書館實現業務對接;“農家書屋工程”扎實推進,村文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積極開展“茶山風采”文化三貼近、藝術展演、粵劇專場、讀書節、迎春長跑、農村籃球邀請賽等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此外,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不斷加強,人口出生率10.5‰,外事僑務、工青婦幼、科學普及、統計審計、檔案方志、普法打私等工作扎實推進。
七、提升城鎮建設管理,提升茶山城市品位。我們科學規劃,加大投入,積極提升城市環境。明確定位抓規劃。圍繞城市副中心的定位,結合東莞生態園、軌道交通R2線和東莞新客運站等市屬重點工程,委托中山大學規劃設計院制定了《茶山鎮發展策略規劃》。加快控規編制,完成控規規劃控制面積21平方公里,占全鎮總面積45.9%。突出重點抓建設。累計投資1.4億元,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建成截污主干管網13016米,占總管網長的72.8%。累計投資14080萬元,完成舊中心區路網及圓頭山大道的升級改造。積極配合生態園建設,書面確認上交土地1.5萬畝,占應交地面積的98.7%,確保了生態園工程施工順利進行;完成并送審超朗村拆遷戶安置農民公寓規劃設計方案。投入1736萬元,完成南社、茶山、盧邊和劉黃四個村舊村整治項目291宗,并順利通過市的考核。投資1億元加固寒溪河兩岸堤段,新建、擴建、改建4個排站,大大改善了排澇系統。在今年汛期,防災減災工程發揮了重大作用。完善機制抓管理。理順城市管理的體制,對執法人員加強業務培訓,規范執法程序,切實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水平。同時,將道路清潔、養護、綠化等推向市場,進行市場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嚴格執法抓整治。根據省、市有關要求,積極開展違規違法用地查處整治,完成復耕復綠76宗,面積1041畝,拆除各種建筑物包括簡易建筑物共65宗,占地面積364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
八、大力扶持村組發展,改善環境拉動經濟。堅持全鎮協調發展,加大對村組的扶持力度。推動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鎮財政城鄉社會事務支出3428萬元,幫助村組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城鄉事物管理。著力解決農村出行難問題,投入資金,增加運力,優化線路,實現了農村公汽全覆蓋;加快推進公廁、垃圾壓縮轉運站和垃圾填埋場等三項工程,建成公廁14座、垃圾壓縮轉運站8座。幫扶村組引進優質項目。在招商引資面臨嚴峻考驗的情況下,成功利用空置廠房為村組引進企業5家,資金1265萬美元,有效拉動了村組級集體經濟的增長。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開展就業指導,轉變村民就業觀念,為2685人次的戶籍勞動力提供免費推薦就業服務,幫助1132人成功就業,為398人提供了免費和資助性技能培訓。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整治村道巷道5250米,整治排水排污管道1850米,閑置地和見縫插綠58宗,修建河塘欄桿3250米。
九、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推進行政效能建設。轉變機關作風。認真落實機關作風六項制度,充分發揮機關效能投訴中心的作用,全年共受理群眾來信、來電15次,督促辦事部門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積極開展“市民評機關”活動,發放500多份評議表,對50個鎮機關辦公室和部門進行評議,平均分為83.1分,群眾反映良好;對于評議中提出的14個問題,責成相關部門抓緊解決,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推進依法行政。進一步完善行政服務和行政管理執法運作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加強政府機關、部門單位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狠抓廉政建設。完善制度建設,加大源頭防腐力度,加強對單位一把手、權力行使部門和農村基層干部的教育監督,突出治理建筑招投標過程中的腐敗問題,大力查辦違紀違法案件,查處案件2宗,警告處分2人,嚴重警告處分1人。推行政務公開。電子政務建設深入推進,開通了政府網站,加大了政府信息公開的力度,拓寬了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渠道,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的范圍進一步擴大。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我們倍感成績來之不易。在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我們迎難而上,奮力攻堅,在轉型發展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離不開鎮委的正確決策,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離不開各位代表的監督指導,離不開廣大企業家的勤奮經營,離不開全鎮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鎮政府,向所有參與、支持和關心茶山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鎮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著不少問題和隱憂。主要表現為:企業經營較為困難,受訂單減少、成本上升、融資不暢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壓力;招商引資壓力增大,兩稅合一、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也給擴大出口帶來新挑戰;資源能源供給矛盾仍然突出,用地指標緊缺,電力供應持續緊張;社會管理任務繁重,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治安案件、勞資糾紛、群體性事件上升較快,安全生產有待進一步加強。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將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