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農村文藝匯演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市委宣傳部、市文體局、市農業局、市廣電局《關于舉辦*市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的通知》精神,我縣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于5月20日開始,8月5日結束。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匯演基本情況
(一)匯演采取自下而上的辦法進行。一是各村(社區)創作一個節目參加鄉鎮匯演;二是各鄉鎮組織各村(社區)文藝匯演節目在本鄉鎮集鎮上進行匯演,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三是各鄉鎮在自行組織匯演的基礎上,選送1——2個節目參加縣級匯演;四是縣級選送3個節目參加市級匯演。
(二)全縣938人參加演出。其中:農民演員347人,學生演員469人,教師、職工演員122人;共有漢、彝、苗、回、白(穿青)5種民族參加演出;共演出62場次。其中,縣級3場,鄉鎮59場;演出節目232個。其中,自創節目138個、原生態節目48個、學習節目46個;節目形式以音、舞、戲、曲為主;據不完全統計,觀看節目的群眾達到12萬余人次。
二、主要做法及達到的效果
(一)加強領導,明確任務。根據市的通知要求,我縣及時組織宣傳、農業、廣電、文體等部門,認真學習了省、市“關于舉辦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的相關文件精神,研究部署*縣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劍竹同志任組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成剛同志任副組長、相關部門領導任委員的“*縣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組委會”,負責全縣新農村文藝匯演工作的組織領導。組委會下設辦公室在縣委宣傳部,并成立了節目組、評審組、演出組、宣傳組,具體負責全縣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的具體工作。
二是明確各鄉鎮必須采取自下而上的辦法,編排選送1——2個新農村文藝節目參加全縣匯演。
三是明確節目內容。和鄉鎮參演節目要充分反映全縣新農村建設成果;反映各民族優秀的藝術成就;反映農村改革發展變化和時代風貌以及各行各業服務“三農”、助推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實踐。熱情謳歌*縣改革開放30周年來各條戰線特別是農村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舞蹈、歌舞、戲劇、曲藝或反映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節目。
(二)領導重視,保障有力。各鄉鎮根據縣組委會《關于舉辦*縣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的通知》精神,迅速成立領導組,并指定專人負責,具體抓好本鄉鎮新農村文藝匯演節目的編排和演出工作。
一是羅坎、果珠、杉樹等鄉鎮,抽調人員,在外請老師到縣里進行指導、編排。
二是*、塘房等鄉鎮采取自下而上的辦法,認真組織全鄉鎮的文藝匯演,重點打造節目參加全縣的匯演。
三是全縣各鄉鎮及部門共投入到此次新農村文藝匯演的資金達156萬元,確保了整個文藝匯演的順利進行。
四是各鄉鎮、部門的領導,經常到排練現場進行指導,解決排練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及困難,并做好演出人員的思想穩定工作。
五是在著力打造各鄉鎮特色和品牌上下功夫。全縣各鄉鎮參演節目亮點頻出,質量較高,充分展示了全縣新農村建設景象。
(三)措施得當,方法靈活。為確保全縣各鄉鎮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的順利進行,組委會辦公室及時下發了《關于舉辦*縣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的通知》,并結合通知精神,制定了《*縣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實施方案》一并下各鄉鎮執行。進一步明確了全縣首屆新屆新農村文藝匯演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演出時間、演出的內容及形式。
一是為確保文藝節目的質量,從全縣范圍內抽調了文藝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四個工作組,分赴全縣28個鄉鎮具體指導各鄉鎮文藝節目的排練。
二是各鄉鎮為保證匯演節目的原創性,分別從昆明、*或縣里請文藝方面的老師進行作曲、作詞和編導。
三是從民族村寨組成演出隊,充分反映民族文化的原生態性。
四是把鄉鎮正在實施的民心工程項目、新農村建設項目、全縣重大工程項目、農村變化搬上舞臺,全方位展示全縣人民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建設的精神風貌。
(四)市里關心,蒞臨指導。市新農村文藝匯演檢查組高科長一行觀看了我縣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節目后,檢查組對*的文藝匯演給予較好評價,認為*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領導高度重視,組織措施有力,覆蓋面廣,質量高、內容齊,演出水平高。通過匯演發現了人才,對推動農村文化事業將起到積極作用。檢查組一行,不辭辛勞,分別找各鄉鎮的演職隊員座談,觀看各演出隊的排練,并與*鄉的演職人員進行交談,指出在演出中的不足,糾正了一些動作,提出了希望。
(五)節目豐富,質量較高。各鄉鎮選送的32個文藝節目,能結合鄉鎮實際,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故事搬上舞臺,通過舞蹈、歌舞、相聲、小品等藝術表演形式,充分展現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繁榮農村文化,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美好景象。同時,有些節目還融合了我縣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文化,自編自導出帶有濃郁民族風情和地域文化的各類節目,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羅坎鎮選送的舞蹈《人·水·魂》通過舞蹈形式,講述了羅坎鎮黨委、政府千方百計想辦法,努力解決集鎮15000名群眾的飲水困難,受到了群眾的尊敬和愛戴;赤水源鎮選送的舞蹈《新農村,新氣象——和諧發展的鄭家灣》講述了鄭家灣在黨的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開發生豬市場,從貧窮落后走向文明富裕,建設新農村的歷程。*鄉選送的舞蹈《撒蕎舞》通過大量原始舞蹈和詞曲,表述了撒蕎、割蕎、運蕎、打蕎、篩蕎的全過程,表達了勤勞勇敢的彝族人民喜獲豐收的喜悅之情。塘房鎮的花燈歌舞《搬家》,通過搬遷戶搬新家的一個場面,表現了*人民對華電*電廠建設的支持,以及華電*電廠對地方經濟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推動,同時謳歌了全縣農村呈現出來的新生活、新面貌、新氣象和新風尚。節目內容豐富精彩,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匯演現場高潮迭起、亮點頻現,精彩的表演贏得了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
(六)頒獎晚會,座無虛席。匯演結束后,縣領導分別為獲獎鄉鎮頒獎。頒獎晚會上,組委會組織獲得金、銀、銅獎的節目,向縣領導及觀眾進行了匯報演出,觀眾座無虛席,市檢查組高科長一行觀看了演出。
晚會在舞蹈《桃源歡歌》中拉開序幕,歡快的節奏、動人的舞姿、精彩的構思,把人們帶到大灣美麗的羅甸河,向觀眾展現了新農村建設取得的可喜成績。小品《翠花戲夫》通過一對農民夫妻之間的故事,歌頌了在黨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廣大群眾通過勤勞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取得的顯著成效。音樂小品《田野暢想曲》講述了縣委新農村駐村指導員和村民的故事,歌頌了駐村指導員認真調研,指導村兩委調整產業結構,扎實工作,使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晚會在歌伴舞《今夜無眠》中落下帷幕。整臺晚會通過舞蹈、歌舞、小品等表現形式,展現了我縣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謳歌了在黨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的指引下,農村呈現出來的新面貌、新氣象和新風尚,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豪情壯志。
(七)重點打造,參加匯演。組委會從獲得一、二等獎的節目中重點選送能反映*新農村建設、民族民間文化特色的三個原創節目,從八月六日開始,由縣文體局具體負責重點打造,加班加點進行排練,積極備戰,組織到市里參加全市的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
三、存在問題及今后打算
(一)存在問題:一是極個別鄉鎮領導重視不夠;二是專業人員缺乏;三是時間短,任務重,各鄉鎮組織排練的時間不夠;四是投入經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文藝匯演節目的質量。
(二)今后工作打算:一是認真總結此次新農村文藝匯演的成功經驗,為今后工作作好準備。二是進一步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在新農村文藝匯演上不斷創新思路,謀劃發展,多渠道開發農村文化資源,挖掘人才,培育文藝骨干,壯大新農村文藝工作隊伍。三是明確思路,謀求發展,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