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規劃局城鄉一體化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我局根據市委提出的“堅持‘兩輪’驅動,抓好三項建設,構筑一個體系”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筑溫州大都市南翼中心城市為目標,認真履行工作職責,不斷提高規劃水平,嚴格管理建設行業,嚴厲打擊違法建設,切實加強行風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項任務。
通過規劃的編制研究、千百工程的深入啟動,以及對基礎測繪的投入,進一步加強了規劃的戰略性、統籌性,完善了城鄉規劃體系。一年來,共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109個275.3公頃、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04個122.44萬m2,核發選址意見書121份,出具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條件67個。一是加強規劃編制工作。20*年,是我局規劃編制力度最大、投入最多、涉及面最廣的一年。按照總規確定的“北接、南跨、東擴、西延”的城市發展方向,編制完成塘下分區規劃、*片區分區規劃和舊城區、瑞祥新區控規,著手*上望*片控制性詳細規劃,使我市目前規劃建成區內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70%。編制完成了城市總體設計,加強了城市空間資源的管理;編制完成城市交通規劃、公墓布點規劃、市域給排水規劃等專項規劃,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城鎮的承載力。二是深入實施“千百工程”。總體來看,我市“千百工程”建設與往年相比主要呈現整治數量多、完成質量好、成片推進的趨勢,全年共啟動120個整治村建設,78個村通過*市級“村莊整治合格村”驗收,創建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6個、溫州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11個。同時,以點帶面,穩步推進舊村改造。三是逐步推進基礎測繪工作。去年,我局加大了對基礎測繪的投入,改變了測繪管理滯后的局面。引進了專業人才,向財政爭取了200萬資金用于基礎測繪,編制基礎測繪“*”規劃文本。制訂了全市統一的控制網和水準網,建立了統一的全市平面坐標系統。制定了《*市測繪管理暫行辦法(草案)》,出臺了《關于加強基礎測繪管理的通知》,嚴格控制地形圖審查工作,改變了過去農村規劃無1:500地形圖而出現偏離實際的現象,提高了我市1:500地形圖的覆蓋率。同時,積極為城市建設提供優質的測繪服務,一年來,為6210軍用工程、溫福鐵路、鳳山水廠等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提供地形圖約計25km2,完成城鄉測繪任務345件,*測區和*孫橋測區順利通過省專家組的驗收。此外,我局積極開展規劃研究,力求用戰略的、發展的眼光為城市發展謀篇布局。研究舊村改造、返回地建設政策及當下緊張的停車矛盾等問題,撰寫了《引導村鎮模式向城市模式轉變推進城鎮群健康發展》、《*市塘下鎮舊村改造的幾點思考》、《我市返回地建設的問題和對策》、《淺析*市村級規模調整》、《*城市停車空間發展及管理策略》等多篇調研文章,為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提出切實合理的建議。
二、規范秩序,強化質安,建設行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以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為重點,通過對建筑市場秩序的整頓、建設科技的推廣,建設行業獲得較快較好發展。
一是建設行業經濟穩步發展。20*年,全市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3.76億元,部分企業施工業務拓展到全國各地市場,完成外地施工產值0.23億元。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8.6億元,同比增長29%,商品房施工面積336.1萬m2,房開企業大力開拓外地市場,異地開發投資7.1億元,施工面積94.0萬平方米。通過結構調整,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資質逐步提高,新批房開企業7家,共有3家施工企業資質從三級晉升為二級,1家房開企業從三級晉升到二級,3家監理企業資質從丙級晉升為乙級,1家設計企業資質從丙級晉升為乙級,大大提高了我市建筑業企業的競爭力。二是建設市場秩序日趨規范。加強有形市場的管理,積極參與市招投標統一平臺建設,全年共完成建設工程招標103項,中標價78069.4萬元,總建筑面積65.2萬平方米,應公開招標率100%。嚴格項目直接發包審查工作,對限額以下公建項目、私人投資工業用房、小規模的多層舊村改造等項目的直接發包進行嚴格審查,共直接發包72項工程。加強外來企業的管理,嚴格審查外來企業及執業人員的資格,對外來企業進瑞實行一年一次的企業備案和一項目一登記制度。并強化對外地進瑞分包單位的備案登記、分包合同的管理。全年,外地企業在瑞承接施工項目50個,監理項目35個,勘察項目140個,設計項目123個。推行不良行為公示制度,嚴格按照《*市施工、房地產、勘察設計、監理、造價咨詢、招投標企業建筑市場不良行為管理規定》,加大對市場行為的監管和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20*年,共有2家施工單位因管理混亂被立案查處,1家施工單位因安全管理問題被停止招投標3個月,12家施工、監理企業被記不良行為1次。三是安全生產逐步深化。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把監理單位全面納入年度考核,與59家施工企業和26家監理企業簽訂20*年度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認真把好“三關”,即開工前把好備案審查關,開工后把好工程項目安全生產評價關,平時把好巡查執法關的措施,全年共組織了6次建筑施工安全大檢查,檢查工地227個,出具安全整改指令書343份,提出書面整改意風4352份,11個工地被責令停工整改。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出臺《20*年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重點整治的通知》和《深基坑若干規定》,對專項方案編審與管理、高處墜落預防與控制、坍塌事故的預防和控制三方面內容進行專項整治,強制淘汰毛竹腳手架,并出臺了《安全應急救援方案》。抓緊抓好安全教育,提高企業文明施工、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全年共創省級標化工地2個,溫州市級7個。四是工程質量管理進一步強化。認真開展質保體系監督,日常巡查工作圍繞責任主體、有關機構履行質量責任的行為、有關工程實體質量、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和涉及安全與使用功能的關鍵部位、進場主要材料質量及檢測報告展開,重點加強對建設工程基坑支護的檢查,同時強化對舊村改造建設工程的監管。20*年,全市建設工程受監項目113個221.02萬平方米,工程總造價174284.67萬元。通過嚴格管理和鼓勵創優,企業的精品意識和創優意識有所增強,工程質量逐年提高,去年,全市共創省“錢江杯”優質工程2個,“甌江杯”優質工程3個,創優工作走在溫州各縣市區前列。五是建設科技整體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推廣建筑節能和新墻材,對新建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節能設計規范,落實了華鋒專家樓作為建筑節能試點工程。新墻材產品不斷涌現,其使用量已占全市墻材總量的79.02%。同時,認真抓好教育培訓工作,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上崗培訓、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和再教育,建設系統干部職工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不斷提高,全年進行工程類技術人員培訓730多人次,組織初、中級職稱評審,通過工程師評定員共87人、初級職務共496人。
三、多管齊下,綜合整治,違法建設得到進一步遏制
我局把違法建設整治作為全局工作的一大重點來抓,在堅持以拆為主作法的同時,千方百計采取各種措施制止違法建設。20*年共出動拆違30032人次,拆除各類違法建筑37.73萬m2,是去年同期的122%。
一是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建成本。依法大幅度提高違法建設罰款額度,在罰款的同時,再加收城市配套設施費,扭轉過去先違建后處罰還合算的不正常現象,并啟動了“沒收”處罰方式,大大增加違建成本,使違建者無利可圖。二是采取綜合治理手段。強化對建設主體的監管,施工、設計、監理單位凡承建違法建設工程項目,或未經審批、許可,擅自改變建設內容的,依法予以嚴厲處罰。聯合房管部門執法,凡是有部分違章的建筑物,整幢產權證不予辦理,迫使其拆除違章部分后才予以確權。對未取得合法產權或合法手續的生產、經營場所,以及違法建設的工地,工商、環保、衛生、公安等部門不予頒發相關證照,電業、水務等部門不予供電、供水,使違法建筑無處可用。三是加強部門分工協作。提請市政府出臺《關于違法建設整治工作部門職責和分工的通知》,規劃建設、國土資源、市政園林、水利、路政等部門,根據不同違法情況分別依法作為執法主體進行查處,通過部門之間加強協作,壯大執法聲勢和執法力量。四是強化內部責任。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建設工程規劃批后監管的通知》,明確科室、基層所的職責和任務,細化具體的監管方法,并通過制定責任制實行與目標考核相掛鉤,切實落實管理人員的責任,加大了巡查和拆除力度。五是開展以塘下鎮為重點的現行違建控制工作。研究出臺《關于塘下鎮民房建設的有關意見》,在依法處理已建項目,申請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同時,加強對危房改建工作和新建民房工程施工合同以及民房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的監管,對塘下現行和已建成的違建項目下死決心進行管理和控制。此外,從辦案法定程序和實體兩個方面嚴格把關,提高行政處罰案件質量,全年共查處規劃建設案件328件,沒發生一件因案件質量不過關而行政敗訴的案件。
四、完善自身,優化服務,行風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以行風建設跳出倒七為目標,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強化服務意識,加強自身建設,切實提高隊伍的整體形象。
一是政治思想工作進一步得到強化。認真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在做好規定動作前提下,靈活開展自選動作,結合“落實三真、關愛基層”活動,走訪慰問困難群眾68戶,與貧困大學生結對4對,慰問錢物4萬多元。結合文明社區創建活動,深入鳳山社區進行調研,辦了三件實事。通過召開座談會、上門征求意見等多種形式,收集梳理各類意見9個方面38條,及時整改落實。先進性教育大大增強了黨組織的戰斗力,去年發展預備黨員3人,預備黨員轉正4人,17名優秀干部職工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制定實施《20*年市規劃建設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意見》,積極開展第四個廉政教育宣傳月活動,以“四個一”為載體開展廉政教育。制訂實施《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辦法》,把黨風廉政建設的具體內容進行細化,以責任書的形式與各科室、直屬各單位簽訂,使每一個干部職工都可以對照黨風廉政建設的標準,自覺抓好自身廉潔自律。二是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全面推行“陽光規劃”。制定出臺《關于推行“陽光規劃”實施方案》,實行“六公示一公布”制度,全年共公示規劃項目260起。建立規劃檔案庫,舉辦綜合交通規劃成果展,供群眾查詢、參觀、提議,并匯總公眾意見在城鄉規劃和項目設計方案修改中予以吸收,以切實增強規劃的透明度和群眾的參與度。依法實施行政許可。嚴格實施《*市規劃建設局行政許可工作規則》,制定出臺《*市城鄉規劃審批技術規定》、《工業各行業企業建設規劃經濟技術控制指標(試行)》和《*市規劃建設違法案件經濟處罰標準》,提請市政府出臺《*市經營性開發項目用地規劃管理暫行辦法》,規范規劃驗收、臨時建設審批、綜合驗收取消后的后續管理和危房拆建審批程序,減少執法人員的自由裁量權,使規劃行政許可都能照章辦事,加強了審批和執法的規范化建設。深入推行分權制衡。突出分級管理,對辦事人員、科長、分管局長、局長以及局長辦公會議的權限進行明確。突出集體決策,對突破規劃指標或更改規劃功能影響較大的項目,一律提交局長辦公會議審批。突出相互制約,使上位權與下位權相互制約,任何一個項目的審批都不由個人說了算,必須一級一級來把關。三是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著力提高服務效率。將個人建房類行政許可全部下放到基層所(分局),由基層所(分局)提供一站式服務,將其他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進入審批中心規劃建設窗口,實行一門受理,內部運作。再次縮短各審批事項的審批時限,并出臺《關于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的意見》、《關于做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服務工作的通知》,為星級企業和招商引資項目開設綠色通道。各基層所都與房管、土地部門聯合辦公,簡化民房建設項目辦理手續,手續齊全的予以即收即辦,并開展上門服務,方便群眾辦事。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嚴格執行《*市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征收暫行辦法》,參照此辦法,結合我市各鄉鎮實際,對集鎮配套設施建設費收取標準進行修訂,提請市人民政府出臺了《*市集鎮配套設施建設費收取管理辦法》,并嚴格實施農民個人建房減半收取以及農民特困戶減免的政策。尊重鄉鎮意見,依據相關規定,結合馬嶼鎮和曹村鎮實際,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對兩鎮規劃建成區外各村實行分檔征收基礎設施配套費。涉及農民建房地形圖測繪的,一律免收相關測繪費用,免費為山區搬遷村放樣60多間。進一步規范了定樣放線和建工保險行為,杜絕了亂收費和只收費不服務現象的發生。建立健全信訪接待制度。年初專門成立了局信訪辦公室,落實人員專職負責信訪工作,完善局領導每月15日信訪接待日制度。率先在全市建立了信訪聯絡員制度,加強信訪培訓工作,首次將信訪工作列入局目標考核責任制中,把信訪工作與考核獎勵、評優評先實行掛鉤。一年來,共處理來人來信85件次,信訪件辦結率為100%。妥善解決因拖欠工程和民工工資而引起的上訪,共清欠工程款12407萬元,清理民工工資150多萬元。此外,辦理人大議案、政協提案20起,滿意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