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農村建設中林業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瀘州市江陽區地處四川盆地南緣,長江沱江交匯處,總面積64907公頃,總人口60.7萬人,是瀘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江陽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任務,以農民增收致富為根本目的,以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為切入點,全面推進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努力打造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秀美新農村。一批有區域化布局、特色明顯的林業主導產業和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已經或正在形成,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區林業總產值已逾4億元。林業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渠道。
一、林業產業發展對江陽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指出:“林業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促進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擴大城鄉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發展林業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農村生活寬裕的有效途徑,是促進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重要措施,林業產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林業資源迅速增加,林業種植業結構不斷優化,人居環境不斷美化。
江陽區自2000年實施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兩大工程后,新增造林面積5萬畝,全區有林地面積達1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1.8%,活立木蓄積47萬立方米,近幾年造林數量之多、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均是歷史上所沒有的,極大地豐富了林木資源,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人居環境不斷美化。在狠抓造林總量增加的同時,注重結合農村經濟的發展,調整和優化林業種植業結構。利用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造林和義務植樹的有利時機,結合區域特點發展龍眼、甜橙、枇杷基地,引進九葉青花椒成片種植,促進了林業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提高了集約化經營水平,培育壯大區域特色產業,促進了效益林業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二)林業產業飛速發展,為新農村生產發展、農民生活富裕開辟了新的途徑。
1.竹產業。全區竹材加工企業10家,竹筍加工企業7家,年產值逾5000萬元。竹產業正蓬勃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檔次不斷提高。以分水嶺鄉“四峰山竹木協會”為龍頭的竹產業企業近年發展迅速,“四峰山”牌大白筷、燙金筷、印花筷以色澤純白、印花精美、方圓有型的產品特色立足市場,供不應求,檔次不斷提高;極具特色的分水竹筒工藝油紙傘,傘型玲瓏輕盈,工藝獨特,幌油光亮,傘慢繪制著富有民間傳奇故事色彩的“龍鳳呈祥”、“二龍戲珠”、“雙鳳朝陽”、“蝴蝶戀花”等精美圖案,產品經過支架、網線、繪圖等二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是國內罕有的民間特色工藝品,產品多次獲獎,遠銷法國、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泰安鎮的竹芯食品有限公司是瀘州有名的竹筍創外匯企業;鄰玉鎮的宇盛食品廠、分水嶺的華躍食品廠等竹筍加工生意紅火,解決大量剩余勞動力;全區的竹壓板、竹壓席等加工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全區竹產業呈現蓬勃的發展勢頭。
2.木材經營加工業。全區現有木材加工企業80余家,呈現出穩步發展的局面。2007年,由市林業局創辦的川南瀘州竹木批發市場,經市政府批準,已移交江陽區政府管理,依托華泰果蔬市場進行建設,市林業局實行行業指導,區林業局提供辦證服務,目前,城區大部分木材經營戶都已入駐市場,市場交易活躍,規模不斷擴大,受到省林業廳及市領導的肯定,極大地推動江陽區林業產業的發展。
3.經果業及花卉苗木業。江陽區地處城郊,經果業及花卉苗木生產得天獨厚,已形成規模,呈現出旺盛發展的勢頭,發展前景極為廣闊。目前全區有經濟林面積13萬畝,年產值7000余萬元;花卉苗木基地7000畝,年產值近5000萬元。高效經濟林及花卉苗木生產為林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質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4.生態旅游業。江陽區旅游發展“兩區一帶”建設正在深度開發,傾力打造。“兩區”即方山aaa級旅游風景區和張壩aa級旅游景區;“一帶”是與構筑長江生態保護屏障、保護桂圓種質基因庫、建設生態市公園相結合,通過張壩—張渡沿江公路建設,連通長江桂圓綠色走廊自然人文景觀而形成的沿江旅游經濟帶。方山還是省級森林公園,是川南久負盛名的佛教勝地;張壩景區是國內罕見的亞熱帶地區沿長江十里桂圓林帶,是桂圓種質基因庫,很多桂圓樹具有上百年樹齡,被農業部授予“南亞熱帶作物名優基地”,二者都是川黔渝旅游金三角上的重要景點,旅游發展勢頭強勁。還有鄰玉鎮的甜蜜公園、藍田鎮的楊橋湖景區都以其地處城市近郊,交通便利、景觀獨特為大家休閑娛樂的首選。
二、新農村建設中林業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發展林業產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創新思路,優化管理,依靠科技,促進生態、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在抓好生態建設的同時,利用江陽區現有的資源,抓住特色,突出特色,利用特色,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同步提高,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實現江陽區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科學制定林業產業發展規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發展與生態建設協調互動的原則,切實認真地制定林業產業發展規劃。規劃要切合實際,突出區域特色,以建設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為目標,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為支撐,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為手段,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出發點,調整優化第一產業,全面提升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發揮優勢,突出特點,搞好布局,大力培育,形成具有區域特色和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和發展目標,制定相關措施和政策。
一是以生態建設為重點,加強村鎮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培育新型農民,努力建設“民富、村美、風正、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計劃地開展生態新村綠化建設,美化庭院,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公共綠地的綠化檔次。
二是以調整樹種結構為重點,抓好森林資源培育,大力發展用材木竹林、筍用林、筍竹兩用林基地,結合低效林改造,大力發展楊樹、樟樹、杉樹等速生用材林基地,以龍眼、甜橙、枇杷等為重點發展名優特新經濟林,以花卉苗木為重點發展特色產業,形成各具特色的規模大、集約水平高的原料林基地和特色經濟林果,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品”等產業帶,鼓勵龍頭企業在區外承包造林,增加原料供應。
三是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現代產業為重點,依托現有龍頭企業,突出發展竹筍加工、家具制造、竹壓板、竹壓席等木竹加工業,加速川南竹木批發市場建設,培育一批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并不斷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延長產業鏈。加強分水嶺鄉竹筒工藝油紙傘民間工藝的保護、發展、壯大,增加林業產業的歷史文化底蘊。
四是依靠科技,增強林業綜合競爭力。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發展林業產業的核心之一,大力推進科技興林、人才興林戰略,進一步加強林業科技先導作用,重點開展林木豐產栽培,林產品加工轉化等方面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提升龍頭企業的檔次和知名度,提高林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加快特色優勢林產品規模化與集約化經營步伐;加強林業產業人才的培養,推進林業科技體制創新,廣泛吸收各類人才投身林業產業開發,搞多種形式的林業產業開發示范基地,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培訓和技術咨詢,依靠科技增強林業產業綜合競爭力。
(二)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把培植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發展林業產業的工作重點,抓好示范,著力在竹產業、木材加工業、旅游業、經果業、花卉苗木業中提升壯大一批、培育發展一批起點高、規模大的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種植業主,充分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推動林業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三)充分發揮協會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業協會的作用日顯重要和突出,改進協會工作,充分發揮協會在規范生產秩序、維護公平競爭、保護合法權益、推進行業技術創新,形成行業發展合力,實現行業自律、自制的管理模式。分水嶺鄉“四峰山竹木協會”就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為企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適當條件下,還應當組建更多門類、更具實力的專業協會,發展壯大林業產業,推動新農村建設。
(四)強化宏觀調控,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加強在經濟、行政、法律方面的宏觀調控,通過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的經濟手段,鼓勵企業發展有市場需求、有規模效益、產品質量好、經濟效益高的產業和產品;通過完善木材經營加工許可證制度等行政手段,杜絕資源浪費,指導企業管理;通過健全相關的林業法律法規使林業產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過林業產業政策明確發展的重點和方向,確定重點支持或限制、禁止發展的產業和某類發展方向的項目,對限制、禁止發展的要加強控制和管理,對重點發展的要在政策上給予扶持,項目上給予支持,資金上給予傾斜,扶持壯大一批林業產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林業產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