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營經濟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了促進民營經濟特別是民營工業的發展,加快“工業常德”建設步伐,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精神和我市實際情況,提出以下意見。
一、拓展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
放開民間資本投資領域。凡是法律法規未禁止的投資領域,凡是已向外來資本開放的投資領域,均應向民間資本開放。民間投資者可以進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從事國家允許范圍內的礦產資源開發與經營,可以進入各類服務領域和社會事業領域,可以聯合成立不發生存貸款業務的投資公司以及參股農村信用社,可以在電信、保險、證券、銀行等特殊行業進行民間資本進入探索。對政府已經投入的可由民間投資的項目,能退則退;對新的可由民間投資的項目,政府性資金原則上不再進入。
簡化民間投資項目審批。凡不使用政府投資、不需要上級平衡建設條件、不屬于產業政策限制、投資規模在本市權限內的民間投資項目,一律不再審批,只登記備案。民營企業憑備案登記手續辦理規劃、用地、環保等相關手續。民營企業投資超出本市審批權限的大型項目,不再審批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開工報告,只需提供有關資料報國家和省進行核準。
二、放寬民營企業注冊限制
允許新設立的民營企業注冊資本實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注冊資本在50萬元以下的公司制民營企業,投資人首期認繳資本金達到10%左右(最低不少于3萬元),其余部分可在1年內到位;注冊資本在50萬元以上的公司制民營企業,投資人首期認繳資金達到10%左右(最低不少于5萬元),1年內追加到50%,其余部分可在3年內到位。民營科技型企業注冊資本金最少只需3萬元,若注冊為個人獨資和合伙企業,只需提供相關出資證明,不再提供驗資報告。母公司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且具有3個以上控股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注冊資本金合計達到2000萬元以上,可以申辦企業集團。創辦科技型、農產品加工型民營企業,以及下崗失業人員創辦非公司型企業,非關鍵條件尚有欠缺,但在一年內可以完善的,可由工商部門核發為期一年的營業執照,并按正規企業實行預備期管理。以工業產權和非專利技術出資的,可抵充不超過40%的注冊資本;以高新技術和其它智力成果出資的,可抵充不超過50%的注冊資本;以實物、土地使用權出資的,可抵充不超過50%的注冊資本。允許投資人將自有住房作為企業住所(辦公場所)進行登記,其中符合消防、衛生、環保要求的,還可以登記為生產經營場所。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上或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的縣(市)民營企業,可冠常德市名。
簡化注冊登記和年審手續。除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行業外,民營企業前置審批一律改為備案制。確需前置審批的民營項目,相關部門要公開辦事指南、辦證條件和審批程序,承諾辦事時限,實行“工商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辦結”的并聯審批制度。如有特殊需要,工商部門可根據情況先發營業執照,再補辦審批手續。對于連續三年以上無違法違規行為、經營狀況良好、商業信譽度高的民營企業,經工商部門批準,可以免企業年審。
三、加大財稅扶持力度
鼓勵我市民間資本圍繞紡織、食品、林紙、珍珠加工、醫藥、鹽化工等重點產業投資新辦工業企業。凡新辦工業企業,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企業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連續3年實行先征后補。
鼓勵發展民營科技型企業,支持現有民營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新辦民營科技型企業,自開辦之日起,免征2年企業所得稅。經省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科技型民營企業,其上繳稅收的地方留成部分的50%,3年內由同級財政獎勵給企業。企業技術改造新增機械設備可一次性獲取設備價值3%-5%的技改補貼;單個技改項目總投資額在3000萬元以上,投產次年新增稅收500萬元以上,同級財政給予30萬-5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獎勵。企業發生的技術開發費,可按規定據實稅前扣除。其中,技術開發費年增長10%以上且有盈利的民營工業企業,經審核認定后,可再按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民營企業研發的國家、省級新產品,自鑒定投產之日起,同級財政連續三年予以扶持,扶持總額為投產后所繳納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25%。
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從事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的龍頭企業,暫時免征企業所得稅,增值稅進項抵扣率由過去的10%提高到13%。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國外高新技術和設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全市確定一批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其生產經營貸款,可申請同級財政貼息。
提高民營經濟的集約化程度,辦好德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區縣(市)工業園區,完善基礎設施,落實優惠政策和服務措施,引導民營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鼓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從2005年起,凡財政實得稅額首次突破200萬、400萬、800萬、1000萬元的民營工業企業,同級財政對其經營管理者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15萬元、20萬元獎勵。鼓勵民營企業打造市場品牌,對獲得全國馳名商標或中國名牌的民營企業獎勵30萬元;對獲得省著名商標或省名牌產品的民營企業獎勵5萬元。
四、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各金融機構要加強對民營經濟的信貸支持,支持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的新增貸款所占新增貸款總量的比例,應與民營經濟占全市GDP的比重基本相匹配。各商業銀行要降低民營經濟貸款門檻,大力推進適應民營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服務創新。要適當下放信貸審批權限,更多地運用信用證、保函、商業匯票等信用形式,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鼓勵民間資本相互拆借,支持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組織民間財團,爭取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組建常德市民營銀行。鼓勵幫助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對于實現上市或買殼上市且稅務關系在我市的,同級政府給予50萬元獎勵。
建立信用擔保體系。在發揮政府資金導向性作用的同時,鼓勵社會資金尤其是民間資本采取股份制或會員制等形式,組建按市場機制運作的針對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從事擔保和再擔保業務。允許擔保公司及其它擔保機構的資本金與可擔保貸款的配比放大到5-10倍。針對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以及社會資本從事擔保業務的收入,3年內免征所得稅市級分成部分。自2005年起,市財政連續5年每年拿出200萬元,建立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風險化解資金,由財政專戶管理。對為民營企業融資作出突出貢獻的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給予獎勵。
五、優化民營企業經營環境
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業主的財產權、自主經營權、知識產權等合法權益,保護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對于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平調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業主的合法財產,禁止強行改變其財產的權屬關系,禁止侵占其經營場所,禁止隨意吊銷營業執照和凍結經營帳戶,禁止對企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禁止利用職能職權強行要求民營企業和業主參加各類社團,交納各種會費,禁止行政職能部門為企業指定中介機構進行收費性服務,禁止到企業大吃大喝和索要產品,禁止要求企業業主及其工作人員陪同進入娛樂休閑洗浴按摩場所,禁止到企業報銷任何票據。對違反上述“10個禁止”的單位和個人,由紀檢監察機關按相關規定嚴肅查處,其中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每月1-23日為民營工業企業“寧靜日”,非企業主動要求或緊急公務,各行政職能部門不能在“寧靜日”到企業辦事,應辦事項集中在月末一周到企業辦理。
六、構筑政府與民營經濟相融的服務體系
政府各相關部門要積極為企業提供信息、經營管理、技術項目引進、人才培訓、法律政策咨詢和創業輔導服務。建立民間投資項目庫,定期向社會民間投資領域和項目建議,降低民間資本的投資風險。整合現有信息資源,充分發揮市、縣兩級政府網站的作用,開辟企業信息服務欄目,及時準確地為民營企業提供產業、市場、投資、技術、政策、法規等方面的適用信息。積極發展資產評估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商標事務所、信用評估公司等中介服務組織。要在行政機關開展“效能革命”,全面推行首問負責制和一站式服務,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行政性審批,規范行政性收費,為民營企業提供熱情、周到、便捷的服務。
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組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測評與推薦中心,在人才市場開辦經理與技術人才專項服務。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推廣廠校結合的職業技術教育。各大中專院校要為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工業企業培訓實用人才。
要引導全社會轉變擇業觀念,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軍轉干部、退伍軍人、國有企業失業下崗職工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或到民營企業就業;鼓勵國內外專家、學者、科技人員來我市領辦民營企業;允許離退休干部從事政策許可的經營性活動;允許事業單位處以下工作人員在不危害國家機密、不影響本單位利益、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兼職經營民營工業企業或到民營工業企業兼職。
鼓勵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辭職領辦民營企業或到民營企業工作,辭職者可領取一次性辭職補助費,5年內可被行政事業單位重新錄用,計算連續工齡。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可停薪留職從事民營經濟,停薪留職者3年期滿后可以回原單位工作,繼續從事民營經濟的可以按辭職辦理。民營工業企業可向政府申請派遣外協副廠長(副經理),負責協調企業對外關系。外協副廠長到民營企業幫助工作,與其他辦點人員一樣進行管理。
八、調整充實民營經濟領導體制
市縣兩級調整充實發展民營經濟領導小組,由一名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成員參加。發展民營經濟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督促落實發展民營經濟的各項政策,研究、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對民營經濟進行指導和服務。市發展民營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委。實行市級領導聯系重點民營工業企業制度。各部門、各單位要視發展民營經濟為己任,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要建立包括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民營企業家代表參加的發展民營經濟聯系會議制度,加強政府與民營企業家的溝通,商討民營經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發展民營經濟考核指標體系,納入全市目標管理和崗位責任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