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擴大開放消費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國辦發〔*〕134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意見》(國辦發〔*〕135號)精神,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的不利影響,發揮開放和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保持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千方百計擴大對外貿易
(一)加大外貿政策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國家外貿發展基金以及國家支持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農產品出口、中小企業出口和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等方面的政策。充分利用國家現行進口貼息政策,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裝備和稀有資源性產品的進口,提高裝備水平,滿足企業需要。
(二)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全力保持我省對外貿易在歐洲、北美洲等發達國家的市場,積極鞏固日韓、俄羅斯、臺灣、東南亞市場,支持企業開拓南亞、中東、非洲、拉美等潛在新興市場,最大限度分散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帶來的市場風險。
(三)發揮貿易促進平臺作用。組織更多的企業參加國內外重點展會,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推進中小型出口企業加入國際知名網站,開展網上交易。按商務部降低廣交會展位收費金額的50%配套降低展位費,減輕企業負擔。降低廣交會準入標準,擴大企業參展范圍。與國家6大進出口商會建立聯系機制,在我省聯合舉辦出口商品展銷活動。
(四)積極培育出口品牌。加大對出口名牌企業在境內外展銷、對外宣傳、境外投資、商標注冊和收購境外品牌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開展境外商標注冊、專利申請和國際質量認證。
(五)加大對出口企業信貸和融資擔保的支持力度。推動商業銀行開展出口退稅賬戶質押貸款、出口押匯、出口保付、出口商業發票貼現等融資業務。各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加大對出口信用保險投保企業的支持力度,在我省出口信用保險扶持資金的政策基礎上,由外貿主管部門運用預算安排的有關專項資金給予適當資金配套支持。
(六)強化對出口企業的服務。商務、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國稅、財政、金融、外匯管理等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信息制度和聯合培訓制度,建立外貿出口綠色通道。加強對重點進出口企業、重點商品、重點市場的運行監測和分析,及時為企業提供預警服務。對符合條件的出口貨物實行“提前申報”、“集中申報”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選擇重點企業,派出聯絡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對進出口企業開展政策業務培訓,提高自營進出口能力。
二、大力推進招商引資
(七)突出區域合作重點。積極引進戰略投資,加快環京津地區的對外開放步伐,發揮曹妃甸工業區、渤海新區的品牌效應和先導作用,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對建設產業園區、舉辦區域性展會的支持。積極承接“南資北移”,引進中央企業和沿海先進地區大型民營企業的戰略投資。鞏固與港臺地區的合作,拓展與東南亞諸國的合作領域,切實加大對歐美日韓產業資本的招商力度。
(八)拓寬利用外資領域。省市縣發展改革、商務、農業、交通、建設、信息產業、金融、物流、旅游、科技、文化和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要高度重視利用外資工作,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建立和完善專業化、市場化、常態化的投資促進機制,做到有專題招商方案,有專項招商經費,有專業招商人員。多種形式開展對外專業招商活動,定期對項目進行調度。
(九)推進產業招商。圍繞我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裝備制造、節能環保、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發展行業。重點謀劃推介一批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基礎設施和社會需求量大的消費品等項目對外招商。各設區市要加大政策和財稅扶持力度,秦皇島、保定、廊坊等市要加快服務外包示范區的建設與發展,培育更多服務外包企業。
(十)精心組織投資促進活動。認真組織河北(香港)投資貿易洽談會等我省自辦大型經貿活動,積極參加中國(廈門)投洽會、中國(深圳)高交會等國家級投資促進活動。以廊坊518經貿洽談會、石家莊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唐山臨港產業洽談會、邯鄲新材料博覽會為重點,打造區域性品牌展會。
(十一)深入開展精細化招商。以引進戰略投資者為重點,堅持小規模、多批次、專業化、重實效,扎實推進招商工作。謀劃重點利用外資項目,組織重點小團組赴境外招商,對重大項目跟蹤推進。選擇有實力、有影響的境外駐華經濟組織和跨國公司駐華機構,采取走出去登門拜訪、請進來考察洽談等方式開展對接合作。組織重點企業赴沿海地區特別是京津地區洽談合作。密切關注國際國內資本流動新趨勢,圍繞引進產業資本,發揮各地區域、區位和產業優勢,細分市場和客戶,創新招商主題,開展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招商活動。
(十二)完善投資促進機制。建立健全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市場驅動,以企業為主體、以園區為載體、以各類展會為平臺、以知名商協會為紐帶的投資促進機制。加強對一線招商人員的政策和實務培訓,定期舉辦領導干部外向型經濟專題培訓班。積極推動我省大型國有企業、有實力的民營企業與國內外大公司開展合作。
(十三)強化開發區(園區)和產業聚集區的載體作用。對全省開發區(園區)和產業聚集區實行分類指導,動態管理。按照國務院和國土資源部有關文件精神,盡快開展土地利用評估,對符合條件的,積極申請成為國家級開發區或擴區。對48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和32個產業聚集區,從土地資源配置、財稅優惠、融資服務和審批權限等方面按照有關政策規定給予重點扶持。
(十四)狠抓重大外資項目落實。切實加大對重大利用外資項目的推進力度,對在談、已簽約、在建項目實行動態管理,加強分類指導和協調服務。對在建項目,加強對建設中有關問題的協調和服務,使項目早投產,外資早到位。對已簽約項目,要明確工作責任和進度要求,抓好各項配套條件的落實,使項目盡早通過核準審批、盡早開工。對在談的重大項目,有關部門要協調聯動,盡快促成項目簽約。
(十五)優化投資環境。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大力減少審批事項,規范審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積極推出投資便利化舉措。定期了解外資企業資金周轉、產品銷售等情況,幫助企業搞好銀企對接和產銷銜接,解決當前企業融資難和產品銷路問題。認真落實《河北省外商投訴處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外來客商投訴處理機制,依法保護合作雙方的合法權益。
三、扎實推進對外經濟合作
(十六)促進企業境外投資。加大對境外投資合作的支持力度,積極運用財稅、金融等政策,以我省具有比較優勢的建材、機械、紡織、服裝等產業為重點,支持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在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開展國際化經營。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到海外收購、兼并擁有先進技術、知名品牌和營銷網絡的境外企業。
(十七)擴大境外資源開發。加強與資源富集國在勘探、開發、加工等領域的合作。以周邊國家和非洲、南美、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為重點,以大型骨干企業為龍頭,投資開發、合作開發鐵礦、有色金屬、木材等境外資源。鼓勵企業參加境外農產品生產和物流基地建設,積極融入農業跨國公司全球供應鏈體系。
(十八)拓展對外承包工程。以中直大企業為龍頭,以地方大型工程施工企業為骨干,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參與國外工程項目招投標,承攬境外工程總承包項目和BOT項目。推動對外承包工程方式多樣化,支持工程承包企業和金融企業聯合以承包工程的方式,換取我省急需的境外資源。
(十九)穩步發展對外勞務合作。盡快形成統一的外派勞務管理體系,建立外派勞務項目管理、外派勞務基地管理、外派勞務人員信息管理系統。重點開展與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外派研修生和勞務合作,積極開拓歐洲、北美洲的中高端勞務市場。加強監管,規范外派勞務市場秩序,遏制違規違法行為。妥善處置境外勞務糾紛和突發事件,保護勞務人員合法權益。
(二十)加強政策服務。加強與國家有關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的協調與合作,積極申請、切實用好有關專項資金。積極推動對外投資合作便利化,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完善信貸、外匯、財稅、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四、努力擴大城鄉消費需求
(二十一)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和改造170個農村商品配送中心,完善和強化配送中心采購、儲存、加工、調運等功能,使農家店商品配送率平均達到50%以上。兩年內新增10000家標準化農家店,使農家店覆蓋85%的鄉鎮、65%以上的行政村。拓展和延伸農家店與供銷、電信、郵政結合的流通網絡體系,提高農家店的綜合服務水平。加大省市財政配套資金支持力度,推進配送中心建設和信息化建設。
(二十二)完善農產品流通網絡。繼續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兩年內培育100家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的省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完成15家骨干農產品市場信息和檢驗檢測系統建設國債項目和20家超億元農產品市場信息、質檢、衛生系統改造工程。
(二十三)積極開展“家電下鄉”工作。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健全家電銷售網絡。中標企業要安排好補貼類產品的生產、配送、銷售和服務工作,確保市場供應。落實國家補貼80%、省內補貼20%的政策,認真做好資金兌付和管理工作。各級政府要強化監管,確保下鄉家電產品質量,切實搞好售后服務。
(二十四)搞好社區商業建設。各設區市要加快早餐快餐服務體系建設,扶持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早餐經營網點。加快推進“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工程,完善社區商業服務功能和業態配置。鼓勵各設區市建立城市居民商業服務信息平臺和消費服務信息平臺。加快“放心菜”和“放心肉”市場體系建設。
(二十五)培育消費熱點。利用國家穩定房地產市場和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時機,推進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加快環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帶建設,推動旅游消費。理順再生資源回收管理體制,健全舊貨流通網絡,加大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工作力度,促進循環消費。大力發展會展產業,帶動住宿、餐飲、交通和通信消費。
(二十六)加強市場監測和重要商品儲備。健全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重點做好糧、油、肉、蛋、菜、奶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場監測和預警。建立健全各類應急預案,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省市兩級成品糧油、豬肉、食糖等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努力增加儲備品種,擴大儲備規模。省、市財政要按時撥付儲備所需補貼資金。逐步建立省級商業代儲制度。
(二十七)強化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建立市場監管的長效機制,整合、充實和加強現有的執法力量,強化執法檢查。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違法行為,推進牛羊雞定點屠宰管理,扶持定點屠宰企業向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規范市場秩序,優化消費環境。
(二十八)減輕流通企業負擔。全省實行商業用水與工業用水同價,落實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商業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政策,切實減輕流通企業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