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發展工業經濟管理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實施“工業強鎮”工程,提升“一區四園”發展水平
責任單位:經貿局、經濟開發區,鎮鄉、街道
配合單位:國土資源局、財稅局、國稅局、科技局、外經貿局、統計局
工作要求:
1、進一步發揮經濟開發區的主戰場地位。2006年2350畝地塊所有企業全部投產,20*年開發的1000畝所在企業全面開工建設,新拓展工業用地空間1200畝以上,清理畝均稅收1萬元以下的閑置低效用地500畝以上。新增規上企業40家,實現銷售90億元,稅收3.3億元,外貿出口1.4億美元。
2、加大四個工業園的開發力度。游埠、女埠新拓展工業用地各300畝以上,馬澗、梅江、橫溪新增工業用地各100畝以上,清理畝均稅收1萬元以下的閑置低效用地500畝以上,經濟密度提高10萬元達到70萬元,稅收增幅高于全市鎮鄉、街道平均水平10%以上。
3、深入實施“工業強鎮”工程,每月25日前召開鎮鄉、街道工業經濟例會,通報全市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的年度工業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集中資源加快永昌、赤溪、諸葛等成熟地塊的開發,抓好靈洞廢棄水泥廠的再利用。
二、開展“工業項目推進年”活動,加大工業性投入
責任單位:經貿局
配合單位:發改局、科技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環保局、財稅局、國稅局、統計局、*局(消防)、人行、經濟開發區、鎮鄉、街道
工作要求:
1、繼續深入開展“工業項目推進年”活動。強化工業性投入的督查和考核。全年完成工業性投入29億元,其中制造業投入21.5億元。
2、全年實施50項總投資30億元的市重點技改項目,年內完成技改投入14億元,建成投產43項。
3、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優化企業服務環境。排摸50項重點技改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問題,交辦責任單位協調解決。
4、認真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全年舉辦1-2次銀企合作洽談會,積極爭取金融機構的項目信貸支持。
5、加大項目儲備和包裝工作力度,爭取列入省重點工業項目5只以上,獲得更多的省統籌指標。
三、內外資并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責任單位:外經貿局、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
配合單位:市機關各部門
工作要求:
1、全年完成招商引資企業51家,引進市外資金9億元,確保實際到位外資4500萬美元。
2、開展多層次招商。繼續在義烏、寧波、溫州等5個招商區域以招商小分隊形式對外開展招商;積極開展以商招商和產業招商,重點在高檔紡織、機電一體化、銅鋁深加工等項目開展招商;抓好回歸工程,引導在外*籍人士返鄉投資;籌建上海*商會,開展重點招商活動,參加“東盟博覽會”、“夏交會”、“哈洽會”、“浙洽會”等各類重大活動。
3、完善部門、鎮鄉(開發區)招商引資考核機制,建立招商引資項目終身服務、終身考核制度,重點對2005年以來引進項目進行跟蹤服務工作。
4、優化項目預審。進一步完善項目預審程序、指標要求;推進已預審項目招拍掛程序的開展;對預審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密切掌握項目的投資率、產出率和社會貢獻率。
四、繼續擴大對外貿易,實施外向帶動戰略
責任單位:外經貿局
配合單位:人行(外管)、檢驗檢疫*辦事處、財稅局、國稅局,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
工作要求:
1、全年完成外貿出口3.63億美元,確保增長20%以上。全年新增自營出口主體20家以上,超千萬美元的出口企業達10家,超2000萬美元的出口企業3家。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全市高新技術、機電產品出口總額提高30個百分點以上,加工貿易質量、水平顯著提高。
2、完成海關*聯絡點建設,逐步增加海關聯絡點的服務內容,力爭在進出口報關監管、設備減免稅和加工貿易業務方面實現全覆蓋。
3、積極為企業到國內外參展搭建好平臺。全年計劃爭搶廣交會攤位30個,華交會攤位5個,境外參展展位50個。
4、設立*國際商會,搭建起*外經貿企業大服務平臺。繼續開展多層次的培訓、講座、報告等形式,不斷增強外經貿企業人員正確應對人民幣升值、退稅政策調整等局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
5、全年創辦企業駐境外辦事窗口(辦事處)3家,完成境外勞務輸出300人次。
五、全力推進中國織造名城建設
責任單位:經貿局、紡織行業協會
配合單位:外經貿局、科技局、經濟開發區、人勞社保局、教體局、財稅局、工商局、質量技監局
工作要求:
1、強化紡織行業協會功能,提升服務能力,促進行業自律,引導行業可持續發展,組團到山東、廣東等地考察。
2、深入開展紡織行業浙江區域名牌培育工作,推進紡織行業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到2010年爭創紡織行業浙江區域名牌。
3、充分發揮*市紡織檢測中心的技術支撐作用,建立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強化服務指導,開展紡織全項目檢測,重點做好毛巾產品的省級監督抽查工作,防止出現毛巾產品區域性質量問題。
4、加大行業結構調整力度,提升染整生產能力支撐,加快新產品開發力度。
六、堅持扶優孵小,培育壯大企業主體
責任單位:經貿局、外經貿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財稅局、科技局、統計局、人行
工作要求:
1、制訂出臺扶持工業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集中財力扶持貢獻大、增長快、效益好的企業。
2、培育一批上規模的優強企業,全年新增億元企業5家,爭取銷售超億元企業突破60家,“億千”企業突破30家,“雙五”企業突破40家。新增企業200家,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0家。全市規模企業產、銷增長30%以上。
3、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力爭在成套設備和汽摩配產業取得突破。加快冶金行業銅鋁延伸產品技術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4、加強優勢企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對優強企業生產、經營遇到的重大問題及時予以協調解決。
5、梳理調研全市企業分布結構,確定新興培育行業。每年確定100家成長好、創新能力強、有特色優勢中小企業列入重點培育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并在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基金中安排不少于30%的資金,專項用于支持特色優勢中小企業技改項目和技術創新的項目補貼。
七、抓好節能降耗和工業循環經濟工作
責任單位:經貿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發改局、環保局、質量技監局、財稅局、國稅局、統計局
工作要求:
1、建立政府節能降耗工作責任制,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并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的考核,由經貿局代表市政府與年綜合能耗1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簽訂節能降耗目標責任書。普及節能知識,營造全社會節能文化和氛圍。確保萬元GDP能耗降低4.68%以上,力爭4.77%。
2、嚴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項目。禁止投資建設各類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耗能項目,建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
3、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嚴厲查處“新五小”“十五小”企業。鼓勵使用節能環保型鍋爐,淘汰不符合國家和省強制性能效標準的鍋爐。加快發展新型墻體材料。做好粘土磚瓦窯拆除工作。
4、鼓勵節能技術創新。抓好10-20項重點節能技改和新技術推廣示范項目。重點推廣先進適用的低溫純余熱發電、可再生能源等技術。支持電子節能燈等高效照明行業發展。
5、加大清潔生產審核力度。對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企業,實施限期清潔生產階段性審核。
八、實施名牌戰略,開展產品質量專項行動
責任單位:工商局、質量技監局
配合單位:經貿局、科技局、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
工作要求:
1、深入實施名牌戰略。修訂各級各類名牌培育3-5年規劃;制定年度實施名牌戰略具體工作推進計劃并開展組織實施且有量化目標;協助啟動“品牌標準萬人培訓行動計劃”。加強名牌產品監管,不發生名牌產品嚴重質量問題。新增國家級品牌2只、省級品牌5只,實現出口品牌“零”突破。
2、開展商標搶注活動,制定年度創牌計劃,安排專項經費,明確創牌對象,實行一對一全程幫扶,對無商標企業進行摸底調查,年內新增注冊商標300只。對現有商標資源進行調研,加強引導,實現綜合利用。
3、開展部分重點產品質量專項整治行動。
九、推進企業上市
責任單位:發改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經貿局、科技局、財稅局、國稅局
工作要求:
1、成立*市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上市辦公室,制訂扶持企業上市專項政策。
2、編制上市工作計劃,*年重點推進聯強機床的上市準備工作,完成甬金等企業股改工作。
3、充實擬上市企業培育庫,爭取總量達到20家。
十、推進技術創新
責任單位:科技局、經貿局、發改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科協
工作要求:
1、加大科技型企業培育力度。圍繞新出臺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做好培育工作,爭取各類科技型企業總數達到50家以上,新增金華市級以上科技型企業10家以上,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以上。
2、推進省科技強市創建工作。加快發展新材料、電子、高效節能與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培育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群體,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全年完成金華市級科技項目立項30項,金華市級以上技術創新等攻關項目10項,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80只,其中省級新產品20只,年專利申請量300件以上。
3、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組織“*籍專家家鄉行”活動;全年爭列省級技術中心2家,新增市級以上研發中心15家。
十一、搞好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完成“三個確?!惫ぷ髂繕?/p>
責任單位:安監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貿局、*局、交通局、建設局、經濟開發區、總工會、供電局
工作要求:
1、圍繞市委市政府“平安*”建設總體要求,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三個零增長”,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推進全市安全生產總體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2、推進安全生產隱患整治年工作,深入開展消防及“三合一”、道路及水上交通、建筑施工、危化物品、礦山、電力設施、有限空間作業、防雷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九大安全專項整治,著力抓好100處安全隱患的排查處理工作。
3、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抓好企業從業人員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和農民工的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全員安全意識。
4、每個鎮鄉、街道配備2名以上安監員,嚴格安全執法,嚴肅及時查處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十二、加強電網建設,提高供電保障能力
責任單位:供電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經貿局、發改局、安監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
工作要求:
1、加快電網建設。500千伏*輸變電主體工程動工,確保220千伏靈洞輸變電工程投產;力爭110千伏登勝輸變電工程、梅江輸變電工程開工投產;
2、繼續做好有序用電工作。實現售電量20.5億千瓦時,增長10%,城鎮供電可靠率99.8%,制定出臺20*年度有序用電方案,將拉限電損失最小化。
3、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提高供電保障能力;推進節約用電工作。
十三、開展進出口重點產品專項整治
責任單位:金華市檢驗檢疫局*辦事處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
工作要求:
開展進出口重點產品專項整治,確保*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及時國外預警信息;繼續推進大通關建設,完成出入境檢驗檢疫1.6億美元以上,新增一類管理企業1家,二類管理企業2家,電子監管上線率95%以上。
十四、開展“企業文化年”建設活動,推進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職工技術創新活動深入開展
責任單位:總工會、人勞局
配合單位: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經貿局
工作要求:
1、深入開展《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培訓貫徹實施。召開規上企業、改制企業及鎮鄉、街道、經濟開發區工會代表座談會;開展對各基層企業《勞動合同法》實施情況調研,提出我市對應具體措施,促進該法有序展開。
2、繼續深入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開展評選表彰第二批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第三季度完成第二批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申報;第四季度完成對申報企業的考核驗收,年底或2009年初召開表彰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