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其中單親家庭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顯得尤為突出。預防和消除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對于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保持社會安定、促進和諧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區院公訴部門對本區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進行分析,從中找出犯罪的特點、原因及應對策略。
一、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現狀
*年以來,在*區行政區劃內共發生單親家庭青少年參與的犯罪案件16件,呈明顯上升趨勢,占青少年犯罪總數的55%,從犯罪類型上看以侵財犯罪為主,依次是盜竊、搶劫、故意傷害等。這些單親犯罪嫌疑人中14歲—16歲的有6人,17歲—18歲的有9人,19—25歲的有6人。在這些青少年中有的是隨父親或母親,有的是隨親屬在一起生活,一部分有離家出走的經歷,家庭結構和關系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二、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特點
1、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群體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近幾年時間里,*區院公訴部門受理的案件中14—16周歲的犯罪嫌疑人有明顯增多趨勢。14周歲以下違法犯罪現象也存在發展的苗頭。如丁某(不滿14周歲),因父母離異,無人照管,與王某和苑某等幾名不滿16周歲的青少年,先后實施了5起搶劫犯罪。
2、違法犯罪的單親家庭青少年文化程度較低。輟學、在社會上流浪進而犯罪的情況較為突出,其中文盲、小學文化或初中未畢業的占犯罪單親家庭青少年總數的95%,為他們實施犯罪活動打下了不良的基礎。
3、違法犯罪危害程度不斷加大。暴力傾向增強,同時趨向于團伙化、組織化、成人化。前些年以盜竊、傷害等常見案件為主,近幾年出現了強奸、暴力搶劫等成人化的惡性案件。從單個人實施犯罪發展到了有組織的團伙犯罪,成員之間有分有合地實施犯罪,依靠人多力量大,相互“幫助”,且很少考慮后果。如姜某伙同李某、郭某(女)等5人形成比較固定的團伙,在較長時間內先后有分有合的實施搶劫犯罪15起,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4、犯罪突發性強。這些單親家庭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在遇到事件的誘導和物質刺激下,頭腦失控,實施犯罪行為。如李某(17周歲)與寧某(16周歲)在飯店吃飯時看見董某所用的一款新型手機,非常喜歡,隨即就將董某手機盜走。
三、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1、家庭結構對孩子的影響。許多夫妻離婚后,夫妻雙方出于再婚或生活壓力等方面的考慮,往往把孩子當“皮球”踢來踢去,不愿履行對子女的教育和撫養義務。也有的單親家長因忙于工作、交際等原因無暇顧及子女,使子女失去了應有的教育和關心。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呵護,這樣的環境對單親家庭青少年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容易產生沮喪情緒,從而放任自流。如17歲的李某在父母離異后,缺少父母的關心和管教,經常逃學并在社會上游蕩,常去一些娛樂場所并和社會上一些不良分子混在一起,終于有一次在游戲廳與他人發生口角,將楊某打成重傷。
2、單親家庭對子女教育方法不當。一是對子女過分溺愛,有求必應。這些單親家長害怕自己的子女被別人看不起或受人欺負,對于孩子物質方面的要求一味滿足,而對孩子思想教育或學業方面則關心不夠,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追求享受和愛慕虛榮的不良習慣,更容易產生許多不切實際的欲望和物質需求,而很多時候這些要求又無法得到滿足,進而采取非常規手段去謀求,最后走上犯罪道路。二是簡單粗暴。有些離異家庭的家長由于自己生活不幸福,希望自己的子女超過自己,出人頭地,不顧子女的客觀實際,在學業上提出過高要求,尤其有些家長當孩子達不到自己要求時方法簡單粗暴,有打罵行為,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產生逆反心理,與家長的希望背道而馳,漸漸走上犯罪道路。
3、家長不良行為對子女產生影響。有些離異家庭的家長由于婚姻不幸福或生活壓力,有酗酒或賭博的不良嗜好,有的作風不檢點。他們的所作所為,極易成為子女消極模仿的對象,從而感染上種種惡習。甚至有的家長對子女的不良行為采取縱容的態度,嚴重扭曲了青少年的心靈。
4、性格發展和約束能力問題。單親家庭日益增多,弱化了家庭的抑制作用,這使大量青少年失去了父母雙方剛柔相濟教育中的某一方面,家庭的變化使本來受制約的成員間的某些權利、義務關系出現了裂痕,導致這些青少年不能象其他孩子那樣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以及正常家庭教育和情感上的引導,性格的發展和培養容易出現偏差,心理缺陷問題也比較嚴重,行事易走極端,在不良因素的誘導下,對家庭、社會產生偏激想法,加上文化程度低,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和素質,使這些單親子女成為當前青少年中一個犯罪易發群體。
四、預防和減少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的途徑
1、加強家庭教育,提高家長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家長自身道德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孩子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質的好壞,作為家長應從自身做起,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單親家長要注意養、教結合,重視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溝通,隨時掌握子女思想活動,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有足夠關心和溫暖的家庭環境。
2、加強學校教育,提供一個有利于單親家庭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單親家庭青少年不同于其他青少年,學校應針對這一群體給予特殊關懷,不應僅僅停留在學習成績上,要注意其思想活動情況,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老師與單親學生要多溝通、多交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完成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努力爭取到更高更好的教育機會,盡量減少輟學現象的發生。
3、司法部門要切實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樹立刑罰個別化的理念,把懲罰和教育結合起來,對政策范圍內的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要盡量放到社會中進行教育和矯正,實行人性化管理,充分體現司法關懷,讓違法犯罪的單親家庭青少年有更好的改過自新的機會。同時司法部門要加強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工作,通過宣傳和教育等活動,切實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有效預防青少年,特別是單親家庭青少年犯罪。
4、加強對單親家庭青少年的關心和愛護。社會各界都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對未來充滿信心,從而選擇健康的發展道路。對已經犯罪的單親家庭青少年,更要加強幫助、教育和感化,社區組織和有關青少年工作組織要根據不同對象采取具體的辦法,開展好心理輔導、生活安置等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改造環境,讓他們融入社會和集體之中,樹立重新開始的信念,防止再犯罪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