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才引進良好環境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我縣人才格局現狀
自*9年7月縣委十屆七次擴大會議作出關于實施“雙高工程”的決議以來,我縣通過多種途徑共引進各類人才6661名,按職稱分,其中高級307名,中級726名;按學歷分,其中博士生15名,碩士生63名,本科生1781名。截止去年10月底,全縣人才總量達到2896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比例為396人/萬人,按職稱分,其中高級760名,中級5860名;按學歷分,碩士以上86名,本科生3928名;享受國家級突出貢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政府特殊津貼、市級突出貢獻的專業人才達13人;有29名專業技術人員列入寧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156名35歲以下具有中級職稱的人才列入第三、四層次,人才總量不斷擴張,人才結構漸趨合理,人才優勢日益顯現。
但我縣的人才引進形勢喜中參憂,喜的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已經連續兩年出臺了以加快高素質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雙高工程”文件,每年劃撥*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人才資源的整體性開發,從政策上保證了人才工作的順利開展;社會上“尊知重才”輿論的廣泛宣傳,也為人才創業營造了良好氛圍,不少企業尤其是骨干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對人才工作十分重視。憂的是經濟不太發達邊遠地區的中小企業難以引進人才,形成了人才引進近郊多、偏遠少的不良格局,去年1-9月份,近郊鎮(鄉)共引進各類人才2092名,其中中高級職稱323名,碩士以上學歷30名,分別占人才總引進數的69.94%、65.12%、73.17%,而杖錫鄉至今未引進一名人才,人才的缺乏使經濟不太發達地區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了較大的制約。
同時,在人才引進時也存在著人才外流現象,據初步統計,近三年來我縣有*8名各類人才外流,按學歷分,其中本科生558名,本科以下1440名;按職稱分,其中高級18名,中級218名,初級1762名。從外流人才的結構來看,主要以大中專畢業生為主,調入的高級人才工作比較穩定,而聘用的人才流動比較頻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合理性流動,如剛參加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往往把第一個工作單位作為增加社會經驗、謀求更好工作的跳板,缺少長期工作的耐心,在與企業的磨合期內,容易產生不安定的心理因素,流失性較大;二是部分中高級人才缺乏社會保障,許多中高級人才多是從外地的大型國有企業引進的,原單位的社會保障機制一般比較健全,而我縣有些企業只注重高薪引進,輕視社會保障,對一些年齡稍大點的中高級人才未辦理養老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人才存在著后顧之憂;三是社會的尊知重才意識還不夠強,據調查,一家較大規模的企業近幾年沒有對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評審過技術職稱,部分規模較大的企業沒有組織過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任何形式的技術業務培訓;四是人才的創業環境不夠理想,企業經營者比較重視硬件建設,欠缺對軟環境建設的研究,如營造企業文化、倡導企業精神、增強企業凝聚力等,容易使人才感到緊張壓抑而萌生跳槽之心。
二、對如何引進人才的幾點想法
*2年是實施“雙高工程”的第三年,也是實現人才三年規劃的最后一年。在這一年內,我縣打算引進各類人才3800名,按學歷分,其中博士生10名,碩士生40名,本科生800名,本科以下2950名;按職稱分,其中高級*名,中級600名,初級3000名。為實現這一目標,將主要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一)舉辦大型赴外招才活動。根據去年年底過對企業人才需求情況的調查摸底,今年將重點引進三類緊缺人才:懂外貿、會外語的企業經營人才;高新技術人才;實用型中高級技術人才。上半年將組織100余家企業尤其是骨干企業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比較集中,大型國有企業比較多,人才層次比較高的城市招聘人才,為企業引進本省不易招聘到的各類緊缺人才。
(二)實施小規模赴外招才策略。為解決好邊遠地區企業和中小企業難引進人才智力的困難,將多批次、小范圍、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企業按專業需求情況赴專業對口,人才價位較低的外省人才市場或高校進行招才,實現成本少、效益高的優勢。同時針對入世后我縣懂外貿、會外語高素質人才缺少的情況,今年將赴省內外人才市場或高校專場招聘50-100名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以提高我縣企業入世后的市場競爭力。
(三)赴高校引進智力項目。一是組織100余家企業廠長(經理)赴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高校考察科研技術項目,與專家教授進行洽談,并與他們建立起長期的協作關系,使高校的專家教授成為企業進行技術開發和經營管理的“智囊團”。二是組織50名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較好的種植養殖大戶、農產品加工企業經營者到滬、寧、杭等地農業高校和農業研究所考察,洽談新項目,引進新技術。
(四)建立專家結對協作網絡。根據邊遠地區中小企業引才偏難的情況,將組織上海、南京和本省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與企業建立結對協作關系,定期到該地區或企業開展技術咨詢、講座授課、技術研發等活動,實施中小企業的“智力支持工程”。
(五)開設經常性的人才集市。充分發揮好新建人力資源市場的作用,有針對性地舉辦1-2期相當規模的人才交流洽談會,邀請國內知名高校組織畢業生前來洽談,對與企業簽約或達成意向的重點高校畢業生發放交通補貼,以引進我縣欠缺的高學歷優秀畢業生;同時與勞動局一起,定期開展人才集市,促進人才的合理性流動。
(六)開展網上招才新模式。通過加強網上人才市場信息建設,形成以縣網上人才市場為龍頭,各鎮(鄉)為依托,朝陽、苗子企業為補充的多層次、網絡化的布局;充分發揮網絡招聘便利的優勢,不定期地開展相當規模的網上招才活動,及時在網上公布人才招聘信息,向企業提供人才信息,并增加網上人才測評業務,為企業招聘和個人應聘建立起聯系的紐帶。
(七)做好公開招考大學應屆畢業生進鎮(鄉)的工作。繼續做好鎮(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考錄工作,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原則,使一批專業對口、政治素質好、適應性強的大學本科應屆畢業生充實到事業單位,以優化現有事業單位的人才隊伍結構。同時,按上級規定,繼續做好為鎮(鄉)機關及縣級有關部門從應屆大學生中公開招考公務員工作,進一步改善公務員隊伍的結構,增強活力。
三、對營造良好留才環境的幾點想法
(一)優化尊知重才的社會輿論環境。通過新聞媒體等多種途徑,加強對人才創業拼搏精神、愛才用才先進典型、科技人才新產品及成果、人才政策等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廣泛利用因特網和寧波市及我縣大型節慶活動、各類展覽、招商等有利時機,向國內外宣傳我縣在人才、智力引進方面的優惠政策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突出我縣良好的人才創業氛圍;開展尊知重才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評選活動,大力宣傳縣優秀專業人才、突貢人才的先進事跡,營造一個優秀人才近悅而來、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建議今年下半年召開“雙高工程”總結大會,表彰一批先進典型,營造良好氛圍,進一步推進我縣高素質人才引進和培養,掀起新一輪“雙高工程”的高潮。
(二)強化對引進人才和本地人才的培養。積極與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聯系,推進企業創辦研發中心進程,支持科技人員開展項目開發和新產品的研究,聘請專家學者對正在研究開發的項目進行技術指導;舉辦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研討班,邀請專家到企業進行考察,開展實地講座授課,用直觀的事實和效果來更新企業家的觀念,轉變經營者的管理思路,不斷增強經營管理者的整體素質;邀請著名高校的WTO專家來我縣開展關于世貿規則等內容的講課,組織企業經營者免費參加培訓,提高企業經營者入世后的應對能力。同時要建立起鄞縣實力工程企業高層次人才數據庫,建立經常聯系制度,強化培訓工作;要充分發揮“縣高新技術企業人事服務網絡”在人才培育方面的作用,加強對一批年齡在40周歲以下,具有中級以上職稱且對鄞縣經濟建設做出貢獻優秀人才的扶持力度,充分挖掘和培養一批在企業鍛煉成長的優秀大中專畢業生,作為新世紀人才的后備力量。
(三)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我縣人才的養老保險機制按縣有關文件規定,可在人事局社保辦或勞動局社保公司投保,投保在社保公司的可以同時辦理大病醫療等社會保險,但在社保辦投保的則不能辦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的安心工作。因此,建議廢止原來規定,出臺新文件,凡*2年1月1日以后引進的人才一律在勞動局辦理養老保險,并辦理大病醫療等社會保險;對原已在社保辦投保的,暫維持原狀,但須在勞動部門辦理好大病醫療等社會保險,以解決引進人才的后顧之憂。
(四)建造專家公寓。在中心區內選擇相當面積的土地,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建造專家公寓,對本縣實力工程企業和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引進的具有副高級職稱(或碩士學歷)以上人才進行購房補助,分層次補助3-8萬元。如其今后出讓,則上交補助款。
(五)建立人才開發的配套機制。首先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兌現對創造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等方面的科技人員實行5-50萬元重獎的承諾,今年將評選一批有顯著成績的高素質人才,實行重獎,起好導向作用;在選舉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時把有突出貢獻的高素質人才列為候選對象,對優秀的引進人才授予“榮譽鄞縣人”稱號。其次是要建立競爭、擇優、激勵的職稱評聘機制,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職數宏觀管理辦法,逐步推行按比例設崗、競爭上崗、擇優聘任的評聘分離制度,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六)加強人才開發的資金投入。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社會各界多元化投入機制;完善政府人才開發基金,保證每年投入*萬元的高素質人才引進、培養經費,并根據預算內財政收入的遞增幅度逐年增加基金數額,用于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培養、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