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推進農民增收工作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縣委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想,積極貫徹新精神、構建新機制、搭建新載體,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在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中的引領作用,取得顯著成效。
一抓班子,著力打造發展致富領頭雁。堅持把村支部班子建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核心來抓,通過公開選拔村級主要干部、“問題村”整建、村“兩委會”換屆選舉等工作,優先把致富能力強、有能力引領群眾致富的科技示范戶、產業帶頭人選配進村“兩委”班子,把綜合素質高、帶動能力強的致富能手作為入黨重點對象培養,優化村級班子和黨員隊伍結構,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引領者和排頭兵。目前,全縣85%的村黨組織書記都是具有一技之長的致富帶頭人,全縣近五年來新發展的763名農村黨員90%以上是農村致富能人。
二抓培訓,不斷提高村干部和黨員致富帶富能力。堅持每年對全縣所有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進行2次集中培訓,提高了村干部執行各項農村政策和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近五年來,全縣共培訓村干部5800多人次。每年從農村黨員科技示范戶中選出150多人,集中在縣黨校進行3-5天的培訓,并積極選送產業致富帶頭人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類培訓,增強了農村黨員科技示范戶的致富帶富本領。以農村黨員電教室為陣地,以播放農村實用技術為主要內容,堅持每年開展為期一月的集中播放活動。全縣共有5200多名農村黨員掌握了1至2門實用技能,首善鎮余管營村黨支部書記屈東林積極帶領群眾發展大棚架豆王1300多畝,人均超過1畝。目前該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專業村。
三抓典型,示范引領致富產業向縱深發展。按照“抓點示范、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以“兩示范一帶動”活動為載體,在全縣確定50個農村基層黨組織科技致富示范基地、500戶農村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進行重點培養和重點支持。每個產業示范基地幫扶并帶動周邊1-3個村,聯系10-20戶群眾;每個黨員科技示范戶幫扶3名普通黨員、1戶貧困群眾,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群眾致富。堅持每兩年對全縣黨組織示范基地、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進行一次命名表彰,同時還組建了創業成功人士先進事跡報告團,深入鄉村巡回宣講60多場次,形成了典型帶動、引領發展的良好導向。目前,全縣共建成縣、鄉、村基層黨組織科技示范基地78個,命名表彰35個;農村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960多戶,命名表彰516戶,示范帶動群眾2萬多戶。
四抓機制,積極構筑幫扶農民增收平臺。堅持把建立黨內帶富幫扶長效機制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來抓,以“三雙”活動和“雙百結對幫扶”活動為抓手,創新方式,搭建載體,構建了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發展的新平臺。把帶領群眾致富、增加群眾收入作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承諾的主要內容,要求每個基層黨組織都要在產業化發展、增加群眾收入上做出承諾;每名有能力的黨員都要在引進產業項目、開展科技培訓、幫助一名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等方面做出承諾。目前,全縣6656名參與承諾的農村黨員中,承諾帶富的黨員占到60%以上;致富示范戶與貧困黨員群眾結成幫扶對子461個,幫助貧困戶確立致富項目38個。組織全縣123個縣鄉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與123個農村黨支部“一對一”結成幫扶對子,堅持一幫三年不變,通過組織互助、黨員互幫、活動互聯、優勢互補,面向農村開展政策、科技、信息、項目和產業幫扶,幫扶農村黨組織發展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各幫扶單位共深入幫扶村開展農技、創業培訓151場35680人次,提供致富信息663條,落實幫扶項目40個,協調各村爭取項目資金680萬元,引進發展項目14個。
五抓扶持,為促進農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按照“扶優扶特”和“以獎代扶”的原則,對發展有規模、產業有特色、市場有前景的產業大力扶持;對示范帶動作用大、群眾增收明顯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戶給予項目等獎勵,增強政策的導向作用,推動產業做大做強。研究制定了《關于信貸支持農村基層黨組織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農村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加快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全縣123個村逐戶評定農戶信用等級,對市、縣、鄉命名表彰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戶,分別給予3萬元、1.5萬元和2萬元、1萬元的信用貸款,解決了部分有項目無資金黨員戶的困難。制定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獼猴桃產業的決定》,縣財政每年列支1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獼猴桃基地建設、示范園區建設、新品種引進、標準化生產等方面,同時縣農業、農發、科技等部門都將資金和項目向獼猴桃產業園區、專業示范村傾斜,強力推動獼猴桃產業發展。今年全縣新栽獼猴桃5.93萬畝,獼猴桃種植大戶白智勇在各級的大力扶持下,爭取國家投資1000萬元以上,創建了市金果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帶動16個村的農戶發展金香獼猴桃。
六抓考核,夯實各方責任。堅持把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作為考核基層黨組織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縣對鄉、鄉對村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每年年初,縣委都將農民增收工作任務以目標責任書的形式量化分解到鄉鎮、部門,逐級夯實責任。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每年對全縣123個村農民收入進行分類排隊,對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的,在評選表彰先進時實行一票否決,建立了“以實績論英雄、按實績來獎懲”的良性考核獎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