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提高社區黨建工作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區黨建工作緊緊圍繞“三有一化”和“小社區、大作為”的目標要求,以構建和諧社區為核心,超前思維,創新形式,精心指導,拓寬領域,強化功能,激發了社區黨建的動力,煥發了社區黨建的活力,增強了社區黨建的影響力。
一是扎實推進社區“三有一化”建設進程。按照“健全組織、提升硬件、規范達標、整合人員、保證經費、共建共享”的思路,圍繞“有人管事”,在配齊配強黨組織書記基礎上,為每個社區配備了5名專職黨務工作者和8-12名工作人員,保證了各項工作的全面落實。圍繞“有錢辦事”,每年為各社區劃撥1萬元辦公經費和5000元的黨建經費,保障社區工作的正常運行。圍繞“有場所議事”,縣財政投資240萬元,建成了社區中心綜合辦公大樓。采取擴建、租賃、援助、調劑等途徑,8個社區均有辦公場所。依托社區內就近廣場等公共場所資源,為4個社區調劑了室外活動場所。
同時,整合利用社區內居民小區活動場所資源,其它4個社區都有活動場所,累計面積基本達到要求。并配備了相應的活動器材,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活動場所。其中,5個社區已建成黨支部辦公室、居委會辦公室、警務室、圖書室、最低生活保障和勞動社會保障工作站、計生衛生服務站等,實現了活動場所功能作用發揮最大化。圍繞“文明社區、和諧家園”活動,分別在北大街等5個社區建立了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駐區單位黨組織和社區內黨員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議事機構。在社區逐步推行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在職黨員向居住地報到制度、志愿服務制度和表現反饋制度等四項制度,建立健全社區與駐區單位“四聯共建”機制,推動了黨務聯辦、治安聯防、陣地聯建、活動聯誼等社區建設服務工作,實現了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聯動,提升了社區黨建工作水平。
二是構建了社區黨組織網絡化構建新模式。按照“黨組織建設無禁區”的思路,打破傳統的組織設置模式,將原有8個社區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43個黨小組升格為黨支部。根據黨員行業分布、興趣愛好等特點,以樓棟自愿者服務隊和群眾文體組織等為單位,設置巷道樓棟功能型黨小組。構建了社區管理服務中心黨委牽頭抓總,8個社區黨總支具體實施,43個社區黨支部和功能型黨小組負責落實的社區黨建工作四級網絡化管理體系,實現了社區黨建工作的全覆蓋。
三是創新社區黨員隊伍管理新機制。針對社區黨員的不同情況,實施分類管理,全面推行了黨員“四管”模式。建立了“兩新”組織黨員、下崗失業黨員和流動黨員“直管”模式,積極開展了“黨組織找黨員,黨員找黨組織”的“雙找”活動;建立了在職黨員“8+X”的“雙管”模式,實現了在職黨員8小時以內單位管,8小時以外社區管的全天候管理,要求在職黨員定期向居住地黨組織報到,匯報思想工作,并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社區黨組織要定期對在職黨員八小時的表現作出評價,向所在單位黨組織反饋,作為黨員評議、干部選拔的重要依據;建立了離退休黨員“協管”模式,積極做好了轉到社區的離退休黨員接收工作,加強了與離退休黨員原工作單位溝通協調,關心離退休黨員的學習生活和健康狀況;建立了駐區黨員“聯管”模式,積極探索關系在單位,活動在社區的雙向管理模式,增強轄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參與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