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報社年總結及年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4年中國**報社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大局,適應《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許可法》、《農機化促進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簡稱“三法一條例”)頒布實施后的新形勢,在做好**生產宣傳教育工作的同時,拓寬視野、解放思想,更多地關注農機化事業的發展,為農機化事業服好務,實現報社工作的戰略轉折。 其中抓住兩個重點:一是適應“三法一條例”出臺以后的新形勢;二是努力實現報社工作的戰略轉折。
一、2004年報紙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報紙發行形勢異常嚴峻,是經受困難考驗的一年。
年初,在對全年的形勢進行分析判斷時,我們就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對報紙發行數量的挑戰,而這個挑戰對報社的經營與發展又是至關重要的。因為:
1.報社自創辦以來直至去年年發行量都在100萬份以上,最高時到過180萬,多年來發行收入一直是報社的經濟支柱,報紙能否正常運轉全靠發行收入來維持。
2.與發行收入相比,我報全年廣告收入不足100萬元,不足總收入的10%;同時,報紙定價偏低,全年僅12元。據測算,按目前人員規模發行量要達到70萬份才能保住成本,低于此數就是虧本經營,所以我們非常重視發行工作。
3.雖然截止去年發行形勢都不錯,但發行難度越來越大,發行量發生了很大變化,概括講,報紙經歷了孕育、成長、平臺和下滑四個時期,今年發行量與去年比下降了一半,成為歷史上最低點。造成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是讀者群減少。《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條例出臺,使1986年以來國務院道路交通管理條例所規定的農機監理部門的職能進行了調整,上千萬輛由農機部門管理的農用運輸車劃歸公安部門管理,致使以駕駛上道路行駛農業機械的機手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報紙,失去了至少一半讀者。
二是發行方式改革。去年治理整頓報刊散濫期間,中辦、國辦下發的第19號文件,對依靠行政部門發行報刊問題做出了嚴格規定,按照中央和農業部的要求,我們對報紙的發行工作也進行了認真的自查和整改,傳統的發行方式受到影響,直接導致發行量下降。
三是報社內部運行機制暴露出問題。過去對行政資源依賴過大,忽略了按新聞規律辦報和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報,因此,行政手段效力減弱之后,目前面臨的是市場經濟規律和新聞規律帶來的雙重考驗,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的報紙真正的讀者市場在哪里,辦一張什么樣的報紙才能滿足農機化事業發展的需要。
四是內部職工思想出現混亂。隨發行數量下降,部分職工不是從與時俱進、調整思路、克服困難、再創佳績的立場出發,正確分析形勢,找出解決困難的辦法,而是對發展前景感到茫然和悲觀。同時,經濟效益與去年比下降明顯。發行量減少對報社經濟運行影響較大,如不及時遏止這種情況,開辟出新的穩定可靠的經濟增長源,報社很可能陷入坐吃山空的境地。
二、2004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針對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報社堅持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力求在事業的發展中解決存在的問題,并且進行改革,從改革中尋找事業發展的突破口。
(一)進行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從2月份開始,報社領導班子開始醞釀在全社職工中進行聘用制改革,除部黨組和人事勞動司管理的干部以外,其余全體人員一律參加聘用制改革。遵照農業部事業單位人事勞動制度改革的有關精神,我們制訂了《中國**報社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在征得人事勞動司、農機化管理司同意后進行實施。
1.召開黨支部全體黨員大會,在黨內統一思想,對黨員如何在這次人事制度改革中起好表率作用提出具體要求。
2.召開全體職工大會,對報社起草的人事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內部機構崗位設置等幾個文件進行討論,最后以表決的方式予以通過,將領導班子的意見化做全體職工的意志。
3.按照程序分步實行,對中層干部的選聘,在公布應聘職位的基礎上,經過本人申報、競崗演說、民主測評、領導研究、公開公示、正式任命等程序,聘任了各處室的負責人。
4.對一般職工采取雙向選擇的辦法,按照所公布各部門的崗位,由個人提出上崗申請,與部門負責人經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后,報社領導研究批準,予以公布。
結果,報社全體在職員工均與報社簽署了聘用協議,使報社人事勞動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邁出堅實一步。
(二)為爭取農機部門的職能而努力。《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前夕,配合農機化司和各省農機監理部門積極做工作,力爭《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后,農機部門能有一個相對寬松的執法環境。
(三)為明年將《中國**報》更名為《中國農機化導報》做積極的準備。
1.更改報名的原因:辦報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報社面臨的上述困難,迫使報社認真思考今后的發展方向。維持現狀,無疑是等死;破釜沉舟實行改革,雖有風險但很有希望殺出一條血路。
——《農機化促進法》的出臺和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購置農機具實行補貼的政策出臺,使農機化事業迎來了又一個春天,遇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創辦《中國農機化導報》提供了宏觀的發展環境。
——目前,國內報紙中尚未有一張面向全國的農機化專業報紙,該領域實際是個空白,有利于我們去占領。
2.所做的工作
——做好更名的論證和審批工作。報社領導班子從4月底開始反復研究,中層干部召開4次會議確定更改報名。先后向農機化管理司、辦公廳及主管部領導進行匯報,在征得同意后正式向農業部辦公廳遞交了更名的申請報告。
——建立報社新的通訊報道網絡、發行體系和廣告客戶體系。制訂和完善相關各項政策和辦法。
——做好新報出版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如印刷、包裝、郵寄等。
——首次通過網絡和報紙廣告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編輯、采訪、廣告部人員,以解決編采力量不足的矛盾。
(四)加強報社內部軟、硬件建設。
1.硬件方面。在部司支持下,今年投入120萬元進行了農業部農機培訓中心改造工程,經過近3個月施工,于4月19日重新開業,改造后設施水平比以前上了一個檔次;同時,報社配備了適應報紙更名擴版后所需要的排版、照相、編輯等各種設備。
2.軟件方面。加強對全體編、采人員的業務培訓,2名社領導參加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舉辦的在京中央單位報紙社長、總編崗位培訓班;10多名編輯人員通過參加新聞出版總署的培訓取得統一換發的記者證;在中華全國農民報協會和農業部組織的農業好新聞評選中,7人次8篇好新聞獲獎;1人被評為全國農民報“十佳”新聞工作者。
三、2005年的主要工作
突出一個重點:辦好《中國農機化導報》(以下簡稱《導報》),用盡短的時間打造農機化行業的強勢媒體。
(一)目前面臨的困難是各項儲備不足
1.人才儲備不足:原有職工平均學歷偏低,能勝任編、采業務崗位的人數不多。新招聘人員學歷整齊,但對農機化業務不熟,還有待培養提高。
2.廣告客源儲備不足,農機企業對《導報》還要有一個認識和熟悉的過程。
3.新聞來源儲備不足,過去報道側重安全生產,內容過于單一,辦好《導報》需建立新的通訊網絡。
(二)對策與措施
1.制訂正確的、切實可行的戰略目標。力爭從明年起,用3年時間,使有效發行量達到3萬份以上;廣告收入達到500萬左右。
2.正確處理好辦好《導報》與辦好**生產宣傳教育讀物的關系。由于更名,不能再叫《中國**報》,現有的《中國**報》機手版改為《**生產專刊》每月出版一期,淡化新聞功能,突出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教材化功能,使“教材化”戰略得以具有新的內涵。在《導報》開辟《安全監理專版》報道農機監理戰線動態性新聞;辦好《中國農機監理》雜志,深入探討農機監理工作的理論和方法。三者結合構建新的**生產宣傳體系,繼續為農機監理工作服好務。
3.抓好創收工作,充分利用好行業資源優勢,做到市場資源與行政資源并重,抓住當前農機化發展的大好機遇,盡快建立發行、廣告、活動策劃三足鼎立的格局,以保證報紙運行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機制,更好地為農機化事業服務。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