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事業發展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我市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堅持“富民優先、民生為重”的政策導向,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切實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若干問題的決定,突出重點、開拓創新,有效推進了民政事業協調發展。
一、*年民政事業發展狀況
(一)解決群眾生活困難問題成績突出
一是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市屬區、縣級市農村低保標準從月人均180元提高到202元。全市農村年人均收人2000元以下的困難群眾全部被納人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城鄉低保制度惠及困難群眾12萬人。*年年底,全市城鄉低保對象共有48202戶、122937人,發放低保金18371.19萬元。二是農村五保供養機制取得突破,6000多名五保對象供養水平明顯提高。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的通知》,規定農村五保對象的供養標準,在當地村民低保標準的基礎上上浮30%以上。三是連續6次發放臨時性物價補貼共1790萬元,應急救助政策惠及15萬困難群眾。創下我市臨時性物價補貼持續時間最長、受惠范圍最大、補貼額度最高的紀錄。四是新增3項低收人家庭消費性開支減免項目。目前減免項目已達10項。五是完善醫療救助機制,緩解困難群眾就醫難問題。全年發放基本醫療救助金1921.5萬元,有238963人次得到基本醫療救助。繼續實施特困人員重大疾病醫療資助制度,共為特困病人實施手術411臺次,結算醫療資助金1453萬元。六是基本形成獨具特色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新模式。全年有35399人次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及時救助,協助1283名流浪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未成年人返鄉。七是慈善捐助活動蓬勃開展,社會互助等慈善公益活動日益活躍,共籌集善款1.6億元,發動社會力量捐贈生活物品350萬件,捐款700多萬元,及時支援我市對口扶貧地區和我市困難群眾。
(二)社會福利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一是全面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普惠型老年福利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共有no個街道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服務老人4239人次。新增社會福利機構8間,新增床位1800張,各類福利機構196間,床位23814張,其中老年福利機構192間,床位21938張。二是積極落實孤兒和未成年人保護政策,孤兒和流浪未成年人得到有效救助。供養孤兒1994名,對其中1038名實行了家庭寄養、家庭助養、機構代養和青年公寓、模擬家庭等模式的養育,并對適齡孤兒落實了義務教育政策。救助保護流浪未成年人932人。三是福利彩票銷售再創佳績,社會福利事業發展后勁明顯加強。完成銷售彩票n.38億元,比去年增長12%。市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共立項資助91個為老年人、殘疾人以及困難群眾服務的社會福利項目,資助金額達10494.63萬元。
(三)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呈現新亮點
一是大力開展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活動。創新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時代特色的雙擁活動。二是開展為烈軍屬張掛光榮門牌活動。全市共完成13295戶光榮門牌的張掛工作。三是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和優待金標準。對全市符合條件的5957名參戰和涉核軍隊退役人員發放生活補助。殘疾撫恤標準平均增幅達29.5%,烈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的定期撫恤金平均增幅達10.4%,在鄉老復員軍人的定期補助標準平均增幅達12.9%,城鎮義務兵優待金平均增幅33.3%。四是推進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全市17間承擔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任務的學校順利開學,共有1166名退役士兵免費人學。推進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安置改革,自謀職業率達到100%;開展軍隊離休退休干部和軍隊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的接收安置工作。
(四)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社區建設有新局面
加快推進居委會辦公用房達標工作,全市共有1414個居委會完成任務,達標率為98%。首批262個社區被省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完成1146個村村務公開欄統一模板的建設工作。開展*年村兩委換屆選舉調研,為*年村兩委換屆選舉奠定基礎。
(五)社會自治功能進一步增強
新增民間組織275家,初步實現“五自”(自愿發起、自選會長、自籌經費、自聘人員、自主會務)、“三無”(無行政級別、無行政事業編制、無行政業務主管部門)、“四分”(機構、人事、資產、財務分開),為最終實現“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目標邁出關鍵一步。
二、*年民政事業工作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
導,深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互助、社區建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各項民政工作,充分發揮民政在我市社會建設中的重要基礎作用,為構建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以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
一是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鎮居民低保標準和低收人困難家庭認定標準,建立城鄉低保標準適時調整機制。二是實施分類救濟,加強動態管理,鞏固應保盡保。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和低保、低收人家庭消費性開支減免政策,及時做好困難群眾的應急救助,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三是加大對困難“邊緣人群”調研,增強臨時救助工作力度。四是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基本醫療救助和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五是加大積極救助和協助返鄉力度,切實做好流浪乞討人員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六是大力倡導社會互助,加快發展慈善事業、福利彩票事業,積極開展義務(志愿)工作,建立社會工作者隊伍,進一步發揮慈善醫院作用,發展慈善門診、慈善超市,推進慈善醫療進社區,深人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獻愛心捐助活動。
(二)以加強老齡工作為引領,加快普惠型社會福利社會化進程
以老年福利服務為重點,努力構建以公辦福利機構為示范、民辦福利機構為骨干、社區服務設施為依托,居家養老服務為基礎的普惠型社會福利服務體系。一是加快老年福利機構建設。建立健全扶持民辦福利機構的政策措施,發展公辦老年福利機構,籌建*市第二老人院,改造街道敬老樓、農村敬老院,推進“五保村”建設。二是進一步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拓展服務區域和服務對象,重點推廣低償購買服務范圍,加快推進“平安鐘”呼援服務系統建設,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機制和評估體系。三是進一步實施“星光計劃”。研究制定運營管理辦法,繼續推進“星光老年之家”建設。四是加大對福利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三)以爭創全省雙擁模范城“七連冠”為目標,進一步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
爭創全省雙擁模范城“七連冠”,以此進一步推進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深人開展。進一步深化雙擁共建工作,做好撫恤優待工作,繼續開展“關愛功臣”活動。積極推進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工作,認真做好軍隊離休退休干部、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的接收安置工作。
(四)以加強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設為核心,進一步做好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
一是發展城鄉基層民主。以深人開展“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村創建活動為目標,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實現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層群眾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二是落實社區居委會的自治權利,提高居委會的自治功能。根據《關于加強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意見》,落實社區重大事務決策權、社區財務自主權、對政府部門的評議監督權等,使居委會真正成為社區自治、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的執行主體。三是發展壯大社區工作力量。堅持專職與兼職相結合、專業與志愿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志愿者(義工)隊伍建設,發展壯大社區工作力量。四是積極推進社區服務社會化。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開展社會募捐,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等形式,鼓勵和吸收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
(五)以創新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服務方式為手段,努力建設服務型民政
一是加強中長期行政區劃研究,積極為區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服務。二是推進地名數據庫建設和地名公共服務工程,提高地名公共服務水平。三是推行便民利民措施,鞏固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成果,提高婚姻登記服務水平。四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強對民間組織的依法登記、規范管理和有效引導,促進民間組織健康有序發展。五是完善《*市殯葬管理規定》,深化殯葬改革,優化殯儀服務,做好市第二革命公墓的建設工作。六是推進民政信息化建設,實行電子監察,提升服務水平。七是推進“法治民政”建設,完善民政法律法規體系,為民政系統推進社會建設提供政策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