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習年兩會政府報告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針對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確定了今年改善民生的目標任務、政策要求及其配套跟進措施,符合民意,具體實在,切實可行,保障有力,體現了民生為本的政府工作理念。
政府工作報告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具體體現了“四性”:
宏觀總體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布局之中,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規劃目標的指向,確定今年改善民生的具體目標任務。這既是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和完善學習型社會和現代教育體系、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體系、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的內在要求。這使得所有改善民生的成果都作為“量”的積累過程而存在,為“質變”——構建完善的現代社會管理體系,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統籌協調性。政府在教育、衛生、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物價控制、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等方面都給予了高度重視。既著眼于不斷增加人民群眾日益看得見的物質利益,又充分考慮特殊群體的具體困難和利益訴求;既著力解決具體的民生問題,又注重制度建設,努力形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既原則指導,確定目標任務,完善相關政策,又明確具體的工作措施以及資金來源、投向和額度。同時,注重城鄉統籌發展,強調城鄉市場的統一,城市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公共衛生資源向鄉村傾斜,提出建立城鄉規范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一體化等等。體現了工作的統籌協調性,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具體實在性。政府安排部署的改善民生工作,任務明確,措施具體,內容充實,指標量化,實實在在。免費公共服務政策引人注目——在去年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基礎上,從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具有公益性質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今明兩年內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加大對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疾病患者免費治療力度。民生投入具體清晰——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中央財政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億元增加到1562億元;為了支持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中央財政將安排832億元,比上年增加167億元;加快保障體系建設,中央財政安排2762億元,比上年增加458億元;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的資金68億元,比去年增加17億元。關注中低收入群體——重點發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堅定不移地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及時完善和落實對低收入群眾的補助辦法,增加對生活困難群眾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補貼,確保他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下降;在中西部地區農村實施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將提高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降低產婦死亡率;提高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等等。具體而不空泛,切實而不虛華。
措施完整性。今年改善民生的任務艱巨而又繁重,這既因為改善民生所需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資源上,也因為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和風險,諸如,經濟運行中一些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當前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壓力加大,防止通貨膨脹的任務相當艱巨,國際經濟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發展至上,民生為本。改善民生的前提是經濟發展,經濟不發展,改善民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國家著眼于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今年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采取九大措施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提出了一系列促發展、保民生的應對之策。這就消除了可能出現的改善民生的成效被通貨膨脹所抵消的后顧之憂和尷尬,有利于改善民生的具體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使得完成今年改善民生的目標任務有了可靠的支撐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