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創新設計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室內設計創新的內涵與特征
室內設計創新是指在室內設計中,設計師進行具有價值性、能動性與首創性的且能生成新成果的活動。室內設計創新的特征主要有:第一,新穎性。這是室內設計創新最主要的特征,是一種技術性的創造,體現的是一種時代精神。此外,這種新穎性還是一種新型的美學觀,能夠給室內環境賦予新的意義。第二,可行性。這是指室內設計創新不管是在技術上還是使用功能上能夠切實執行。第三,價值性。室內設計創新能提升該建筑的使用價值和環境價值等。
二、現階段室內設計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對環境的認識存在較多的誤區
室內設計,大部分是對室內環境的設計,室內環境設計其實是建筑設計的一種延續,本質上還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物質與精神的需求,即在當代建筑的基礎上,創造舒適性強、功能完善的建筑室內環境。若是僅僅對室內環境進行表面的裝修和簡單的家具布置、懸掛各類裝飾燈,將室內環境設計當做是一種改善視覺效果的設計,以簡單的裝飾理念進行設計,將建筑的室內空間內涵和建筑室內環境設計割裂,這些是片面和錯誤的。實際上,室內環境設計是在建筑設計基礎上延續下來的,兩者同屬建筑設計類。現階段,室內環境設計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因為其充分反映了時展的需要。但是現在很多室內設計師在設計室內環境時,往往對環境認識不足,設計出來的作品難以體現建筑物的結構特色和時代特色。一名優秀的室內設計師應以人為主體確立設計依據,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充分體現人的價值特征。
(二)對豪華效果的過分追求
1“1+2+3”的實踐教學體系
機械原理、機械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機械原理實驗、機械設計實驗、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其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將實踐教學與科研項目、創新設計相結合,并與大學生機械創新競賽、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更好地融合,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設計與制作相結合的目的。“1+2+3”的實踐教學體系,即一條主線:以培養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為主線;兩種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開拓創新意識;三個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促進,實踐教學與科研生產相互促進,課內設計訓練與課外科技創新相互促進。為保證實踐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為主線,在硬件條件上,學校陸續投入一千多萬元擴建一個現代化的校內實訓基地(工程訓練中心)。擴建后的校內實訓基地有專用機械創新設計部分,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機械設計基礎實驗室,增加了多項綜合訓練性實驗,提倡實驗教學與科研課題相結合。一方面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實驗室完成自己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項目;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平時的教學活動,篩選出能力強、興趣高的學生進入課外開放實驗室,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研究,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通過這些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相關課題的研究,擔任科研助理工作,來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用以帶動實踐環節中更多的學生,使學生在專業技術基礎課學習期間就得到初步的實踐創新能力方面的訓練。近幾年,遼東學院學生已經完成了《硬幣分揀機》等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8項;參與的教師科研項目有《漸開線指狀齒內嚙合球形齒輪傳動設計及仿真研究》等5項。借助創新設計等手段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與科研生產、課內設計訓練與課外科技創新相互促進。
該院注重機械原理課程設計與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融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與大學生機械創新競賽融合。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是提升大學生工程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一項公益性科技創新實踐活動。設計中利用機械原理課程學到的理論知識構思合理的機械傳動方案,合理選用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輪系、間歇機構等,并進行傳動參數的計算確定;同時利用三維軟件設計及仿真,3D打印加工等。充分促進學生基礎知識與綜合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通過學生自擬創新設計題目,避免了多人一題、多年一題的傳統設計,真題真做,并將課程設計延續至課外科技活動,這樣避免了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設計時間限制,也使學生得到從設計、采購、制作到調試的完整鍛煉,全方位培養學生創造才能,提高了學生針對實際需求進行機械創新、設計、制作的實踐工作能力。學生研制的《彎扭組合試驗機》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中獲得了二等獎;《健身按摩椅》、《節能剪草機》等多項設計榮獲省一等獎、二等獎的好成績;《鋼絲矯直機》已經形成產品投入生產;《手動壓塞機機頭組合體》等多項設計取得了國家專利。這些優異的成績更吸引、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有效地形成了“1+2+3”的實踐教學體系。
2建立完善的評價標準體系
科學的評價標準體系是實現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科研素質的重要保障。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體系,能使學生在學習、設計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使教師及時獲取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所以,建立以保證技能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的評價標準體系,是推動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關鍵。為此,學校制定了《創新性實驗項目管理辦法》、《學科與技能競賽管理辦法》、《學科競賽與科技創新成果獎勵辦法》、《創新與技能學分管理辦法》等相關的評價標準。設立了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基金,用于資助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項目研究。項目經費專款專用,學生在預算框架下自主使用。對學生科技創新及各類競賽獲獎項目、設立獎勵基金,用于各項獎勵工作。獎金發放采取現金或實物的方式。學生創新與技能學分的申報與認定,每學期進行一次。學生課外創新與實踐活動按一門課程在《遼東學院學生創新與技能學分登記表》中進行記載。“創新與技能”的“成績”按獲得的總學分進行轉換,學分多于8學分的,成績記載為“優秀”;多于5學分而少于8學分的,為“合格”;少于5學分的,為“不合格”。在畢業成績中以“創新與技能”課程記載最終學分和成績。成績記載為優秀的學生,學校授予“遼東學院優秀創新實踐學生”榮譽稱號,并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同時,創新與技能學分可以替代公共選修課學分,并列入獎學金、優秀學生、三好學生等先進評比的標準。
作者:李嘉賢佟瑞宏董炯鄧威呂奕單位:遼東學院機電學院
一,論文選題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與應用價值,并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具體可在以下幾個方面選取:
1.一個較為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或工程管理項目的規劃或研究
2.工程設計與實施
3.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推廣與應用
4.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的研制與開發
醫學論文是推進醫學科學發展的重要方面,是醫學科學研研和臨床工作總結;是促進醫學科研成果的交流和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的重要工具,一篇好的醫學論文,要求具備兩個:
1、醫學論文的基本要求
1.1創新性
醫學論文的創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發展醫學成就,破解醫學問題。醫學論文有無創新,選題是關鍵。選題創新是醫學論文寫作的靈魂,是衡量醫學論文價值的重要標準。可體現在:①理論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見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論方面的獨創見解,又要提出這些見解的依據;②應用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技術等,也就是要寫出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關鍵,或揭示原有技術移植到新的醫學領域中的效果;③創新性還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進或突破。但不論是實踐水平或是理論水平的衡量,均應與同類成果當時的現有的水平相比較,如與國外的、國內的、本地的同類課題水平比較才能給予評價。
1.2可行性
所謂選題的可行性,是指能夠充分發揮作者的綜合條件和可以勝任及如期完成醫學論文寫作的把握程度。選題切忌好高鶩遠,脫離實際,但也不應過低,影響主客觀的正常發揮,降低了醫學論文的水平。影響選題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知識素質結構、研究能力、技術水平及特長和興趣等;②客觀條件,包括經費、資料、時間、設備等。
一、畢業設計(論文)的目的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課、技術基礎和專業課,分析和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2.鞏固、深化和擴大學生所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3.使學生受到綜合產品設計的能力的綜合訓練。例如,產品設計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產品系統設計以及產品的開發設計等產品設計的全過程,并以此為核心,對產品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的設計理論以及美學和工學基礎、設計表達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相關知識和內容作全面系統的訓練,同時不斷總結提高撰寫論文和設計說明書的能力等等。4.參與社會生產和學校科研工作、實驗室建設,為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5.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樹立良好的學術思想和工作作風。
二、畢業設計(論文)時間安排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目前安排在第四學年進行。根據題目的需要,可在其中安排2周的調研實習。結合學生提前下實驗室參與科學研究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畢業設計安排從2000-2001級教學計劃開始,在第四學年全年進行。
三、畢業設計(論文)內容和工作量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產品設計類論文)的具體要求:做此類題目的學生一般至少要根據具體設計的產品,獨立完成制定項目計劃、市場調查(完成調查報告),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對產品的設計要素進行解析,經過設計構思、設計展開、深入設計,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模型制作,最后編制完整的設計報告;完成設計效果圖、模型制作和一萬字以上的設計報告;設計報告正文一般包括項目的提出、方案論證或文獻綜述、方案制定、調查報告,具體設計過程、技術經濟分析,結束語等內容。
四、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規范與裝訂
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參照《**工業大學本科生論文撰寫規范》(2000年1月第五次修訂版)執行。畢業論文裝訂要整齊,順序統一,即封面、內封、畢業論文評語(可后加入)、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錄、論文正文、致謝、參考文獻、附錄(含外文復印件及外文譯文)等。五、畢業設計(論文)的答辯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完成后,由指導教師審核簽字,并于答辯前48小時將全部材料交答辯委員會。答辯時間為30分鐘左右。答辯小組根據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情況和答辯情況給學生評定成績,并向系學位委員會提出是否授予“學士”學位的建議。各答辯小組必須將本組內答辯成績較差的學生(至少一名)畢業設計(論文)提交教研室答辯委員會復議后給定成績。對個別特殊情況,可提交系教務委員會處理。六、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分
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優秀人數不超過本專業學生人數的25%,中等、及格、不及格不低于25%。畢業設計(論文)的成績應由導師、評閱人、答辯委員會三部分的評分組成,下列權重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