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創新與研發

      創新與研發范文精選

      前言:在撰寫創新與研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創新與研發

      研發合作組織發展

      【摘要】研發合作組織可以實現聯合技術創新并共同承擔成本和風險,共享技術和知識資源,提高技術進步的速度和效率。本文研究了研發合作組織的共生競合動力、自組織強化合作機制及分工協作機制。

      【關鍵詞】研發合作組織競合動力強化機制協作機制

      研發合作組織是一種研發模式,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經濟行為主體為了實現技術創新進行優勢和資源整合,共擔成本和風險,共享技術和知識資源,實現提高技術進步效率的目的。狹義上,研發合作就是單純指企業與科研機構進行的臨時性質的項目合作,以實現科研機構創利、企業技術進步的目的。廣義上,研發合作泛指企業為了實現技術進步所參與的各種性質和形式的合作,這種合作既包括企業與科研機構間的項目合作,也包括企業與企業間的開發合作。

      一、研發合作組織的共生競合動力

      “共生”的概念最早由德國生物學家德貝里于1879年提出,它是指由于生存的需要,兩種或多種生物之間必然按照某種模式相互作用和互相依存地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協同進化的共生關系。研發合作組織實質是一個企業共生組織,是以專業化分工與社會化協作為基礎的共生互補的生態化組織體。研發合作組織作為企業間的一種特殊聯合方式,依靠比較穩定的分工協作,通過能力互補使各方都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組織作為一個彈性生態系統,組織內企業普遍存在著競爭,這種競爭使企業能保持較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研發合作組織內企業間的競爭并不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競爭,更多的是合作關系,競爭對手在某種程度上是合作伙伴。研發合作組織內形成了一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競合機制,這種競合機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動互助的集體行動。競合行為是組織個體行為的一個顯著特點,企業對于組織整體競爭優勢的依賴以及尋求自身發展的壓力使得組織內企業處于不斷的競合之中,個體企業在競爭中能夠從中取利,組織整體競爭優勢也在組織內企業的良性競爭中得以提升。組織共生競合機制的存在,對于研發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如圖1所示。

      研發合作組織共生競合機制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有利于組織內企業建立戰略聯盟關系。在當前商業環境不斷動態化與復雜化的情況下,靠單兵作戰的方式已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共生競合機制有利于實現高效的網絡化互動和合作,克服單個成員企業的規模劣勢,形成合縱聯橫的網絡關系,緩和經濟利益的沖突。二是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組織內獨特的競合關系會形成一種獨特的激勵機制,從而成為組織內企業科技創新的動力。如果企業不能提高研發能力,不能持續進行科技創新,那么這類企業就有可能在組織中處于弱勢甚至退出。持續競爭產生了不斷的激勵,使得企業之間在更高的層次上展開技術創新競爭。組織內企業在許多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進行技術開發和推廣,從而在既競爭又合作的環境中推進科技創新。三是有利于組織內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企業的競爭優勢體現在“鏈”的各環節上,通過在“鏈”的優勢環節展開合作,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在該環節擁有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并創造新的價值。四是有利于研發合作組織內部產生協同效應。協同效應有利于企業間實現縱向合作,降低成本,實現生產協同和技術協同。企業間可以互相學習經營管理經驗,促進成功的管理經驗在組織內傳播。五是有利于形成組織持續競爭優勢。由于共生性,組織內企業還可與本地知識生產機構形成共生體,實現組織的良性發展,獲取優先擴散的技術與知識,從而營造優勢。

      點擊閱讀全文

      提升種子企業革新能力路徑與舉措

      本文作者:付蓉李軍民宋維平作者單位:1.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2.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是中國農作物種業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意見》中首次明確了企業是種業發展的主體,表明種業企業將承擔起現代種業發展的重任。但目前種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是制約中國種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最大瓶頸。在對《意見》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提出了提升種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政府應給予的支持和措施。

      1種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基本要素

      種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指企業創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農藝性狀卓越的農業新品種的能力,由產出能力、投入能力、支撐能力3個基本能力組成。

      1.1產出能力

      1.1.1新品種數量與市場占用率

      點擊閱讀全文

      種企創新能力提升途徑

      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途徑

      制定發展戰略規劃

      企業發展戰略規劃是企業制定投資計劃的前提,也是企業落實發展目標的行動綱領。種業企業首先要根據國務院《意見》確定新的發展目標,調整發展思路,制定本企業未來5~10年發展戰略規劃。在發展戰略規劃中要重點突出技術創新對企業持續發展、形成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大的重要作用。保證在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上所需的各種資源投入。同時,還需制定技術創新投資計劃、企業知識產權規劃、人才培養與發展規劃等。知識產權規劃也是重要的戰略規劃,因為今后的種業,實際上是以知識產權為核心開展,并以知識產權作為利益交易基礎。

      保障經費投入

      充足的經費投入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的首要基礎因素。當今國內種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最主要的因素是種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國家雖然可以制定激勵企業大量投入研發經費的政策,但企業絕不能等待國家研發經費的直接投入。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投入的絕對數量來源必須是企業自身的經營利潤。企業應將技術活動置于生產、銷售、服務、推廣同等重要的程度,并在每年度財務預算中專列科目給予保證。種業企業應將上年度8%~15%的銷售收入作為專項研發經費,并給予研發部門充分信任的授權機制,以確保各研發部門負責人有充分的自主權。

      設立完善技術創新組織機構

      點擊閱讀全文

      外部融資銀行信貸論文

      一、文獻綜述

      從國內學者的研究結論來看,金融發展或金融深化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并不一致,例如張杰等(2011)以中國國家統計局的1999—2007年間工業企業統計數據為樣本的實證研究發現,銀行信貸變量對于企業生產效率的影響是不穩定的,并且呈現負向關系;而劉小玄和吳延兵(2009)利用DEA-M指數方法測度了2000—2004年抽樣調查的1022家企業生產效率,在市場需求高速增長條件下,實證檢驗外部融資支持和企業生產率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樣本期內銀行信貸與生產率增長顯著正相關。這些文章對于厘清金融因素和企業成長的內在聯系具有重大意義,也從一個側面探索了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微觀渠道。但這些研究都是直接考察了金融發展與企業成長之間的關系,主要分析金融發展緩解融資約束的功能,卻忽視了金融發展對企業成長的作用機制與渠道。既然金融發展和信貸獲得能夠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那么所有獲得外部融資的企業應該都有較好的長期績效或較高的生產效率,但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而且相關研究得到的結論也并不一致,因此,現有金融因素對于企業長期績效影響的研究沒能就結論差異和可能原因給出合理的解釋。在金融因素對于企業成長的微觀作用機制方面,國內外多數文獻都集中于直接檢驗金融發展或金融深化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影響(Brown等,2011;KimandWeisbach,2008;解維敏和方紅星,2011;張杰等,2013),以歐美等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為對象的研究基本上認同金融發展和外部融資對于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活動有顯著的積極影響,但考慮到轉型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背景之后,所得到的研究結論則并不完全相同,而且不同外部融資來源和異質性創新活動之間的對應關系也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簡單。此外,從這一領域的已有文獻也可以發現,對于企業技術創新變量的選擇仍存在著爭議。如果將專利及新產品開發情況作為創新活動的產出衡量標準研究企業的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然而,創新活動可能還會體現在某些生產小工藝或者技術的改進上,這些都無法反映在專利、新產品數或新產品銷售值中;另外,通過專利或新產品等指標,我們得到的將僅僅是企業研發活動的效率,而研發成果是否能夠順利投入生產經營并帶來生產效率的提高卻無從得知(周亞虹等,2012)。既然金融發展、企業外部融資以及所引起的研發創新活動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績效和生產效率,那么,我們必然要追問,外部融資與技術研發活動的結合究竟是否帶來了企業績效的提升呢?進一步地,外部融資或金融發展與什么性質的創新活動相結合才會產生發酵效應從而促進企業的成長呢?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目的即是從微觀企業層面來回答外部融資、技術研發及其交互作用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二、樣本數據和計量方法

      (一)樣本數據本文所使用的主要數據來源于2005年世界銀行聯合中國企業調查組織對中國商業投資環境和企業表現的調查數據(BusinessEnviron⁃mentandEnterprisePerformanceSurvey,BEEPS)。2005年的營商環境調查則包括了120個城市的12400家工業企業。該調查數據集合包含了大量的中小企業,同時排除了銀行業、電力、鐵路運輸等具有壟斷性質的企業;此外,在調查問卷的設計中,調查問卷的問題不僅要求企業報告了技術研發創新活動和研發投入資金,調查數據還包括了企業的財務績效、企業員工總人數的自然對數表示的企業規模(Size)、企業存在年齡(Age)、企業本科以上企業員工的比例表示的教育程度變量(Edu)等。因此利用這一數據進行研究,能夠更為全面和細致地反映企業的創新活動,這也有助于我們針對具體創新活動和企業績效之間關系展開深入考察。

      (二)關鍵變量的測算本文不僅采用了較為常見的企業財務績效指標,(ROA,以營業利潤和總資產比例衡量)還采用了勞動生產率(LaborProductivity,以企業人均產出的自然對數衡量)和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這兩個指標。與ROA等容易受操縱的財務指標相比,生產效率是公司可否持續發展的更重要、更客觀的評價指標(Schoar,2002;李捷瑜和江舒韻,2009;周方召等,2013)。因此,借鑒GorodnichenkoandSchnitzer(2011)的方法,我們測算了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

      (三)計量模型本文首先以2005年世界銀行中國營商環境調查數據為初始研究樣本,我們著重關注外部融資約束、技術創新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對于企業績效的影響。根據前面的理論研究內容和研究假設,利用以下的計量模型進行初步的OLS回歸估計。本文的被解釋變量主要是衡量企業生產效率和企業績效的三個指標,即衡量企業成長能力的全要素生產率(tfp)、企業的人均勞動生產率(LaborProductivity)和企業財務績效指標(ROA)。在解釋變量中,我們主要關心金融因素和企業技術創新這兩方面。2005年的BEEPS中國企業調查數據提供了相應的企業自我報告的信息,即要求企業回答如下的問題:“貴公司是否獲得了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外部融資獲得的難以程度對公司運營和成長的影響”?、“外部融資的利率成本對公司運營和成長的影響程度?”等問題,通過對以上問題設計虛擬變量可以用于計量回歸模型。同時,調查數據還收集了企業近三年來有關技術創新研發投入的信息,包括了技術研發決策和技術研發投入費用,也有助于我們的研究變量設計。

      點擊閱讀全文

      創新科研項目管理提高企業科研能力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逼髽I是國家創新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管理理論的實踐者。文章就目前我國企業在研發項目中的問題進行闡述,并對研發管理提出些許建議。我們所強調的是創新的管理、創新的理念、創新的科技。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就提出:2020年,中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初步扭轉關鍵核心技術長期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建設科技強國,離不開高新科技企業,離不開高質量的研發成果。如何提升科研項目的管理,滿足技術不斷的高速發展,滿足精進的技術進步要求,進而提升企業科研能力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企業要建立現代化的科研體制,將管理的創新與科技的創新結合起來,用創新的理念調整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豐富管理工作經驗、培養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用高質量的管理水平,建立高效、高回報、高標準的科研項目,防范風險,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發揮企業的競爭優勢。

      關鍵詞:科研項目管理;創新;成果轉化

      一、我國科研項目發展概況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科研項目在我國蓬勃發展,并已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績。以華為公司為例,華為公司作為中國的高科技領先企業,從1987年成立到現在從未停止過創新的腳步,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華為一直將銷售額的10%投入到研發領域,有45%的員工投入研發工作。華為向我們證明,只有靜下心來做研發,企業才有長遠前途!但是還有很多企業雖然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開始增加創新的投入,創新的成功率卻很低,創新績效不高,給企業帶了很大的損失。追其根本,是很多企業的管理層只重視技術要素,而忽略了與技術要素相關的企業戰略、管理制度等方面是否可以為科研項目的有效落地提供相應的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為了長期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持續不斷的組織創新,鞏固科技成果,讓科技成為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在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國發【2019】8號)中提到,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重大科技項目組織管理,強化建設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平臺,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擴大國際創新合作。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懲罰賠償制度,促進發明創造和科研成果轉化運用,不斷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二、企業科研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不夠,管理僵化

      點擊閱讀全文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在线|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亚洲va久久久久|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天堂2018av|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