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法律教育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法制教育現狀分析
從對學生的調查問卷結果來看,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分離
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在大一年級就開設了國家規定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從這門課程上來看,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好像是結合在了一起,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從這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看,雖然既包含思想道德修養的內容,也包含法律基礎的內容,但其中的法律基礎內容僅僅是一些法律常識,沒有與道德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而且,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形式僅為課堂講授,缺乏多樣與生動的形式。這就使得作為道德最低要求的法律不能深入學生心中,影響了法制教育的效果。除此以外,法制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也大抵如此,相互脫離的狀況比較嚴重,例如馬加爵案,當然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但如果事前加強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疏導,案件應該不會發生。
(二)部分學生法律知識缺乏,法律意識淡薄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在大眾教育的趨勢下,學生就業問題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了更順利地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很多學生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專業課的學習上,投入到了相關證書的取得和培訓上,而對于不能短期見到成效的高校“兩課”來說,同學們往往都抱著“別掛科”的態度來應對,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是應付考試,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對于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法律基礎知識也并非完全沒有,但比較嚴重的問題是沒有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意識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做出正確的抉擇。
一、高校法律基礎教學實效性低的表現
第一,從教育觀念層面來看,不少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就業率,重點關心專業課知識以及技能,卻很少注重法律教育,較少關注就業、創業的法律知識。
第二,從人才培養模式來看,很多高校只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涉及法律的內容較少,更缺乏課外培養模式,從而降低了法律基礎教學的實效性。
第三,從教學理念來看,有些教師不能深刻地理解將兩者結合起來的深層含義。其實,它是為了讓教師理解德育以及法制教育之間的密切聯系,但是很多教師的錯誤做法和不當理解使得學生輕視法律基礎課,導致法律基礎教學的實效性較低。
第四,從教學內容設置來看,法律基礎教學的內容設置非常不合理。首先,法律內容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只占了3章,而且涵蓋了法理、憲法、民法、刑法、經濟法等諸多部門法;其次,教材信息量較大,內容繁雜,但規定的課時非常少(只有36個課時),所以很多教師為了趕課時,只是簡單地堆積知識點,不能很好地分析案例和有關的社會現象。
二、提高高校法律基礎教育實效性的途徑
一、專業型法律碩士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模式探索
1.法律診所式教育。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美國的法律診所,已經在多年的實踐運用中被證明是法學專業的學生升華理論知識、獲取法律經驗、培養實務能力、鍛煉職業技能與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法律診所教育模式下,課堂教學中,圍繞學生承辦的實際案件,采取提問、討論、模擬、反饋等方式,使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獲得實踐和法律上的知識;課堂外,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案件,在實務中提高自己法律理論的運用能力,獲取法律職業的實踐經驗,培養法律職業道德意識和素養。因此,在高校對專業型法律碩士的教育中更多的運用法律診所課程和方式,能夠有效地培養專業型法律碩士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意識,特別是律師職業技能,以實現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的統一。
2.課堂教學與遠程觀摩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課堂教學在我國兩千過年的教學體制和理念中都占據著首要的位置,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和分析,以“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對于實用性極強的法學專業和專業型、復合型的法律碩士來說,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培養僅僅只有課堂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目前我國包括中國政法大學在內的少數高校與當地法院進行聯系,構建法庭審判的遠程觀摩網絡,讓學生不出校門,在教室中就能觀摩到各類案件的法庭審理過程,并能夠在法庭審理過程中認真學習和研究律師、法官以及檢察官等法律職業人員的職業行為。課堂教學與遠程觀摩的結合,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和運用技巧。
3.實習與研究相結合。教師與律師的最大區別就在于,一個在研究中研究,一個在實踐中研究,大學教師甚至教授,通常都是埋頭做學問,理論能力和學術能力很高,但卻忽視了實踐。我國目前的高校教育,多是以學校教育為主,學生的實習成為畢業和就業前的一道程序。但對于專業型和復合型極強的法律碩士來說,雖然其在就業和擇業方面比法學專業的學生有著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但是專業理論功底較弱,使其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勝任能力存在一定問題。增加專業型法律碩士的實習教育,已經變得越來越迫切。只有更多的進行實習,深入法律職業的基層和實踐中,真正與法律職業工作者聯系在一起,才能發現目前我國法律職業道德的現狀和問題所在。讓學生更多地在實習中發現問題,并進行研究和總結,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升實務技巧,培養職業道德。
二、總結
雖然長期以來,高校教育對專業知識和技巧教育的重視,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法律職業道德的陶冶和提升。但是目前,高校教育已經越來越多地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并積極改革和探索教育模式。相信通過法律診所、實習教育、庭審觀摩等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愈來愈多地運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會更多的改善和提升。
論文關鍵詞:高中政治法制教育觀念
論文摘要:新課程提出了街要來,在高中政治課中進行法制教育,是高中政治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就有關法制教育走進高中政治課堂要教育學生樹立四個觀念,提出了本人的一些初步看法。
新課程理念要求高中政治課教學重視法制教育。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法律及其制度的統稱,是社會主義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法律規范是對公民的最基本要求。違反道德原則和紀律規定不一定違法犯罪,但違法犯罪必然違反道德原則和紀律規定。對高中生進行社會主義法制教育,重要的是要增強他們的法律觀念。
1教育學生樹立“學法守法”觀念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剝削階級作為1個階級已經消滅,但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有時甚至很激烈;國際、國內的各種敵對勢力還在對我國進行各種破壞;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的影響還存在;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也在隨時隨地影響著我們;黨風不正,社會風氣不正,以至刑事犯罪等均較嚴重,高中學生犯罪年齡趨向低齡化,犯罪行為觸目驚心。從內因來看,十五、六歲的時期,生理和心理處于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期,出現了獨立性和依賴性、物欲的增長與經濟來源的不足、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發展與道德法紀觀念淡薄等矛盾。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校和教師忽視對這些矛盾進行正確的導,有的學生因而走卜違法犯罪的歧途。要引導這些矛盾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需要加強法制教育,使學生懂得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努力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將“學法”納入自己的日常學習范圍,堅持經常學習;樹立守法的觀念,初步懂得依法辦事的道理;確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榮辱觀。
2教育學生樹立“.法律責任”觀念
一、遠程教育學生畢業論文流程
遠程教學畢業論文寫作大致分為這樣幾個流程:
1、選題:畢業論文寫作,選題是關鍵,在學習撰寫畢業論文時首先就應該學會如何選題。在進行畢業論文的選題時,應著重注意選題要恰當。高校制定并公布選題目錄或選題方向,學生自主選擇題目,經網絡學院審批后確定學生選題并為學生指派論文指導教師。
2、論文寫作:選題之后,論文寫作過程開始,在這一階段,首先,學生們要查閱大量文獻,確定論文提綱或是撰寫開題報告;然后完成初稿,二稿,最后確定終稿。
3、論文指導:在開設遠程教育的高校中,對于畢業論文指導形式大致分為間接指導形式和直接指導形式兩種:間接指導形式是指采用電話、QQ、電子郵件、專門的論文指導平臺等媒介進行指導或是對學生進行書面指導;直接指導形式是指面對面對學生進行面授指導。
4、論文答辯:分為全體答辯;部分答辯;部分答辯又分為申請學位者答辯、優秀良好以上答辯、隨機抽取答辯;不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