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方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摘要分析了夏邑縣的氣候特點,并總結了夏邑縣草菇栽培技術,包括地塊選擇、大棚建造、覆蓋遮蔭、土壤消毒、整地做畦、備培養料、菌種選擇、鋪床播種、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當地的草菇栽培提供參考。
草菇是一種腐生性真菌,主要食用其子實體,肉肥嫩,味鮮美,營養豐富。在商丘市比較集中,尤其在夏邑縣車站鎮,以車站鎮為中心向周圍鄉鎮輻射,種植面積達120hm2,產量達12~15kg/m2。
1氣候特點
夏邑縣屬暖帶大陸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4.2℃,高于0℃氣溫的時間為305d,積溫為5010℃;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為0.7℃,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7.8℃。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16d,最長為251d,最短為184d,在80%保證率的情況下,初霜日10月20日,終霜月4~5月,凍土層為25cm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662.2mm,最多年份為1040mm,最少年份為325mm;年日照時數2220h,年日照率為50%。全年平均輻射總量473.63KJ/cm2,光合有效輻射總量為230.12KJ/cm2。總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風速較大),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和日照多,冬季干燥低溫多風;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充足,水熱同步,蒸發量大,適宜草菇的生長。
2栽培技術
2.1地塊選擇
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地塊。
2.2大棚的建造
塑料大棚的四周及棚頂均用塑料膜制成,棚內面積100~500m2,并用草簾覆蓋。
2.3覆蓋遮蔭
草菇在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尤其直射陽光,對草菇有害。所以對選中要種草菇的大棚,應進行覆蓋遮擋陽光。方法是在大棚架上的塑料薄膜上再覆蓋1層草簾,有條件時,在草簾上再蓋上1層黑紗,并用壓膜繩繃緊。草簾與黑紗要開蓋方便。
2.4大棚土壤消毒
為了消滅大棚內害蟲及雜菌,要將棚內土地精細翻耕,在播種前15d,施0.5kg/m2生石灰消毒殺菌。
2.5整地做畦
以畦面寬1m,人行道0.5m,畦長隨意的要求,對整個大棚土地進行規劃。以畦埂高10cm,寬20cm,整成一個個大小相等的畦,畦面要成微馬鞍形。畦整好后,灌足水,水滲下后,均勻地撒施石灰50g/m2于畦面上,以消毒防蟲。
2.6備培養料
選無發霉變質的麥秸,曝曬2~3d后壓扁,切成4cm,用麥秸20kg/m2、牛糞5kg/m2、棉餅2kg/m2配料,拌勻后測含水量使其為70%左右,然后在水泥地上或鋪有塑料薄膜的地上堆積;邊堆邊拍實,堆寬1.5m、高1.0~1.5m,長隨料的多少而定。整個堆成上窄下寬的梯形,每隔1m左右,用粗10cm的木棒從上打1個到底的洞,再于堆中心插上2~3支溫度表,而后蓋嚴塑料薄膜。當料堆中心溫度上升到60℃時,保持8h后進行翻堆,使培養料上下內外交換。然后再照樣成堆覆蓋塑料薄膜發酵。當料中心溫度又上升到65℃時,保持8h后散堆降溫。整個發酵時間約5d左右。發酵好的培養料,顏色金黃色,柔軟,表面脫蠟,手握有彈性,無異味,手緊握有水珠滴下,pH值8~9。當料溫降到38℃時,立即鋪床播種。
2.7菌種選擇
菌種質量的好壞,關系到栽培的成敗及產量的高低。自制或外購的草菇栽培種,一定要選擇優良而無雜菌的壯齡菌種(菌絲長滿料后5~7d的菌種)。這種菌種生活力強,生長快,接種后菌絲能很快控制料面,可抑制其他雜菌的發生。用種量為第100kg干料20瓶(750mL的瓶)或更多些。
2.8鋪床播種
將發酵好的培養料運進大棚,在整好的畦上,先鋪1薄層培養料(中間厚些,四周薄些),壓緊后邊處約10cm厚,再沿四周撒1圈菌種。照第2層的鋪料播種法,再鋪第3層培養料,因為這是最上1層,壓緊后要滿面撒1層菌種,菌種上面再蓋1cm左右厚的土(肥沃、濕潤、細碎,拌有3%石灰和0.2%多菌靈,并噴上500倍的敵敵畏),最上面還要蓋上塑料薄膜。這樣鋪料播種,出菇面積大,產量高。2.9精細管理
2.9.1溫度。播種后,棚內溫度32℃,料溫在34~38℃之間為宜,高于38℃時,噴水或通風降溫。當料溫降至35℃左右時,菌絲開始扭結,原基隨即形成。低于24℃,高于38℃,都不利于子實體生長。
2.9.2濕度。草菇生長期間對濕度要求較高,播種時培養料的含水量要適當大些,以手握料指縫中能有少許水珠滴下為宜。播種后要及時蓋上塑料薄膜保溫。菌絲生長期間要求棚內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應將蓋的塑料薄膜支起一些,以防水珠落在原基上影響其生長。子實體生長過程中,要經
常保持地面濕潤,每天需灑水2~3次。如果需要往畦床上加水時,一定要用噴霧器噴細霧,切忌大水澆灌。
2.9.3通風。播種2d后,每天要掀動塑料薄膜1~2次,每次約15min,以便通風換氣。出現原基后要延長通風時間,出菇階段更應該注意通風。
2.9.4光照。草菇的孢子萌發及菌絲生長,一般都不需要光線,但子實體的形成,卻需要一定的光照。適當的散射光照能促進子實體的形成,并使其健壯生長。
2.9.5防雜菌。危害草菇的雜菌主要是霉菌和鬼傘菌。霉菌多發生長菌絲體生長階段,一發現就應及時噴2%~3%的石灰清水或0.1%~0.2%的克霉靈液。
經統計,收錄論文最多的前10種期刊如表1所示。從影響因子來看,發文位于前10名的期刊影響因子均不高,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我校學術地位的評價。但是,從表1中可以看出,TEXTILERESEARCHJOURNAL(紡織學科著名期刊)收錄的論文篇數有19篇,說明我校在紡織方面的科研實力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二、學科分布
SCIE數據庫的學科分類(subjectcategory)是指期刊的學科分類而不是文章的學科分類。通過Webofscience的分析功能,可以了解這10年來我校學術論文的學科分布情況,如表2。由表2可知,我校論文產出數量較多的學科集中在傳統優勢學科(紡織、材料、化學及與此有關的學科),在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機械、電子電氣等方面的論文數量所占比例較小,這表明我校優勢學科特色明顯,其他學科的科研實力還有待提高。
三、結論
SCIE收錄武漢紡織大學學術論文在數量上大幅度增長,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也逐步提升,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論文的影響力與國內的一些高校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評價科研人員的科研水平,不僅要重視其發表的論文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發表在什么刊物上,影響因子為多少,被引用次數多少,這些也都應該作為考核科研水平的指標。要實現學校的辦學目標,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提高科研水平是關鍵,而科研作為一項激勵目標,不但與科研人員自身抱負、能力等有關,還與學術氛圍、科研條件等息息相關。
(1)加強科研獎勵制度建設。從統計數據分布的年限可以看出,我校近幾年產出的SCIE論文在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與學校的科研獎勵政策密切相關。科學合理的獎勵政策極大地激勵了科研人員的工作熱情。學校可以對高產出量、高被引率、高影響因子的論文作者加大獎勵力度,制定版面費資助制度,鼓勵高水平論文的科研成果產出。當然,在保證科研獎勵政策連續的同時,還要重視科研環境的建設,改善科研條件,做好科研設備的配置和購買[2]。
(2)加強學校對外交流合作。學校可以加強與國內外的交流和合作,讓科研人員真正做到與國際接軌,提供多種途徑了解國際領域的科研動態和科研水平,了解和認知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國際上的研究動態,掌握世界前沿的研究方向,并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得到國際同行的熟知和認可,提高自己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3)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圖書館信息咨詢部提供了定題服務、數據庫培訓服務、科技查新服務、投稿指南服務等等,科研人員應該與圖書館密切合作,及時了解最新的SCIE收錄期刊和影響因子,了解各種期刊的收錄范圍和相應的寫作格式,在投稿時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3]。
地方文獻是記載當地自然、科技、經濟、人文等社會發展軌跡的文獻統稱。地方文獻是記載當地自然、科學、經濟、人文等社會發展軌跡的文獻統稱。地方文獻在為當地經濟建設、鄉土教育、旅游產業開發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各級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圖書館構建特色館藏、打造特色服務品牌的一項重要工作。由于我國市縣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有限,特別是地方文獻征集工作相對滯后,地方出版物和散落民間的有史料價值的文獻資料收藏百不足一,大量的地方文獻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嚴重地影響了圖書館職能作用的發揮。究其原因,除經費不足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地方文獻征集人員素質不高。因此提高地方文獻征集工作人員的素質,是加強市縣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的首要任務。
1 熟悉、掌握地方文史知識和地方史學研究動態
一個優秀的地方文獻征集人員,首先須具有較豐富的地方文史知識,對本地方歷史文化知識要有一定的積累。如果我們不了解、不熟悉地方文史概要和重要歷史事件、人物事跡,一些散落民間的有價值的史料就有可能從我們眼皮下流失。因此,地方文獻工作者應多讀地方史學書籍(包括地方志正史、野史及民間史料如族譜、民間文學、地方文史等),這些蘊藏著大量地方社會發展沿革、人口遷徙、名勝古跡、歷史名人、重要歷史事件、民俗風情、風俗習慣等地方文史知識的書籍,對我們提高地方文史知識有極大的幫助。其二要多請教有研究課題或編修方志及編撰史書、人物傳記、鄉土教材的研究型用戶。這些用戶往往是史學方面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他們有豐富的學識,可通過與他們交流增長地方文史知識,獲取當地史料。第三是主動參加本地方的有關會議,尤其是史學研討會,從中了解掌握地方史學動態。此外,還要深入當地民間基層調查了解家族譜等情況,以便于我們掌握地方文獻源。
2 熟悉和了解當地社會發展狀況,善于捕捉新的地方文獻源
地方文獻的產生與當地社會發展的狀況、經濟結構、文化特色密切相關。一個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必然帶動地方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地方文獻的產生也就成為有源之水。我國步人2O世紀8O年代后,改革開放使經濟得到了復蘇并快速增長,許多地方包括企事業單位都在修地方志、行業志,可謂“盛世修志,惠澤千秋”。近年來我館將我出版的近百種市、縣、鄉志及行業志盡收地方文獻庫中,成為地方文獻的新增長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經濟運行狀況良好的企業,非常注重企業形象和企業文化塑造,企業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自行編印出版許多企業出版物,成為新的地方文獻源。如柳州市的柳鋼(集團)公司經濟年年增長,先后出版報刊數種、圖書資料數十種及書畫、攝影圖片和企業文化活動光盤等。因此,了解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是捕捉新地方文獻源的重要途徑。
3 公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長期處于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狀態,缺乏應有的宣傳力度,使得社會對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認識不多,甚至對圖書館征集文獻資料產生凝惑,這給圖書館的征集工作帶來不少阻力。因此地方文獻征集人員除了要做大量的宣傳工作外,更為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公關能力,要善于調動各種社會關系,尤其是對一些尚未打開局面的企事業單位,在上門征集之前要有針對性的策劃,根據不同征集對象設計不同的征集方案。比如可先打電話與該單位的辦公室聯系,從中了解該單位有幾個部門(科室)編輯出版過文獻資料,這樣上門征集時就可直接到這些部門征集,既節省時間又能直接得到文獻。反之如果去征集之前沒有先打電話給該單位辦公室,而是直接到該辦公室征集文獻,對方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可能就會以征求領導意見為由把你先擋回去。即使出現這種局面,征集人員可以采取迂回戰術,找一些話題與他們拉家常,增進了解,從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圖書館有熟人在該單位或對方有熟人在圖書館等等,以此打開局面。其次還可以舉一些有可比性的單位贈送出版物給圖書館的事例,使對方樂于贈送地方文獻給圖書館。
地方文獻中有大量的非正式出版物,工作人員在征集中往往是孤身一人,有時三番五次地上門征集,磨破嘴皮卻無功而返,甚至屢遭白眼。這就需要征集人員具備良好的心態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因為征集、收藏地方文獻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并非是為個人謀利,征集人員理應為自己從事這項工作而感到坦蕩、自豪。
4 熟悉本地域環境,把握地方文獻源聯系手段
征集地方文獻一般都需要工作人員主動上門,熟悉當地環境和交通情況,能適應路途奔波是地方文獻征集人員必須的素質。街道、行程、單位地址和地方文化人、名人的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都應了如指掌。這就要求地方文獻征集人員勤跑腿,多打聽,勤記錄,一本詳盡的通訊錄是地方文獻征集人員必不可少的。出門征集之前先制定好線路,計劃采用何種交通工具,沿途安排幾個征集對象,這樣既可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又可提高地方文獻征集率。
5 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征集地方文獻是一項繁瑣艱辛見效慢的工作,又缺乏必要的資金,加上地方文獻的特殊性,除少部分為正式出版物外,大量的地方文獻為非正式出版物甚至散頁、手稿,這就要求采訪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深挖細尋,隨時進入工作狀態,善于與采訪對象咨詢、交談,從中得到更多的地方文獻信息。還要善于觀察,如留心對方的書柜,其中就有一些值得征集的地方文獻。外出征集地方文獻還經常要犧牲休息時間,忍受風霜、烈日、饑渴,有時還要自掏交通費。若沒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很難完成這一使命。
總之,要做好圖書館地方文獻征集工作,需要地方文獻征集人員的不斷探索和默默奉獻。高素質的地方文獻征集人員是地方文獻工作全面開展并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證。
參考文獻
1 金沛霖.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2 郭麗娟.論影響地方文獻資源變化因素及征集對策.圖書館界,2002(4)
按堵口分類,堵口可分成兩類,即堵水口和堵旱口。顧名思義堵水口指的是,在泥沙較多的河灘上,泥沙的逐年累積使河床被抬高,當河床高于兩岸時,就會形成決口。這樣的決口如不及時堵口,會形成河道奪流,使河流改道,造成無法預知的險情。這時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堵口和攔截,使河道水流回到原來的流道,下面會介紹堵水口的施工技術。堵旱口的情況在長江、淮河流域時有發生。這些地方的河床低于兩岸地面,決口分流很少,洪水期過后,就會自動形成斷流。在這種情況下只需要等河道自然斷流后,再來堵復即可。
2堵口前的準備工作
2.1水文觀測
(1)定期的檢測口門的水位、水深、流速和寬度、流量等等數據,并且用縱橫斷面圖記錄下來。(2)定期檢測口門的水下地形,地下土質情況,并用水下地形圖和地質剖面圖記錄下來。(3)制定口門的水文預報方案,定期的記錄水文和流量。(4)要定期關注勘查口門上游下游的河流變化走勢,預測水流的發展趨勢。
2.2修筑裹頭
裹頭是用來堤防決口和扒口的一種保護措施,可防止口門被沖刷而擴大。主要的做法是在口門兩端的堤頭或者是河道截流圍堰壩頭修筑裹頭來防護,裹頭的修筑可利用混凝土,塊石或土石袋,竹籠,鐵絲籠或柳石枕等材料,要看具體的口門情況來制定裹頭修筑方案,這項施工技術在中國已有千余年歷史。在具體情況中當堤防決口后,要及時對兩端的堤頭采取保護措施。如果在汛期初期決口,流量持續增多大,并且口門以后還可能會有類似情況發生時,為了減少裹頭施工的困難和防止口門被沖深,需要就地做裹頭,等情況好轉在進行二次施工來保護口門。若是在汛期末期,后面不會再有大的束流沖擊,那么可以迅速做裹頭,防止口門擴大。裹頭施工應根據堤頭的土質、水的深度和水的流速來進行具體方案設計。在水流較為緩慢的且土質比較好的條件下,先在堤頭打樁,在樁內沿邊釘上柳把、秸稈料等等,在樁與堤頭之間填土。在不打樁的情況下,可直接用投編織袋和拋石來做裹頭防護。當水深并且水流湍急土質較差的情況下,可挖斷堤身在堤頭拋排枕或鋪土工軟布,沿著裹頭部位向下挖1-2m。做裹頭要計算流速、準備足量搶護料物,做好口門坍塌時救險的準備,裹頭的長度依照口門的水勢情況在裹頭迎水和背水部分進行維護。
3水利工程施工中堵口的方法
3.1拋石堵口法
在潰口處直接拋石料,依據水流的速度和決口寬度,拋石不宜太小,拋石的速度也有相應的要求。
3.2鉛絲籠
利用鉛絲籠或者竹絲籠來裝石料來填補決口,當石料較小,無法直接拋擲時,可將石料裝入鉛絲籠或竹絲籠拋入覺口中來進行堵口。在石料細碎情況下,可用混凝土將石料進行合攏,對于決口較大者,可以將幾個拋頭體連在一起,同時拋投,可應付比較大的決口。
3.3埽捆進占
埽捆進占是指用柳枝、樹枝或蘆葦扎成直徑為0.1-0.2m的把子,內包石料,捆成尺寸合適的埽捆,將其繩索系在埽捆的兩端,推入水中固定在堤壩的木樁上。向前推進,直到閉氣,再填土加厚。要注意埽捆合攏厚用土帶壓住背水面。
3.4打樁進占
打樁進占法適合堵口水深在1.5m左右的情況下。具體操作方法是口門兩端加裹頭后,在壩兩側沿著軸線打排樁,排樁的平均間距是0.5m,樁之間用鉛絲或者木料鏈接,樁深度為土下2-3m。在具體情況里,為了抵抗水壓,在間隔三四根樁時會加一根撐樁,并且在迎水面鋪上一層層草、土、柳枝和豎立的埽捆。
3.5沉船堵口
當決口處水流較為湍急,水勢無法掌控,且急切需要緊急救險時就可采用沉船堵口的方法。沉船堵口是指,在空船里裝土,當土體重量超過船體時船就會下沉,將船下落到制定決口的位置,再在船身背面固定拋土帶和土料用來堵住決口,攔截水流。一般而言船的數量和大小都依照決口口門的大小而定,將沉船在口門處排成“一”字形,便于充分利用空間。沉船堵口屬于十分緊急的搶堵任務,但是在開始之前一定要做精確嚴密的準備工作,比如對口門處的地形、地質和縱橫斷面的水力都要進行勘察和測量。堵口準備工作做好后,堵口一定要快,同時注意施工質量和人員安全。
3.6埽工
埽工的做法是用秸稈、柳梢或蘆葦層層鋪勻,并以碎石和土壓蓋,卷成埽捆好幾捆連接在一起,就成了護岸工程。埽工是中國特有的護岸方法,用于護岸、截流、堵口或修筑堤壩等工程。
4水利工程施工中堵口的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
4.1按堤壩的決口破損程度
堤壩如果沒有完全潰決,毀壞程度不是很嚴重時,可用大體積的物料抓緊搶堵,比如上述提到的沉船堵口法和加土袋搶堵都可以。若口門已經很大了,則不需再做無用功,強行堵住決口。
4.2選擇合適的堵口時間
堵口時間也關系到施工的難易程度,一般多選擇在汛期之后或者是枯水的季節進行施工。這樣做不但能減少材料被淹沒的損失還能節省施工時間,讓兩岸居民及早恢復生產生活。
4.3當決口多且大小不一時
當決口很多并且大小不一時,堵口工作無疑增添了難度,這時一般遵循,先堵小口再堵大口,先堵下游再堵上游的原則來堵決口。這是因為若不先堵大口,巨大的水流量會將小口沖大,小口也會變成大口,為施工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同樣如果先在上游堵口,下游水的分流量勢必會增加,到時候可能會發生,下游口門被沖深拓寬的危險。
4.4選定合選擇攏口
在堵口壩線上,選擇水深適度并且地基比較好的地方,作為合攏口。在選定的路段上鋪上拋石,等到堵口距離恰當時,集中合攏。
4.5堵口施工要安排妥當
關鍵詞: 圖書館 文獻 征集 利用
地方文獻的征集與利用越來越受到各級公共圖書館的重視,已經成為圖書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文獻是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標志,是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反映,而地方文獻征集的多少、利用率的高低也成為衡量一個圖書館綜合能力的標志之一。因此,研究、探討地方文獻的征集、利用將是今后圖書館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地方文獻的定義及范圍
征集、利用地方文獻的首要問題是應該明確什么是地方文獻,范圍如何界定?目前,地方文獻的科學概念及其范疇眾說紛紜,還沒有一個相對統一、明確、清晰的認識。各級各類圖書館在地方文獻的征集過程中,也都是按著各自對地方文獻的理解或詮釋進行征集,操作過程中缺乏科學依據,致使眾多的圖書館只注意地方信息密度較大的方志、史料、專業志書等公開及半公開的圖書、報刊出版物等“正規”核心文獻,而忽略了與本地區歷史、發展相關的非常規性文獻。因此,地方文獻的定義和范圍一定要有個界定,界定到圖書館專指的地方文獻,而不是泛泛的地方文獻。除黨政機關系列公文以外,凡研究、介紹、記述、蘊含本地區政治經濟、自然地理、歷史沿革、文化源流、民族民俗、風土人情、土特物產等出版與未出版的文字、聲、像等載體都可作為圖書館的地方文獻予以征集。
二、地方文獻的作用及利用
征集、收藏地方文獻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地方文獻的整理挖掘,可以為當地各項事業發展,包括決策和科研提供具有現實價值的文獻資料服務,從而擴大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
1.地方文獻是傳統教育和鄉土教育的好教材。地方文獻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地方史資料,內容復雜,種類繁多,更多的是獨家所有。如宗譜,鄉土氣息濃厚,是一個家族、一個區域民族發展的沿革,許多宗譜記載了家族的興衰,對曾出現在社會各歷史時期、在社會各項事業中創造出業績的杰出人物,都有詳細記載。另如神話傳說中就記述了本地區民族生活傳統的來源、信仰、圖騰的依據等,因此,可以說地方文獻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它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
2.地方文獻為地方政權決策提供了依據。地方文獻具有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等特點。如地方志書在編撰過程中,對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認真核實,科學篩選分類,全面系統進行記述,保證了材料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因此,地方文獻是地方政府了解本地歷史,體察地方民情的重要渠道,更是制定政策、規章的依據。
3.地方文獻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資料。地方地理歷史研究、民間民族民俗研究、土特物產研究都離不開地方文獻。如關于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就是研究民間風俗、文化、民族圖騰、信仰的重要資料。很多傳說、神話已成為民族傳統的史料,也是目前旅游業開發的原始資料。
必須重視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它不但是民族的精神財富,而且將轉化為民族創造物質財富的手段之一。地方文獻也是特色圖書館的標志之一,所謂特色,必須是有別于其它館的東西。地方文獻作用發揮的情況等,這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圖書館認可程度的標志。
三、地方文獻征集的原則
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征集是一項十分復雜、細致、艱苦的工作,是一項地方文庫建設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我們現代圖書館人的努力。因此,現在必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地方文獻征集、篩選、收藏,在采集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完整系統原則。對多卷冊、叢書和連續出版物等文獻,一定要收集齊全,保證文獻的完整性和學科的系統性。
2.厚古寬今的原則。對時代久遠的文獻,能見到的就要收集;對當代文獻,不可多加限制,文獻較少的類目更要放寬,文獻較多的要嚴格篩選,保持文獻的真實性和地方特色。
3.寧繁勿簡的原則。對無法判斷其文獻價值的,寧可收下,待數年后,隨著認識水平的提高,會對其有新的認識、新的發現。
4.以人為本的原則。對有些本地區人士的著述內容雖與本地無關的文獻也要征集,其著述對未來研究作者有著重要價值。
5.有主有次的原則。對本地區文獻要注意種類齊全,對周邊地區有關連本地的地方文獻也應予以酌情收集。
四、圖書館地方文獻征集的方法
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征集工作,要在堅持以上原則的基礎上,在館內建立專門的地方文獻征集機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進行征集,盡可能全面地做好征集工作。
1.館內建立地方文獻征集組。建立地方文獻征集組,是開展地方文獻工作的基礎,工作人員要有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和較高的專業技術技能,要有一定的經費作保證。對目前掌握的已出版或正在出版的地方文獻做到優先采集收齊;開展調查研究,充分掌握本地區曾經出版或未出版或會議交流的文獻情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征集;同時,摸清本館地方文獻家底,避免盲目重復征集。
2.建立文獻征集信息員網絡系統,動員全社會力量幫助圖書館進行文獻征集。文獻征集單靠圖書館內的幾個人,政府發幾個文件是很難將文獻收集工作做好的,要在本地的綜合部門、各部門資料室、專業研究機構建立廣泛的文獻征集信息員隊伍,依靠他們工作的便利收集各自的文獻,這樣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征集既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又能較全面、系統地征集到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3.依靠行政手段,建立“呈繳”制度。盡管有學者對“呈繳”制提出許多異議,就目前我國行政制度現狀,“呈繳”制對地方文獻的征集仍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但被動地等、靠、要的“呈繳”制是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要在方式上對“呈繳”制度靈活運用,那就是主動上門。特別是近年來,各地方出版物出版量呈上升趨勢,絕大多數又不通過書店或郵局發行,圖書館雖近在咫尺,但也無法訂購到。因此,一是當地政府要文件,確定各部門要將出版物或非出版物中具有一定價值的文獻資料呈繳圖書館,這為地方文獻的征集創造了條件,同時也保證了文獻征集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廣泛宣傳地方文獻的重要性,開辟地方文獻陳列室,為各方面的研究人員提供詳細的地方資料,從而提高各部門、各專業人員呈繳文獻的積極性,達到征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