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北京垃圾分類

      北京垃圾分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北京垃圾分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北京垃圾分類

      北京垃圾分類范文第1篇

      [關鍵字]垃圾分類 現狀 原因 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 R124.3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5-223-1

      中國垃圾分類發展已有二十余年,但是國內各地垃圾分類的成效甚微,北京垃圾分類項目也存在很多問題;加大垃圾分類監管力度,加大垃圾分類項目投資,盡快找到垃圾分類現狀之中的原因,并積極尋找解決途徑將有利于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戰略。

      1垃圾分類現狀、問題

      1.1北京市垃圾成分與處理方式

      目前大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仍采用混合收集,如干電池、廢油等未經分類直接進入垃圾,不僅增大了垃圾的運輸和填埋量,而且增大了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費用和難度,造成有用組分的資源損失。

      1.2垃圾分類中出現的問題

      (1)分類政策法規不健全。(2)居民缺乏垃圾分類意識。(3)垃圾分類缺乏強制性約束。(4)分類“動力不足”。(5)北京市大部分地區分類收集裝置設置不合理。(6)垃圾清運與垃圾分類“背道而行”。(7)垃圾分類無監管。

      2垃圾分類問題之因

      2.1垃圾分類不規范

      第一,社區垃圾分類混亂;居民對于垃圾分類不關心,垃圾分類動力不足,盡管各大社區都設有分類垃圾桶,但是社區垃圾分類程度很低,基本沒有達到垃圾分類的效果,社區沒有分揀中心;第二,垃圾運輸不規范;北京市的垃圾運輸都是混合式運輸,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被堆放在一起運輸,使得本來就分類程度不夠的垃圾進一步失去了分類的意義。

      2.2分類政策不健全

      中國的垃圾分類發展的時間并不長,所以,我國的垃圾分類政策也并不健全,北京也同樣如此。分類政策能夠有效地刺激垃圾分類項目的進步,全球的一些發達國家,其國家制定的垃圾分類政策為垃圾分類提供了大部分前進動力。而產業化,國民意識等因素一起推動了其國家的垃圾分類的進步。北京市政府也應該積極制定分類政策,與國際接軌,主動推動北京市垃圾分類的進步。

      2.3市民素質較低

      北京市垃圾分類問題產生的又一重要原因是市民素質較低;首先,大部分市民對于北京市垃圾分類并不太關心,表二顯示41.3%的居民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其次,大部分市民對垃圾分類知識了解很少;綜合道德素質和常識素質而言,北京市市民素質并不高。

      3國內解決辦法

      3.1設立社區垃圾分揀中心

      我國的也要向發達國家學習,垃圾分類要從源頭做起,一方面要動員、要求國民進行垃圾分類存放,另一方面要逐步推行定時回收分類垃圾,更加重要的是應該設立社區垃圾分揀中心,將垃圾分類工作做在源頭。我們的有關政府部門不能將垃圾分類工作僅僅指望拾荒者,要有作為。

      3.2加強垃圾分類運輸管理

      我們應向美國學習,采用兩廂一體式收運車輛,將垃圾分類運輸,從車輛結構和操作人員確保分類運輸類垃。這方面關政府部門也應該有所作為。

      3.3重新設計、全面更新分類垃圾筒

      我國應該學習德國等國家,按金屬/玻璃(瓶)/塑料/紙/其它這樣五格(加廢舊電池回收盒)的方式重新設計、全面更新我國的分類垃圾筒及垃圾運輸車。

      3.4制訂垃圾分揀、利用的優惠政策

      政府應制訂針對各層面的優惠政策,包含對居民、分揀者、資源回收部門的各層次優惠措施。

      3.5對生活垃圾實行計量收費、分類計價

      我國應結合我國國情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在生活垃圾處理收費上設定了鼓勵分類的收費模式,規定按照多排放多付費、少排放少付費,混合垃圾多付費、分類垃圾少付費的原則,逐步建立計量收費、分類計價、易于收繳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加強收費管理,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和資源化利用。

      3.6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需規模化

      介于大多在居民社區進行,覆蓋面有限,代表性、綜合性不夠;居民生活垃圾多半混合投放,缺少宣傳與組織;缺少對易腐性有機垃圾規模化處理的設施;丟棄物循環利用、深度開發缺乏力度;即便有少數居民將垃圾分類投放,垃圾車又將所有垃圾混在一起拖走,挫傷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缺乏有效的政策與財力配套等。垃圾分類只有實現規模化,垃圾處理系統方可盈利,進入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吳宇.從制度設計入手破解'垃圾圍城'--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政策的反思與改進[J].環境保護,2012(9):1-2.

      北京垃圾分類范文第2篇

      “廚余垃圾”,是指家庭中產生的菜幫菜葉、瓜果皮核、剩菜剩飯、廢棄食物等易腐垃圾;企業和機關、部隊、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集體食堂產生的食物殘渣、食品加工廢料和廢棄食用油脂;以及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水產品、畜禽內臟等。

      “可回收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失去原有使用價值,但回收后加工又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廢紙類、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電子廢棄物類、織物類等。

      “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包括廢電池、廢熒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

      北京垃圾分類范文第3篇

      朝陽區是北京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區,自2010年以來,全區街道系統已有800余個居住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共覆蓋52萬戶、161萬人,垃圾分類覆蓋率大于55%。2011年,在全市1200個小區中,朝陽區涉及330個,連續兩年任務量超過全市總量的四分之一。

      創新工作之一:堅持全過程分類,推廣三種工作模式,強化廚余(餐廚)專業收運

      2009年9月,朝陽區率先在“三街兩鄉”開展試點工作,為全區乃至全市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提供重要借鑒。

      固體廢棄物的管理是個系統工程,生活垃圾作為固體廢棄物的一部分,其管理過程包括垃圾的收集、中轉、運輸、處理和處置多個環節。長期以來,生活垃圾管理體系中只重視了垃圾的前端收集和末端處理,而忽視了中間運輸環節。因此,在以往宣傳垃圾分類的過程中,經常有居民反映在家分類了,可是環衛工人又混在一起運走了。這就大大打擊了市民的分類積極性。科學的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必然是全過程的分類,實現垃圾從收集、運輸、轉運到處理全過程的分類模式,這是作為垃圾分類工作的首要前提和條件。

      朝陽區結合不同小區情況,大膽創新,試點了三類垃圾分類運輸的工作模式,堅持按照“綠灰藍”三條線進行運輸和處理。第一種模式是環衛作業關口前移,桶換桶,垃圾不落地。在團結湖街道和麥子店街道,采取將環衛作業關口由垃圾樓前移到垃圾桶站的模式,采用專用電瓶車進行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第二種模式是充分利用現有作業主體。按照花錢少、效果好的原則,在原清運主體不變的情況下,采用電動三輪車來解決垃圾分類運輸問題。第三種模式是嘗試社會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在勁松街道利用回收公司承擔二次分揀及運輸工作,節約政府成本。三種模式的有效探索,為朝陽區全面推廣垃圾分類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針對廚余(餐廚)垃圾,強化專業收運,配備餐廚廢棄物收集車輛38臺,組織成立由80人組成的餐廚廢棄物收集隊伍,餐廚廢棄物收集體系初步建立。在推進社會單位垃圾分類工作中,2010年朝陽區全面實施了垃圾分類“2010工程”。其中“20”指的是兩個“零”目標,即:可回收物“零廢棄”,餐廚垃圾“零私運”;“10”指的是參與活動的每個社會單位至少設10名垃圾分類指導員。2011年,朝陽區作為唯一代表北京市參加申報的城區,詳細編制了《朝陽區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實施方案》,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同時,向國家發改委鄭重承諾:在“十二五”期間,基本構建起完整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體系,統籌餐廚廢棄物和廢油脂的一體化處理,采取必要措施,規范“地溝油”的收運、處理和利用,保障食品安全。

      創新工作之二:改造硬件、配套設施,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配合垃圾的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重點對轄區的垃圾樓、垃圾桶及運輸車輛進行改造和配發。目前,已整體改造了98座垃圾樓,配發垃圾分類公用桶37626個、戶用桶106.1萬個,分類電動車630輛。對不具備分類收運的單體垃圾樓,實行就近組合方式,確保將廚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實現分類收運。

      基于全過程管理的思路,末端現行,建成了設施齊全、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環境優美、集固廢處理、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環保科教功能為一體的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園區位于朝陽區金盞鄉南部,前身是朝陽區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是北京市唯一初具規模的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和循環利用產業園區,綠色北京新八景之一,穩步邁進了北京市乃至全國固廢處理行業的“領頭兵”行列。目前,已建成并投入運營的設施有: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醫療垃圾處理廠、生活垃圾焚燒廠、餐廚廢棄物處理廠。

      在北京率先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處理系統,高安屯衛生填埋場日設計填埋規模為1000噸,高安屯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北京市第一座現代化大型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日處理生活垃圾1600噸,是目前亞洲單線處理規模最大的項目,年處理生活垃圾53.3萬噸,余熱發電每年額定發電量2.2億度,相當于每年節約7萬噸標準煤。高安屯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中心設計日處理能力400噸,整個項目運行后,可基本解決朝陽區餐廚垃圾處理問題。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為實現分類垃圾的分類處理提供設施保障,并且為朝陽區在全市率先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立下汗馬功勞。

      為實現朝陽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的長足進步和跨越式發展,朝陽區還投資7000余萬元進行高安屯地區環境綜合治理,先后完成“垃圾大壩”治理,實現園區綠化美化、景觀公園、雕塑小品、噴灌系統等系列工程建設,徹底改變了高安屯地區臟亂差環境,以節能環保、綠色生態、循環經濟為主題的產業園區初步形成。

      創新工作之三:抓管理,強化“五員”,監督考核,確保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成效

      北京垃圾分類范文第4篇

      門頭溝區以“共建城市環境,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以周四垃圾減量日為載體,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通過以點帶面,普及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知識,在全區市民百姓中養成了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推進了資源循環利用。

      唱個歌謠 垃圾分類很輕松

      垃圾分類投放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可說歸說,做歸做,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點難度的,究竟該怎么分裝?并不是每個人都清楚的。門頭溝區綠袖標指導員創新工作方法,一邊唱著垃圾分類歌謠,一邊引導居民實行垃圾分類,形象生動地在居民中普及了垃圾分類知識,對指導居民自覺分類垃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垃圾分類歌謠:

      “垃圾是個大雜燴,扔前請你分分類,分清幾種垃圾桶,仔細分類可利用。

      綠色大桶裝剩菜,化作肥料來灌溉,瓜果皮核茶葉渣,廚余垃圾容納它。

      還有蛋殼和落葉,放進綠桶來裝卸。灰色大桶裝其它,變廢為寶靠大家,紙巾尿片食品袋,衛生填埋變無害,陶瓷灰土和煙頭,裝入灰桶不用愁。”

      社區里一位大媽說:“以前看文字和圖片介紹怎么垃圾分類,看過后總記不住,有時候倒垃圾還是忘了分類。唱垃圾分類歌讓我能輕松地記住垃圾分類的做法,每次倒垃圾腦子里就會想起分類歌,倒垃圾不會出錯了。”

      新橋南大街社區老黨員王正秋自己也編寫了一首垃圾分類順口溜,輕松一念,訣竅重點都在其中。

      葡東社區的“分類奶奶”

      在葡東社區有個出了名的“分類奶奶”——韓興芝。在人們的印象中,“臭”似乎總是和“臟”聯系在一起。可韓奶奶是一個非常干凈利落的人,家中更是一塵不染。那您就不禁要問了,她為什么落得這么一個稱號呢?

      2010年8月份,葡東社區做為全區十個垃圾分類試點社區之一,開始籌措和運行社區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工作。自葡東社區居委會籌備之日起,韓興芝就積極地投入到了社區的各項公益事業之中。她擔當了樓門組長、社區志愿者、居民代表、治安巡邏員等許多職務,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這退休了比上班還忙,不掙錢了比掙錢時還忙”。所以在招募綠袖標指導員的時候,社區領導首先就考慮到了這個熱心腸的老太太,她就成為了全區第一批“綠袖標指導員”。

      韓興芝負責著葡東社區兩棟樓共計96戶、300多人口的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宣傳、指導、監督工作。剛接到任務時,她沒想到那么難。等到真干上之后才知道,累點兒、臟點兒、苦點兒自己都能克服,關鍵是居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使她很苦惱。出來進去的小朋友們不懂事的,看她整天擺弄垃圾,以為她是撿破爛的,就追趕著喊她“臭奶奶”。好心的鄰居們都勸她說“小韓,別干了,這活兒沒法干,咱又不差這幾個錢”。但是韓興芝卻說:“垃圾減量、垃圾分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利國利民,我可不能打退堂鼓,一定要干好。成為綠袖標,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為建設綠色北京出一份力,就是將來干不動了,我也能給子孫后代留點兒念想呀。”就是這樸實的話語,堅定的信念使韓興芝這個“分類奶奶”一直堅守在垃圾減量垃圾分類這塊陣地上。

      剛進行垃圾分類時,宣傳工作尤其重要。韓興芝為了深入進行宣傳,主動為用戶代領垃圾桶,利用晚上入戶率高的時間為所轄居民送桶到家,并且發放了近百份宣傳冊,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居民進行講解,深受居民的好評。每次搬來新住戶,她都會一次次地入戶進行指導,直到分類準確為止。他們樓里有一住戶家的廚余垃圾里總有煙頭,她就專門對他進行“強化”記憶,每次都告訴他煙頭是其它垃圾。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戶人家的垃圾終于達標了。象這樣的住戶不在少數,都需要她反復指導,跟蹤指導。韓興芝說:“不怕不會分,就怕不堅持,只要把這件事當做大事來做,好習慣總會養成的。”

      韓奶奶說她現在想的最多是在垃圾減量上作文章,怎樣從源頭上減量、怎樣從廚余垃圾上減量再減量。夏天吃西瓜量大,而西瓜皮中水分較多,汁水與其他垃圾混合后,會產生污水。韓奶奶說:“我們家里的西瓜皮,基本上都吃了。為了達到減量的目的,我摸索著用西瓜皮做餃子、包子、菜盒子,還挺好吃的。我做好了送去讓大家嘗,教大家怎么做,不僅省了錢,還能從源頭上起到垃圾減量,真是一舉多得!”

      韓奶奶已經60多歲了,可是無論培訓還是學習,她都積極參加、認真領會。在上崗不久后,她對所有生活垃圾的分類準確率就達到了100%。在參加區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知識競賽時,她家取得第二名,還被推薦代表門頭溝區參加了北京市18個區縣“綠娃在行動”知識競賽,一路過關斬將,以預賽第一的成績進入了決賽,獲得了三等獎。

      全面發動 大力宣傳

      人人參與垃圾分類

      2011年開始,門頭溝區以強勢宣傳為著力點,建立全方位的宣傳機制,通過專題專欄、公益廣告、主題活動、宣傳資料、學校教育等多種途徑,把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到各個層面,營造了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使垃圾分類處理逐步成為廣大村民的自覺行動。

      區委、區政府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主題宣傳實踐活動。活動以“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為主線,以倡導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為重點,以“周四垃圾減量日”和“再生資源回收日”活動為載體,開展垃圾減量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在55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在10所學校、5個黨政機關開展生活垃圾“零廢棄”管理試點宣傳活動。同時,區文明辦還制作了公益廣告片、動漫及真人的垃圾減量宣傳片,區屬媒體在《文明進行時》、《文明之窗》欄目開設專欄進行播出。在社區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和海報、掛橫幅,普及宣傳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知識。

      從3月至11月,每3個月安排一個主題。3-5月為綠色社區活動季。重點在55個社區、居民家庭開展主題宣傳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參觀垃圾分類處理設施,舉行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知識競賽,張貼宣傳海報,制作播放公益廣告,對社區居民進行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宣傳。

      6-8月為綠色餐飲活動季。重點在飯店、酒樓、度假村、農家樂等餐飲企業,持續推廣適量點餐、減少浪費;剩菜打包,減少廢棄;減少一次性餐盒、筷子、水杯等用品的使用;擴大“綠色餐飲宣傳員”隊伍,積極打造綠色餐飲文化,促進餐廚垃圾源頭減量。

      9-11月為綠色鄉村活動季。重點在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及農村地區,推行科學文明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群眾垃圾分類意識,引導商戶“凈菜上市”和執行國務院《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的決定,果蔬垃圾就地生化處理,或就近運至相對集中的資源化處理站,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

      垃圾減量來評比

      家家參與來減量

      在門頭溝區文明辦、區市政市容委共同組織的“做文明有禮北京人——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主題宣傳實踐評比活動中,55個社區的參與形式新穎,有知識競賽、公益勞動、文藝演出、小品比賽、詩歌朗誦、書畫展評等。活動最終選出最佳活動獎10個、評選出優秀創意獎6個、市民參與獎7個。

      大峪街道承澤苑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系列活動

      利用板報、橫幅、LED等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發放倡議書、生活垃圾指導手冊等3000余份,環保袋及圍裙2000余份;開展“低碳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競賽”6期;評選出10名優秀綠袖標指導員、50戶垃圾分類優秀家庭。通過宣傳,社區居民知曉率達到100%。

      城子街道向陽社區:爭當小小宣傳員活動

      組織社區青少年參加垃圾分類知識講座。課后在綠袖標指導員的指導下,同學們親自上陣體驗垃圾分類指導員的辛苦,并和家長共同學習《首都市民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一同進行了垃圾分類,使此項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葡東社區:環保時裝秀活動

      暑期,在學生中征集“廢品小制作”,通過時裝表演形式向社區居民進行展示。通過趣味活動,在家長和學生中宣傳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及低碳環保理念。

      峪園社區:垃圾分類宣傳日活動

      張貼宣傳畫45處,發放倡議書、垃圾分類歌等資料1450份,宣傳品2500余份;在社區各類會議中,即時開展垃圾分類宣傳;開展“共建城鄉環境,共享美好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日活動;社區文藝晚會上,表演由垃圾分類歌改編的快板。居民垃圾分類方法知曉率達到100%。

      月季園一社區:四項活動力保垃圾分類活動

      1.用科技力量“武裝”垃圾分類。利用音頻軟件制作垃圾分類宣傳廣播,定期播放。通過社區博客、電子屏開展宣傳。

      2.用豐富多彩“宣傳”垃圾分類。組織居民參加垃圾分類小游戲;利用周四垃圾分類宣傳日,發放宣傳手冊、分類指導書等,通過櫥窗、展板、板報等開展豐富多彩直觀的宣傳。

      3.用干凈整潔“保衛”垃圾分類。定期清洗垃圾桶,定期對垃圾桶及周邊灑藥,防止蚊蟲滋生。每周堅持,形成長效機制。

      4.用從小做起“展望”垃圾分類。“從小做起的垃圾分類活動”分兩部分,一是“情系黨恩,共享快樂假期” 活動,通過征文、繪畫、小制作等,培養學生從小樹立低碳生活理念。二是垃圾分類知識問答比賽。“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周圍一片”,為社區環境做貢獻。

      北京垃圾分類范文第5篇

      城市像一個能量黑洞,在它的身體里,鎖錮著無限的體力、精力、智力、財力、權力和活力。因此,你會覺得城市無所不能,城市是世界上最好的發明,城市是資源最富足的地方,城市是最民主的地方,城市是最能夠實現理想的地方。

      但有時候,你會發現城市是最虛弱的,最草率的。

      城市人每天吃的是有毒食品,用的是粗制濫造之物。

      2000年之后,有許多城市居民突然醒悟,當他們以為城市是最干凈的地方的時候,卻發現城市是最骯臟的地方;當他們以為城市最先進最發達的時候,卻發現城市生態最惡劣、思想最保守;當他們以為城市人最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時候,卻發現城市居民根本沒有任何武器防身;當他們以為城市是最講公益的充滿公共精神的公共場所的時候,卻發現城市可能是最冷漠、最自私和最無情者的匯集之坑。

      垃圾本來是“城市金礦”,可由于我們開發得不好,垃圾都成了品位極低的“城市貧礦”,甚至成了惡臭難當的“殺人武器”。

      過去的專家喜歡說垃圾圍城,后來有人又喜歡說垃圾圍國。垃圾圍國的進程,是城市包圍農村的過程,是城市不停地把垃圾往郊區、往農村推的過程。

      同時,維權的進程也是由城市向農村挺進,或者說,由城鄉結合部向農村挺進。

      唯一的指望是垃圾分類和綜合利用,唯一的指望是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

      難有收成的“試驗田”

      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其實都曾經是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只是不知道為什么,一直沒有試成。

      如果你了解北京的垃圾分類史,你就知道,北京的垃圾分類與著名的民間環保組織“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密切相關。1996年,從美國回來的廖曉義創辦“北京地球村”時,立下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垃圾分類。1996年之后將近10年的北京垃圾分類史,幾乎就是北京地球村的工作史。后來,中華環保基金會、自然之友、北京地球縱觀環境教育中心等保護組織也陸續大力介入。可以說,對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已經達到了極限。居民早已躍躍欲試,有一些小區,就是在民間環保組織的感召下,開始了垃圾分類的艱難踐行之路;有一些人,就此投身到了垃圾分類的事業中。

      1996年,在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的鼓動下,北京開始嘗試垃圾分類。10多年過去,不敢說一點成就沒有,但是真要是尋找其成效,我們只發現了“三個孤獨的垃圾戰士”(編者注:本文為節選,僅介紹其中一位)。他們的遭遇和困擾,可以說就是當前中國垃圾分類的典型環境。

      宋萬吉:“專業分類員”

      “中國第一個綠色社區”北京宣武建功南里只有5座樓,這個小區有20多位外國高級官員來參觀過,被無數的媒體記錄和采訪。

      然而,事實上,這個小區是孤獨的,它在孤獨中靠撒謊以維持顏面。

      來自河北張家口的農民宋萬吉和他的老婆,就住在這個小區的地下自行車庫里看管自行車,他們夫婦倆每月可以得到1000元的收入。

      另外還可以得到200元,是他們幫助這個小區作垃圾分類的額外補助。

      1998年,致力于垃圾分類的北京地球村負責人廖曉義遇上了時任宣武區環衛局長的張宏生。張宏生當時正試圖在全區推廣垃圾分類,他們聯合選擇了建功南里作為試點。當時的目標很宏大,綠色社區模式包括社區的環保設施和公民參與機制,它涉及節能、節水、垃圾分類、綠化等方面的內容,同時也涉及環保的軟件建設,例如:一個由政府部門、物業公司、民間組織、居委會及居民代表組成的聯席會議,一支能起骨干先驅作用的志愿者大隊,一系列持續性的環保活動和一定比例的綠色家庭。

      建功南里的物業公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垃圾分類成了物業管理的分內工作,并在垃圾分類系統管理的基礎上發展出社區環境管理體系,使小區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認證。當時,為了保證分類更加有效,物業“有專門的保潔員進行輔的二次分類”。

      宋萬吉,就是這個“專門的保潔員”。小區的門口,有一個廢舊電池箱,他住的屋子外,放著幾十公斤的廢舊電池,他說多了之后,會有專門的公司來運走,但具體運到哪里,誰來運,運走后有沒有回執收據之類。他不知情,“那是物業的事”。

      小區的門口,有一個密閉式垃圾清潔站。清潔站緊靠小區的一側有間小屋子,里面,放著一臺“廚余垃圾處理機”。每天,宋萬吉要解開居民的垃圾袋,把里面的“剩飯剩菜”挑出來,約挑滿50公斤之后,就倒進這個處理機里。處理機里面有個攪拌機,它幫助這些有機物發酵,大約一年,這個機器就滿了,里面的有機物就變成了有機肥,用來作小區的綠化基肥。

      現在還有居民做分類嗎?

      宋萬吉說:“這么麻煩的事,誰來給你做?開始頭幾年,做的人不少,現在最多只有幾個老大媽可能還在做。”

      你知道她們是誰嗎?

      “不知道。你去問居委會吧,她們可能清楚。”

      宋萬吉的收入,當然還有極少的一部分來自于從垃圾中撿出來的廢舊物資,攢上一個月,最多能賣上那么幾十塊錢。但這種“橫財”,越來越少了。“居民們知道,玻璃、金屬、紙張、舊衣服什么的,都能賣,不像過去那么亂扔了。唯一多起來的,是塑料袋。這東西沒辦法,賣又沒人要,撿出來也很費勁。”

      何況,競爭日益激烈。小區里還有幾個閑散的老頭老太太,他們把小區的垃圾桶都承包了。“看到有人扔一個紙箱子,他們會飛跑過去搶。要是有外邊的人敢進來撿垃圾,會被他們幾個轟出去。”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华液网站w|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亚洲美女在线国产|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久久久青草青青亚洲国产免观|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特级aaaaaa毛片|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