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糖尿病中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糖尿病腎病屬于糖尿病高發性并發癥之一,同時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醫理論中,糖尿病腎病主要是因為消渴失治、治療不當或差錯引發的并發癥,屬于“消渴”、“虛癆”和“水腫”范疇,病理機制在于脾虛、清陽不升與濁陰不降等問題。該病隨著病程遷延會導致病情嚴重化,導致身心雙重耗損,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中藥灌腸可以有效的促進藥物吸收,加速毒素排泄,從而調控身體指標恢復[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間收治的8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范圍為51歲至73歲,平均年齡為(57.3±4.2)歲;病程時長為10年至23年,平均時長為(13.5±2.0)年;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范圍為52歲至74歲,平均年齡為(56.6±3.7)歲;病程時長為9年至21年,平均時長為(14.8±3.3)年;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治療讓患者保持低脂低鹽低蛋白飲食攝取,運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同時做血壓控制,同時用藥上避免對腎功能產生影響。觀察組運用中藥灌腸治療,中藥組成為生大黃、蒲公英、黃連、生牡蠣、丹參和槐花等各30g,水煎取汁400ml,而后分裝為200ml,每次灌腸取一袋,每天1次,1療程為4周。
1.2.2 護理方法
在灌腸前囑咐患者做大小便排空,同時肛周運用溫水做徹底清洗,同時涂抹油。讓患者保持膝胸位,如果患者年老體弱可以采用左側臥位,將棉墊置于臀部下方,做10至15cm的臀部抬升。對灌腸液做加溫,控制在38℃至40℃,而后裝入空液體瓶中,確保無菌化操作。與輸液器對接,將輸液器針頭去除更換為10號柔韌的導尿管。在臀下鋪設橡膠單、無菌治療巾,同時排空輸液管空氣,將輸液器關閉。對導尿管前端做油涂抹,而后緩慢的置入,深度控制在20至30cm,而后開通輸液器,保持200滴/min的滴速輸入。灌腸結束后關閉輸液器,而后緩慢的抽出導尿管。而后讓患者保持左側臥位,持續15min后再轉換為仰臥位,臀部做10cm墊高抬升,藥物保留時長為0.5至1h[2]。
必要的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調整患者采用積極的心態對待疾病與治療,認識治療的重要性,提升治療的配合度和信心。飲食上要多食用豐富粗纖維、高維生素的蔬果,少吃高鹽、高糖與高蛋白飲食,控制脂肪與鹽分攝取。運動上要避免激烈活動,保持輕度與中度的有氧運動為宜,如常規的保健操、散步等,運動時間適宜在餐后0.5至2h范圍內。
1.3 評估觀察
評估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療效和在治療前后24h尿素氮、血清肌酐和尿蛋白定量指數。治療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標準為癥狀改善幅度為70%以上,有效標準為癥狀改善幅度為30%至70%范圍,無效標準為癥狀改善幅度為30%以內。治療有效率為顯效、有效的總比例。
1.4 統計學分析
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計數資料運用卡方檢驗,同時以p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情況
如表1所示,治療有效率上,觀察組為77.5%,對照組為5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代謝指標
如表2所示,在治療前后24h尿素氮、血清肌酐和尿蛋白定量指數上,觀察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嚴重并發癥之一。在糖尿病中的發病率達47. 66%[1],是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常見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60%[2]。筆者就中醫藥對DN研究進行歸納,報道如下。
1
病因病機
耿嘉等[3]明確地將DN的病因病機概括為“奇恒柔弱,內熱熏蒸,傷津耗氣,血稠液濃,蓄濁失精”,并強調氣陰兩虛是DM及DN的基本病機,瘀濁阻滯貫穿DN始終,是導致DN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南征[4]認為,DN的發生是疾病遷延,氣陰兩傷,陰損及陽,漸致血脈瘀阻,邪毒內生,損傷腎絡而成,毒損腎絡為病機核心。陳翠蘭等[5]認為DN是在氣陰兩虛,陰虛燥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陳以平等[6]認為虛、瘀、濕、濁是DN之基本病機,四者中虛是導致DN的始動因素,瘀是構成DN的病理基礎,而濕、濁是加重DN不可忽視的方面。呂仁和等[7]認為DN是消渴病久治不愈,傷陰耗氣,痰熱郁瘀互結,阻于絡脈,形成微形瘕,由瘕聚漸成積的過程。瘕的形成與發展是DN的成因和病變發展的關鍵。樸春麗等[8]認為,毒損腎絡是主要病機,邪阻腎絡,深滯于浮絡、孫絡是其病情纏綿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
2
臨床研究
2. 1
辨證論治
楊永銘[9]將DN分為燥熱陰虛、氣陰兩虛、脾腎氣(陽)虛、陽虛濕濁瘀阻4型與DN的改變的各期相對應,共觀察248例,早期以氣陰兩虛為主,臨床期以陰陽兩虛為主,終末期以陽衰濕濁瘀阻為主,各期中醫辨證均有側重,治療結果顯示西醫分期、中醫辨證相結合的診治模式是可取的。張耿良[10]把DN分為氣陰兩虛;脾腎陽虛;心腎陽虛;陰陽兩虛;濁毒內阻5型。分別治以益氣養陰活血;溫腎健脾,利水活血;益氣養心,瀉肺利水;調補陰陽,益氣固腎;清熱解毒,降濁和胃。蓋靈芝[11]辨證分為:氣陰兩虛,肝腎不足型,治當益氣養陰,予參芪地黃湯合生脈飲加減;脾腎兩虛,瘀血阻絡型,治當健脾補腎,活血通絡,予四君子湯合六味地黃湯加減;陽虛血瘀,水氣凌心型,治當溫陽利水,化濁祛瘀,逐毒降逆,予大黃附子湯加減。葉任高教授[12]提出4型:肝腎陰虛型,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氣陰兩虛型,方用生脈散加味;陰陽兩虛型,方用金匱腎氣湯加減;陽虛水泛型,方用真武湯加味。時振聲教授[13]將本病分為4型:氣陰兩虛型,方選參芪地黃湯,偏氣虛用五子衍宗丸加減,偏陰虛用大補元煎加減;脾腎氣虛型,方用水陸二仙丹合芡實合劑加減,亦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陰虛型,方選歸芍地黃湯、六味地黃湯合二至丸加減;陰陽兩虛型,方選桂附地黃湯、濟生腎氣丸、大補元煎加減。
2. 2
專方驗方
李梅茹等[14]用加味當歸補血湯治療臨床期DN 46例,有效率達84. 8%。李樂梅[15]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以豬苓湯合膈下逐瘀湯加減治療30例,總有效率90%。佟杰等[16]將兩組均靜點黃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治療組30例加調腎保散熱罨包,外敷雙腎區,并用電離子導入,結果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崔云竹等[17]用糖腎寧治療36例,為DN早中期,結果發現本藥在降低血糖的同時,能減少尿蛋白,且能降低血脂、血黏度,對延緩、阻止早中期DN進一步發展至終末期有較好療效。
2. 3
單味藥
彭學軍[18]報道,冬蟲夏草能刺激腎小管上皮細胞增殖,加速腎臟細胞修復,保護腎功能,降低蛋白尿,同時還有降糖功效。朱加明等[19]研究認為,大黃酸可糾正db/db DM小鼠脂代謝紊亂及抑制果糖胺通路的過度活化,已揭示其逆轉胰島素抵抗的基礎,且可明顯改善此型小鼠的腎損害,減少蛋白尿,延緩腎功能損害的進程。
3
結語
中醫藥治療DN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目前尚無統一的中醫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估標準,且中藥治療方法較多缺乏優勢比較。今后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利用現代醫學手段,研制療效確切起效快的中成藥制劑。
參考文獻
[1]王竹蘭,馮根寶.642例糖尿病腎臟病變的調查臨床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5,(1):72.
[2]錢榮立.加強對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防治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3,11(4):231.
[3]耿 嘉,粟德林.糖尿病腎病病因病機的辨治[J].首都醫藥,2005,3(8):46.
[4]王雪威,南紅梅.南征教授治療糖尿病腎病經驗介紹[J].新中醫,2005,37(5):1415.
[5]陳翠蘭.血瘀與糖尿病腎?。跩].吉林中醫藥.2003,23(6):89.
[6]劉玉寧,陳以平.糖尿病腎病腎小球硬化癥的中醫病機探討[J].新中醫,2003,35(7):89.
[7]呂仁和,戴京璋,趙進喜,等.糖尿病腎病中醫證治[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5(5):6066.
[8]樸春麗,姜 吉吉,南 征.從毒損腎絡探討糖尿病腎病炎癥發病機制[J].山東中醫雜志,2004,23(10):582583.
[9]楊永銘,劉冠賢,鐘偉強,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慢性腎衰竭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3,10(6):369371.
[10]張耿良.糖尿病腎病的辨證治療[J].河北中醫,2005,27(8):594595.
[11]蓋靈芝.辨證治療糖尿病腎病60例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5,18(20):1339.
[12]葉任高.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05307.
[13]林秀彬,時振聲.治療糖尿病經驗[J].中國醫藥學報,2000,(2):7475.
[14]李梅茹,耿清峰,范喜軍.加味當歸補血湯治療臨床期糖尿病腎病46例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5,18(15):572573.
【關鍵詞】 糖尿?。恢兴幹委煟挥盟幰幝?/p>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遞增,并且有發病低齡化的傾向,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1]。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范疇,是現代多發病常見病。
1 治療糖尿病收集方法
本研究通過中國醫院知識倉庫(CHKD)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及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和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中醫藥衛生輯專欄目錄,搜索2000年至2010年期間治療糖尿病的相關文獻,收集整理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復方、單味中藥以及其提取物。所收集的治療糖尿病相關中藥按照以下標準篩選:藥味完整、藥量準確、主治明確、療效確切、臨床病例至少在40例,且總有效率達70%以上,共收集到中藥復方73劑、常用21種單味藥及其提取物。
2 用藥頻率的統計方法
所收集的中藥復方73劑、常用21種單味藥及其提取物,共用藥113種,共用藥1658次。各種藥物的使用頻率(%)為該藥物的使用次數除以所有復方用藥的總次數(即1658次)。
3 用藥規律
3.1 用藥頻率統計分析 使用標題2所述方法進行計算,其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治療2型糖尿病的中藥出現次數越多,在中藥復方中出現的頻率越多,其藥用價值越高,越有研究意義。30味中藥中出現頻次在60次以上的有黃芪、山藥、茯苓、麥冬、天花粉、白術、人參、山茱萸、知母、黃連、生地。它們主要以益氣養陰藥、清熱藥和利水滲濕藥為主。
注:表1列出治療2型糖尿病使用頻率75%以上的前30味藥。
3.2 中藥學分類使用頻率及所占比率 在治療2型糖尿病中所用113種中藥,按照中藥學分類所占比率及使用頻率統計分析,見表2。益氣養陰藥居于首位,其次是清熱藥,第三是利水滲濕藥,補陰藥、活血化瘀藥、補血藥等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收澀藥 3.14 1.86
4 討論
糖尿病屬于中醫“消渴”范疇,傳統認為其病機主要在于陰津虧損,燥熱偏勝,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變的臟腑主要在肺、胃、腎,故有上、中、下三消之分[2]。通過對經臨床驗證、治療2型糖尿病有良好療效的中藥復方73劑、常用21種單味藥及其提取物用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醫治療糖尿病以益氣、清熱、養陰和活血化瘀為主要治則,所使用的藥物以補氣藥、清熱藥、補陰藥和利水滲濕藥為主,代表藥物為黃芪、山藥、麥冬、茯苓、白術和人參等。由此反映出對糖尿病的病機認識的共識:氣陰兩虛為糖尿病的病機關鍵[3],糖尿病初期多表現陰虛燥熱,而血瘀則存在于糖尿病的整個病癥。
隨著糖尿病患者的增加,糖尿病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目前認為注射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但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患者特別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上出現了胰島素抵抗癥,且療效并不顯著[4]以及出現相關的并發癥,使人們認識到使用中藥治療糖尿病的發展潛力。這就促使抗胰島素抵抗癥中藥和清熱解毒藥在治療糖尿病中的應用,比如黃芪、人參、絞股藍、翻白草、紅花及金銀花。特別是絞股藍、翻白草[5]、紅花和魚腥草[6],是最近被關注治療2型糖尿病的熱點中藥。
參考文獻
[1] 孫豫.中西結合治療2型糖尿病[J].醫學信息,2010,23(1):144.
[2] 王永炎,李明富,戴錫孟,等.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301-305.
[3] 高志揚.從養陰益氣化瘀治療糖尿病[J].四川中醫,2002,20(8):39-40.
[4] 武文慧,李彩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中醫藥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0,16(4):111-113.
[關鍵詞] 社區;糖尿?。恢嗅t藥;防治;應用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11(c)-095-02
社區衛生服務是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社區衛生服務具有綜合、便捷、低廉、持續的特點,治療的病種以慢性病、老年病為主,強調要將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基本醫療等融為一體,而中醫藥在這些方面恰恰具有鮮明的優勢,能夠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現有9 200萬糖尿病患者,1.48億糖尿病前期患者,而大部分患者早期或發病期都在社區診治[1-2],因此,有效預防和治療社區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成為我國政府和廣大醫療工作者所面臨的巨大挑戰,由于中醫藥具有“簡、便、驗、廉”的特色和綜合治療優勢,在糖尿病防治中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現根據筆者應用體會,對中醫藥在社區糖尿病防治中的應用簡述如下:
1未病先防,社區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干預措施
中醫認為:疾病是體質偏差及臟腑功能失調超過一定限度而成,在沒有達到這個限度之前,就應該糾正這種偏差,以預防疾病的發生。糖尿病有特定的高危人群,只有進行認真的篩查,才可能做到有效的干預治療,社區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糖耐量減低、有糖尿病家族史且生活方式不良,腹型肥胖或有血壓血脂異常,生育過4 000 g以上巨大胎兒的婦女等,其干預措施為:
1.1生活方式干預
科學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社區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尤其適用于中國人群,世界各國的大規模研究也證實了生活方式干預的有效性,高危人群必須要改變個人多年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要“管住嘴,邁開腿”,如控制飲食減少總熱卡,減少飽和脂肪酸,增加纖維素等,至少每周5次、每次30 min以上的適度運動,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就能把糖尿病拒之門外。
1.2中醫藥干預調治
糖尿病高危人群在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可配合中醫藥干預調治,適當運用健脾化痰或調理肝腎等方法,從而糾正體質的偏差及臟腑功能失調,盡量防止或減緩其邁入糖尿病人群的步伐。
1.3開展社區糖尿病中醫防治一體化服務
運用中醫理論與技術參與健康指導和行為干預,為糖尿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運用中醫藥養生保健理論方法,指導糖尿病高危人群注重養生保健,積極開展中醫治未病工作。
2防微杜漸,社區糖尿病患者的中醫辨證施治
在社區臨床上,有些糖尿病患者即使降糖藥物的種類和劑量不斷增加,血糖仍控制不下,這些患者除了藥物、飲食、運動因素外,往往兼有嚴重影響降糖效果的可調節因素,如多飲多食、便秘、失眠、焦慮、各種疼痛等,中醫可因人制宜、辨證論治,并配合西藥獲得良好的控制血糖效果,減緩疾病進展,其證治分為以下4類:
2.1肺胃燥熱證
癥見煩渴引飲,消谷善饑,尿頻量多,形體消瘦,舌紅苔薄黃,脈數,治宜清熱生津,方用消渴方或白虎加人參湯加減。
肺胃燥熱證是糖尿病常見證型,臨床觀察此型多見于糖尿病的早期階段,患者大多未出現血管神經并發癥,絕大部分患者均出現多飲、多尿、多食等典型的“三多”癥狀。
2.2氣陰兩虛證
癥見口渴引飲,飲食減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而干,脈細弱,治宜健脾益氣,生津止渴,方用生脈散合增液湯加減。
氣陰兩虛證是糖尿病最為常見的證型,全國糖尿病研究協作組對1 504例統計分析,氣陰兩虛型約占27.1%,本組患者大多由陰虛熱盛型轉變而來,少部分可見于初診的老年糖尿病人。
2.3陰液虧虛證
證見咽干口燥,食欲旺盛,大便干結,形體大多超重或肥胖,舌紅苔薄少津,脈細弦,治宜滋陰增液,方用增液湯加味。
早期糖尿病患者多以陰虛為主,常因無典型“三多”癥狀而被忽視,不少患者是在健康體檢時發現,當詳細詢問病史時,其實患者早已出現臨床癥狀如口干欲飲,食欲旺盛,大便干結等。
2.4陰陽兩虛證
小便頻數,渾濁如膏,手足心熱,咽干舌燥,面色黧黑,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而干,脈沉細無力,治宜溫陽滋陰補腎,方用金匱腎氣丸或右歸丸加減。
陰陽兩虛證多見糖尿病中后期合有并發癥,尤以糖尿病腎病最為多見,全國糖尿病中醫協作組對1 504例統計分析,陰陽兩虛型約占11.5%,此型患者病程長,并發癥多,病情復雜,病變部位以心肝脾腎為主,但關鍵在腎。
臨床上需要特別注意氣陰兩虛證和陰陽兩虛證多為糖尿病中后期,多合并視物模糊,眩暈心悸,肢體麻疼,胸悶胸痛,中風偏癱等并發癥,中醫辨證多為瘀血阻絡,治療時應在益氣養陰溫陽的基礎上,注重活血化瘀通絡。
3既病防變,延緩社區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社區糖尿病久病失治,調攝不當,變證百出,往往出現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而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出現腎、眼、神經病變等慢性并發癥,因此,既病防變、救其已敗,刻不容緩,中醫認為,社區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患者往往虛實夾雜,治療應遵循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扶助正氣應注重培本,適當運用益氣、溫陽、滋陰、養血之品,如黃芪、肉桂、生熟地、當歸等。臨床實踐表明,大部分患者的實證多以瘀血、痰濁為主,痰濁淤血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礎,若痰瘀阻肺、肺燥失潤,可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肺結核等;若痰瘀阻于心脈,可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若陰陽枯竭、痰瘀阻絡、蒙蔽清竅而為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變;經脈失養、不通則痛,則見糖尿病合并神經病變,肝腎不足、痰濁內阻、精血不能上榮于目,則合并視網膜病變;瘀血內停、痰濕泛溢肌膚,可見糖尿病并發腎病而出現水腫等。近年來,從血生化和血液流變學等方面對糖尿病進行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表明,該病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血細胞比容、紅細胞電泳時間、紅細胞變形能力以及血膽固醇、三酰甘油均高于正常人,血液呈現凝、聚、濃、黏狀態,從病理上也發現本病存在胰腺纖維化、腎小球硬化及動脈硬化等變化,故普遍認為瘀阻痰濁貫穿于糖尿病的全過程,在治療方面,祛瘀化痰是治療糖尿病并發癥的有效方法,如臨床表現為肢體麻木、疼痛、胸悶刺痛,口唇紫暗,面色暗黑,舌質紫暗有瘀斑等,為內有瘀血,可在辨證治療的方藥中加用丹參、桃仁、紅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藥物;如伴有肥胖,胸腹滿悶,肢體沉重,口黏惡心,頭重嗜睡,大便溏滯等,多為痰濁內蘊,可在辨證治療的方藥中加入半夏、陳皮、茯苓等健脾化痰藥物,通過扶正祛邪,往往可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4驗案舉例
患者,女,51歲,農民,2009年3月10日初診,患糖尿病4年,診斷為2型糖尿病,曾服用過二甲雙胍、格列齊特等藥物,血糖有所下降,但癥狀改善不明顯,近來因勞累及飲食不規律致病情復雜加重,要求中醫治療,刻診:神疲乏力,形體較胖,口渴欲飲,消谷善饑,小便頻多,舌質暗紫,舌苔白膩而干,脈弦細,查空腹血糖9.2 mmol/L,證屬氣陰不足、痰瘀阻滯,治宜益氣養陰求其本,活血化痰去其標,處方:生黃芪30 g,黨丹參(各)15 g,生熟地(各)15 g,山藥20 g,玄參15 g,麥冬10 g,制蒼術10 g,茯苓10 g,天花粉15 g,葛根15 g,生石膏(先煎)30 g,赤芍15 g,每日1劑,水煎服,患者自服用中藥后,自停二甲雙胍,服15劑以后,臨床癥狀改善,空腹血糖7.6 mmol/L,但仍感口干欲飲不多,食少,原方去石膏,繼用前方20劑,諸癥明顯減輕,化驗空腹血糖5.7 mmol/L,遂用原方適當增減,囑患者繼續煎服以鞏固療效,隨訪1年,病情穩定。
5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所導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以血漿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主要是因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礙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而影響正常生理活動的一種疾病,屬中醫消渴病范疇[3-5]。隨著我國社區糖尿病患者的不斷增多,防控糖尿病的任務越來越重,而工作在一線的社區醫生在糖尿病的預防和管理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守門人作用,祖國醫學認為糖尿病病因病機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糖尿病的發生是人體水谷運化、吸收和輸布失常,而嗜食肥甘、情志失調、起居失常、久坐少動等都是誘發因素及使疾病加重的因素[6-8]。自古以來,中醫藥防治“消渴”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且療效確切,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黃芪、玄參、蒼術、葛根等中草藥對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社區糖尿病防治如能祖國醫藥與現代醫學優勢互補,突出中醫特色,優化治療方案,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防治關口前移,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早達標、早獲益”,動員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血糖、尿常規、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尿微量清蛋白及眼底等項目,以監控病情的發生發展,同時提倡全面、多環節輔助治療,必將大大提高社區糖尿病的防治效果。因此,在社區衛生服務中,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治糖尿病等慢性病中的優勢,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突出中醫特色,堅持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中合理配置中醫藥資源,完善社區中醫藥服務功能,讓中醫藥服務走進社區和鄉村,提高中醫藥進社區服務的可及性,提升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參與率,把中醫藥有機融入各項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強化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和地位,積極推廣和應用中醫藥防治糖尿病等慢性病適宜技術,為社區居民提供廉價和便利的中醫藥服務,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余小萍,李守朝.社區臨床常見病證及處理[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93-94.
[2] 潘惠.中醫藥養生與家庭保健[M].揚州:廣陵書社出版社,2010:142-144.
[3] 楊文英.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M].北京: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09:267-269.
[4] 施海濤,楊慶春,王雪峰,等.冬蟲夏草對延緩糖尿病腎病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2):11-12.
[5] 王繼承.大黃蟄蟲丸治療糖尿病下肢動脈血管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5):1216-1217.
[6] 徐遠.中醫防治糖尿病四步曲[N].健康報,2011-6-3(8).
[7]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031-1033.
關鍵詞:早期糖尿病腎??;中醫藥;綜述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特征性的微血管病變之一,其特點是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和糖原反應物質沉著,從而導致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如果糖尿病發生尿微量清蛋白增高時,其腎臟損害和全身微血管病變已達到相當程度。據報道,1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腎病發病率40%~50%,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腎病發病率20%~30%[1]。對早期DN進行干預治療,有可能逆轉可逆轉腎臟損害,延緩病情進展。近年來,中醫藥對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研究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并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將有關文獻綜述如下。
1病因病機
糖尿病腎病的形成與原發性腎臟病變不同,持續的高血糖是其發生發展的病理基礎。糖尿病腎病屬于中醫"消渴"范疇,早期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向糖尿病腎病發展的過渡期,即"上消"、"中消"向"下消"的過渡階段[2]。《圣濟總錄》中所述"消渴病久,腎氣受傷,腎主水,腎氣虛衰……出現水腫。"王肯堂曾在《證治準繩?消癉》中指出:"腎消者……中消之傳遍"。張蘭教授認為糖尿病腎病是在糖尿病氣陰兩虛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氣虛則血運無力,陰虛則血運艱澀,血液運行不暢而致瘀阻經脈[3]。劉喜明[4]認為糖尿病早期腎病定位在糖尿病腎?、笃冢C為氣陰兩虛兼夾血瘀或痰瘀,氣虛以脾氣虛為主,陰虛以腎陰虛為主,但有偏于氣虛或陰虛的輕重,亦有氣虛與陰虛并重。章綺霞[5]指出本病為氣陰兩傷,脾腎俱虛。脾虛則水谷精微不能上輸于肺而布運全身,腎虛則"腎氣不足,精關不固,閉藏失職,以精氣外泄",水谷精微便與濕濁混雜,從小便而泄。故治療以健脾益腎為主。傅能等[6]認為糖尿病腎病主要為消渴日久,纏綿不愈,使臟腑功能失調,陰陽氣血虛弱而發病。病變臟腑重在肝、脾、腎三臟,而旁涉痰、瘀、水三者。
2辨證論治
2.1分型辨證 呂仁和教授[7]將早期DN分為四型六候:肝腎陰虛型、肺腎陰虛型、陰陽氣虛型、脾腎陽虛型;氣郁、瘀血、濕熱、燥熱、熱結、熱毒六候。張慶怡[8]治療早期DN分為兩型:肝腎陰虛型以知柏地黃丸加減;氣陰兩虛型用生脈散加減。李軍[9]將早期DN分為四型:肝腎氣陰兩虛型、脾腎氣陰兩虛型、肝腎氣血陰虛型、脾腎氣血陽虛型和心肺脾氣血陰陽俱虛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并給予相應的湯藥。結果發現治療組UAER明顯下降,且優于西醫對照組。
2.2專法專方治療 鄧寶華等[10]在西藥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糖腎湯治療DN,收到較好的療效,臨床總有效率達94.12%,各實驗室指標與治療前比較或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
2.3單味藥提取物 馬繼偉等[13]應用中成藥腎康注射液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試驗結果表明腎康注射液可以明顯降低血糖,減少蛋白尿,降低 TG、TC、血 Fg、α-MG 及尿NAG、UAER,具有延緩 DKD 進展的作用。鄔元平[14]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用丹紅注射液治療糖尿病腎病20例,總有效率95%,優于對照組60%(P
2.4中成藥治療 張敏等[16]采用腎康合劑(太子參、黃芪、生地、菟絲子、茯苓、大黃、丹參、川芎)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60例,其總有效率為86.7%。腎康合劑對DN有清熱解毒,益氣活血的功效;可改善早期臨床癥狀,明顯減少尿白蛋白,改善腎小球濾過率,保護腎功能的作用。周江等[17]應用渴腎康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32例,其組方包括:制附片、桂枝、狗脊、杜仲、牛膝、茯苓、豬苓、冬瓜皮、丹參、丹皮、六月雪、大黃、熟地黃、黃芪、半夏等。治療組患者各項臨床生化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
2.5其他療法 藍初平[19]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復方灌腸方中藥保留灌腸(處方:生大黃,丹皮,蒲公英,煅牡礪,土茯苓,荊芥炭)治療糖尿病腎病,結果是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優于對照組60%(P
3機理研究
傅能等[6]通過試驗研究認為中醫辨證治療在改善早期DN患者癥狀的同時,也降低早期DN患者的hs-CRP及UAER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4討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中醫藥在對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研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不僅減輕了西藥的副作用,而且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治療DN具有用藥靈活、療效穩定、標本兼治等優點。但目前研究中尚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是研究缺乏統一的診斷和療效判定標準,實驗研究僅限于單味藥,中藥復方的藥理研究甚少。因此,今后我們應利用現代新技術、新方法,系統地進行研究,通過多學科、多途徑的綜合研究,使中藥復方對早期DN作用機制的研究有所突破;在制劑研究方面,應加大劑型改革的力度,應著重研制療效確切、起效快、劑量小的新中草藥制劑,開發出切實有效的新藥,使中醫藥防治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研究達到更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海燕.腎臟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414.
[2]胡志輝,晏子友.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病因病機探討[J].亞太傳統醫藥,2008,4(9):3-4.
[3]耿雅楠.張蘭教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證例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26(5):18.
[4]劉喜明.從"痰瘀虛"構建2型糖尿病早期腎病治療方案的思路和方法[J].遼寧中醫雜志,2010,37(12):2305-2307.
[5]章綺霞.中西醫結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J].湖北中醫雜志,2011,33(6):41.
[6]傅能,趙韌.中醫治療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hs-CRP的影響[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2(11):870-872.
[7]鄧德強.呂仁和教授運用六對論治診治糖尿病腎病經驗[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2):186,199.
[8]董興剛.張慶怡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經驗[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5(12):751.
[9]李軍.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早期糖尿病腎病尿微量白蛋白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6):1032-1034.
[10]鄧寶華,偉,王國華,等.柔肝健脾益腎活血法防治早期糖尿病腎病34例臨床觀察[J].山東中醫雜志,2009,28(3):156-158.
[11]梁雪芳,張東毅.腎氣丸加黃芪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5):595-596.
[12]章聯歡.補腎健脾方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9):1470-1471.
[13]馬繼偉,王宏天,劉培娜等.腎康注射液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藥,2013,30(9):526-528.
[14]鄔元平.丹紅注射液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3):1614.
[15]楊慶玲,李景國.川芎嗪注射液在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應用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9):620-621.
[16]張敏,黨毓起.腎康合劑配合西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1,32(4):412-413.
[17]周江,何慧,等.渴腎康膠囊治療早中期糖尿病腎病32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藥學報,2012,40(3):174-175.
[18]羊波,辛傳偉,黃萍,等.消渴平合劑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2,47(10):709-710.
[19]藍初平.中藥保留灌腸對早期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2(5):305-307.
[20]彭杰.針刀松解為主綜合治療2型糖尿病50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6,15(5):31.
[21]張智龍,吉學群,張萍,等.調理脾胃針法對糖尿病腎病早期干預及對腎臟保護機制: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07,27(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