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藥品成本核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DOI]10.13939/ki.zgsc.2016.40.076
1 引 言
作為醫院重要的流動資產――藥品,是醫生為病人有效治療的手段之一,同時,藥品收入是醫院醫療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藥品成本也是醫院經營成本的重大組成部分,加強對其管理與核算,對醫院的醫療安全、資產安全、成本控制及降低病人負擔等,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嚴格藥品管理,加強藥品成本控制對于促進醫院技術水平、提高醫院管理能力、提升醫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著重大意義。
2 醫院藥品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在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的指引下,我國各醫院經過多年不斷發展,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藥品管理也逐步規范,但當前我國部分醫院對藥品的管理和核算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2.1 醫院藥品管理組織不健全、結構不合理
一些醫院藥品管理組織架構體系不健全、不合理,造成治理結構形同虛設,缺乏科學決策、良性運行機制和執行力;內部機構設計不科學,權責分配不合理導致職能交叉缺失或推諉扯皮,運行效率低下。
改進措施:建立醫院藥品四級管理組織結構,第一,在醫院領導下成立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成員由院長、分管院長、藥劑科成員、臨床各科主任、紀檢、審計、財務人員組成,院長擔任委員會主任,定期召開會議,審核批準醫院藥品各種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醫院藥品使用目錄,審議醫院藥品新品的引入,以及藥品管理的其他重大事務;第二,分管院長主要負責藥品采購計劃的審批,臨床急需藥品引入的批準,藥品部門財務報表的審批,以及臨床用藥的管理;第三,藥劑科成員由藥劑科主任、采購員、藥品會計(由財務科派駐)、臨床藥師、藥庫管理員構成,主要負責日常藥品的計劃、采購、入庫、核算、指導臨床用藥等工作;第四,門診、住院藥房,成員由各藥房主任和發藥員組成,負責日常藥品的調撥和住院病人處方、醫囑的審核、發藥。
2.2 醫院藥品相關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執行不力,形同虛設
第一,建立醫院常規藥品使用目錄,完善藥品新品種引入機制和流程,明確各機構職責。目前部分醫院藥品在用品規范混亂,引進藥品新品隨意性較大,一方面造成滿足不了病人治療需要,另一方面造成藥品部分品種多余、滯銷、積壓浪費,不必要地增加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差錯的概率,提高了醫院藥品的經營成本,甚至為不良產商臨床促銷的違法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
改進措施:在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領導下,根據國家和地方基本藥物目錄,由醫院臨床各科室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治療需要,提交本科室藥品使用品規,交由藥劑科匯總,藥劑科對各科室提交的藥品品規,對照相關政策和制度,進行審核整理匯總,形成醫院藥品使用目錄初稿,交由分管院長審核同意,同意后再交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討論審議,管理委員會各成員對藥品目錄初稿中的各品規要嚴格審查,重點審核藥品各品規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審核通過交由委員會主任批準執行,形成本院的藥品使用目錄。另醫院每年可定期根據此流程,調整完善藥品使用目錄,以滿足醫院業務發展及病人治療的需要。藥品目錄出臺后,醫院藥品的采購、使用必須嚴格在目錄品種范圍內。對于不在目錄范圍內的品種,病人確實治療急需,由醫生填寫藥品臨時采購報告,詳細說明病人信息、使用品種、劑量,科主任簽字同意后交由藥劑科審核,審核通過后再上報分管院長批準同意采購。
第二,調整完善醫院藥品流通流程,制定藥品采購計劃工作制度。部分醫院藥品采購流程不合理,責任不明確,經常造成部分藥品斷貨,直接影響臨床治療用藥,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另外部分品種滯銷積壓,造成報費損失,提高藥品經營成本。
改進措施:制定藥品采購計劃工作制度,明確各崗位職責。各醫院可根據業務需要,倉庫儲存條件,每月形成2~3次批量采購計劃,由倉庫管理員根據前期藥品消耗量,結合醫院藥品現有庫存量,另考慮到醫院病人季節性、周期性等特點,出具藥品采購計劃稿,交由采購員整理,采購員對計劃采購稿進行初步審核,根據醫院采購目錄制作采購計劃表,按各采購公司詳細列明藥品名稱、規格、產地、數量,形成的計劃表交由藥劑科主任審核,藥劑科主任重點對醫院的急救品種采購數量結合庫存量進行考量,并對其他品種采購量根據有關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最后上報分管院長批準同意后采購。另可建立對醫藥公司供貨情況的考核機制度,避免醫藥公司供貨不及時、故意不供貨等行為。
第三,調整完善藥品入庫入賬流程,引入先進的藥品管理核算信息系統。現今部分醫院管理核算信息系統設計不合理、不完善,造成內部控制不到位,出現監管漏洞,時有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等情況出現。
改進措施:根據醫院藥品工作制度、流通流程,引入先進的藥品管理核算信息系統,形成藥品三級賬管理核算方法,財務科負責藥品總賬的核算管理,藥劑科(藥品會計)負責藥品明細賬的核算管理,倉庫管理員負責實物賬的核算管理。
藥品采購到貨后,由倉庫管理員根據到貨清單對藥品進行掛賬入庫后通知采購員進行審核確認,采購員根據驗收記錄,詳細核對每個品種品名、規格、產地、價格、數量,無誤后在信息系統上確認,完成藥品的掛賬入庫,增加藥品的實物庫存,藥品會計根據采購員、審計審核合格的發票,在掛賬入庫的記錄中對藥品進行沖正入賬,同時重點核對藥品的價格。
第四,制定藥品價格調整工作制度。部分醫院存在藥品價格管理混亂,調整隨意,責任不明確。
改進措施:制定藥品價格調整工作制度,完善調整流程。采購員根據國家價格政策、地方招標采購目錄或詢價記錄(詢價流程由紀檢、審計人員參與)制作藥品價格調整目錄,由紀檢、審計人員、藥劑科主任審核簽字后上報分管院長批準同意,同意后交由藥品會計人員在藥品管理核算信息系統中執行調整。
第五,調整規范藥品核算方法。部分醫院存在藥品核算方法混亂,有加權平均法、后進先出法,不能正確地反映藥品經營成本。
根據2012年1月1日起實行的醫院新會計制度,取消藥品進銷差價,藥品改按進價核算,建議醫院實行實進實出會計核算方法,這樣能夠正確核算反映藥品的經營成本。
第六,明確藥品實物負責人,建立藥品定期盤點制度。部分醫院藥品倉庫、藥房或多或少存在賬實不符,藥品質量保管不當等情況。
改進措施:由醫院指定藥品庫房的實物負責人,倉庫為倉庫管理員,各藥房為各藥房主任,負責本科室藥品的日常核算管理,同時,醫院財務、審計部門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人員對各庫房藥品進行清查盤點,對出現的賬實不符、報損情況查明原因,上報院領導,如系人為因素,將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同時由藥品會計根據盤點結果調整藥品明細賬,財務科根據藥劑科月終上報的藥品盤存報表調整總賬。
3 結 論
醫院藥品管理是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醫院醫療安全、經濟效益和健康發展。同時,醫院藥品管理又是一項系統工程,本文僅是本人結合自身工作經歷提出的一點建議。因此,醫院要建立起考核機制,提高各部門、各成員對藥品管理和藥品成本意識,一起努力,共同做好嚴格管理藥品,共同促進醫院的良性有續發展,要全方位、全過程地控制、管理藥品,提高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大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醫療單位 成本核算 應用 成本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市場的競爭趨勢也越來越激烈,社會醫療體制也不斷改革、創新。為了保證醫療單位的優質化、高效化及效益最大化,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對醫療單位進行成本核算與管理是極其必要的。現針對醫療單位成本核算理論與核算方法、成本分析及其相關應用進行探討、分析,如下所述。
一、醫療單位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理論
醫療單位中的成本核算主要是指將醫療機構在開展各項醫療活動過程中所消耗的各項物資及費用作為核算對象進行成本歸集和分配,進行總成本與單位成本的計算。其中,結合《醫院財務制度》中規定的相關醫療單位成本費用項目,包括醫療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相關藥品費用、醫療設備、器械及服務等費用。
(二)醫療單位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成本核算是制定醫療服務價格和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結算制度的重要依據;亦是醫院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完善醫院的分配制度,對員工進行必要的激勵與管理,提升醫療單位的經營效益與競爭實力。
二、醫療單位成本核算方法
一般來說,醫療單位的成本核算包括兩方面核算對象,即醫院級成本核算與科室級成本核算。現針對醫療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其兩級成本核算方法展開成本管理,具體如下:
(一)院級成本核算
1.明確相應的收支項目
(1)收入項目
醫療單位的收入項目主要包括:醫療收入、藥品收入、教學收入,其中,醫療收入主要有掛號收入、床位收入、診察收入、檢查收入、治療收入、手術收入、護理收入、特殊材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2)支出項目
醫療單位的支出項目主要包括:醫療設備成本、醫療器材成本、藥品成本、人力成本、后勤保障服務成本、管理費、科研教育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等。
2.院級成本核算注意事項
一方面,在進行院級成本核算時,應當明確收入、支出項目,嚴格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正確、合理劃分收入與支出。另一方面,必須明確醫療單位中相關醫療支出與其他支出的界限,確保成本核算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二)科室級成本核算
1.明確科室的收支歸集項目
(1)科室的收入歸集與分配
醫院各科室的收入歸集,首先需在原始憑證錄入時區分“開單科室”和“執行科室”,在科室成本核算時,將每項收入按工作量的大小確定比例,分別計入各科室。
(2)科室的成本歸集
將全院劃分為各獨立的科室核算賬戶,各種成本費用發生時,直接計入科室,其中主要包括:人力成本、醫用設備成本、醫用器材成本、物資成本、后勤保障服務成本以及藥品成本等各方面。
完成了院科收支項目歸集工作,只是完成了醫院成本管理體系的設計,還必須做好大量的成本核算基礎工作,才能將院科兩級成本核算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2.科室級成本核算注意事項
首先,必須建立健全科室成本原始記錄,確保相應的收、發、結存等賬目清楚、準確,保證成本分析的精確性與有效性。其次,必須加強醫療單位的計量檢測工作,確保醫院內部的所有財產與物資設備的收發都經過合理的計量與驗收,嚴格做好物資與財產的計量、驗收、領發、管理以及清查工作,為成本核算奠定基礎。再次,建立健全的成本費用審批制度,嚴格按照審批制度執行。最后,完善相應的激勵制度,將科室的績效考核情況與成本核算相聯系,最大化程度提高員工參與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三、醫療單位中的主要成本分析
(一)藥品成本核算
在醫療單位的成本核算與成本分析中,其藥品的成本核算屬于重點任務。現今,藥品的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占據重要比例,通過加強醫療機構的藥品成本核算,可以有效地加強藥品的管理與監督,避免藥品流通不規范的現象出現。
1.院級藥品成本核算
醫療機構主要采取藥品綜合差價率法和藥品綜合加成率法進行成本核算。其中,藥品綜合差價率法可以將藥品之間存在的差價設置為批零差價與購批差價,結合相應醫療政策及醫療機制的改革情況,可以快速、有效地進行藥品成本核算。
通過推進藥品管理制度,實行藥品以較低價格購進,較低價格銷售的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藥品的過度牟利,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
2.科級藥品成本核算
實行科級藥品成本獨立核算。一是可撐握科室藥品使用比率情況,對超過藥品比率控制線的科室進行針對性的原因分析,有效地控制藥品使用率,使藥品使用更為合理。二是可加強科室藥品領購、使用、存量管理,防止藥品丟失,減少漏洞。
(二)醫療設備成本核算
大型醫療設備的檢查費用是醫院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它的引進和利用情況關系到醫院經濟的發展。大型醫療設備的引進屬于醫院內部的長期投資,其特點是耗資多,變現能力差。如果事先不經過嚴格測算而盲目引進大型醫療設備,會造成極大的浪費。所以,成本管理應從測算水平提高到成本預測、成本控制和成本評價水平。同時還應將投資回收期、凈現值、折舊率等大型醫療設備的成本評價指標與成本預測值進行對比分析,考查投資效益。成本管理必須經過預算——決策計劃——控制——評價—系列控制反饋活動,才能發揮其管理職能。
(三)病種醫療成本核算
我國所實行的醫療項目收費制度并不能完全滿足當前新形勢下的醫療體制改革,而美國政府首先推行疾病診斷分類定額預期支付制(DRG),DRG對美國醫療市場誘導需求和醫療費用的過度增長起到了抑制作用。國內眾多學者對我國推行DRG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并在北京地區進行了DRG的可行性研究,同時引進醫療資源消耗強度的概念改善DRG的不足,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公認的方法體系,而且能否在全國范圍內推行DRG還有待商討。盡管如此,DRG仍是醫療收費制度改革的發展方向。
目前使用的病種醫療成本核算方法有歷史成本法和標準成本法。有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種成本估算方法:成本相對值法,即利用部分已經核算的參照項目的實際成本與其未核算項目的成本相對值來推算所有未核算項目的實際成本,對該方法的進一步驗證和評價工作還未見展開。
四、成本核算的應用分析
(一)有效提升醫療單位的管理質量
通過加強醫療單位的成本核算,注重成本與效益的管理,不僅可以有效的改善醫療單位存在的醫療用品、衛生材料等浪費的現象,而且由專人進行各科室的物資管理,加強物資、材料的領發、清算等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醫療用品及科室的管理質量與管理水平,同時節約了相應的人力成本,降低了醫療單位的成本投入。
(二)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以前各科盲目爭購設備,很少考慮效益問題,造成設備閑置。現在購設備必須進行嚴格的市場調研論證、效益分析保證了較高的設備使用效率。
(三)提升醫療單位的經營效益
通過合理、科學、高效的成本核算,不僅可以有效的管理、控制醫療活動開展過程中所消耗的藥品及衛生材料成本,而且可以為醫院的經營與管理提供精確、真實的成本核算數據,以便推進醫療機構的管理與決策,提升醫療單位的經營效率與經營效益。
五、小結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醫療單位成本核算方法與其成本核算對象相適應,必須結合醫療單位的實際經營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核算方法進行成本核算與管理,以便更好地適應醫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促進醫療單位成本與經營管理的科學性、高效性,為加快醫院現代化、先進化發展作貢獻。
參考文獻
[1]武永紅,齊瑞芬,王俊茹.如何強化醫院的財務管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9(11).
[2]王素珍.醫院成本核算管理的探討和實踐[J].中國醫藥指南,2011(21).
[3]朱麗明.醫院全成本核算系統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33).
[4]賈品,王巒,杜麗俠,等.上海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優先項目服務包成本核算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12).
[5]任霞.淺析如何完善醫院成本核算[J].中國醫學創新,2011(27).
關鍵詞:成本核算;績效考核;軍衛一號;開發;實現
中圖分類號:TP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24-6832-02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Departments Cos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 Hospital
YUAN Shan, LIU Chang-sheng, SHI Wei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No.105 Hospital of PLA, Hei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evelopmentand implementation of departments cos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 hospital. Methods This system is set up at the accounting norms of the scientific program on top of all hospital departments to be able to provide true, timely, effective and cost accounting data plan Report, analysis, predic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Results It is the cost of hospital-wide manage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platform.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epartments cos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strengthens themanagement of cost accounting in military hospitals and achieces good effect.
Key words: departments cost accounting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IS;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醫院科級成本核算是以科室為單位進行業務收入和費用的歸集、分配、計算、以考核各科室的經濟狀況和成本水平的一種核算辦法。通過運用科級成本核算軟件的應用,規范了醫院經濟管理的流程,提高了經濟效益,提升了醫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1 功能與方法
本系統采用了下列基于J2EE的B/S平臺和開發工具:JavaTM 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 Development Kit 5.0(虛擬機),Tomcat 5.x(應用服務器),Eclipse 3.x(開發工具),客戶端瀏覽器IE 6.0,數據庫管理系統為SQLServer2000。
1.1 建立全面,規范的核算方法體系
采用直接鏈接方式、中間庫方式、文件方式的三種接口方式對醫院的HIS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相關系統數據的采集,通過導入、采集和歸集的三個對數據處理步驟,得出醫院最小核算單元的收入、成本、成本結構和工作量等數據和損益表,從而自下而上的統計出科室、院區和全院的數據和損益表;同時系統通過基礎字典庫的管理和醫院成本分攤管理要求的設置,自動將全院不同科室的不同成本屬性、各類收入、成本、按照設置要求自動的分配到各個核算單元去,完成全成本核算(含績效考核),真實全面地反映各個科室的成本狀況。全面系統的真實將各個核算單元的成本、收入以及相應的結構等狀況反映出來,并可以追根溯源的查訊到每一個醫生、護理單元和病人的各類數據;從而使醫院通過收入、成本、結余,以及資產、成本、人力等效率、效益等各類經濟指標分析,客觀、真實地反映醫院經營狀況,為醫院經營決策層分析分析醫院的資源配置、經濟狀況、運營能力和贏利能力提供基礎地、詳實地數據。
1.2 建立核算單元及工作人員
凡經濟上或專業上相對獨立的科室與單位,不受行政劃分的限制,均可成為獨立的成本核算單元。在全成本核算的時候就需要將醫院現有的臨床科室、門診科室、醫技科室、行政科室、后勤科室等所有科室納入到成本核算體系中,以保證全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同時還要將現有的工作人員按期所屬部門添加到相應的核算單元中。在成本核算與控制信息系統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對核算單元和工作人員進行實時維護。
1.3 建立合理的收入成本分類編碼體系
在成本核算管理系統中,收入項目和成本項目是系統中的和核心數據.需要建立分類標準與編碼,才能在系統中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收費項目用于門診和住院檢療收入的核算。從醫院信息系統導入收費項目字典內容后,需要對其進行項目分類,指定每個收費項目的收入分類編碼.藥品用于門診和住院藥品收入的核算,在藥劑領用成本核算中,也要用到藥品字典的內容。從醫院信息系統導入藥品字典內容后,也需要對其進行項目分類,指定每個藥品的收入分類編碼和成本分類編碼。固定資產用于固定資產折舊成本的核算;消耗品用于消耗品領用等成本的核算;供應室消毒用品用于供應室消毒用品領用的收入和成本核算;院內服務項目用于院內維修服務的收入和成本核算時需要從醫院信息系統導入相應的內容后,您需要對其進行項目分類,指定每個收入分類編碼和成本分類編碼。會計科目主要用于憑證按部門或按個人成本,從醫院憑證系統中導入會計科目字典內容后,然后再對其進行項目分類,指定每個會計科目的成本分類編碼。
1.4 建立收入分解字典
收入可按開單、護理、執行和協助四方分成。某核算單元的收入應為其各類收入按收入分解指標進行分解后的收入.在建立了合理的收入分解后,能充分體現按勞分配的原則
1.5 對收入進行分解,制定收入分成方法
成本核算及績效考核系統中引入了“收入分解編碼”的概念,通過將各個醫療項目的收入按照設定好的比例進行分解,達到優化醫院內部收入結構的目的。在設定收入分類編碼的各參與方的比例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該項目的技術含量、風險程度、工作量、收支配比等眾多因素。
1.6 設置成本分攤及轉移方案
制定成本分攤轉移的方案,是成本核算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它直接影響到成本核算的科學性。如上所述,總的分攤轉移原則就是“受益原則”。分攤對象一般是產生收入的前方科室,如臨床、門診、醫技科室等。分攤項目可以是水電費、燃料費等。行政、后勤、藥品管理部門一般都是根據一定的分攤標準全部成本轉入到前方科室,而手術室、醫技科室一般是根據臨床科室在手術室、醫技科室產生的收入的比例轉移部分醫療設備折舊等成本。
1.7 制定院內服務價格
把醫院內部服務和產品用貨幣形式計量,使成本計算建立在公正和可比的基礎上。實行醫院內部有償服務。
工程部實行維修工單內部結算制。將原維修費用以及維修人員的勞務費,由醫院全部承擔改為由申報維修的臨床、醫技科室等部門承擔。把醫院、科室利益和維修人員的勞務費及工作效率聯系在一起,達到節支的目的。
1.8 明確各收費項目內涵
整理收費項目并分類編碼,理順各科對應的收費項目,實現醫療收入計算機自動采集和分成。
將醫囑項目對照物價政策認真分析,明確內涵,與收費項目關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相關項目及材料收費。例如,靜脈輸液包含輸液費、輸液器、頭皮針和注射器等。
1.9 設置藥品費比例及差價額
鑒于當前國家嚴格控制各醫療衛生機構的藥品費比例(即藥品費占整個收入的比例),成本核算及績效考核系統引入了藥品費比例定額及藥品購入成本的概念控制藥品費比例。藥品費比例定額即為醫院為各產生藥品收入的科室設定的比例限額,藥品購入成本是根據藥品收入結合實際藥品費比例及藥品費比例定額所計算出來的藥品成本。實際藥品費比例超出藥品費比例定額越多,則實際承擔的藥品成本就越多,從而達到控制藥品費比例的目的。
成本核算及績效考核系統可以統一設定全院各科室的藥品費比例定額及內外差價率,或分科設置各科室的藥品費比例。通常采用分科設置,因為不同的科室對藥品費比例的設定往往是不一樣的。本系統還支持藥品費比例的查詢,可以分別按醫生/按科室查詢藥品費比例。
成本核算及績效考核系統對藥品進行核算,完全是為了控制藥品費比例,而非鼓勵醫院“以藥養醫”,增加病人的負擔。對于臨床科室在不超過藥品費比例的情況下所得的這部分收入,主要是為了沖抵這些科室所承擔的藥品管理部門的成本。
1.10 實時導入醫院的數據
通過成本核算系統與醫院現有的系統接口,能夠將醫院基礎字典、收入、成本數據實時導入到成本核算系統中。并經過采集、歸集等操作,產生最終的數據報表,以供醫院進行實時分析。
2 實施步驟
1) 清查資產,核對數據.對每個核算單元的資產進行核實后網絡化管理,確保核算數據的準確性。
2) 基礎數據的建立。主要有基礎核算單元和人員的建立與維護,收費項目的對應,成本類字典的對應,會計科目的對應等。
3) 設置收入分解值,將各個醫療項目的收入按比例分解。
4) 設置成本分攤及轉移方案。
5) 建立醫院內部的有償服務體系。
6) 建立資產的折舊標準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
7) 設置藥品費用比例及差價率來控制藥品費用的比率。
3 總結與展望
參考成本核算數據與其他考核指標對各核算單元進行績效考核和分配。在項目剛開始啟用的時候,由于各項參數設置不一定合理,醫院可按照原有的方法進行考核及分配。
成本核算過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醫院需通過對成本核算數據的分析,不斷修正相應的成本控制策略。在成本核算系統中通過成本核算相關參數設置,貫徹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意圖。
參考文獻:
[1] 鄭振.加強醫院管理,控制醫療成本[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6,4(5).
[2] 田立啟,周相玉,林萍.醫院實現低成本 高效經營的途徑選擇[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4(4):212.
關鍵詞醫院成本核算財務管理
1醫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1.1成本核算組織機構設置不科學,部門之間不協調
按照規定,成本核算部門應設在醫院財務部門,但由于體制原因,現行的做法是每個醫院都單獨成立經濟核算辦公室,由其獨立承擔全院成本核算的任務,財務部門僅僅充當配角,沒有充分發揮財務部門的主角作用,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誤區。不能人為分開,否則兩個經濟部門相對獨立,財務資源無法共享,互相扯皮,無法有效地開展工作,也造成機構重復設置和人員浪費。實際上,現在核算辦公室僅僅做了一般的計算、核算獎金或工資分配等簡單工作,沒有真正發揮其成本核算職能。
1.2現行財務報表中的結余無法反映成本與收入的配比關系
現行會計制度編制的收入支出總表是采用單步式,就是將當期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然后將所有費用加在一起,通過收入減去費用計算求出當期效益。在這種核算方式下,收支總表分為“收入、支出、收支結余”三部分。收入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醫療收入、藥品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包括醫療支出、藥品支出、財政專項支出、其他支出等,收支結余是兩者計算的結果。單步式收支總表對于支出一視同仁,沒有區分費用,支出與收入配比的先后層次,不能直觀反映當期醫療收支結余,藥品收支結余及其他收支結余。尤其是在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中所占比重較大的情況下,不利于藥品費用的核算。
1.3管理費用的分配問題不合理
管理費用是醫院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醫院業務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按現行制度規定,管理費用作為間接費用按醫療和藥品部門的人員比例進行分攤,這種分配方式存在著很大的不合理性。目前醫院的管理費用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間接費用,即無法直接確定屬于哪個部門的服務,但必須攤入成本的那部分。二是期間費用,即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醫院業務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目前這些間接費用與期間費用均作為間接費用進行分配,不利于正確計算醫療服務和藥品經營期間間接費用的分配。應當選擇與該費用關系最密切的指標作為分配標準,盡量使分配結果符合接近實際成本。
1.4核算方案不科學,職工積極性不高
醫院業務科室之間情況各不相同,差異較大。醫院往往單純以經營效益來考核衡量經營業績,沒有科學的考核方法,只靠經驗或拍腦袋辦事,成本核算方法缺乏科學性和公正性,工資獎金分配也很難做到公平合理,造成只重視經營效益,不全面核算成本,最終形成高投入高收入的科室獎金高,低投入低收入的科室獎金低或沒有獎金,影響部分科室職工參與的積極性。
1.5部分單位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影響醫院正常發展
醫院實行成本核算后,有些科室為減少或降低成本,不敢引進先進設備或新技術,影響了正常業務的開展和科技創新;有些甚至偷工減料,損害患者利益。這些都違背了成本核算的宗旨。
2加強醫院成本核算的對策
2.1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組合體系,正確處理成本管理與財務管理的關系
醫院成本核算工作應實行院長負責制,在院長委托的主管領導或總會計師直接領導下以財會部門為中心,由成本會計人員負責,相關部門分工協作,共同開展成本核算工作。財務部門是醫院成本核算的實施機構,對各科室的成本核算進行統一組織、統一管理,具體負責成本核算工作,制定有關規章制度、消耗定額及成本分攤辦法,建立健全成本核算賬薄體系,編制成本報表,準確計算、編報、分析、預測和控制成本。更注意理順成本與財務核算的關系,財務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礎,成本核算是財務核算的延伸,要以財務管理為依據搞好成本核算。
2.2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財務體系
引入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理念,在現行《醫院會計制度》會計體系基礎上設立醫院成本核算的賬戶體系和醫院成本核算帳薄體系。醫院成本核算需要設立醫療成本、預提費用和待攤費用帳戶,同時設立相應的明細賬薄、建立完整、系統的成本核算操作平臺。
2.3提高成本核算的電算水平
開發功能先進科學的“醫院成本核算管理”軟件系統,軟件要與醫院會計核算系統很好地銜接,符合成本會計的程序和方法,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設定參數,使軟件適合成本核算需要,同時具有較好的開放性,能方便接收和輸出相關財務數據,根據系統和用戶設定的成本核算方法步驟,自動進行成本計算,生成各種成本信息。同時,要有與科室成本核算相配套的獎金核算功能,有較完善的成本計劃、預測、控制、考核、分析評價等管理功能,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水平。
2.4注意控制病人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要積極引導科室通過挖掘潛力,提高工作效率,來增加收入,要從降低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重入手,提高業務收入的“含金量”。
2.5收入分配上應用醫療服務一線部門傾斜
每一項醫療服務都經過一系列的環節,各項醫療服務的成本又相互交織。在核定成本與收入時,醫院應通過高效低耗的成本核算,實行質量控制,在分配上,對一線人員,特別是風險強度大、收費標準低和承擔任務較重的科室與人員采取一定的傾斜政策,保證分配的合理,充分調動人員積極性。
2.6搞好成本核算人員和硬件配置,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
為開展成本核算創造條件,也就是說要有合理的組織,要配備適當的會計人員,應用現代化的管理核算手段,根據經濟指標,準確反映成本核算內容,以提高經濟效益,完善經營管理制度。
2.7處理好成本核算中的幾對關系
一是正確處理好質量與成本的關系,要在保證和不斷提高質量的前提下,節約和降低成本,不能形而上學片面強調某一方面。二是要正確處理好醫院內部利益分配和患者的利益關系。成本核算的目的之一是減少浪費,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不能單純為追求醫院利益而增加患者負擔。三是要正確處理好降低成本和醫學科技進步的關系。要鼓勵和支持醫院科學研究和醫學技術創新工作,增加科技投入,不斷引進新設備、新技術,提高醫學科技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堅決防止因片面追求降低成本而忽視科技投入的短期行為,更不能影響醫務人員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成本核算 醫院管理
目前,我國醫療總費用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國民經濟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1]。 衛生經費投入不足,藥費居高不下,政府、企業不堪重負,醫療制度改革勢在必行。醫保制度改革迫使醫院必須按衛生經濟規律調整經營策略,以適應醫療服務市場的新環境。成本核算是醫院經濟管理的基礎工作,核算工作的深度和層次直接影響醫院成本管理的成效。本文分析了我國醫院醫療成本核算的方法,探討了醫療成本核算的重點和發展趨勢。
1 醫療成本核算的概念
醫療成本是衛生服務過程中所發生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耗費的總和。它由以下6大類成本構成:勞務費、業務費、公務費、原材料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和管理費。醫療成本核算是按照《醫院財務制度》有關成本費用開支范圍的規定,核算醫院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所支出的物質消耗、勞務報酬以及有關費用支出的數額、構成和水平,是對醫療服務過程中費用的發生和醫療服務、藥品銷售、制劑生產形成的成本所進行的核算[1]。 醫療成本核算的目的是真實反映醫療活動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 醫療成本核算方法
醫療成本核算主要是醫療服務項目的成本核算。通常,醫院在核算工作中,把各科室劃分為項目科室和非項目科室。項目科室是指直接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科室,確定為直接成本中心;非項目科室是指間接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科室,確定為間接成本中心。80年代的病種醫療成本核算研究,以及90年代的按病種醫療質量和成本標準化管理專題研究建立起一套較成熟的成本核算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2.1 直接成本歸集 成本歸集是成本核算的重點和難點。歸集所依據的標準與成本核算結果有密切關系。在醫療成本核算中常用以下歸集方法:(1)勞務費、公務費、業務費和原材料費按實際發生數計算,或按全院業務收入的百分比計算。(2) 固定資產折舊費直接影響醫療成本,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折舊標準,各醫院做法各異。醫院常用的折舊方法有: ①平均年限法:(也稱直線折舊法)將固定資產價值按其使用年限平均計入各個時期醫療成本的方法。該方法比較適用于房屋、圖書、被服等折舊。②加速折舊法:是將固定資產每期計提的折舊數額,在使用初期計提的多,后期計提的少,從而相對加快折舊速度的一種方法。包括余額遞減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年限積數法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遞減折舊率法,它在各年的折舊率是按每年遞減而總和不變的原則計算得到。加速折舊法適用于中等價值而折舊年限短的設備。③單位工時數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值在使用壽命期間規定完成的工作總量,按工作時數平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它適用于固定資產在各個期間的使用程度很不均衡而且使用磨損特別大的情況。如大型醫療儀器CT,ECT等。為適應醫療服務市場的建立,促進醫療技術進步,多數學者主張采用加速折舊法。
2.2 間接成本的分攤 間接成本具體實施分攤時,按受益原則將非項目科室成本向項目科室和其他非項目科室進行分攤。常用的分攤方法有直接法、階梯分配法、雙重分配法和聯立方程法[2]。其中,聯立方程法最精確,但操作復雜;階梯分配法可清楚地表明間接成本的構成;雙重分配法更適用于中小型醫院。
目前,醫療成本核算方法已由完全成本法向制造成本法轉變。完全成本法是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的所有變動費用和固定費用都計入成本的方法;制造成本法是把全部費用分為制造費用和期間費用,將變動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將固定費用作為期間成本計入當期損益,最終作為總收益的減項。完全成本法不能反映出產品銷售量和存貨量的變化;制造成本法注重變動成本的收益,可以正確揭示本量利的內在規律,簡化核算工作。鑒于兩種方法的優劣,目前西方最流行的做法是用完全成本法編制對外公開的基本財務報表,用制造成本法預測保本點、進行短期決策。這種做法稱為“雙軌制”,但“雙軌制”工作量大,會造成一定的浪費。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提倡搞“雙軌制”。專家建議日常的成本計算工作應建立在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分別統計變動制造費用和固定制造費用。醫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業單位,不能單純追求經濟效益,但可以用制造成本法制定目標成本,編制預算。如果將來醫療保險制度實行按病種支付,那么醫院就應當測算病種平均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預測保本工作量,加強成本控制。而對于醫院的長期投資,如引進大型醫療設備,就需要用完全成本法進行核算。
3 醫療成本核算的重點和發展
我國醫院真正將衛生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用于醫院經濟管理也只有近10年的時間。對醫療成本核算的重點,多數專家和醫院管理者傾向于以下幾方面。
3.1 大型醫療設備成本核算 大型醫療設備的檢查費用是醫院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大型醫療設備的引進和利用情況關系到醫院經濟發展。目前,多數醫院把核算的重點放在以下幾種設備上:MRI,CT,SPECT、心血管造影機、彩色多譜勒、B超和伽瑪刀等[3]。
大型醫療設備成本測算模型主要由以下幾個要素組成:每單位(一個檢查病歷)成本=分類系數×[∑(固定資產原值×年折舊率)+∑(變動成本×分類指數)][4]。
除此而外,還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配置標準,參數涉及折舊年限、工作量、人員配備、日檢查例數等。
大型醫療設備的引進屬于醫院內部的長期投資,其特點是耗資多,變現能力差。如果事先不經過嚴格測算而盲目引進大型醫療設備,會造成極大的浪費。所以,成本管理應從測算水平提高到成本預測、成本控制和成本評價水平。同時還應將投資回收期、凈現值、折舊率等大型醫療設備的成本評價指標與成本預測值進行對比分析,考查投資效益。成本管理必須要經過預算-決策-計劃-控制-評價一系列控制反饋活動,才能發揮其管理職能[5]。
3.2 病種醫療成本核算 美國政府首先推行疾病診斷分類定額預期支付制(DRG),DRG對美國醫療市場誘導需求和醫療費用的過度增長起到了抑制作用。目前還沒有一種新的模型可以替代DRG。我國一貫實行的醫療項目收費制度不能完全適應醫療制度改革的要求,國內眾多學者對我國推行DRG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并在北京地區進行了DRG的可行性研究[6],同時引進醫療資源消耗強度的概念改善DRG的不足,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公認的方法體系,而且能否在全國范圍內推行DRG還有待商討。盡管如此,DRG仍是醫療收費制度改革的發展方向。目前使用的病種醫療成本核算方法有歷史成本法和標準成本法[7]。有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種成本估算方法:成本相對值法,即利用部分已經核算的參照項目的實際成本與其未核算項目的成本相對值來推算所有未核算項目的實際成本。對該方法的進一步驗證和評價工作還未見展開[8]。
3.3 藥品成本核算 目前多數醫院的藥品收入占醫療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以藥養醫是藥品費用上漲的根源,加之虛定價、高回扣的推波助瀾,使得藥品費用增長居高不下。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加強藥品監督管理、規范藥品流通領域競爭秩序是即將推行的醫保制度改革的重點工作。目前,醫院核算藥品成本有差價率法和藥品加成指數法。差價率法更適合醫院財務工作程序,且將差價率分為購批差價和批零差價分別處理,可以清楚地看出政策調整對藥品成本的影響,而有些醫院簡單地將藥品加成指數定為15%,這就給虛高定價的藥品以可乘之機。為解決此類問題,很多研究者近年來應用藥物經濟學的成本-效益和成本-效用等分析方法引導醫患雙方合理用藥。現已有兩家醫院率先實行藥品價格低進低出,這是適應醫保制度改革的必經之路,醫院藥房的“暴利時代”終將結束。藥物經濟學評價將在確定基本用藥目錄、建立新的補償機制中擔當重要角色。
綜上所述,成本核算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成本核算還沒有全方位、多層次地展開。目前多數醫院將核算重點放在大型醫療設備、藥品和科室承包上,雖在短期內增加了收入,但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如很多醫院成本核算停留在“摸家底”、算獎金收入的水平上,院科兩級核算多是“一切向錢看”。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三:一是醫院管理層對成本管理的作用認識不夠,成本意識不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醫院整體管理水平不高;二是單純講求經濟效益,將成本核算引入歧途,三是我國尚未建立更高層次的醫院成本會計制度和醫療服務成本核算體系。建議醫院若有條件,可以用變動成本法進行醫療項目和病種成本核算,分析它與以往核算結果的異同,不斷摸索經驗。1999年即將啟動的醫保制度改革工作,是醫院管理者的壓力,但也是改革契機,只有從成本核算的基礎性工作做起,以點帶面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減員增效、降低成本、健全財務審計制度,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才能在未來競爭中領先。
參 考 文 獻
1 田文華,張曉玉 主編.軍隊衛生經濟理論與方法.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1998.51,174
2 陳寧姍,劉興柱,董樹山,等.醫療服務成本核算中間接成本的分攤方法.中國衛生經濟,1996,15(2):40
3 醫院診斷和治療儀器使用規范及成本測算課題組.醫院部分診斷設備成本測算調查研究概述. 中國醫院管理,1997,17(4):13
4 遲寶蘭,陳育德,蘭宇曦,等.醫院設備成本測算研究方法簡介——可行性與可靠性評述.中國醫院管理,1997,17(5):51
5 李遠木,楊國仁.論醫療成本的控制.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5,11(3):135
6 黃慧英.診斷相關分類法在北京地區醫院管理中的可行性研究.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4,1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