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鼓勵人的語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2、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3、斗爭的生活使你干練,苦悶的煎熬使你醇化;這是時代要造成青年為能擔負歷史使命的兩件法寶。
4、一個人做事要像一堵墻,外人永遠也窺探不到墻里的秘密;兩個人做事就像兩扇門,外人一腳就可以踹開;三個人做事就像破籬笆,到處漏風!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6、沒有礁石的阻擋,哪有浪花的激越;沒有羚羊的快捷,哪有獵豹的英姿;有了風的擁抱,帆張開了胸膛;有了雪的映襯,梅越加冷艷高潔。
7、寧愿跑起來被拌倒無數次,也不愿規規矩矩走一輩子。就算跌倒也要豪邁的笑。
8、離你最近的人是你自己,你卻總是看不清自己。
9、環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于改變自己。
10、心態決定成功!在絕望中擺托煩惱;在壓力下改變心態;在痛苦中抓住快樂;在失敗中找到希望!朋友,努力吧!你一定能行。
11、我們什么都沒有,唯一的本錢就是青春。夢想讓我與眾不同,奮斗讓我改變命運!
12、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13、認真做人,踏實做事!
14、這個社會是存在不公平的,不要抱怨,因為沒有用!人總是在反省中進步的!
15、不要生氣要爭氣,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賞,不要托延要積極,不要心動要行動。
16、人能走多遠?這話不要問雙腳,而是要問志向;人能攀登多高?這話不要問身軀,而是要問意志;人能創造多少 這話不要問雙手,而是要問智慧;人能看多遠 這話不要問眼睛,而是要問胸襟。
17、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18、態度決定一切,實力捍衛尊嚴!人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19、即使是不成熟的嘗試,也勝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20、只要不放棄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點綴春天的價值。
21、這一秒不放棄,下一秒就有希望!堅持下去才可能成功!
22、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沒味的。你可以勝利,也可以失敗,但你不能屈服。
23、不要輕易用過去來衡量生活的幸與不幸!()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綻放美麗的,只要你珍惜。
24、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未必;九份耕耘一份收獲,一定。
25、只有登上山頂,才能看到那邊的風光。
26、相信夢想是價值的源泉,相信眼光決定未來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沒有失敗,相信生命的質量來自決不妥協的信念。
27、不要嘲笑鐵樹。為了開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別的樹種更長久的努力。
28、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29、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同朋友的交流中,要用謙虛友好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把朋友當做老師,將有用的學識和幽默的言語融合在一起,你所說的話定會受到贊揚,你聽到的定是學問。
30、是勇士滴在攀登路上的血,也是懦夫失望時流淌的淚。
31、不論你在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32、希望,只有和勤奮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33、困難是礁石,海水敢于進擊才激起美麗的浪花。
34、人要有所畏懼,才能克制私欲;有所追求,才能開源節流;有所放棄,才能集中精力;有所包容,才能瀟灑輕松;有所擔當,才能坦坦蕩蕩!
35、命運如同手中的掌紋,無論多曲折,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36、我對青年的勸告只用三句話就可概括,那就是,認真工作,更認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37、再黑的黑夜也會迎來黎明,再長的坎坷也會出現平路,懷抱著一棵永不放棄的希望之心,明天就會有溫暖的陽光雨露,堅持吧朋友,勝利就在你的下一步路!
38、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騙。
39、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
40、前有阻礙,奮力把它沖開,運用炙熱的激情,轉動心中的期待,血在澎湃,吃苦流汗算什么。
41、山路曲折盤旋,但畢竟朝著頂峰延伸。
42、第一個青春是上帝給的;第二個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43、人的理想永久忽隱忽現,卻不離不棄,在沮喪失看的時候,理想會來鼓勵他,但理想虛無縹緲,無從捉摸。
44、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做不成事情的人。
45、通過云端的道路,只親吻攀登者的足跡。
46、生命之花,之所以永開不敗,是因為她飽嘗了多少滄桑劇,變經歷了多少生死邊緣。生命之花,沒有血肉只有靈魂。她的靈魂已經在天堂中得到了升華。
47、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48、希望是美好的,她令人神往、追求、但是希望伴隨著風浪。貪圖安逸的人,他的希望不過是一帶道路、一種幻境,只有敢于和狂風巨浪拚搏的人,希望才會開出鮮花,結出碩果。
關鍵詞: 人教版教材 王力《古代漢語》 《報任安書》 釋義 句讀
人教版語文課本是我國高中通行的教材,王力《古代漢語》是我國許多大學通用的古代漢語教材,二者在我國的語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語文教材(必修六)和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校訂重排本)第三冊均收錄了《報任安書》一文。然而,兩書對《報任安書》一文的釋義存在許多不同之處,同時二者在文本的斷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總體來看,這些差異主要有:
一、釋義方面的差異
兩書在對《報任安書》中的重要詞語進行注解的時候,存在許多差異。總體來看,大致有以下注釋不同:
1.慎
《文選》作“順”,今從漢書。(王力《古代漢語》909頁)
慎重。(人教版教材98頁)
按:王力《古代漢語》此處的注解,指出了《昭明文選》和《漢書》中的一處不同。而人教版教材已經說明,該文選自《昭明文選》(卷四十一)。查《昭明文選》李善注(宋代淳熙年間尤袤所刻之李善註本),筆者方發現,《文選》中此處確為“順于接物”。①因此,我們可以初步斷定,人教版教材在將《報任安書》選入教材時,所依據的《文選》版本的可靠性有待商榷。
2.為過
見責。過,責備。(人教版教材98頁。)
王力《古代漢語》未進行注釋。
按:李善注與五臣注本,以及顏師古為《漢書》作注時,均未對“為過”進行注釋。見,在古漢語中一般為謙辭,“見+動詞”一般表示“別人對我(自身)施加某個動作或行為”,如“有何見教“意思是:你有什么要教給我的嗎?”另外,“過”本身是一個名詞,但是往往做動詞使用。此處,如果將“為”訓為“進行”,將“過”訓為“責備”,更符合古代漢語的習慣。同時,筆者認為,人教版的注釋“見責”一詞中,“見”仍為文言詞語,還需要進一步將“見”轉化為現代漢語。
3.卜祝
掌管占卜和祭祀的官。(人教版教材98頁)
卜,卜官。祝,祭祀時贊辭的人。(王力《古代漢語》918頁)
按:如果單看注釋,而不看原文,就很難發現這兩種注釋之間的差別。如果說我們將這兩種注釋分別和原文聯系起來進行的注釋的話,就會發現問題。“近乎卜祝之間”這個短語中有“之間”一詞,“之間”一般用在兩個并列的短語之后,因此,此處王力《古代漢語》將“卜祝”闡釋為兩個詞語“卜”和“注”,更為貼切,更加符合我國古代的禮制。
4.用之所趨異也
因為所追求的不一樣。用,因為。(人教版教材98頁)
應用死節的地方不一樣。(王力《古代漢語》919頁)
按:文選《李善注》:“《燕丹子》:荊軻謂太子曰:‘烈士之節,死有重于太山,有輕于鴻毛者,但問用之所在耳。’”②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同時《燕丹子》的成書年代要早于司馬遷生活的西漢,因此,“但問用之所在耳”當為“用之所趨異也”的來源。“只問用之所在耳”可直譯為“只問把它用在哪里”。“用之所趨異也”中的“用”如果訓為“因為”,那么“之”將充當代詞,“用之所趨異也”只能翻譯為”因為它在的地方不一樣”,且不如“用其所趨異也”更加符合古代漢語的習慣,這與《燕丹子》中“用之所在”的含義存在很大差別。因此,此處王力《古代漢語》中的注釋較為貼切,與該句的出處吻合。而人教版教材的釋義,則有待進一步商榷。
5.詘體
詘,通“屈”。詘體,指被系縛。(王力《古代漢語》919頁)
卑躬屈膝。(人教版教材98頁。)
按:從上文來看,“不辱先”“不辱身”“不辱理色”“不辱辭令”都含有被動義,其中的“辱”皆為使動用法,因此,“詘體受辱”同樣應該具有被動的含義。“卑躬屈膝”是一個主動性質的詞,同時,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與本文的主旨不合。“被系縛”的意思是“被抓捕”。從下文看,“易服”“關木索”“被箠觸”等,都與刑罰或牢獄有關,因此,此處王力《古代漢語》的注解更符合常理。查《文選》李善注本,“詘體”之義,正是“謂被縲系”。③
二、句讀方面的差異
1.“無益于俗,不信”和“無益,于俗不信”
兩教材對“今雖欲自雕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的斷句存在差異。人教版教材為:“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王力《古代漢語》的標點為:“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漢書》(中華書局版)作:“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
“今雖欲自雕,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可以翻譯為:“現在(我)即使想雕琢言辭,用好聽的話來掩飾自己,對世人沒有好處,不能被信任,只會自取其辱”;“今雖欲自雕,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可以翻譯為“現在(我)即使想雕琢言辭,用好聽的話來掩飾自己,沒有(什么)好處,世人也不會相信,只會自取其辱”,用花言巧語掩飾自己,很少能直接給別人帶來好處或者壞處。將這兩種翻譯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今雖欲自雕,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一句的標點有待商榷。正確的邏輯應當是,用花言巧語來掩飾自己,沒什么好處,人們也不會相信。因此,王力《古代漢語》的標點較為可信。
2.“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與“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兩教材在斷句方面,還有一處差異。人教版教材作為:“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王力《古代漢語》則為:“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李善注本和五臣注本均沒有對該處進行注解。
在古漢語中,“然后”一般翻譯為“這之后”。“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可翻譯為“在他去世的這天對他進行總體評價,這之后(所有的)是非才能確定”。“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可翻譯為“對他進行總體評價,他去世的這天以后(所有的)是非才能確定”。
對一個人進行總體評價,應該是截止到某個具體的日期,比如在學期末,學校會對學生一學期的表現做出一個總體評價;在年末,公司往往會對工作人員的表現做一個總體評價。而做出總體評價的日期,往往是確定、具體的,如“2012年3月13日”。因此,從邏輯上看,人教版教材此處的斷句較為合理。古語有云:蓋棺定論。在某人未去世之前,對他的一生進行的總體評價,往往缺乏科學性。查《文選》(國學整理社版),其句讀正為:“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④
從上述例證來看,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六)和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對《報任安書》一文的斷句和注解存在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兩書的編委在下次進行修訂時,應當進行適當的溝通與協調,進一步推進我國的語文教育工作。
注釋:
①南朝梁蕭統.昭明文選[M].(影印圈句本).北京:中華書局,1935,8:574.
②南朝梁·蕭統.昭明文選[M].(影印圈句本).北京:中華書局,1935,8:575.
③南朝梁·蕭統.昭明文選[M].(影印圈句本).北京:中華書局,1935,8:577.
④南朝梁·蕭統.昭明文選[M].(影印圈句本).北京:中華書局,1935,8:580.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第六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7,1,第2版.
[2]王力主編.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第三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5,第3版.
根據《關于印發〈關于從事證券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資格確認的規定〉的通知》(國資辦發〔1993〕12號),經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確認,現批準中咨資產評估事務所等26家資產評估機構具有從事證券業務的資產評估資格,并向社會公告。
26家資產評估機構名單如下:
中咨資產評估事務所
海南資產評估事務所
海南大正會計師事務所
南寧市資產評估事務所
柳州市資產評估事務所
深圳蛇口信德會計師事務所
宜賓地區資產評估事務所
重慶審計事務所
上海東亞會計師事務所
上海長信會計師事務所
上海中華社科會計師事務所
山東濟南審計師事務所
無錫公證會計師事務所
福州資產評估事務所
黑龍江興業會計師事務所
山西省資產評估中心
河北省資產評估公司
新疆審計師事務所
北京德威評估公司
武漢市審計事務所
天津會計師事務所
天津市資產評估事務所
江西會計師事務所
南昌會計師事務所
基于這樣的認識和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身體力行",結合平時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經驗,我便產生了以下的做法和建議,在我一些學校的實驗中取得了積極的作用和響應,現在這里提出來以供各位同仁和相關學校領導參考,看是否具有同樣的推廣意義。
一 創建班級"一天一條激勵語",進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
在思考學校半期總結的一天,我突然萌生出一種何不在黑板的顯要位置(比如正上方)上設立"一天一條激勵語"展示欄,以一天填寫一條激勵語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恒久性思想品質教育的想法。以這樣的方式給學生以思想的教育、愛的啟迪、精神的激勵,它還可以給學生在思想和心理上起到提示、警醒(比如應該要完成一件什么事了)的作用,同時使學生在知識上得到不斷的、循序漸進式的豐富、提升和拓展。
這樣的形式,學生覺得位置顯眼、目標明確、內容簡要、每天都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它輕松靈活,以小見大、積少成多;它的短小性免去了學習它的負擔,它的長期性使學生得到了細水長流的熏陶,在社會學習環境相對較差的民族地區,效益明顯。學生普遍反應收獲很大。因而此種做法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
班級激勵語的內容可以參考如下:
1.鼓勵學生獲得進取精神方面的,如:
(1)全班行動起來,為取得全校最優秀班集體而努力!
(2)成功是使人快樂和高興的,但每一次成功帶來的榮耀應該僅僅只屬于現在而不代表永遠。
2.教育學生為人處事的,如:
(1)天才和常人的區別,是天才把學習、工作和生活變成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壓力和負擔;天才的美德是他用他的這種輕松去感染和幫助別人,與別人分享學習、工作、生活的輕松和快樂。
(2)學會以恰當的形式、恰當的舉動、恰當的語氣去表達自我很重要,我們要學會這樣做。
3.激勵學生熱愛學習方面的,如:
(1)今天的努力學習是為了明天活得更精彩!
(2)今天的奮斗是為了明天的精彩而作準備!
4.激勵學生熱愛讀書的內容,如:
(1)一個人的內涵修養和文化底蘊至關重要,而讀書就能提高和豐富人的這兩樣東西。希望你們熱愛讀書。
(2)書中自有黃金屋,讓我們交換圖書閱讀,交流閱讀體會吧!
5.總結本班情況,進行實時激勵,如:
(1)我們的舞蹈《歌唱祖國》獲得了縣級小學組一等獎,讓我們勝不驕、敗不餒,繼續努力!
(2)我班的王小華同學獲得了州級"小學生科技發明一等獎" 讓我們向他學習,成為一個愛科學、愛發明的學生!
所寫的語句,可以是老師親自寫的,也可以是同學們自己寫的話,還可以是名人名言、諺語、歇后語等之類從書上和其它渠道找來的勵志性語句。
二 設立學校"一天一條激勵語"電子展示欄,服務師生品德教育的建議
商業上普遍用電子展示器進行廣告,而我們教育陣地也可以借用這樣的方法進行自我宣傳、展示和進行內部教育,所以,學校也可以參照上面我的做法,在學校顯要位置和地方(比如校門口上方),設立"一天一條激勵語"的電子展示欄,傳達信息、服務于宣傳、服務于師生品德教育,增進學校團隊凝聚力。內容上可以參看以下幾條:
1.可以是問候師生的,如:
早晨打出"歡迎您來到學校!"、"某某學校歡迎您!"、"預祝您今天取得巨大收獲!";
下午可打"恭送回家!"、"回家愉快!"、"謝謝您一天的付出!"
2.可以是激勵人奮進方面的:
"在任何一行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驕人的業績非凡的人生。"
3.也可以是信息傳達、文件精神等方面的,如:
"為冬季運動會的勝利開展而作好積極準備!"、"認真學習國家十二五規劃,在本職工作上奪取新的勝利!"、"領會《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剛要》,作素質教育的先鋒隊!"
4.還可以是其他一些激勵師生上進的,培養師德師風和一些適合的宣傳語等。
一、把握詩歌的音樂美,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其主動性
古典詩歌是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講究韻律,樂感極強,平聲仄聲交錯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諧的節奏。正是因為詩的語言凝練精辟,具有悅耳的音樂美,因此誦讀就成了我們破解古詩的首要任務。
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誦讀方式,或聽讀、或范讀、或領讀、或齊讀。初步朗讀,要讀準詩的節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做到停頓正確。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正確停頓、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的角色。當然,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誦讀方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引導學生把握詩句中音節語句的聲調節奏及其變讀,真正體現詩句朗讀中的音樂美,包括糾正學生的讀音,適時講解古詩的押韻、平仄,以便讀準節奏、讀出語氣和語勢。讀準詩句的節奏,有利于理解古詩的含義;讀出語氣和語勢,則有利于體會古詩的感情和氣勢,表現出詩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奏感。
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知。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把握詩歌的意境美,讓學生開拓想象,發展其創造性
古典詩歌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是一種感性形象。我們常說的詩歌的意境正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生活圖景和諧統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認識和情緒體驗,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說的也便是詩的“意境”。
詩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態的,有的雄偉壯闊,有的絢麗纖細,有的悲涼凄婉,有的豪放曠達,有的含蓄典雅、景象萬千。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除了物還有蘊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閱讀古詩必須引導學生根據詩中所提供的信息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去。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一幅落寂單調的悲涼秋景,而它要表現的則是作者遠在天涯、愁腸欲斷的情懷。這個意境是通過枯藤、老樹等九個事物所感悟到的,這種感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啟發學生想象,即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中浮現加工,展現一幅立體的畫面,引導學生步入詩的意境,使他們如見其景、如見其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
詩中的想象當然也需通過學生的誦讀來實現,教師大可放開手腳,讓學生在讀中譯出詩文,對詩中的情與景進行初步理解;然后,鼓勵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對詩文不加限制地改寫、描摹。那時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會躍然紙上,然后教師鼓勵學生當堂競說。
三、把握詩歌的語言美,讓學生背誦積累,增添其文化底蘊
古典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它凝練精辟、生動形象,往往一字千鈞、震人心靈,留給讀者許多想象的空間。鑒賞詩歌的語言,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天門中斷楚江開”中的“開”等精妙含蓄的詞語永遠值得學生去揣摩、體昧。
而更多詩句則以其豐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啟迪后人、流傳千古。如:激勵人們樂觀開朗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寓意頑強拼搏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有表達英雄氣概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等許多陶冶文化情操的詩句,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糧。學生學習背誦這些詩句,對學生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成、人格的塑造起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作用。他們往往通過誦讀很快受其感染,勢必會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激起相似的情感,從而達到心物交融、心領神會。這樣不僅增添了學生的文化底蘊,而且形成了他們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