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有關長城的傳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哭倒長城八百里”的民間傳說在我國家喻戶曉。
孟姜女的故事最早出現于唐代,本屬無從稽考的傳說,但這里的孟姜女廟中有塊《貞女祠記》石碑,鐫有山海關兵部主事張棟撰寫的碑文,言之鑿鑿地說此山名叫望夫山,孟姜女姓許,陜西同官人,丈夫范杞梁被秦始皇抓到北方修長城,孟姜女送寒衣尋夫至此,曾登山而望長城。孟姜女廟由此而生,連清朝乾隆皇帝也只好說:“訛傳是處也無妨。”在殿后的巨石上還刻有他的親筆詩。另外還有一說,根據唐朝僧人貫休的《禪月集》詩中說:“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筑長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從此,宋、元、明、清各朝代都廣泛流傳。這些故事的敘說都以秦始皇修筑長城為背景,真與假,正與誤,都無妨。作為民間傳說,它主要是頌揚孟姜女忠貞不屈的性格,同時也以此抒發百姓對一切殘暴統治者的不滿。類似的傳說在《說苑》、《烈女傳》都有涉及,最后形成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雁門關
地理古籍《山海經》中有“雁門,飛雁出于其門”。雁門關因此得名。雁門關坐落在山西代縣崇山之巔,南北各有陡壁懸崖,均為等腰三角形。這一帶層巒疊嶂,危峰壁立,遠遠眺望,南有五臺山脈橫亙,東有恒山群峰奔來。到了雁門關下,但見兩邊山勢突兀,各成15度角傾斜而下,中間構成一個山口。
1993年,考古專家發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古雁門關遺址,從而把雁門關的歷史提早了一千年。從戰國趙開始,中國古代史上發生于此的戰爭至少有20次以上,可見這一帶是軍事重地。現在的關城為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所建,萬歷年間修復門樓,今存三座,部分坍塌,1993年修復。除關城外,關外原有大石墻3道,小石墻25道,隘口18個,軍事防御十分嚴密。
文字磚長城
在河北金山嶺長城,去拍攝文字磚長城,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和耐心,還要邊走邊仔細地觀察每一段城墻是否有文字磚存在,稍有疏忽,文字磚長城就會在眼皮底下溜掉。雖然過去也曾有拍攝文字磚的計劃,但因決心不夠,沒有實現。
登上沙領口、黑樓、小金山樓、大金山樓、障墻,過了將軍樓,這一段段長城是未經修葺的,墻體部分已坍塌,馬道上長滿了雜草,布著密密的蜘蛛網,真有些舉步難行了。這一帶的游人極少,除非是關心長城的攝影發燒友,或者從這里經過去北京司馬臺長城的人。
走過將軍樓,我的心情開始緊張了,兩眼張得大大的,四處尋找,不放過每塊磚石,并且放慢腳步,小心翼翼地貼著一塊塊的磚石看,我就不信長著眼睛會讓它溜掉。就這樣,一塊磚一塊磚的往東看過去。終于,在大狐頂樓的附近,見到了一堵長達500多米的文字磚長城。
文字磚上記載有燒制磚的年代和兵營番號,如“萬歷六年振武右營造”、“萬歷六年鎮虜侍營造”、“古北路造”、“墻子路造”、“石塘路造”、“振武營造”、“萬歷六年延綏營造”等等字樣。其中以隆慶二年至萬歷五、六年的印文為最多。這段用大量帶有陰文或陽文印字的青磚砌成的城墻,是萬里長城獨一無二的一段。為何如此集中地用文字磚來建造這段長城,至今仍是一個謎。為什么別的長城沒有,偏偏只有金山嶺長城才有呢?這又是一個謎。這數以萬計的帶有文字的長城磚,有意無意地告訴下一代什么呢?
歷史可以改變我們,我們卻不能改變歷史。長城,你所隱含的文化內涵實在太深刻了。
山西大同長城鄉的護墻墩
河北金山嶺長城的文字磚
甘肅武威騰格里
沙漠邊緣的長城
甘肅敦煌玉門關以
關鍵字語文教學;遠程教育;初探
【中圖分類號】H0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281-01
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具有提供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信息優勢,它能輔助教學,與教師言簡意賅的點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和及時有效的反饋相融合,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與活力,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從而確保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素質的提高。現談談本人近兩年來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教學的幾點粗淺認識和看法。
遠程教育資源以計算機為中心,把語音處理技術、圖象處理技術、視聽技術集成在一起,具備圖、文、聲并茂以至活動影象的功能。它在小語教學中的應用,重在堅持,貴在用得精當。如果使用恰到好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還能突破教學難點,起到省時、省力、增效的作用。
1發揮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優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廢饑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的《五彩池》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們觀看一段有關五彩池的視頻。“你從片中看到的五彩池是怎么樣的?”隨著我的提問,學生的眼里閃爍出興奮的光彩,紛紛舉手暢談。“我看到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五彩池。”“我看到了五彩池的形狀各異。”“我看到了五彩池的水是五彩繽紛的”……聲樂畫同步的演示繪聲繪色,仿佛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五彩池邊。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為進一步的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可見,在教學中發揮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優勢,以圖、文、聲并茂的三維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充分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豐富教學內容,實現呈現方式的多樣化
遠程教育資源作為學科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有效的認知工具,它為教學提供了理想的教學環境、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學案例、多媒體課件、練習題等),教師按自己的個性特征、教學習慣、教學特點靈活選擇,通過多媒體技術把它們呈現出來,實現特色教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標準規定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和感悟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成長打好基礎。而在傳統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目標是通過“預習、講解、默讀、朗讀、查字典、小組討論和總結”等環節實現的,這就把學生的視野仍然禁錮在課本這個唯一呈現的材料上,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多媒體計算機,擁有形、聲、色多元素相融合的大量的教學信息,能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多維的閱讀材料,學生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閱讀、賞析,這樣既能充分地利用課堂時間,又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受到更廣泛的信息資源。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遠教資源充分體現了《課標》如下精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和習慣;允許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專題性,探究性,綜合性學習是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如在學《長城》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探究: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長城的資料?于是,有條件的學生就上網查詢,通過網上閱讀,他們搜集了許多有關長城的資料,不但有關于長城的故事、傳說,還有關于長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所需知識的能力,并促使他們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
時代的發展決定了成功必須是相互合作的道路,群體合作的合作學習更是不可缺少的。如在《五彩池》一課結束時,我讓學生為五彩池設計一個旅游廣告,于是孩子們先在網上查閱了黃山的相關圖像資料,認真閱讀后進行了交流,然后他們自己尋找合作伙伴結合成小組,開始了設計工作。由于小組每個成員的特長各不相同,有的擅長文字描述,有的熱衷于圖片設計,大家寫的寫,畫的畫,忙的不亦樂乎,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廣告設計出來了,看著孩子們這些充滿智慧和想象的廣告設計,我感到這才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他們在合作中得到學習,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4可以化抽象為直觀,為學生主動解決問題降低“坡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不久前,遷西縣旅游局根據我的要求推薦了兩天游景忠山、潘家口、青山關三個景區的線路。
早晨7點,我和三個朋友從市區驅車出發,經過兩個小時,到了景忠山腳下。一下車,就感覺到空氣中彌漫著的陌生香氣,精神一振,抬頭望見滿山蒼翠中的古建廟宇。
景忠山是集儒、釋、道三教于一體的國家AAAA級景區,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宋代開始就有廟宇建筑。至明代,經過民族英雄戚繼光等人多次修建,景忠山香火日盛。清初,景忠山被御封為皇室家廟,順治、康熙六次登臨,不僅撥給大量田產帑銀用來修建廟宇建筑,而且御賜一尊16斤4兩的金娘娘及《大藏經》一堂4500余卷作為鎮山之寶,同時宣召景忠山和尚入大內講經,每議要政都來景忠山禮佛問卜。據碑刻記載,順治立康熙為太子,就是在景忠山問卜后確定的。由此,景忠山聲名鵲起,逐漸形成了“廟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的宏大古建體系。
廟宇里供奉的雕像各不相同,有佛家、道家、儒家。景忠山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可達100%。樹種以松樹為主,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3000多株,棵棵古松用不同的方式表現著景忠山特有的靈氣。
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游覽,從峰頂下山,點點滴滴的景物都有傳說。腳下的一塊青石板叫仙人棋,說是戚繼光曾在此觀看兩位神仙下棋,現在景忠山腳下的村民也都喜歡下棋,而且個個水平不一般。
快到山腳時,先前聞到的那種陌生香味迎面撲來。導游說:“這就是景忠山特產的皇家貢品――紅香椿。你們來得正是時候,香椿芽可不能不嘗嘗啊!”我們正饑腸轆轆,便走進飯店。老板好像知道我們的需要,先端上來一盤香椿拌涼粉,又涼爽又解渴。而后我們要了香椿涼粉、香椿豆腐、香椿炒雞蛋、炸香椿魚、四塊香椿肉餅、半斤香椿餃子,吃得酣暢淋漓,帶上四塊肉餅、四杯香椿涼粉上路奔赴潘家口。
二十多分鐘的車程后,就感覺濕潤的風從車窗外吹進來:湛藍的天空下,波光粼粼的水面顯得格外清澈,一群群不知是野鴨還是別的什么水鳥在水中央的小島旁戲水,真是一幅極富詩意的畫面。繼續前行,一座雄偉的大壩展現在眼前。爬到大壩頂端,右邊是雄偉壯麗的引灤大壩工程群,左邊粗獷的大山連綿不絕,長城蜿蜒其上。向下看,廣闊的水面上幾艘小船在波光中飄蕩,竟能品味出江南水鄉的秀麗。
走下大壩,由碼頭上船開赴水下長城。潘家口古稱盧龍塞,東漢建安11年,曹操北征烏桓,曾從此出塞,由此以后歷朝歷代一直為軍事要塞。潘家口新關建于嘉靖41年(1562年),灤河由此流入,兩岸危巖聳立,地勢險要。現在關城全部沒于水下,關城西邊的長城形態多變,沿山脊蜿蜒而上,十余座敵樓逶迤相望,傲視蒼穹。庫區碧波萬頃,兩岸峰巒疊嶂,堪稱北國三峽、燕塞漓江。離此不遠,就是姜文攝影基地。在古老的長城腳下,著名影星姜文導演并主演了中國大片《鬼子來了》。逶迤的長城、清幽的漁村,使我們感嘆若能在此把酒臨風該多么愜意,朋友適時地把香椿涼粉端起來,香椿肉餅當下酒菜,充分抒發了一次感情。
接下來,我們游覽了喜峰雄關大刀園。這個景點是以著名的喜峰口長城抗戰為大背景,融長城文化與自然景觀于一體,集愛國主義教育、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內容的多功能旅游區,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喜峰口古稱蘭徑,宋遼時稱松亭關。明永樂年間重建關門并改稱喜峰口,關城樓高4丈,樓門兩邊構筑城墻并與萬里長城相連。喜峰口自古就是交通要塞,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有“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的詩句,可見其軍事地位之重要。1933年侵華日軍妄圖從喜峰口入關,抗日將領宋哲元率部迎敵,愛國士兵用大刀殺敵千余人,由此產生了著名的《大刀進行曲》。當年中國人民東北大軍挺進華北解放平津,也由此進關。
行進約半小時后,路邊出現了一座臥石碑。我們停車觀看,原來中科院測定的世界最古老的大洋板塊遺跡就在這里,這樣的偏僻山溝里竟然有世界之最,我們趕忙下車,借著傍晚的余輝進行了拍攝,褶皺的巖層在夕陽中顯得格外耀眼。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青山關景區。由身著明代服飾的服務員引導,沿著石頭砌就的甬道,來到了一個叫甜水井的古代民居。外表看上去很古老的房子,進去卻是眼前一亮,除了一些仿古擺件外,現代化的一應設施整潔明亮。在這樣的房間中入睡,會夢到古代的邊城往事吧?
正遐想,外面響起鞭炮聲,原來是燒烤廣場活動開始了。篝火燒得正旺,兩人正在烤肥羊,音樂響起,服務員端上啤酒、烤羊肉、涼拌山野菜。我們的激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邊吃邊喝、邊唱邊跳,不知不覺地醉了……
在清脆的鳥叫聲中一覺醒來,接著游覽古城堡。青山關長城始建于北齊年間,明萬歷初年在原有基礎上修復并加固,歷經數百年風侵雨蝕、兵火戰亂,仍保存較為完整。監獄樓、月亮城、狐仙樓等,千百年來,傳說著許多凄美的故事。
青山關古城堡城墻高1丈4尺,周長166丈9尺。遠望南北略扁,東西突起,呈橢圓狀,宛若元寶,故又稱元寶城。關城雄偉壯觀,古香古色,戍邊文化和民俗風情濃郁。尤其是水門,保存完好,造型美觀。古城堡內明代建筑有明代把總官衙、兵營、戚軍校軍場、關帝廟、客棧、茶樓、酒肆等。
把總署始建于明朝萬歷十二年,四合院建筑格局。正堂座北朝南,面闊三間,硬山出廊,輔襯耳房,東西各建三間配房。署衙乃主將議事辦公、飲食起居之所。把總署現已改造為豪華套間。
在古城堡北部的山溝里,利用原山鄉古民居遺存,建成了集女紅康樂、瑜珈美體、太極養生為一體的高端女性度假休閑場所。山莊為民房建筑,接近冀東民俗風情,有小橋流水、柴門石墻、雞鳴犬吠、裊裊炊煙的山野田園意境。
【關鍵詞】積極培養;學生良好;自學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時,我遵循小學生學習心理和個性特點,注重培養小學生對語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學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自學習慣。不僅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而且形成了學習的正遷移效應,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益。
1 情理交融
“親其師,信其道”。小學生學習的無意性和情緒化,決定了教師情感教學的必要。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能給小學生春雨潤物般的熏陶,能保持小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樂于接受新知的心境。所以,教師要將愛的甘露毫不吝嗇地均勻地播灑到每個小學生的心田。
每接到一個新班,我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每個小學生的情況。通過與小學生談心,踏門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與小學生和家長交友,掌握小學生所處的環境,了解每位小學生的個性,積極溝通我們之間的感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比如,班上的“尖子小學生”,一般在學習上有優越感,有一定的心理障礙(耐挫力差,自傲或自卑,焦慮或孤獨等)。鑒于他們易與教師接近,我適時排除其障礙,尤其注意將他們的優越感與心理健康教育磨合,使他們正視自己。學習有障礙的小學生,我堅持尊重與熱愛的原則,小心翼翼地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妥善地調解他們遇到的一個個矛盾。學習前,為他們訂立“跳一跳,摘到果”的目標;教學時注意給他們安排經過努力能答到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表揚鼓勵;降低作業難度,減少作業數量;考查一些基礎性的試題,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小學高年級小學生隨著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識的增強,學習目的性明確,學習成敗體驗更加明顯。我注意曉之以理,使其認識到個人的學習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幫助他們確立遠大的志向和激發學習的社會責任感。學習《我的新朋友——電腦》,我布置小學生調查了解電腦在國防、科技、生產和生活中的用途。小學生通過查資料,訪問專家,請教企業中的科技人員,不僅獲得了電腦知識,激發了學習電腦的興趣,而且從自學中懂得了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學習自覺性增強,掌握知識的愉快體驗變濃。
2 授之以法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小學生能接受的學習方法,通過訓練形成學習技能,才能使小學生適應時代需求,終生受益。
強化語文學習技能,發展小學生觀察能力是基礎。有效的觀察訓練是成功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觀察技能訓練主要結合閱讀教學來實施。閱讀教學中,我從明確觀察目的任務,教給小學生觀察步驟和方法進行訓練。看圖學文《長城》的教學,我首先讓小學生搜集有關長城的民間傳說,查尋長城的歷史發展資料;搜集不同角度反映長城的圖片;頌揚長城的詩詞文章,表達心聲的豪言壯語。讓小學生在自學中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感受長城建筑的雄偉,“不到長城非好漢”,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再指導小學生看圖,弄清觀察點,理解照片的主體和背景,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長城的遠景和近景圖。小學生學習課文,一邊閱讀一邊想象古代人民的勞動場面,贊嘆之感受油然而生,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也真情流露,與作者的思想水融。這樣,即讓小學生動手動腦,培養了調查的耐心和信心,擴大了知識面,又提高了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左右腦得到協調發展。
小學生寫觀察日記,是訓練小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手段。數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小學生對身邊出現的新異事物,一人一事、一物一景,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真摯的感情。中年級的小學生能用“我手寫我口”,高年級的小學生則能以“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他們能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描摹鐘愛的事物,在“心靈空間”施展才華,暢寫獨到的見解。小學生有了“隱私”,我充分尊重他們的權利,用關懷和愛心與他們交流思想,輔導寫作方法,為他們提供作品發表的機會,逐步使訓練內化為小學生自己的行動。
語文課本里要求背誦的詩文佳句,都是精品之作。小學生從中學習規范化語言和表達思想的技巧,受益終身。我根據詩文特點,引導小學生理解記憶。《桂林山水》圖文并茂,描寫景物具體形象,語句清新流暢,極富詩韻。我要求小學生分析把握課文總體結構(總述——分述——總述);熟悉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的特點,圖文結合背誦。利用電教設備,創設“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情境,使背誦內容未呼先出,小學生欲罷不能。多種感官協同參與,印象深刻,背誦效益顯著提高,記憶能力同步發展。
3 持之以恒
那么,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何作用呢?工作實踐中的嘗試,令我有了一些初步的體會與想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寬閱讀教學空間
在課改中有個嶄新的理念,即“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構建開放的、適應時展的課程體系。”其中具體提到“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學生營造主動、自主、生動活潑的學習語文的環境。”多媒體計算機能儲存大量教學信息,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閱讀材料,同時它又能提供文本、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在教學中,可以按照知識點來劃分教學內容并實現超鏈接,它所具有的生動性、形象性、直觀性,非常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
如《觀潮》一課,課文描述的是海寧鹽官鎮所見的“一線潮”,作者描述的是潮來之時像“一條白線”,像“一道白色的城墻”,像“千萬匹白色的戰馬”。其實,錢塘江大潮遠不止書中描繪的一種情景,還有交叉潮和回頭潮。我備課時通過豐富的網上資源,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擴大課堂教學容量,寓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增強了師生之間交互性和教學的趣味性。教學時借助各種信息媒介豐富的信息源,并通過多樣化的手段予以展示,教師輕松地教,學生輕松地學,使寓教于樂成為現實,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有豐厚的底蘊,教學時才能厚積薄發。
二、運用信息技術,激發閱讀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閱讀教學,可以利用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產生生動有趣的畫面,再配上音樂,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情境
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散文、小說具有很強的審美性。由于學生受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社會環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與學生的情感有時難以溝通。然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媒體,將無聲抽象的語言文字所要表現的內容變成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圖式,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或氛圍,激發他們的想象,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審美共鳴,幫助他們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材內容。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閱讀能力
1、培養學生認讀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把文字符號和課文語句進行再加工,文字與畫面結合,或與聲音結合,或文字、聲音、畫面三者結合,形成一個動態的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這樣能增強閱讀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容易喚起學生的注意,也容易使學生保持較高、較久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默讀的習慣,能通過文字了解文章表面的和直接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
2、培養理解內容、突破難點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就像是一個圓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只有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取最能體現該目標的教學媒體,實現媒體與目標的統一性、協調性、突出性,才能達到解決重、難點的目的。
如《爬山虎的腳》一課,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寫出了爬山虎的葉子、腳及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可先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讀明白的同學在圖上畫出爬山虎的腳。然后再用多媒體把同學們的畫展示出來,集體討論交流,最后用課件出示句子,說說這樣遣詞造句的好處。這樣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3、培養思維創新能力。
學生在對語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的演示,豐富了頭腦中的表象,拓寬了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時地迸出創新的火花。如《火燒云》一課,由于學生一般沒有仔細觀察過見過火燒云,課上就可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先通過動畫演示課文中描寫的幾種不同形狀、顏色的火燒云,用逼真的畫面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和作者觀察得仔細、描繪得細膩。然后又可出示大量的火燒云圖片,讓學生欣賞、觀察,并模仿課文第4-6節的寫作結構練習說話。整堂課,既培養了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習效果是傳統的閱讀課所不能及的。
五、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
1、借助網絡資源,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對于小學生來說,除了課本中的精讀資料外還需要大量的課外資料。教師可以推薦給學生一些比較優秀的閱讀信息。如果讓他們從網上去尋找一些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不僅節省了購買的時間和費用而且交給學生一種到課外去獲取信息的能力。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們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到課外去搜尋信息,對課文的文本進行補充或批判,師生共同利用好網絡資源進行必要的補充。比如,學了《長城》一課,學生還想搜集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圖片,教師就讓學生在網上查找,既幫助學生解決了難題,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養成了主動獲取知識的習慣。
2、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人機互動”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的相互作用,使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了認識過程,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了學習動機,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