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難忘的一件事300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春節的時候,我和我的好朋友余可欣買了許多鞭炮來玩,有甩炮、鞭炮、沖天炮……等等許多鞭炮。
我們先玩了甩炮,甩炮丟在地上,聲音可響了,把我們耳朵都差點震聾了,甩炮噼里啪啦的,如果重重的甩在地上,必須要遠離,不然的話,腳手會被炸流血,如果輕輕的甩在地下,不但不需要遠離,也不會被炸流血,就是炸著沒響聲。鞭炮就好玩了,鞭炮用打火機點燃,必須要遠離,而且鞭炮也會有很大的響聲,就像打雷一樣,一個山上都能聽見,聲音可大了。沖天炮不一樣,沖天炮要用打火機點燃,點燃過后要用手拿在沖天炮最短的地方,沖天炮就會往天上飛,到天上的時候又會發出光,那光五彩繽紛,像一條彩虹,不過不到三秒鐘,又會掉在地上。
啊!這件事真讓我難忘!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件事。
難忘得一件事
放學了,同學們都紛紛回家了。我回到家,閑著無聊,于是我打起了家里那臺壞了的筆記本電腦的主意。筆記本電腦壞了,我便拿起阪子,螺絲刀來修電腦。我小心翼翼地打開了裝電腦的袋子,取出電腦來,然后我插上了電源,開了機,只聽見電腦中傳出了一陣陣嘈雜聲,我想一定是音響壞了,于是我那起螺絲刀來下螺絲。隨著7.8顆螺絲的落下,電腦已經被我拆了1/10了,在下螺絲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許多的小紙條。一開始我以為這些是沒用的東西,后來我又仔細想了想,覺得這是有用的東西,就沒碰它了。我繼續下螺絲,這時爸爸來了。爸爸看見了,立即上來阻止說:“別動,這電腦雖然是舊的,但也是花了幾千元錢買的。還有這上面的紙條子,如果把撕了,以后別人就不會給你修了。”聽了爸爸這番話后,我感到羞愧難當,畢竟幾千元的電腦差點就毀于一但了。
在這里我想對爸爸說:“等不起,我以后再也不這樣了.”
難忘的回憶300字周記【1】
這件事,讓我至今難忘。
一個周六的上午,我剛剛從一家早餐店出來,手里握著一個喝完的空礦泉水瓶,心里產生了一個念頭,要是我把它丟在這里會不會有人撿起來放在垃圾箱里呢?就這樣我在離垃圾桶的不遠處,我假裝隨手扔瓶子。然后坐在那傍邊的石椅,看到不遠處,一個比我要小的男生拉著他的媽媽跑了過來。
八成是想拿這個瓶子去踢吧?然而他的舉動讓我大吃一驚。
他把我扔的瓶撿了起來,并且丟到了垃圾箱可回收的格子里,然后向我說:“姐姐,你可不能把這個瓶子到處亂扔啊,我們要愛護環境。”雖然他說的話吞吞吐吐,像是在背課文,但從他的語言中,我可以聽的出,他是真心想保護環境的。
就這樣,我看到這中國環境的希望,這件事讓我至今難忘。
難忘的回憶300字周記【2】
“草每蹲,草莓蹲,草莓蹲完櫻桃蹲……”一個夏日的晚上,永定的上空中飄蕩著我們的歡笑聲,這是我們在玩蔬菜水果蹲的游戲呢!
玩這個游戲時,每個玩家都可以扮演著一種水果或蔬菜。你可以用分和一種蔬菜或水果的名稱給自己命名。當蘿卜的那位同學是喊口令的第一個人,他開口說道:“蘿卜蹲蘿卜蹲,蘿卜蹲完草莓蹲。”話音剛落,當草莓的同學就一邊往下蹲一邊喊:“草每蹲,草莓蹲,草莓蹲完玉米蹲。”接著就輪到玉米的同學邊蹲邊喊。這個游戲看起來簡單,但非常考驗大家的反應能力,誰蹲下的速度慢了,或是口令慢了,就會被淘汰……
我和同伴們一共進行了五輪游戲,我在第三輪中當“蘿卜”,游戲開始時,我特別緊張,一直豎著耳朵,就怕漏掉了“蘿卜蹲”這三個字。當“草莓”說到“蘿卜蹲”時,我趕緊接著說:“蘿卜蹲蘿卜蹲,蘿卜蹲完玉米蹲。”說完后,心理頓時一陣輕松,好像逃過一劫似的。這口氣還沒松多久,“草莓”又叫了“蘿卜蹲”,我差點沒反應過來,嚇死人了!結果這一輪比賽一共淘汰了兩個人——“玉米”,“櫻桃”。到了最后,就我和妹妹并列第一,我們都很高興,玩得滿頭大汗!
難忘的回憶300字周記【3】
小學中的一次次活動,一個個老師,一名名同學在我腦中迅速的飛過……
今天是畢業典禮,我這個人緣不錯的中隊長,正忙這些留言呢!但寫著留言,眼里不知不覺地充滿了淚水。畢業典禮正式開始了,由于老師體諒我們,不想再讓我們曬太陽,就把地點改到多功能廳。兩位主持人走上講臺,一個是大隊長,一個是副大隊長。當他們在講話時,我心里酸酸的,我多想也走上去說幾句,我看著老師們的眼睛,他們和我一樣,眼睛里充滿了淚花,我多么想永遠也不和這些好朋友分開!可那是沒有可能性的,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當我們的畢業典禮進行到松樹儀式的時候,我捧著一捆書,走上講臺,幾位教導處老師走到我們面前,我眼里的淚水不爭氣地掉了下來,但我又笑了,笑得很甜,因為我為學校做了一件好事。老師見了,替我擦掉了眼淚,笑著看著我,我心里好甜,也好酸。現在真是百感交集。
母校,再見,這不是永遠的道別,我會再來看你的,再見!
難忘的回憶300字周記【4】
人生是豐富多彩的.想必人的回憶也是難忘的,可能有難忘的也有有趣的等等一系列的回憶.在我的童年能讓我回憶的簡直如漫天的繁心,數不勝數.下面我來說說我那難忘的回憶.希望讀者們在讀過后,原諒我的無知和天真,批評我的過錯.
記得那是三歲的時候,當時我非常好玩,常常能想到很多的點子,一天媽媽給我買了個車,我上幼兒園時就帶去了.我去了后我的那些好朋友就跑過來要玩我的車,我就給他們玩了,但玩了一會后覺得沒意思.然后我們就想個點子,看見留著長辮子的女同學
我的教授名字叫阿倫茨(ARENDS),是斯圖加特大學飛機研究所的所長。德國大學的教授屬于國家官員,享受國家的福利和終身的待遇。通常一個研究所只有一個教授,教授以下的人員則是由教授聘用的雇員。也許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的弊病,德國的教授很少從本單位提拔,而且大部分教授都有公司的工作經歷。我的教授也同大部分德國教授一樣,到斯圖加特大學任職前,在慕尼黑一家飛機制造公司工作。教授的家仍然在慕尼黑。
我剛到斯圖加特大學進修時,無論是語言上還是業務上都遇到很大的困難。語言方面,出國前我通過的是英語出國進修考試,而選派單位卻把我改派到德國,當時我已經三十幾歲了,這樣的年齡重新學習一門外語,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業務方面,我教授手中的課題是我在國內還沒有從事過的復合材料。然而我的教授并沒有因為我的程度低而放棄對我的幫助和希望,而是耐心地指導,積極地為我創造條件;當發現我的德語不是很好時,馬上給學校打報告,讓我到歌德語言學院去培訓德語;當我的研究課題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時,他又向校長提出申請,要求允許破格授予我博士學位;在我的論文完成以后,又把我的論文推薦給雜志社發表;他還為我申請延期進修的費用。
除此之外,使我感到得意的一件事是教授請我到他家去做客。在這之前,教授還沒有請過一位同事或學生到他家去過。
從斯圖加特到教授慕尼黑的家有300多公里的路程。在中國人的眼里,夫妻分開300多公里已經夠得上“兩地分居”了。然而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使得我的教授夫婦沒有成為一年一度的“牛郎織女”。我的教授每個周末開車回慕尼黑。當我坐在教授的奔馳轎車里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汽車速度表的指針一直在180公里/小時的刻度左右擺動。德國的高速公路沒有設收費的關卡,時速也不受限制,你有本事想開多快就開多快。300多公里的路程兩個小時就到了。
見到教授夫人,送上一束鮮花,這是外國人常有的禮節,我也學著這樣做了。教授夫人是位研究美學的哲學博士。交談中了解到教授夫人對中國的古代哲學、太極拳、雜技和京劇很感興趣。如果說她對中國的古代哲學、太極拳和雜技感興趣,我還可以理解。可是她對中國的京劇感興趣卻使我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作為中國人的我連京劇里唱的什么都不知道,對京劇里慢條斯理的動作更沒有耐心去欣賞。因此我對她說:“中國的京戲我都看不懂,不懂得中文的你,欣賞京劇里的什么東西呢?”她說:“中國京劇的唱腔和動作非常優美。”也許她說的是真的,因為我在我們的報紙雜志上也經常看到過評論說:京劇是中國的國粹。然而很遺憾,我沒有這方面的愛好,無法同她深談。真是自家人不認識自家的寶貝。
還使我感到意外的是,在教授家里不僅有一本德文版的《老子言論集》,還有一本德文版的《選集》。我的教授告訴我:在中國開始的時候,在德國曾經有過一陣中國熱,特別是在德國的大學校園里,許多德國人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比蘇聯的社會主義好,中國的社會主義可以讓老百姓起來造反。然而隨著中國的動亂,這股中國熱也就很快消失了。
在慕尼黑,教授夫婦陪我玩了好幾天。他們帶我參觀美術館、國家科技博物館以及其他名勝古跡;還開車到阿爾卑斯山,乘纜車到雪山上,眺望遠景中的瑞士和奧地利;在山下湖邊的餐館里我們一邊共進晚餐、一邊欣賞落日余暉映襯下的湖光山色。在參觀游覽的過程中,我拍下了不少有紀念意義的照片。當我把這些相片帶到所里給同事們看時,沒想到他們還從來沒見過教授夫人。他們從我的照片上評論教授夫人的長相和胖瘦。
在我的進修期間,我的教授給了我許多關照和幫助。教授對我的這種感情,我更傾向于是他對中國的好感和對中國人民的友誼。他的這種感情和友誼由于有了我這樣一個中國學生而得以體現。
后來,我的教授給斯圖加特大學校長寫了一份報告,要求其允許授予我博士學位,斯圖加特大學校長很快給我教授回信。原信譯文如下:
尊敬的同事先生:
很遺憾我不能同意您的要求:根據授予博士學位條例第3章第2節第1條,不允許授予林金賜先生博士學位。
林金賜先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只上了四年的大學,根據(德國)教育中心對外國教育事業的意見,中國的學生只有在上完大學三年級后,才能等價于德國正規中學畢業。正如您所知道,斯圖加特大學評議委員會在1986年2月特地對此做出決議:在通常情況下只允許授予能夠證明具有碩士學位的學生博士學位。林先生的大學畢業只能等價于學士學歷。
我請求您對這個決定能夠理解。我只是出自于這樣一種擔心:以保證斯圖加特大學所授予的博士質量上不受到任何懷疑。
我建議,林先生首先取得聯邦德國的大學文憑(相當于碩士文憑),在評價學習和考試成績時,對此負責任的考試委員會完全可以寬大處理。
我希望對此能夠理解,并致以友好的問候。
教授、博士、校長: (簽字)
我在這里引用這封信的目的,并不是想討論德國的教育制度,以及信中所涉及的內容。我只是覺得這封信在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方法上有幾點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首先,德國人做事、處理問題有根有據,無論是我教授的報告還是校長的復信都提出了處理問題的依據。
其次,斯圖加特大學校長對于下級的態度,雖然校長在答復中已經提出了處理問題的依據,但還是用“請求能夠理解”這樣的字眼,用詞委婉,并且提出“擔心”的理由,完全沒有官僚作風。
2006年3月的廣州,暮色已沉,石悅下班回家后,又習慣性地翻起《明實錄》,心中莫名地煩躁起來:讀了20多年的歷史,大部分文字都是枯燥乏味的。他打開電腦,忽然靈光一閃:為什么不試試重寫明史?他的心頓時雀躍,當晚便在天涯論壇“煮酒論史”版上寫下《明朝那些事兒》那段著名的開場白:“由于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他用的ID,就是“當年明月”。
最初的癡心熱愛
若不是那靈感之夜,厭倦偶然扼住了他的咽喉,明月不過會依舊順著光滑的人生河道波瀾不驚地走下去。然而,羅馬豈是一日筑成的?若你明了那一磚一瓦的堅實。
讀史使人明智。一個從5歲就開始讀歷史的人,怎能拒絕內心多年累積起來的葳蕤與深邃?明月擁有的第一套史書是三卷本的《上下五千年》,在新華書店里一眼相中,便愛不釋手,哭鬧著求父親買下。
父親問他:“這是歷史書,你喜不喜歡歷史?”
彼時根本不知歷史為何物的小明月連連點頭,堅定地回答:“喜歡!”
聞言,當時月薪才30元的父親,毫不猶豫地掏出5元6角錢。
種下一粒花籽,卻開出整個春天。從此,這個有點古怪的孩子便整日窩在家里暢游史海,與古人神交。明月很少出去與小朋友們瘋玩,唯一喜愛的游戲是安安靜靜“跳房子”。這套《上下五千年》他讀了7遍,都翻爛了。11歲后,他開始看“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然后是《明實錄》《清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通鑒》和《御定資治通鑒綱目三編》,艱深的文言文,他讀來津津有味。
傳統的史書,大多是豎排、繁體字,沒有標點符號,沒有斷句,基本只記錄時間、地點、事件。這樣的史書猶如一具無血無肉的動物標本,空洞無趣,一般人難以卒讀。據說,總共6 000多萬字的《明實錄》,全國讀完的不過百人,明月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天用兩個小時,陸陸續續看了15年。
明月讀書、寫歷史是出于純粹的熱愛,沒有功利心,不為稻粱謀,更不想以此為生。考大學時,他選擇了當時最熱門的法律專業,因為“歷史畢業生不好找工作”。他經常帶上一塊面包、一瓶水,在圖書館和書店里一泡就是一整天,廣泛涉獵各種歷史雜談、筆記和實錄。
就業,又是一次“性命攸關”的抉擇。記得小時候坐在父親自行車上,經過當地糧食局那座氣派的大樓時,明月就立下“目標”:去像糧食局那樣的單位工作。畢業后,他如愿以償在廣州當起了公務員。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泡吧,除了下圍棋和洗澡,便把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讀書上。這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只欠東風。
執著的精神貴族
“朱元璋終于說出了他的來意,既然目前你們沒有主,不如跟著我混,將來混出名堂,有你們的股份。”這般俏皮詼諧的語言,加上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情節,以及推理、懸疑、心理分析等流行文學元素的巧妙運用,當年明月的帖子一掛,便招徠了不少目光。網友們驚嘆:“原來歷史也可以這么有趣!”于是奔走相告,如得異寶。連載沒幾日,人氣便異常火暴,連一些平時不喜歡歷史的人都情不自禁地來了。短短幾個月,他的帖子點擊量急速飆升至300萬,而之前這個版最熱的帖子也沒超過10萬。一大批忠實“看官”聚集到他周圍,成為“明礬”。
白天他是恪盡職守的公務員石悅,下班后,電腦開機鍵一按,他搖身成為六七百年前那輪靜默的皎月,照耀著遙遠的時空,縱橫捭闔200多年,將朱元璋、洪承疇、唐伯虎們的嬉笑怒罵,凝為妙文。王朝的更替,廟堂的亂臣賊子,宦官的爭權奪利……那些歷史的干木耳,在他流水般暢快的文字里,漸漸鮮靈豐美起來。
寫作的過程卻有著莫可與外人道的痛苦——他奉上美味的瓜子仁,把剝瓜子殼的枯燥留給了自己。每天晚上,他都要忙上4~6小時,鉆研堆積如山的原始資料,經過縝密的梳理、思索、加工,寫成妙趣橫生的文字。他說:“歷史不容許寫沒有根據的話,如果出現常識錯誤,會被人‘拍’得很痛。”為了讓自己平靜,進入歷史狀態,他常常借洗澡來放松緊繃的神經,有時一晚上能洗五六次,“把皮膚的保護層都洗壞了”。長久坐在電腦前,他的肩椎、脊椎和眼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周末從不休息,偶爾有事,也會提早多寫一些。他向來是個耐得住寂寞的人,但也有孤獨得發慌的時候,難受了就打開電視,不為看,就是希望房間里有點人聲,好在那溫暖的背景里繼續寫作。再不行就中斷一會兒,到人多的地方,比如超市轉一圈,不為買東西,只想看看那些活生生的人。
明月常常提起一位老師的話。那位老師說,做事不能堅持到底的人,不能全心全意做的人,是弱者!他坦承自己的軟弱,并談到戰勝它的決心:“之前,我做事情從來沒有傾盡全力過。無論讀書還是找工作,從來沒有全力以赴過,也從來沒完全得償所愿過。我有時候給自己找理由,我說我自負,不需要盡全力就可以做到。其實那是騙人的,是我害怕失敗。所以在2006年3月10日那一天,我決定做一件事情,證明自己是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希望當把200多年的明朝歷史寫完的時候,我可以肯定地對自己說,我是一個有勇氣的人。哪怕這篇文章只是我一個人看,它永遠不出書,我也會把它寫完。然后我會把它打印出來,20年后給我兒子看,告訴他,你的父親是一個能夠堅持到底的人。”
堅持到底
談及自己的通俗歷史寫作,明月最看重的,一是自己的感情,二是歷史的人性。就像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千載動人,就是因為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如果你能把自己放到歷史人物的環境中去體會他們的感受,你就能感覺到朱元璋當年有多絕望,張居正當年有多痛苦,領會這些后就可以把自己的感情投入進去。
在與經典史書迥異的敘述語氣中,人性之善透過歷史的灰霾放射出耀眼光芒,令一切帝王將相黯然失色,這正是《明朝那些事兒》最令人動容之處。
《明朝那些事兒》火了,許多家出版社聞風而動。2006年5月底,圖書出版人沈浩波在一番頗費心思的尋找后,見到了網絡下真實的石悅。他是唯一一個親自飛往廣州與石悅見面的出版人,雙方一拍即合。
2009年9月,《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首印5萬冊,加印20萬冊,馬上被一搶而空。其后發行量節節攀升,幾乎每周都要加印一次。接下來的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相繼面世,同樣叫好又叫座,銷售量始終高居國內暢銷書排行榜前三甲。
不知不覺,“當年明月”這個網名已成為一個極具號召力的品牌,包括鳳凰衛視在內的眾多媒體都不約而同將鎂光燈對準了他,央視《百家講壇》也向他敞開了大門,更多出版商踏破門檻,承諾更豐厚的利益。然而他不為所動,依然延續著與最初那家出版社的合作,他難忘沈浩波的知遇之恩:“他親自飛到廣州來,帶來的不僅是合同還有認同。至少他沒有怠慢一個無名的人,現在我出了名,當然也不能怠慢他。”
每逢有記者上門采訪,明月總是友好配合,他覺得人人都是為了工作,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