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歷史傳奇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節氣在古代的時候又稱為歲首。立春一到,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增高了,日照延長了,降雨也開始了。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資料,提供參考,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風俗及傳說故事一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后,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來。
2、祭祀祖先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志》載:“民間以是日有事于祖祠。”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志》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
3、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卜、五辛盤(用蔥、蒜、椒、姜、芥五種辛辣食物調和而成)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
4、踏春
立春后,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喜歡外出游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5、戴春雞
戴春雞是陜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制作一個約3厘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愿“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后者稱為“散疹”。
6、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彩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檐的墻壁上,搭上一小頁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筑起窩來。燕子是候鳥,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所以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就給他(她)們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余。
7、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陜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收。
單貼在墻壁上,用來鎮壓驅殺毒蝎。如寫:“谷雨三月中,天師到門庭。手執七星劍,斬殺蝎子精。”白水縣人民于谷雨節也有類似的活動,如在黃表上寫:“谷雨日,谷雨晨,奉請谷雨大將軍。茶三盞,酒三巡,蝎子立刻化為塵。”用以驅除毒蝎。陜西西鄉一帶人民,每年在谷雨日天剛亮時,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蝎。
立春的風俗活動
燂春
這種立春跨火堆的傳統儀式,即是“燂春”。“燂春”是華夏民族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在民間盛行。因立春之日陽氣將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燒樟樹枝可祛退陰氣,宣達陽氣,助陽氣生發,有驅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則更蘊含著平安成長的美好祝愿。“燂春”儀式結束后,孩子們會 吃“春茶”,“春茶”是用紅豆、紅棗、桂圓、陳皮、桂花、紅糖等6種配料燒煮而成的。按照民間的習俗,過了立春,孩子又長了一歲,而吃了“春茶”,在新的 一年里,不僅祈盼生活紅紅火火,而且也能護佑孩子們健康成長,平安吉祥。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 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習俗里面,躲春這一天不宜搬遷、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
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后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后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于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當牛被打爛時,五谷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如今很多的農村有這些習俗。
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清人讓廉撰寫的《京都風俗 志》中說:“立春之儀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蘆棚二,東西各南向,東設芒神,西設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準令男女縱觀,至立春時……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然后,人們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為吉祥。
立春飲食
春餅
立春吃春餅歷史悠久。由于立春時,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各種蔬菜發出嫩芽,人們嘗鮮,古人就用面皮包著時令蔬菜,有葷有素,卷在一起吃,非常美味營養,取名春餅,寓意著五谷豐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老北京吃春餅還講究有頭有尾,就是吃春餅前用羊角蔥絲蘸甜面醬,抹到春餅里,夾上合子菜一卷,從一頭吃到另一頭,這就叫作“有頭有尾”,寓意合家歡樂。
春卷
除了春餅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流行于中國各地,江南等地尤盛。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后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料可葷可素、可咸可甜,除了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以外,還因為春卷里面通常包含了大量春天新鮮的蔬菜,因此營養價值非常高。
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五辛盤的“辛”與新舊的“新”是諧音,所以有吃“五辛”,迎新春之意。古人還認為,選用辛味食物,對于保證機體健康和季節變化,大有好處。春盤其實挺簡單的,它就是以涼拌蔬菜為主的拼盤。江南人家通常把生菜、鮮果和餅餌等拼置盤內食用,而北方民間則多將蔥、蒜、韭、芥等辛菜雜和起來吃。
炒和菜
有了春餅,自然少不了和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黃、豆芽、香干等切成的絲,或拌或炒,講究的可加海參絲、肚絲、香菇絲、火腿絲,這樣就更好吃,清新爽口,寓意又好,希望新年家家金銀滿堂、幸福平安!
蘿卜
《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曰‘咬春’。”“咬春”就是立春時吃生蘿卜,以脆嫩的青蘿卜為上。立春吃蘿卜還可以解春困,大家都知道,春季人們總愛犯困,因此吃蘿卜解困是個很好的方式。立春后,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此時選定了具有辛甘發散之特質的食物,以讓身體順應天時。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風俗及傳說故事二
每當春節期間,農村中到處能聽到“咚咚旰”、“咚咚旰”的春鑼春鼓聲,并還伴有節拍的唱詞,原來是有人在打春。
傳說,在明朝年間,有個知府,在上任的頭一年的春天,氣候非常寒冷,而且時間也冷得很長,雖說立春已有個把月了,花草樹木都未看見發芽。知府心想這不是一個好兆頭,他急于想見到樹草花木發的芽。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尋找發了芽的樹枝送到知府里。如誰送得早,就有獎賞。次日,便有一個姓吳的和一個姓周的兩個人,找到了幾枝發了芽的楊木,送到了知府的衙門。知府見了,心里自然大喜,認為是送來了吉祥。吳、周兩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賞。知府又要他們兩人明年更早些來報春。恰巧,第二年因冬季比較暖和,正月初一立春,周、吳兩人手持發了芽的楊柳,各入還拿了一面小鑼半邊特制的鼓,一齊來到知府衙門報春。他們一邊敲鑼,一邊唱起自己編的一些好聽的吉利奉承話。知府格外高興,又給了周、吳二人雙倍的獎賞。這樣一來,周、吳受賞的消息傳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來年,其他百姓也仿照著周、吳二人的樣,成群結隊地上衙門報春。知府見到這樣多的百姓都來了,他再也不拿出自己的銀錢賞給百姓。知府便對大眾說:“報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萬民之福。你們可以拜吳、周二人為師,到各地村莊的鄉親們家里去報春。本府從今后,在立春時節辦個盛大的迎春大會,與民同樂。”自從那時候起,各地都形成了打春的風俗。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風俗及傳說故事三
中國各地農村人總是把立春叫打春,而打春這天,鄉人又有一個習俗,就是在立春時刻,不論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幾口蘿卜,這習俗叫啃春。要說這啃春習俗的來歷,還有個神奇的傳說。
有一年的立春前,當人們準備熱熱鬧鬧迎接立春時,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傳染上了一種說不出的疾病。這種病很怪,那模樣真像喝醉了酒似的,個個都是頭重腳輕,連抬抬手的力氣也沒有。
立春前一天,一個老道打扮的人來到了一個村莊。他見村莊里靜得聽不到雞鳴狗叫,更不見有人走動,覺得奇怪萬分。他來到了村邊的一戶人家敲門.道人連呼幾聲沒人應,后來他看到一個中年人,連聲問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著眼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說:“全村人都得了一種像我這樣的病。”
道人一連闖了幾家,情形都是一樣。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來到村東頭的一棵古樹下,面南盤坐,挑起單掌,合眼靜坐,口中念念有詞。原來,他向南海的觀世音菩薩祈求醫治瘟疫的方法。約摸過了三個時辰,道人長噓一口,猛然站起來,飛快地跑回觀院,掄鎬便刨,他刨出一袋貯藏的蘿卜,又飛快地跑到了村莊。這時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從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蘆花大公雞,拔下幾根雞毛,扎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著,腦海中又出現了靜坐時與觀音菩薩對話的場面:觀音菩薩告訴他,等地氣通時,讓鄉人百姓每人啃吃幾口蘿卜,瘟疫便可自動解開。過了約莫有一袋煙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雞毛突然動了起來,道人驚喜萬分,他喊著:“地氣通了,地氣通了。”奔向了村莊的每家每戶,讓人們啃吃蘿卜。結果,還真靈驗,人們吃了蘿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們紛紛給道人跪下,謝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說:“大伙請起,別謝我,應該感謝觀音菩薩。不過,大伙現在應該去救別人。我的觀院里還有許多蘿卜,大伙帶著快去鄰近村莊救人吧!”鄉人聽后,帶著蘿卜奔向了十里八村。
沒有李夫人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但一樣擁有雄厚的資本體系和一樣龐大的粉絲群。當人們對四大美女頂禮膜拜的時候,很少想到會追尋另一種人。于是他們,這些中國古代傳奇的美男人們從在歷史的回眸中走了出來,重新帶給我們超常的韻味和震撼。
他們風靡了幾個世紀,他們也鑄就了許多傳奇。
潘郎車滿——潘安篇
晉朝的大文學家潘岳,字安仁,人們習慣稱他潘安。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美男子,首推潘安宋玉。就算是在明代的傳奇小說《金瓶梅》里王婆總結出的完美男人的五項指標中,第一點也是要貌若潘安,其美貌對于中國人美男審美觀的影響之大可見一斑。潘安本人文采出眾,有“潘江陸海”之并稱。風靡一時卻至情至孝,然在史書中多有惡名。原因只要是因其情操不堅,趨炎附勢,據說看到王公大臣出門時馬車卷起的煙土就倒身便拜。不過節操歸節操,說到俊美,潘安自是當之無愧。他是一個傳奇。
潘安住在晉都洛陽時,經常坐著華麗的車子,到郊外去游玩。當地的婦女聽說潘安要經過,都想一睹他的風姿。所以一路上潘安車子后面總會有一大群婦女,甚至有些老太婆也摻雜在里面。她們爭著往車子里投擲水果,以表示傾慕之心。潘安每出去一趟,黃昏時分就會滿載而歸。
能有如此的影響力,不愧是一個傳奇;而又對妻子能忠貞不渝,比起當今娛樂圈,算是真正不朽的傳奇。
看殺衛?——衛?篇
衛?風神秀逸,體白如玉。駕羊車上街,對比之下還是人比羊白,因此眾呼之為“璧人”。
衛?之美不僅能征服女子,有時連男人看了也會怦然心動。衛?的舅舅,平日里自負風度翩翩英俊倜儻的驃騎將軍第一次看到自己素未謀面的外甥時,竟然一下子呆住了,哆哆哆嗦嗦地說:珠玉在側,使我形穢!
然而衛?的傳奇并不止這些,更甚者莫過于衛?之死。時年27歲但早已美名遠播的京城美男衛?來到建業之時,當地的婦女老少自然是全城轟動,引發了狂熱的追星熱潮。為了競相一睹衛?“風神秀異,不堪羅綺”的玉容,全城的百姓將所有衛?途經的街道都圍了個水泄不通。衛?從小體弱多病,弱不勝衣,又一路輾轉避難南下的,在人群中可謂舉步維艱。最終的結果是,自己多病孱弱的身子骨沒經住粉絲的熱情巨浪的考驗,沒幾天便香消玉殞,史稱“看殺衛?”。
他真的是一個傳奇,這樣的傳奇也不會再有第二個。
側帽風流——獨孤信篇
西魏名將獨孤信,少年英雄,精于騎射+俊美非凡。又因出身于鮮卑貴族之家,更擅于修飾,因此自少年時便被稱為“獨孤郎”。彼任秦州刺史時,一次外出打獵,興高忘反,回城已是日落時分。城門將閉,獨孤放馬快馳,帽子被風吹斜而未知。鮮衣怒馬,翩翩少年,夕陽晚照,冠帽微斜,引得路人都目眩神馳,疑似神仙下世。眾人一時心向往之,但買馬習射是來不及了,于是——
翌日清晨,秦州城里有了新的潮流:不管是封疆大吏還是尋常百姓,都故意把帽子戴歪,只盼能及上獨孤公子萬一……
納蘭性德早年的《側帽集》最初便是源于此,能讓如此的文壇名士仰慕至此,他也可以算是一個傳奇。
關鍵詞:裝載機,變矩器,離合器,散熱器,金屬粉末
裝載機使用過程中通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即較長時間的滿負荷作業后,出現行走無力的現象。我們以WA380-3為例來說明故障發生的原因,及系統的優化措施。
拆解變矩變速系統后,發現散熱器部分散熱管被堵,變速箱離合器磨檫片磨損且有黏合,離合摩擦片組合的軸散熱油孔堵塞,液力傳動系統進油路粗濾油器堵塞等,造成系統內液壓油壓力不足,致使變矩器輸出扭矩下降,這是該機行走無力的主要原因。
仔細分析變矩變速液力循環系統發現,該裝載機從變矩器流回的液力傳動油液經回油閥、散熱器后要通過軸承蓋、軸和齒輪上的油道通向變速離合器各組摩擦片,起冷卻、和清洗作用,然后流回油箱。
而變矩器的導輪與渦輪座圈和止推擋圈接觸面都有不可避免的磨損,變矩器磨損所產生的金屬粉末污染了液力傳動油,隨著油液在系統內流動,往復循環就造成相關元件的損壞。除引起離合器摩擦片磨損等故障外,還可因帶有變矩器磨損所產生的金屬粉末油液回到變速器殼底,造成粗濾油器網堵塞,增大吸油阻力,變矩變速泵吸不上油或吸爛濾網,另外也可能造成變矩變速泵的磨損。
而造成液力傳動油被金屬粉末污染的原因有兩種:
1、變速離合器在結合過程中磨掉的金屬和非金屬粉末進入了液力傳動系統的液壓油,并隨著油液沉積在變速器底殼,長時間使用會堵塞粗濾油器等故障;
2、由于變矩器的導輪與自由輪座圈和止推擋圈接觸面都有不可避免的磨損,或由于在變矩器內高速旋轉的泵輪、渦輪等部件的偏心力,或者是離心力作用下中心軸承不良使軸承磨損,渦輪、泵輪等部件摩擦產生的金屬粉末,也污染了液壓油,隨著液壓油在系統內的循環,造成散熱器部份散熱管、離合器油道等被堵塞,使得被污染的液壓油在變矩器內反復循環,油溫升高,變矩器傳動效率降低。
如果只是修復變矩器、更換離合器磨檫片、清洗系統油路及更換粗濾油器,以及更換磨損的變矩變速泵等,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行走無力的癥狀,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究其原因是由于變矩器內個別零件摩擦產生的金屬粉末,特別是變矩器損壞后的較大金屬屑堵塞散熱管,出現散熱效果差,整機性能下降等。較小的金屬粉末通過散熱器后到達離合器的組合軸散熱油孔時,不能通過的粉末變會堵塞油孔,摩擦片得不到良好的、散熱和清洗,導致摩擦片磨損加快。
因此較好的解決方案應該是除進行修復變矩器、更換離合器磨檫片、清洗系統油路及更換粗濾油器,以及更換磨損的變矩變速泵外,還應在回油閥和散熱器間增加一精濾油器(以40目為宜)來收集變矩器磨損產生的金屬粉末,防止散熱器及離合器組合軸油孔被堵塞,油在變矩器內循環,致使油溫升高,變矩器傳遞性能下降。
下面圖一是改進前變矩變速系統液力循環原理圖;圖二是改進后的液力循環原理圖。
圖一 改進前變矩變速系統液力循環原理圖
圖二 改進后變矩變速系統液力循環原理圖
此外,在修復時還應檢查:
1、變速器殼底液壓油面是否過低,因油面過低會造成系統壓力不足,造成吸油困難。
2、檢查精濾油器是否堵塞,若堵塞也會造成變矩器動力不足。
3、檢查進油閥和回油閥是否卡滯(因長時間停機,液壓油中的水份會導致閥芯銹蝕)。
4、檢查變矩變速泵是否磨損,導致內泄,引起變矩器動力不足。
5、檢查變速控制閥是否磨損,產生內泄,從而使得壓力不夠,造成離合器磨檫片不能壓緊而打滑,動力不能輸出。論文格式,離合器。
6、檢查變速箱內離合器摩擦片是否磨損,導致動力不能輸出,行走無力。
除做以上相應處理外,還應合理選擇動力傳遞液壓油,一般選擇8#傳動油或32#抗磨液壓油。論文格式,離合器。論文格式,離合器。具體用什么油要按照廠家的規定選擇。論文格式,離合器。論文格式,離合器。另外,裝載機初始運行100小時應更換精濾器,以后按照廠家規定時間更換變矩變速系統精濾器以及更換液力傳動油。論文格式,離合器。這樣裝載機行走無力的現象會得到較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1、推土機、鏟運機、裝載機、平地機、挖掘機故障診斷與排除
楊國平等編注09年08月第版第二次印刷
2、《工程機械與維修》2009年第12期
關鍵詞:股市周期;現金股利公告;信號傳遞效應
中圖分類號:F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892(2010)05-0117-08
一、引言
考察公司股利公告的信號傳遞效應是公司財務管理普遍關注又頗受爭議的熱點問題之一。國外學者對于現金股利公告效應的大量研究表明,現金股利變化會向市場傳遞信息導致公司股票價格產生異常收益(Aharony和Swary,1980;Woolridge,1982;Eades et a1,,1985),股利中斷及股利大幅減少對股價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而首發股利及股利的大幅增加會帶來股價的上升,股票市場對于不利股利信息的反應要大于有利信息的市場反應(Asquith和Mullins,1983;Ghosh和Woolridge,1988)。與國外學者發現現金股利增加能夠帶來顯著為正的異常收益不同,國內學者研究證實,中國股票市場對于現金股利公告反應冷淡,不存在顯著的異常收益或異常收益為負(陳曉等,1998;陳浪南等,2000;俞喬等,2001;陳信元等,2003),并認為現金股利公告沒有信息含量或者被市場看作是一種不利消息因此出現消極反應(原紅旗,2004;馬曙光等,2005;鄧建平等,2007),甚至將現金股利視為控股股東利用控制權轉移現金進而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工具(周縣華、呂長江,2008)。
雖然國內外學者對“現金股利公告是否具有信號傳遞作用、傳遞了何種信息以及信號傳遞是否有效”等問題已經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然而,很多學者在研究現金股利公告的信號傳遞效應時卻忽視了市場環境對投資者決策的影響,大量研究發現股市處于上漲行情或下跌行情時投資者對于同樣的信息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因此,研究股市不同周期下股利變化公告的信息含量及其市場反應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目前這一領域卻較少得到學術界的關注。
Scott和Keith(1996)在股市周期與股利公告市場反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研究,他們考察了不同市場時期的股利增加和股利減少公告的股價表現,研究發現:逆市場時期的股利變化公告的信息含量較大,即牛市時的股利削減公告和熊市時的股利增加公告比熊市時的股利削減公告和牛市時的股利增加公告能傳遞更多的信息。但是在他們的研究中尚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其一,Scott和Keith(1996)簡單地將股利增加看作是好消息,股利減少視為壞消息,只是比較了牛市和熊市下公司股利公告的市場反應,并沒有結合公司的其他重要特征來區分不同股利變化公告的信息內涵及市場反應。其二,Scott和Keith(1996)直接采用前人在研究中對于牛熊市期間的劃分而未給出合理理由。本文試圖以中國股票市場的經驗數據為依據,考察中國股市在不同周期下上市公司股利公告市場反應的差異,為中國上市公司股利公告信號傳遞有用性提供新的經驗證據。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事件窗口期的選定
本文以2004-2008年滬、深兩市現金股利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剔除金融類公司、ST公司、公告日無交易數據的公司、公司股票有效交易日數不滿足計算CAR值窗口期要求的公司、財務數據缺失的公司等后,最終得到1311個觀察值(其中,2004年228家樣本、2005年349家樣本、2006年153家樣本、2007年291家樣本、2008年290家樣本)。本文的股利公告數據、個股回報率數據及市場回報率數據、公司財務數據均來自CSMAR數據庫。
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要求事件日的選擇要盡量保證事件的“清潔”,使信息不會被污染。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信息第一次出現在年報的利潤分配預案公告,第二次出現在股東大會決議公告,第三次出現在正式的分紅派息公告。在年報的分配預案公告日,上市公司首次公開披露公司股利分配方案,其后公司股價的波動可以有效傳遞信息公開后的市場反應,因此本文以上市公司利潤分配預案公告日為事件日,符合事件研究基本假設(Brown和Warner,1980;Ball和Torous,1988)。我們分別選取公告日(t=0)、公告期[-5,5]和公告期[-10,10]三個窗口來比較上漲行情和下跌行情的公告效應。
在股票市場存在異常收益率的情況下,事件研究法的奠基性論文(Brown和Warner,1980;1985)已經驗證均值調整法、市場調整法和市場收益法三種方法都能得出相似的結論。但相比之下大多數學者更多地選擇市場模型法估計異常收益。因此,我們也將采用市場模型法AR=R-(alRJ,利用清潔期[-180,-30]估計市場模型法中的參數a和β,計算現金股利預案公告期間的累積異常收益(CAR)。
(二)盈余信息與股利信息市場反應的分解
由于上市公司年報的利潤分配預案中同時公布公司的盈余信息和股利信息,因此在研究股利公告市場反應時需要分解出盈余信息和股利信息的市場反應。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對于盈余變化和股利變化進行分組來考察公告效應,或者將公告效應對盈余變化和股利變化做回歸以檢驗哪種信息與公告效應的關系更為顯著。Kane et a1,(1984)的研究表明,盈余和股利同時宣告時,投資者較為關注兩者的一致性。非預期股利上升可以增強非預期盈余上升所傳送的信號,非預期股利下降會削弱同期非預期盈余上升所傳遞的信息。Leftwieh和Zmijewski(1994)對同時宣告盈余和股利的美國公司的研究發現,伴隨著盈余信息的股利公告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盈余信息和股利信息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盈余和股利同方向變化會導致更大幅度的異常收益率。㈣陳工孟和高寧(2005)對1995-1998年間同時宣告年度盈余和股利的1232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發現盈余變動對股票市場短期異常收益率的解釋能力相對股利變動來說要強,股票股利的變化能增強或者修正盈余信號?,F金股利變動對盈余傳遞的信號補充作用較弱。不同的盈余和股利的分組方法及考察的事件期的選擇均對研究結果有重要影響。
本文在進行分組時沒有沿用按盈余變化方向和股利變化方向進行分組的方法,而是將公司按照其盈余水平與同行業中位數進行比較來分類,進而結合股利變化來分組進行研究。我們的理由是投資者在對公司盈余信息進行分析時,并非單純關注盈余變化的方向,而是更關注該公司的盈余水平及其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再結合股利的變化來對公司的價值預期進行修正。
(三)公司特征對股利信息的詮釋
從Bhattaeharya(1979)到Benartzi et a1,(2002),股利信號理論支持者的大量實證研究表明,股
利變化公告將帶來同向的、顯著的市場反應。但Bhattacharya(1979)、Miller和Rock(1985)的單一信號模型(Single-Signal Model)預期對于給定的股利變化(比如股利增加或減少),市場會做出一致的股價反應,而實踐中觀察到的股價反應并不具有完全一致性。因此,一些學者提出了多信號模型(Multiple-Signal Model),預期公司股價會因管理層采取的行動(比如內部人交易)或者公司的具體特征而表現出不同的市場反應(Ambarish et a1,,1987;John和Lang。1991;Bagnoli和Khanna,1992),嗍即對于同樣類型的股利公告(如股利增加公告),對于某些特征的公司來說是好消息,而對于另一些公司來說可能是壞消息。如John和Lang(1991)的模型認為,股利增加對于公司來說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取決于公司的投資機會集。
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我們先對公司按照如下特征進行分類,然后再結合其股利變化公告的類型來分析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現金股利公告的信息含量。
1,按照盈余狀況進行分組。我們使用每股收益(EPs)來度量公司盈余狀況,根據每股收益與行業中值的比較結果將樣本分為兩組:高盈余公司和低盈余公司,并結合股利變化來考察其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公告效應。
2,按照公司規模進行分組。我們使用總資產的自然對數(Size)來度量公司規模,根據滯后一期的總資產的自然對數與行業中值進行比較將樣本分為兩組:大規模公司和小規模公司。
3,按照投資機會進行分組。我們使用Tobin’s Q來度量公司的投資機會,根據滯后一期的Q值與行業中值進行比較將樣本分為兩組:高成長性公司和低成長性公司。
(四)股市周期的劃分
關于股市周期的劃分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兩種不同的標準:Lockwood和Melnish(1990)采用的方法是,比最近的低點至少增加10%的時期定為牛市,比最近的高點至少下降10%的時期定為熊市;而Pagan和SossoHnov(2003)則通過判定時間序列從擴張轉為收縮及從收縮轉為擴張時的波峰和波谷來定義牛市和熊市。
本文借鑒Pagan和Sossounov(2003)對股市周期的劃分方法,采用序列月度收益水平MR1來判斷波峰和波谷,如果MR…,MRMR…,MR,則t時刻對應一個波峰;如果MR4,…,則t時刻對應一個波谷。2003-2009年中國股票市場波峰和波谷具體分布見表1。如果公告日處于一個波谷與相鄰下一個波峰間,則視為處于上漲行情中;若公告日處于一個波峰與相鄰下一個波谷間,則視為處于下跌行情中。
三、實證檢驗結果
圖1顯示的是2004-2008年中國上市公司現金股利公告的市場反應。從AAR系列圖形可以看出,無論是全樣本、股利增加公告樣本還是股利減少公告樣本,在預案公告當日(t=0)均出現負的市場反應。股利增加公告在公告后第四天(t=4)異常收益才恢復至公告前(t=-1)水平,而股利減少公告在公告日后第二天(t=2)就恢復至公告前(t=-2)水平。從CAAR系列圖形可以看出,股利增加公告前[-9,-1]累積異常收益顯著高于股利減少公司及全部樣本公司,而股利減少公告前異常收益明顯處于最低,公告當日均明顯下降,隨后股價開始上揚。
由于樣本期橫跨幾個股市周期,為了更好地反映不同股市周期現金股利公告市場反應的差異,我們根據股市周期的劃分,分別對上漲行情中的股利公告效應和下跌行情中的股利公告效應進行分析并將兩者進行比較。根據前面對中國股市波峰和波谷的判定及股市周期的劃分,在1311個觀測值中,有592個觀測值處于上漲行情,719個觀測值處于下跌行情。
(一)上漲行情中不同特征公司股利公告日市場反應差異比較
表2為上漲行情中不同特征公司現金股利公告日市場反應差異比較。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于全樣本,在股市上漲行情中,公司現金股利公告的市場反應都顯著為負。
對于高盈余公司來說,由于比低盈余公司有更多可供分配的利潤。因此,股利增加會向市場傳遞利好消息,而股利減少則向市場傳遞利空消息。盈余狀況分組的結果顯示,高盈余公司現金股利增加公告的負效應顯著小于高盈余公司現金股利減少的公告效應,兩者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也就是說,在股市上漲行情中,投資者對利好消息的反應更樂觀。
對于大規模公司來說,由于融資渠道要比小規模公司更加廣泛,面臨融資約束的概率更低,因此,在同等盈余的情況下,股利增加會向市場傳遞利好消息,而股利減少則向市場傳遞利空消息。公司規模分組的結果顯示,大規模公司現金股利增加公告的負效應顯著小于大規模公司現金股利減少的公告效應,兩者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同樣說明,在股市上漲行情中,投資者對利好消息的反應更樂觀。
對于高成長公司來說,由于未來可能會有更好的投資機會,因此,在同等盈余的情況下,股利減少會向市場傳遞利好消息,而股利增加則向市場傳遞利空消息。投資機會分組的結果顯示,高成長公司現金股利減少公告的負效應顯著小于高成長公司現金股利增加的公告效應,兩者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與盈余狀況和公司規模分組結果類似,在股市上漲行情中,投資者對利好消息的反應更樂觀。
(二)下跌行情中不同特征公司股利公告日市場反應差異比較
表3為下跌行情中不同特征公司現金股利公告日市場反應差異比較。從表3中可以看出,對于全樣本,與股市上漲行情類似,在股市下跌行情中,公司現金股利公告的市場反應也都顯著為負。
對于高盈余公司和大規模公司來說,現金股利增加公告的負效應顯著大于現金股利減少的公告效應,兩者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這說明,在股市下跌行情中,即使對利好消息,投資者的反應也不樂觀,這與在股市上漲行情中投資者對利好消息的反應更樂觀的情況正好相反。而低盈余公司和小規模公司的股利增加公告卻獲得顯著的、較大的負的異常收益,說明投資者對利空消息的反應更為悲觀。
對于高成長公司來說,現金股利增加公告的負效應顯著大于高成長公司現金股利減少的公告效應,兩者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在股市下跌行情中,對于高成長公司來說,投資者對利空消息的反應更悲觀。
(三)上漲與下跌行情中不同特征公司股利公告期間市場表現差異比較
在前面的研究中,我們只是分別考察了股市不同周期下股利公告當日的市場表現,為了進一步研究股市不同周期下股利公告的信號傳遞效應,我們將綜合考慮上漲行情和下跌行情中不同特征公司股利公告的市場表現,同時為了使研究結論更加穩健,我們還將考察不同窗口期的股利公告效應。表4為上漲與下跌行情中不同特征公司現金股利公告在事件期市場反應的差異比較。
根據表4顯示,在股利公告窗口期[-5,5],對于高盈余公司來說,在股市上漲行情中,股利增加的利好消息顯著大于股價下跌時的公告效應,兩者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上述結果說明,在股市上漲行情中,投資者對利好消息的反應更樂觀。然而,對于高盈余公司來說,股利減少的利空消息在股市下跌時的公告效應要顯著差于上漲行情時的市場反應,兩者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這說明在股市下跌行情中。投資者對于利空消息的反應更悲觀。
對于大規模公司來說,在股市上漲行情中,股利增加的利好消息顯著大于股價下跌時的公告效應,同樣,股利減少的利空消息在股市下跌時的公告效應要顯著差于上漲行情時的市場反應。這說明在股市上漲行情中,投資者對利好消息的反應更樂觀,而在股市下跌行情中,投資者對于利空消息的反應更悲觀。
對于高成長公司來說,在股市上漲行情中。股利減少的利好消息的公告效應顯著大于股價下跌時的公告效應,同樣,股利增加的利空消息在股市下跌時的公告效應要顯著差于上漲行情時的市場反應。與盈余狀況和公司規模分組結果類似,我們發現,在股市上漲行情中,投資者對利好消息的反應更樂觀,而在股市下跌行情中,投資者對于利空消息的反應更悲觀。
當股利公告窗口期調整為[-10,10]時,上述主要結論并沒有發生變化。因此,可以認為我們的研究發現具有很強的穩健性。
四、結論
[關鍵詞] 歷史傳奇文本;電影特質;接受美學
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大手筆《英雄》的成功上映將中國電影拉出波谷,并以電影界里程碑的符號性標志使中國電影呈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況。中國影片在國際主流空間上映的帷幕從此被拉開,“中國式大片”到來的時代之門由張藝謀的雙手親自開啟。
但是,我們仔細審視“中國大片時代”到來之后近幾年相繼上映的大片,不難發現,從2005年的《七劍》《神話》到2006年的《墨攻》、2007年的《投名狀》、2008的《赤壁》《三國之見龍卸甲》《劍蝶》《畫皮》直至2010年的《花木蘭》《孔子》《蘇乞兒》,這些影片都是從民間故事、歷史傳奇中來建構自己故事文本的古裝片。
再回溯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特別是在幾次商業浪潮的洗禮之后,歷史傳奇題材的影片一直都是重頭戲。這就不得不讓我們來反思一下歷史傳奇題材廣受電影人青睞的原因了。究竟是這類題材中的什么特質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電影人將目光聚焦于這類題材的身上呢?這類題材究竟又蘊藏著什么樣的特質適合以電影畫面的形式將其呈現出來呢?筆者將在分析最早進入電影界的傳奇故事“木蘭從軍”的基礎上,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解讀歷史傳奇文本所深蘊的電影特質。
一、“木蘭從軍”故事的銀幕歷史回溯
歷史傳奇故事“木蘭替父從軍”在民間百姓間流傳很廣,而其史料最早始見于《樂府詩集》中的南北朝民歌《木蘭辭》,作為最早的敘事詩,其有著基本的故事情節,而其中作為“忠孝節烈”的敘事元素更是經過歷代傳奇小說野史的補充豐潤而使花木蘭的形象愈加豐滿。尤其是后來逐漸加上的有關木蘭婚姻愛情的故事成分,使一個忠孝節義的封建故事更增加了曲折動人的元素。
作為傳統的民間傳奇故事,“木蘭從軍”歷來都是很受文學與影視關注的一個敘事題材。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木蘭從軍”故事被屢次搬上銀幕的歷程:
1928年,民新影片公司出品的、由侯曜導演、李旦旦與林楚楚等主演的默片《花木蘭》,這是“木蘭從軍”故事第一次被搬上中國的銀幕。影片借助于“木蘭從軍”故事的本土性來沖破歐美電影類型在中國的壟斷,以其為中國百姓耳熟能詳的民族本土性特征走進當時的電影視野,為中國百姓廣泛接受,為中國電影早期發展的歷史添寫了重要的一筆。
1939年,由歐陽予倩編劇與卜萬倉導演共同對“木蘭從軍”故事進行適應時代特征的改編,并由黃耐霜、劉繼群主演、華城影片公司出品了黑白有聲影片《木蘭從軍》,成為抗戰時期的孤島電影之一的《木蘭從軍》,敘事重點已經由傳統的對父親盡孝偏移到為國家盡忠上來,并緊密結合當時大的時代癥候,成為特定歷史背景下造就的一部優秀的抗戰影片。
1963年,黃梅調的影片《花木蘭》被香港邵氏影業公司搬上了銀幕,由岳楓導演,凌波、金漢等主演。影片成功地將黃梅戲曲調“經過現代音樂理念的處理,晉升為一種現代化、精致化、時代流行曲化的傳統戲曲、江南小調的代稱”[1],對“木蘭從軍”故事的這一現代性改編,契合了當時現代都市型香港民眾的娛樂需求,一種現代都市的民間性消費悄然升起,而“木蘭從軍”這一歷史傳奇的時代特性特征得到彰顯。
2009年,“木蘭從軍”的故事隨著當下的大眾娛樂化消費再次進入電影人的視界,具有民族史詩性的大片《花木蘭》由馬楚成導演、中國內地和香港合拍,并啟用了地跨中、韓、俄的國際化明星陣容,以凸顯的影像視覺造型效果,成為新世紀中國影壇“大投資”“大明星”“大場景”“大票房”為其鮮明標志的“景觀電影”典型代表。
二、 “木蘭從軍”類的歷史傳奇故事文本內部所蘊藏的電影特質分析縱觀“木蘭從軍”傳奇故事百年來被反復搬上銀幕的歷史,英雄花木蘭的形象被不同導演多次演繹而煥發出更加多彩的光澤。從前面對木蘭故事的銀幕歷程回溯中我們可以發現,花木蘭的故事在不同的時代被不同的編導拍攝出來時,則有著不同的主題側重點。雖然電影人都選擇了這個婦孺皆知、大眾耳熟能詳的民間傳奇故事作表現對象,并巧妙借用故事中的人物、情節以及場景為影片的基本構架,但不同時期拍攝的影片花木蘭都折射著不同時代的精神與審美在其中,這與中國民間傳奇故事自身所蘊藏的電影特質有著很深重的關系。
(一)歷史傳奇故事文本所蘊藏的本土性特質
我們可以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解析歷史傳奇文本故事的本土性特質。接受美學認為,作家或藝術家進行文學藝術創作時,都先預設了一個讀者即隱藏的讀者在面前,藝術家的創作就圍繞著這個預設的讀者展開,文本的構建也以這一預設的隱含讀者為中心。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中,我們通過對“木蘭從軍”故事銀幕歷程的回溯了解到,1928年版的電影《花木蘭》就是為了與當時的小市民大眾審美需要相契合而拍攝的。當時的中國電影界被外國放映商與外國影片所充斥,商業利益至上的拍攝訴求決定了創作商們必然會將潛在的大眾市民作為接收對象,而文化素養不高但人數頗多的小市民則是很好的影片接受者。因此,電影創作商們就將目光鎖定在已經在民間流傳很廣,早已為大眾市民耳熟能詳地接受了的“木蘭從軍”的故事。以歷史傳奇故事文本作為電影創作的素材,無論是其敘事結構還是價值取向,都與當時的市民審美取向相契合,這樣,影片還未拍攝就已先入人心,再加上影片在創作時還汲取了很多傳奇故事的元素,使人物故事情節充滿曲折,尤其是“木蘭從軍”中女扮男裝這一故事元素更能契合廣大小市民的獵奇心理,所以就成為電影人在本土尋求電影素材的最佳首選。
(二)歷史傳奇故事文本主題的時代性特質
期待視野是接受美學提出的一個概念,意思是:“藝術接受活動中,接受者原先已有的經驗、素養、審美趣味等綜合形成的對藝術作品的一種欣賞水平和欣賞要求,即先在經驗形成對作品的一種潛在的審美期待。”[2]從這一角度來分析歷史傳奇故事文本主題的時代性特質,我們可以結合文本所處的時代來進行闡釋。1939年版的電影《木蘭從軍》,改編者們就有意識地將傳統的木蘭故事“忠孝雙全”母題轉移到側重強調其“忠君報國”的一面,擷取了木蘭故事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重點情節,完成了主題由“為家盡孝”向“為國盡忠”的中心置換。民間歷史傳奇故事“木蘭從軍”的愛國主題契合了當時抗戰反侵略的時代主題,在中國百姓中反響很大,激起百姓保家衛國的抗爭熱情,“木蘭從軍”類的歷史傳奇故事文本以其時代性特質在當時社會引起了空前的轟動。
與“木蘭從軍”故事有著相同母題的歷史傳奇故事被搬上20世紀30年代上海全民抗戰的銀幕的還有《西施》《梁紅玉》《岳飛盡忠報國》《蘇武牧羊》《》等一批抗敵御侮反侵略的影片,極大地滿足了抗戰時期孤島上海民眾抗日的渴望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