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德勝員工守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聽到德勝的名頭早于看到這本書,很多令我敬仰的管理專家們都發表過研究或贊揚德勝企業管理的文章,有人甚至把其稱為——“中國式管理的新范本”!與會之前,機工社的副社長陳海娟女士特意把新書快遞給我,并發過幾個短信,問我對該書的看法。
老實說,《德勝員工守則》這本書我翻看了三遍,但每一遍的認知都有不同。
第一次,只能算是“翻翻”,盛名之下,反而沒啥感覺。全書分成兩大部分,前面是“員工守則”,后面是“企業文化”;前者,可以印成小冊子,后者,可以辦成企業內刊(或者其內容有可能就來自于企業內部的報刊)。倒是該書的封面上印著德勝洋樓的管理者聶圣哲先生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一個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個不可靠的人!一個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個不可靠的民族!”
于是,我開始第二次打開這本《德勝員工守則》,這次算是“精讀”。讀后的感受是:這是一個“用心”在做管理、“用心”做制度設計的企業。
德勝,是家什么樣的企業?
總部位于蘇州工業園區波特蘭小鎮的德勝洋樓成立于1997年,員工不足千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農民工構成的建筑工人。德勝洋樓不是房地產開發商,而是一家房屋建造商,其主業是設計和建造美制木結構住宅(一種輕型木結構的低層單戶住宅,中國俗稱“美制別墅”)。因此,德勝洋樓公司可以說是“洋”與“土”的結合——蓋的是洋樓,但蓋洋樓的是中國最土的農民工。公司目前年營業額近6億元人民幣,在很多人看來,還僅僅是個“中小企業”,但它占據國內這個領域70%的市場份額,是一個典型的“小領域中的大企業”。
我們都知道,盡管在過去的十多年里,中國房地產行業飛速發展,但是建筑行業里并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工人”。建筑工地上辛苦作業的施工隊,基本都是由打零工的農民構成。那些今天還在田里赤腳干活的農民,也許明天就揮舞著泥瓦刀,站在了高高的腳手架上。我們明明知道他們還是“農民”,卻還是在他們的后面加了一個“工”字,仿佛他們階段性從事的行業能改變他們的身份。
問題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缺乏專業訓練、臨時拼湊而成的農民工隊伍如何確保建筑質量達標?沒有社保和醫保,住房、吃飯、工作條件皆簡陋的農民工,如何提高職業素質和技術素質?沒有高素質的工人,又如何能建造出高質量的房屋?小農意識長期浸染,又如何能正確理解產業流程下的管理思維?……
德勝管理的幾個關鍵點
據北京大學的楊壯老師和《商業評論》的王海杰先生介紹,他們曾多次實地考察過的德勝企業,他確切地告訴我們,在德勝公司,你真的找不到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工,他們在德勝公司不僅被訓練成合格的產業工人,而且被改造為文質彬彬的紳士。
這個轉變是怎樣發生的?在他們看來有幾個關鍵點——
1、給員工紳士的待遇:
從2002年開始,每年冬天的圣誕節,德勝公司都會在蘇州最豪華的五星級酒店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晚會。把全體農民工請到五星酒店來開大會,這恐怕是國內僅有的一家公司。德勝之所以舍得花費巨資,每年召集員工到最豪華、最高檔的酒店開會,是為了讓每位員工,尤其是處于社會底層的農民工享受紳士的待遇,感受高品質的生活,從而獲得一份自豪感和尊嚴感。因為,只有受人尊重、擁有尊嚴的員工才能反過來尊重自己的工作,才能把自豪感帶入工作之中。
此外,德勝公司還有這項措施,只要工作滿五年,每個農民工都可以免費出國考察一次。公司每年都組織一批員工到歐美國家去參觀學習——創始人聶圣哲的心愿是讓所有員工今生都能有一次機會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
德勝并非只是“偶爾”才給員工們這樣的紳士待遇,在日常管理中,它也同樣盡其所能把最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給予員工。與大部分的建筑工地不同,德勝的建筑工地有如下特點:施工現場整潔干凈,工作服、安全帽以及各種安全設施都齊全;工人不準帶病上班,如果發現帶病堅持上班,每次罰款30-50元;食宿條件非常好:宿舍24小時有熱水供應(條件好的還有空調),一日三餐有豐盛的熱菜熱湯,只要花一兩元錢就能吃飽吃好(公司給員工每人每天補貼伙食費20-30元)。
2、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
把散漫的農民工變成紳士和合格的產業工人,僅僅給予他們紳士般的生活待遇是不夠的,德勝公司在業務培訓和素質教育方面所下的功夫也毫不含糊。對于每位尚處于試用期的新職工,公司會做出特別提示:“您正從一個農民轉變為一名產業化工人,但轉變的過程是痛苦的。”
德勝對農民工的改造從最基本的個人衛生開始,在德勝的試用職工條例中有非常詳細的規定,比如:每天至少刷牙一次,飯前便后必須洗手,盡快改掉隨地亂扔垃圾的習慣,盡快改掉隨地大小便的習慣,衛生間用完之后,必須立即沖刷干凈,等等。日常生活中的衛生習慣和行為表現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基于此,德勝從最基本的衛生習慣著手,來逐步提升農民工的個人素質。
在工作場合,德勝要求員工“衣冠整齊、不得打鬧、不得穿拖鞋”,“工作時間埋頭工作,不說閑話和廢話”,“禮貌待人,見面問聲好,分手說再見”,“做錯任何一件事情,必須立即向上級反映,不誠實的人是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的”。
德勝的管理原則是“把話說透”(對員工的要求體現在規章制度中)和“把愛給夠”(給員工足夠好的待遇和福利),但是德勝也絕對不是一個容忍混子的老好人公司。它遵循國際通用的“1855規則”:10%的員工到年終要重獎,80%的員工予以肯定,5%的員工受到批評,最后5%的員工要被解聘。這最后5%的員工指的是有意怠慢工作或者工作不努力、未能完全履行自己職責的員工。
不過,這個解聘不是真正的解聘,而是給員工一次自我反省的機會。員工在一個公司待久了,待舒服了,難免產生惰性,所謂“三年一小癢,七年一大癢”,不良習性有可能故態復萌。那么,公司就讓他們清醒一下,把他們放到外面去,讓他們吃吃苦頭。被末位淘汰制篩選下來的員工在外面打工一年,就會重新發現公司的種種好處。如果這些員工果真心有悔悟,并誠懇改過,公司也愿意敞開懷抱,再度接納他們。這就是德勝公司的“吃一年苦工程”。
3、把“小人”變為君子
毋庸置疑,無論是從個人生活上把農民改造為紳士,還是從職業素質上把農民改造為合格的產業工人,都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對于散漫慣了的農民工,首要任務是讓他們學會敬畏制度和遵守制度。這就是《德勝員工守則》這本書的封面上所寫的那句——“一個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個不可靠的人,一個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個不可靠的民族”。
中國很多事情往往并不是沒有制度,而是有了制度不按制度辦事,或者在執行的過程中打折扣、走捷徑。聶圣哲對于國人好耍小聰明的習慣深惡痛絕,他認為正是國人好走捷徑、不守規矩、不老實按制度辦事的風氣,導致中國企業無法像德國和日本企業那樣制造出精品。
為此,德勝公司花費了很大力氣細化和完善公司的各種制度規定。德勝的員工人手一本員工手冊,這就是這本《德勝員工守則》。該守則中內容可謂洋洋灑灑、包羅萬象,除了上文提到的關于個人衛生和工作習慣的規定,還有關于生產和運營各方面的詳細規定:財務報銷、采購規則、質量監督、工程管理、倉庫管理、安全管理、用車規定,等等。
與此同時,聶圣哲也認識到,假如只有良好的制度,沒有具備良好素質、愿意遵守制度的人,制度也就成了一頁廢紙。假如只有高素質的人,沒有良好的制度設計,那么失去制度約束的君子也會逐漸走偏。因此,他一再申明,“制度只能對君子有效,對于小人,任何優良制度的威力都將大打折扣,或者無效。德勝公司的合格員工應努力使自己變為君子,或者說,要靠近君子,遠離小人”(這里指的“小人”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壞人”或“惡棍”,而是儒家所定義“君子”的反義詞,指的是不嚴格遵守道德規范和規則的人)。
4、反對管理貴族,培養藍領貴族
德勝管理體系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堅決反對。那么,如何對權力進行制約?如何讓智慧擁有發言權?而不是讓權力壓制智慧?德勝公司提倡精神貴族,反對管理貴族。
何為管理貴族?管理,本應“管人”和“理事”并重。但是相當一部分國人是官迷,只想當官,不想干事;當上官之后,只想“管人”,卻不愿“理事”。那些喜歡頤指氣使地指揮別人做事,自己不愿意動手實干的管理者,即為管理貴族。
反對管理貴族的第一步是從尊重勞動開始。所有德勝的新入職人員,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首先都必須在物業中心接受三個月的培訓,培訓期間從事打掃清潔、幫廚以及園林護理工作。德勝希望通過這樣的體力勞動,去除管理受培訓者身上的浮躁與傲氣,養成扎扎實實、耐心細致的工作習慣和務實精神。
第二表現在工牌上。所有管理人員的工牌上都有一句話:“我首先是一名出色的員工。”它時刻提醒每一位管理者不要以管理貴族自居,不要高高在上,而要對每一個下屬平和對待,對每一個員工的請求及時回復,踏實、認真地處理每一件事情。
第三表現在“代崗制”。所謂代崗制,是指管理人員每月必須抽出至少一天時間來參加一線勞動,具體工作由程序中心負責安排。
第四表現在對干部的要求比普通職工更嚴格。在德勝公司,管理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職位越高,越要精確按程序處理工作、辦理事情,更要嚴格服從公司統籌安排和熱情接受各個部門(或個人)的工作幫助與協調的請求。如果稍有怠慢和偏差,處罰將比普通職工嚴厲2-10倍。
為了反對管理貴族,德勝還設立了督察部。督察部下設質量監督官、制度監督官、公平公正官、神秘訪客、巡視員。這些監督人員擁有至高無上的監督權,任何干部都不得抗拒督察官的監督和批評,這非常有效地保證權力受到了制約。
總之,德勝是一家具有強烈個性色彩的公司,它的制度設計體現了企業創辦人聶圣哲對管理、對傳統文化的反思與對人性的認識。在聶圣哲看來,管理的本質就是教育,優秀是可以教出來的。企業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反復教育員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最終目的是把員工改造成個人品質和職業素質俱佳的人才。
德勝管理價值的反思
讀到這里,我個人在敬佩之余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
德勝公司的實踐證明,農民通過教育可以蛻變為成熟的產業工人,這或許是《德勝員工守則》最大的現實意義!因為當下中國社會以及產業的轉型,最多的人口紅利在農村,而最缺乏的群體則是合格“產業工人”,而德勝的管理,恰恰在兩者之間搭建了一個從制度建設到文化管理的橋梁,這是社會的需要,產業發展的需要,也是諸多管理者(特別是生產型企業管理者)的切膚之痛以及內心的渴望。
但接下來的問題是,當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第二季”,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農民工被尊重的心理訴求日益強烈,德勝這樣的具有相當“壓迫感”的員工守則還會被他們真心地接納嗎?隨著知識員工的日益增多,《德勝員工守則》這樣的東西又有多少可被其他行業的管理者所借鑒呢?
然而,就在我一直困惑的時候,前不久,我一位朋友的舉動令我對《德勝員工守則》這本書又產生了新的興趣——
我的這位朋友是大連一家知名的煤炭供應鏈企業的創辦人,公司規模近百億,員工大部分是知識型員工,在我朋友圈里,他對管理實踐的體悟以及理論上執著均令我感佩。于是,趁他來京之際,我特意送了他一本《德勝員工守則》,并簡單地談起了我對德勝管理的一些看法。令我有些驚訝的是,我的這位朋友竟對此書愛不釋手,并一再說,他最近對于制度建設、員工行為與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也有些體會。
各位領導、姐妹們:
大家好!我叫胡明,是淮南整備車間公寓的一名服務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認真做好平凡的本職工作》。
記得《德勝員工守則里》聶圣哲帶領大家說的那樣:我實在沒有什么大的本事,我有的只是認真做的精神。這句是多么地樸實,但其中的內涵又是多么豐富;在我們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堅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好同一件事,太養成長期認真工作與生活的的良好習慣,那么我們平凡的工作中就是一種不平凡了。
我從事公寓服務員這個崗位上已經二十個年頭。公寓服務員的職責崗位在一般人眼里不過是熟練制而已。每天不過是打掃衛生,登記叫班。然而我要說就是這平凡的崗位讓我得到了鍛煉,學會了工作技能與待人處世之道,我熱愛這個平凡的崗位。今天能在這里把我在工作與學習中的心得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的父輩是從機務段退休的老職工,與鐵路有著深厚的感情,看著父親駕駛著鐵龍奔馳在祖國的千里鐵道線上,我們全家都因此而感到無比自豪。因此當我還是一名學生時,我就憧憬著成為一名鐵路職工,為祖國的鐵路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的夢中,鐵路成了我人生中神圣而高尚并為之追求的職業。
風會錯過季節,雨會錯過草場。可幸運卻沒讓我錯過機會,1993年我終于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鐵路職工,到淮南整備車間公寓成了一名服務員。我的心情也像中了大獎一樣非常高興。然而沒過多久,我就再也提不起精神了,難道我心中為之向往的事業就是每天打掃衛生,叫班,那多無聊啊。理想與現實的差別簡直讓我有點悲觀了。
記得有一次,因為打掃房間與乘務員發生了矛盾,乘務員認為我沒有把床整理好,影響了休息。而且不停地責成我趕快打掃,我心里感覺非常委屈,丟下工具就跑回叫班室,就差點掉下眼淚了。工長唐師傅看到后,認真地問了我發生的事情經過,他聽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們的工作是為乘務員提供一個安靜整潔的休息環境,如果大車們休息不好,將影響到火車運行安全。因此大國們的要求是正確的。你從大車們的角度去考慮一下看,你就不會覺得委屈了。”當那個班的乘務員叫班時,唐師傅又當著我的面對乘務員說:“師傅,對不起了,我們的小胡剛上班不久,有錯誤,我代她向你說對不起!”大車師傅也說:“沒關系,我們態度也不好。”這時我的心一酸,眼淚真的掉下來了。感覺受到一次很深的教育,大車師傅、唐師傅這些平凡的人,一點沒有對我計較。于是我由衷地對師傅說:對不起!師傅,下次我一定認真做好我的本職工作。這次事情對我觸動很大。這件事讓我明白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不同的服務態度與處理方法得到兩種不同的結果。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的不平凡了。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公寓的叫班工作由電話叫班發展到計算機叫班,又到計劃聯網叫班,大大地簡化與降低了人的體力勞動。我為了快速掌握計算機叫班的程序的操作,不停地向單位的管理人員學習。對于不懂地地方就記下來向別的師傅學習。開始的時候,我們幾個班的服務員對操作總是不熟練,甚至失誤,由此可能影響正常的出退勤工作,我搞不清,以為計算機發生故障了。有一次由于計劃的失誤而造成誤叫,我非常著急,不知什么原因。找到車間的工程師陳孝明,他來一看就說:“不要急,分析一下,看看問題出在哪?”他幫我一起分析,指出是出勤時間點給的不對,并讓我打電話與計劃協調,很快就解決了。陳工的淡定與分析事情的整個過程讓我很受啟發,使我明白在公寓值班員這個平凡瓣崗位上也充滿了知識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