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寶貝的奶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主講人:李女士
李女士坐在我的面前,把女兒從3歲到17歲判若兩人的表現一一再現。
場景一:3歲的時候跟著媽媽去辦公室玩,當看到媽媽的同事吳奶奶說話時干咳了一聲,就趕忙將一個水杯遞到了吳奶奶手里,還奶聲奶氣地說:“吳奶奶,喝點水吧。”吳奶奶感動地說:“這孩子太懂事了,真知道心疼人。”
場景二:在翠微商場,一個幾乎與真娃娃一樣大的洋娃娃吸引了的興趣。李女士問了價格之后,自言自語說了一句:“這么貴!”然后她扭頭問女兒:“,要嗎?”懂事地搖搖頭。旁邊,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為媽媽不給自己買奧特曼而大聲哭鬧。男孩的媽媽滿頭大汗地想把兒子從地上拉起來,可男孩卻不停地打滾踢蹬。男孩的媽媽筋疲力盡地指著一旁的說:“小祖宗,快起來吧!你看妹妹多懂事。”
場景三:爸爸和商量:“寶貝兒,爺爺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在外地醫療條件不好,身邊也沒有人照顧。我和媽媽商量,想把爺爺接到北京,住你的小屋,給你在客廳打個隔斷,買個新床怎么樣?”已經17歲的立即撇了撇嘴:“不嘛!能不讓爺爺來嗎?他在外地不是有房子嘛!先別說爺爺的事,我去韓國旅游的事你們考慮得怎么樣了?旅行社催著交錢呢!”李女士說:“寶貝兒,這幾個月咱們家的經濟有點緊張,現在已經拿不出你的旅游費用了。”“你的卡不是能透支嗎?先透支些錢讓我去旅游,下個月你再還唄!”“你一個中學生,旅什么游啊?將來上了大學再玩不行嗎?”“人家就想現在去!你們口口聲聲說愛我,我一點看不出來!”
……
李女士認為女兒越大越不懂事、越自私。“3歲的時候就知道幫我拖地,可是現在她卻連襪子都不洗,就知道跟我們要錢!”
我注意到一個細節,便問李女士:“有大名嗎?”“有,叫郝思學。可是我們在家都不習慣這么叫她。”“你們平時稱呼孩子什么?”“稱呼多了,‘寶貝兒’是我們叫得最多的,另外還有寶寶、小寶兒、貝貝、心肝兒、妞妞、小貓等等。女兒小時候很懂事、學習又好,我和她爸爸疼都疼不過來。女兒4歲那年我和她爸爸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一家三口團聚了,我們就變著法兒地給女兒起不同的昵稱。別人都說聽我叫‘寶貝兒’很肉麻,但女兒卻似乎很受用,很愿意聽我們叫她的昵稱。就這樣,女兒的昵稱我們一叫就是17年。”
我聽了之后,意味深長地點點頭說:“其實,女兒就是這樣被你們給叫‘小’了!所以才越來越不懂事。”聽了我的話,李女士吃驚地看著我,不解地問:“昵稱會給孩子帶來這么大的影響嗎?”我用力地點了點頭說:“別看昵稱是個生活細節,但反映出來的卻是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問題。你們一直把她當成一個小寶貝兒,沒有隨著年齡增長教會她建立責任心與感恩意識,而這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第二節課: 實案分析
在各種兒童娛樂場所、幼兒園、小學門口,我們可以不時聽見“寶寶”之類的稱呼聲此起彼伏。一聲“寶寶”或“寶貝兒”喊出去,必有許多孩子回首,以為是叫自己。足見這已成為許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愛稱。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從心底把自己的孩子視作“心肝寶貝兒”、“心頭肉”,因此,在有的家庭,這樣的昵稱自然而然就成了孩子的另一個名字。
有些單親家庭,或者是丈夫在外地工作的家庭,妻子為了加倍補償孩子殘缺的愛,更是有意識地用諸多昵稱稱呼孩子。
還有的父母在孩子傷心、憤怒、哭鬧時,為了安撫勸慰孩子,忙不迭地用一連串的昵稱:“寶寶,寶寶,不哭……”
父母用昵稱呼喚孩子的一剎那,流露出的是萬般寵愛,孩子即使有再多的不遂心,也會融化在這濃得化不開的愛意中。
其實,如果昵稱只是單方面地表達了父母的愛意,似乎無可厚非,但昵稱的作用并不僅僅是單向的。“寶寶”之類的昵稱產生于嬰兒期,它對孩子的心靈撫慰和情感交流類似于無形的“奶嘴”,是伴隨著“奶嘴”而產生的,也應該隨著孩子的“斷奶”而終止。它和奶嘴一樣,僅僅適用于只能以哭聲或“咿呀”表達感情和需求的嬰兒。當孩子能夠奔跑、生活自理,尤其是上了幼兒園和小學以后,家長就應該理智地改口,稱呼孩子的名字。
因為“寶寶”之類的稱呼,將會給孩子這樣的暗示:你現在還是需要媽媽的照顧;你沒有長大;你不能受一點點委屈;你沒有能力承擔責任;你更沒有能力照顧別人;你要什么媽媽都會給你;媽媽會永遠在你身邊……
以昵稱表達愛意的父母一般也會在行為上溺愛孩子。在父母長年累月的強力“溫柔轟炸”中,再堅強、再懂事的孩子也會敗下陣來。在父母口口聲聲的昵稱中,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很容易退縮到嬰幼兒期。3歲就懂得關愛別人的,就這樣越大越不懂事。
第三節課:父母對策
有時候,父母的“愛”到了孩子那里卻成了“害”,他們在無意識中阻止了孩子成長的步伐。很多父母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稱孩子為“小祖宗”,孩子就真的會成為自己的“祖宗”;自己稱孩子為“寶貝兒”,孩子就真的會成為沒有斷奶的“寶貝兒”。父母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在孩子的轉折期適時改口
昵稱承載著父母對孩子的濃濃愛意,但是在孩子長大一些時就應該改稱孩子的大名。什么時候開始改呢?如果嫌改口比較生硬,可以在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上學,或假期旅游中開始。因為這些時機都是孩子人生的轉折點,孩子將面臨著在全新的環境與陌生的同伴建立友誼和合作關系,父母在這個時候改稱孩子的大名,有助于孩子成長意識的覺醒,增添他步入社會的勇氣和自信心。
2.在新學年開始時進行教育
比如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新學年意味著孩子升入新的年級。別小看這種變化,它能在孩子心中掀起不小的波瀾。孩子會感覺自己不是低年級的學生了,也會在內心俯視那些比他更小的學生,學校也會在不同的年級增設一些家務技能課程和感恩父母的活動。如果父母仍舊“寶寶”地叫著,就會抵消學校教育帶來的作用。因此,父母應該跟上孩子成長和學校教育的節奏,在稱呼上明示或暗示孩子:他的身份不同了,應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3.利用孩子的理想志愿代替昵稱
孩子在與家長交流的時候,或者在作文、日記中,總會暴露自己長大以后的夢想、理想。喜歡幽默的父母不妨就以孩子的理想代替昵稱,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如對于長大想當警察的孩子,家長可以戲稱“王警察”,對于想當醫生的孩子稱為“李醫生”,想當科學家的孩子可以稱為“張教授”……每一種職業都有一種或多種職業精神,如警察的膽大心細、勇敢奉獻;科學家的認真專一、思考創新;醫生的細心耐心、慈悲為懷等等。這些都可能隨著稱呼強化孩子長大的意識,為孩子的行為樹立良好的樣板。
家庭作業
1.檢查、刪除
父母應該自我檢查或相互檢查對孩子的稱呼,看看哪些稱呼會給孩子“長不大”的心理暗示,然后及時從家庭生活中將它刪除。
2.計劃、建檔
找出一些特殊節日,比如孩子的生日、元旦、春節、兒童節、青年節、母親節、父親節、新學期開始等,將每一個日子都賦予孩子成長的意義,逐步增加孩子的責任心,讓這些節日成為孩子成長的臺階。父母做好計劃后,存在手機備忘錄中,設置提前一兩天提醒的功能。注意:說教氣氛不可過重,否則節日將會變成孩子的受難日!
維蘇威火山大爆發毀了古羅馬的龐貝城。龐貝古城是亞平寧半島西南角坎帕尼亞地區一座古城,距羅馬約240千米,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維蘇威火山東南腳下10千米處。西距風光綺麗的那不勒斯灣約20千米,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勝地。
龐貝古城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游客們稱這里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它每天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們來這里參觀。穿梭在古城廢墟的大街小巷,進出于半毀的民宅、別墅、貿易市場、商鋪、面包房、溫泉澡堂、倉庫以及劇場、斗獸場、運動場,不禁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聯翩。
(來源:文章屋網 )
訴訟離婚需要準備的證據包括身份證據、婚姻關系證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證據、子女撫養證據、家庭財產證據、雙方經濟狀況證據、離婚損害賠償的證據等。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
(來源:文章屋網 )
大肚保溫杯買回來要洗嗎
大肚保溫杯買回來要洗。
新買的保溫杯一定要清洗,因為制作過程中會有許多程序,所以買回來要用開水洗,然后開水浸泡一天才用最好!不僅是保溫杯凡事需要入口或者貼近身體的東西都是需要清洗的,如衣服,水果,或者其它日常使用的東西。
大肚杯買回來怎么清洗
大肚杯買回來怎么清洗是大家經常會討論的,其實清洗的方法超級的簡單,具體操作如下:
1、將新買的保溫杯放入水中,從里到外洗一遍,然后往杯中倒入一些中性清洗劑,用刷子(可以用牙刷)蘸取清洗劑將背身內外來回重復的刷幾遍,直到認為刷干凈為止
2、將以刷好的“新買來的保溫杯”用清水沖洗干凈,為了防止殘留的洗潔精請多沖洗幾次,可以將清水加滿杯中然后用刷子在刷一遍,最后用手摸一下杯子里面和外面感覺沒有不是那么的感覺就OK了。
3、最后將燒好的開水,(要注意是剛燒好的主要是要達到100度)將開始倒入杯中(倒滿)把桿子擰緊,等到5個小時以后將水倒掉,在重復一次,第二次清洗干凈后就可使用了。
買大肚杯哪些是要注意的
1、材質316不銹鋼+聚丙烯塑料是最佳選擇。316不銹鋼是醫用/食品級的不銹鋼材料,安全。聚丙烯能耐超過100度以上的高溫,安全。
2、品牌一般選擇國產知名品牌即可,比如蘇泊爾,日本品牌虎牌、象印、膳魔師也都很好,但價格相對較貴,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
——某《統計結果》
周圍的朋友都羨慕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可愛的兒子,能干的老公,疼我的公婆——我知道,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
——謙寶秀媽隔代撫養沒問題,但千萬不要隔地撫養。我本人非常反對把父母與孩子長期分隔開,尤其是那些留守兒童,太可憐了!
——小郭郭媽隔代教育是孫輩的福氣,也是子女的福氣。我希望天下的孩子們都快樂成長,父母及長輩們萬事合諧。祝老人們健康長壽!
——牛牛爸奶奶是名優秀的小學老師,她很會教孩子。寶貝一天天長大,從不敢獨自站立到現在會走會跑,從只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樣簡單的詞到現在會說很多話還會唱歌,奶奶功不可沒啊!
——芊芊媽
我談隔代教育
寶寶姓名:張藝涵(牛牛),男,2歲10個月
生活中如果不是父母幫我們看孩子,我們哪有時間忙于自己的工作。所以我本人非常贊同隔代教育。
比如,我們家孩子發燒或是感冒,我們就會很緊張,而老人們有豐富的經驗,就比較淡定。日常生活中孩子稍有異樣,老人們馬上就能看出來,并對癥下藥,這一點使我們非常省心。
老人們平時還教孩子讀唐詩,識數字,認漢字什么的,由淺入深,打下一定的學習基礎。
看孩子的任務重大而繁瑣,因此,工作不忙時,我們也給父母“放放假”。其實父母喜歡看孩子,享受這天倫之樂,這對于他們的精神也是一劑良好的補藥,繼而對身體健康也非常有益,要知道精神療法有時比吃藥還管用呢。
隔代撫養也存在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老人們對孫輩過度疼愛,容易遷就孩子;在一些生活習慣或飲食上因循守舊,信息閉塞,比如縱容孩子喝甜水、吃彩色艷麗的小零食……這是一點欠缺。
我個人覺得,幼兒時期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成長最為關鍵,至于給孩子灌輸多少文化知識、認多少字、會說多少英文、會多少樂器等,都是次要的,只有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他將來才能更好的去工作和生活。
總之隔代教育是孫輩的福氣,也是子女的福氣。我希望天下的孩子們都快樂成長,父母及長輩們萬事合諧。祝老人們健康長壽!
開明公婆帶孫孫
寶寶姓名:梁文謙,男,3歲11個月
周圍的朋友都羨慕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愛的兒子,能干的老公,疼我的公婆——我知道,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
自從謙寶出生,婆婆一直在照顧他,沒有任何抱怨,沒有任何奢求,我懂得,這是老人對我們和孩子的疼愛,我從內心里感激他們,在行動上孝敬他們!
如今421的家庭模式越來越多,6個大人圍著孩子,難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奶奶帶還是姥姥帶或者是媽媽自己帶?這是每個新生兒家庭必須思考的問題。
誰來帶孩子這個問題,在我們家從來都沒有頭疼過。我和老公結婚以后,一直和公婆住在一起,剛結婚的時候,公婆就放話:早生孩子,我們帶。另外我也不太主張自己做全職媽媽,雖然上班的時候很舍不得寶寶,但為了以后能為他創造更好的條件,也為了在育兒的同時多接觸一些新鮮事物,我選擇了重回職場。還有謙寶的姥姥姥爺,他們也非常想帶孩子,無奈身在遙遠他鄉,只能作罷。這樣,帶孩子的重任就交給了公公婆婆,于是我們家2+2的育兒模式正式啟程了!
很多人覺得,孩子不能由老人帶,帶出來的孩子任性,嬌氣,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但我覺得這是極端的想法,如今的潮媽們寧可花錢顧保姆看著也不要家里老人帶,可我對我的公婆是一百個放心,一千個滿意,一萬個感激。
老一輩帶孩子確實和我們有一定的差別,因為存在迥異的育兒觀。我們看書、上網,知道什么是科學喂養,但老人們固守著傳統的養孩子的觀念。其實他們為我們帶孩子,主要起到的是看護作用,教育和培養還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用心來做。子不教,父之過,不能把孩子所有缺點的成因都歸結到老人身上,他們幫我們帶孩子已經很辛苦了。
我的公婆都出生在農村,雖然沒有太高的文化,但他們有寬容的心和開明的思想,在培養謙寶的道路上,他們也在不斷地學習和創新。謙寶今年4歲了,是一個健康活潑人見人愛的孩子。他結實的身體,開朗的性格,都要歸功于公公和婆婆的悉心照料。他們每天看護著可愛的孫子,看在眼里,甜在心里,雖然很勞累,很操心,但是他們累并快樂著!
在我們這個和諧的家庭里,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小分歧。比如給孩子吃涼還是吃熱,穿多還是穿少,生病了去不去醫院……在這些小的問題上,我有時也會和婆婆產生矛盾。
我心直口快,對婆婆就像自己的媽一樣,有什么說什么,從來都不憋在心里,我那個開明婆婆也從來都不和我一般見識。我發點小脾氣,公婆也不往心里去,事后等我心態平靜了再進行“說服教育”。
您發現了吧,我們這個和諧美滿的五口之家,不是因為有一個好兒媳,而是因為有一對開明的好公婆。
家庭和睦是公婆帶孩子的成果,子女孝順是公婆帶孩子的動力。孫子在茁壯成長,這可是公婆最大的欣慰。為了這份親情,為了共同的愛,我們會繼續努力!
我家三代同堂的幸福生活
寶寶姓名:郭恩顯,男,1歲半
我是上有老,下有小,已過而立之年的孩兒他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一家三代同堂的幸福生活。
我和孩爸都是上班族,寶貝小郭郭還小,只有一歲多。自從我懷孕以后,已經退休的姥姥和姥爺就從吉林老家來到北京長住照顧我們。其實河南老家的爺爺和奶奶也很想來,但是奶奶的腿腳不好,爺爺得留在家里照顧奶奶,所以不能過來。
隔代撫養有利也有弊。先說利:父母可以放心地去上班,由老人照顧寶寶總比從外面請阿姨照顧要放心得多。而且老人們也可以從寶寶的身上找到慰藉,享受這天倫之樂。
再說弊:其一,容易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其二,隔代撫養容易產生溺愛。不是有句話叫隔代親嘛,老人家最容易溺愛寶寶。其三,多數老人撫育寶寶只憑老經驗,不愿意接受新興的科學的育兒觀念與方法。其四,如果太累了,會對老人家的健康不利。
如何能讓三代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如何能減輕甚至消除隔代撫養的上述弊端呢?就來說說我的看法與經驗吧。
隔代撫養,父母盡可能多擠時間陪寶寶
有時我也想做個全職媽媽,這樣可以全心全意、每時每刻都陪著我最愛的小寶貝——小郭郭。如果你不是全職媽媽,就要盡可能地多擠出時間來與寶寶一起玩、一起樂。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不管你的工作如何忙,不管你的職位如何高,不管你的朋友有多多……都要盡可能地放下一切,因為什么也比不上你的寶貝,因為寶貝的成長只有一次,請盡可能的多陪陪他(她)。
雖然我平日上班,但小郭郭還是和我最親。平日里,我都盡量準時下班,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興高采烈地和一天沒見面的小郭郭打招呼、擁抱,告訴他媽媽好想你,然后還會陪他一起吃晚飯、一起玩玩具、一起看書……臨睡前給小郭郭喂奶,然后靜靜地摟著他入眠。我會告訴他媽媽有多愛他,媽媽會永遠陪著他,媽媽會永遠保護他,這對于小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有時吃完奶,小郭郭睡不著,我們就躺在床上玩一會兒,玩的很簡單,無非是拿個扇子或手帕之類的躲貓貓、親親小身體、做鬼臉,但小郭郭卻樂得嘎嘎地,似乎這比什么游戲和玩具都有趣。有時我還會給他唱歌。
郭爸爸也盡量按時下班,到家后除了和小郭郭玩,還要給他洗衣服、刷奶瓶,他是個好爸爸、好老公。
上班的父母們,你們的周末是否都給了小寶貝呢。反正我們的周末幾乎是完全給了我們的心肝寶貝小郭郭。上班的父母們,請你們一定要記住,好好利用周末的時間,不僅能陪養親情,消除親子隔閡,還能讓老人家休息一下。老人家平日里照顧寶寶是很辛苦的,周末了也要讓他們歇個假。
周末的好時光,我們盡量帶小郭郭去參加一些他力所能及的活動。例如:爬爬大賽、親子課堂,還有就是帶他去公園玩。公園里環境好、空氣好、還能讓寶寶接觸大自然。每次去公園小郭郭都很開心,郭爸爸則在一旁給我們照像,留住這美好的時光。
隔代撫養,要多與老人家溝通
一旦產生矛盾,晚輩不要直接指出老人們應該怎么做,而是要用探討和商量的口吻去和老人們溝通,這樣父母才會真心地接受我們的意見與建議。
老人家溺愛寶寶是個問題,但也在所難免。我們要學會“打太極”。心平氣和地和老人家討論,指出溺愛的種種害處,都是為了寶寶好,老人家最后總是會接受我們的意見的。即使當時沒有接受,相信他們也在暗中思考,等琢磨透了,溺愛自然就收斂許多。太極講究的就是以柔克剛、以退為進,這方法很適合用在老人們身上,你沒看早晨練太極的都是年齡大的。
為了讓老人家接受那些科學的育兒觀念和方法,我們可以用“花言巧語”動員他們去聽相關的講座,有時候第三方說出來的道理會使人更容易接受。
當老人家照顧寶寶有不當之處時,我們就要細心加耐心,委婉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會更好。
最后一句就是,隔代撫養沒問題,但千萬不要隔地撫養。我本人非常反對把父母與孩子長期分隔開,尤其是那些留守兒童,太可憐了!他們就那樣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放棄了,孩子不僅是家庭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啊,豈能放棄呢!上面是我的一點經驗與看法,愿與各位交流。
夢中看到媽媽回來了
寶寶姓名:王若般(芊芊),女,1歲半
奶奶在北京的日子
從寶貝出生到現在,我一直都守在她身邊。產假結束后,直到寶貝9個多月,我才不得不去上班,于是奶奶從老家來到北京幫我們帶孩子。
剛上班的時候,我每天打無數個電話給奶奶,問情況,后來慢慢進入了工作狀態,忙起來了,白天倒也不覺得有多想,只是一到下班,就急著往家趕,回家看孩子,到家看到奶奶帶著寶貝玩的不亦樂乎,心中總是充滿感激。
日子過得充實而忙碌。早上5點起床,我把寶貝一天3頓飯還有奶奶的早飯午飯都準備出來,這樣就不用奶奶一個人要帶孩子又要做飯了。
奶奶每天按時按點給孩子喂奶粉,喂飯,陪孩子玩,教孩子唱歌跳舞,給孩子講故事念兒歌,哄孩子睡覺……。奶奶是名優秀的小學老師,她很會教孩子。寶貝一天天長大,從不敢獨自站立到現在會走會跑,從只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樣簡單的詞到現在會說很多話還會唱歌,奶奶功不可沒啊!原本這些都應該我這個為娘的親自做的,卻全部交給了我的婆婆,孩子的奶奶。
有一天,老公鄭重其事地對我說,老婆,讓咱媽回家待一段時間吧,她也該回家看看了。是啊,從春節到現在,8個月了,婆婆一直在北京幫我們帶孩子,縱然心中有千萬個不舍,最終還是決定讓婆婆帶著寶貝回老家生活一段時間。
寶貝暫時隨奶奶在老家生活
9月的一天,我們一行回到老家,用一兩天安頓好孩子,我和老公又要踏上回京的路程了。這將是我們第一次離開寶貝,心中有多少不舍啊!
出門前,抱著寶貝熟睡的小臉蛋,親了又親,鼻子酸了,使勁忍著不讓眼淚掉出來……晚上到了家,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視頻。看見我們在屏幕上出現,寶貝伸著手,拍拍,對我們說:媽媽抱抱,爸爸抱抱……
后來的兩天,寶貝都很乖,只是早上起來沒看見媽媽,還是會哭喊幾聲找媽媽,但是奶奶說爸爸媽媽上班去了,跟奶奶玩好不好,寶貝就很乖的擦了眼淚不哭了。
有一晚視頻時,我在吃蘋果。第二天路過水果攤,寶貝不肯走了,一直指著蘋果說媽媽吃媽媽吃,奶奶說家里有,咱們回家吃,寶貝就是不依。奶奶只好買了幾個,讓她抱著一個,這才心滿意足的跟著奶奶走了。一回家,寶貝就指著電腦說開開媽媽吃,奶奶這才明白,原來寶貝讓奶奶買蘋果,是要自己拿著給電腦里看見的媽媽吃……婆婆跟我描述的時候,繪聲繪色,說得我放聲大哭,親愛的寶貝,你怎么這么懂事這么乖呢!
再后來,寶貝想媽媽了也不哭不鬧,只是不讓奶奶之外的任何人碰她的任何東西,即使是爺爺也不行,奶奶說,寶貝抱著媽媽給買的小書包,小帽子不松手,睡覺也抱著,還在夢里叫媽媽……
短暫的重聚
終于熬到十一假期,我和老公回到老家已是半夜11點多,寶貝早就睡了。
我坐在床邊看著寶貝,突然寶貝就睜開眼,還沖著我笑了,可沒等我說話,寶貝又閉上眼睡了,再過一會,她又睜開了眼,摸摸我,伸著手說媽媽抱抱,我抱起她,她趴在我的肩膀上迷了一會,然后抱著我的臉又親又啃……再然后,寶貝就興奮了,不睡了,一直玩到凌晨2點多,才又睡去。
我親愛的寶貝啊,你一定是在夢中看到媽媽回來了,睜開眼看見媽媽了還以為是在做夢,就又接著睡,然后又清醒了,才發現媽媽是真的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