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誠信教育主題班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誠實守信,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和標志,更是當代大學生塑造健康人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古往今來,人人都提倡誠實守信。下面為大家整理大學生誠信教育主題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方案一
誠實守信,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和標志,更是當代大學生塑造健康人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古往今來,人人都提倡誠實守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只有有了誠信,才能在社會事業立足,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和信任。
“誠信”的內涵
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外信于人、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首諾、踐約、無欺。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成。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一諾千金。
大學生誠信守則
立身誠為本,處世信為基
養德始于真,修業成于勤
忠誠報祖國,榮恥銘于心
信仰須高潔,立場當堅定
精誠探真知,獨創著文章
評獎要真實,考試應自警
真摯敬師長,坦誠待同學
文明行網絡,是非應辨明
花銷要適度,兼職重信譽
誠實求助貸,守信還款清
客觀薦自我,鄭重許承諾
踏實干事業,契約必踐行
考 試 誠 信
“誠信考試”是對知識的尊重考試作為一種評價手段,歷來是檢驗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以及選拔、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通過對考試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并提升“教”與“學”的質量。因此,考試也就特別需要“公平”與“公正”。而只有過程的公平才能保證結果的公正,才能保證評價的真實可靠,也才能為我們的下一步行動提供最為切實的指導。這就需要我們的誠信做保證。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在文明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基本道德素質,每一位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基石。樹道德之新風,立誠信之根基,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誠信考試是我們的基本行為規范。“車無轅不行,人無信不立”,文明考試從我做起,從每一位考生做起。
網 絡 誠 信
堅持依法用網,為網絡誠信強本固基。我們是網絡的使用者,當然,也必然是網絡誠信的建設者、網絡空間的守護者。一個充滿謊言,烏煙瘴氣的網絡空間,誰都不愿待。要時時刻刻想到,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不管是走到哪里,網上還是網下,都請背上誠信行囊。換句話說,我們自身要不斷增強責任擔當意識、誠信意識,文明上網、依法上網,爭做新時代的好網民。
資 助 誠 信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資助政策,逐步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階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資助范圍不斷擴大,資助標準不斷提高,資助領域不斷拓展,保證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和完成學業。助學貸款對我國的教育發展有著突出的貢獻作用,為保證資助政策發揮最大效果。
作為高校學子,我們應當做到誠實守信,實事求是,深入了解黨和國家有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強自立、勤儉節約,激發自己勤奮學習、積極進取、勵志成才、報效祖國的熱情,培養誠信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營造好學上進、和諧安定的校園氛圍
誠信作為責任需要我們來擔負。新世紀新挑戰,跨世紀的一種基本素養的養成,不僅需要監督和引導,更需要我們從自我做起!讓我們以誠信作為生活處世的原則,從道德操守著眼,從考試不作弊做起,讓誠實守信成為我們的習慣!讓我們齊心努力,共同營造良好校風!共同發揚誠信精神!
方案二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是大學生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為大力推進大學生誠信教育,增強在校青年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結合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誠信教育工作要求,6月11日下午,旅游學院在逸夫樓313組織召開全院班長、團支部書記誠信教育工作宣講會。本次會議由旅游學院學工辦主任劉艷主持。
宣講會上,劉艷老師首先就大學生誠信教育目的、主題教育活動內容進行解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誠信的基本內涵,提高學生征信意識、金融意識、風險意識、法律意識,增強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榮辱觀、價值觀。接著,要求各班委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迅速在各班級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主題班會活動。
與此同時,為擴大宣傳教育面,旅游學院還將進行線上線下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學院將線上利用微信公眾號、QQ群等方式進行全覆蓋式宣傳教育,加大對誠信文化的教育宣傳。同時,通過線下組織各班級召開“履約踐諾、誠實守信“主題班會,讓學生進行誠信宣誓、簽訂《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生誠信承諾書》和組織開展“做誠信大學生、構建誠信校園”主題征文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理解誠信的要義,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進一步激發青年學生爭做誠信大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學生誠信承諾書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是大學生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為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誠信意識,樹立大學生的良好形象,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我莊嚴做出如下承諾:
一、學習誠信:態度端正,嚴謹求實
努力學習,刻苦鉆研;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實驗,不偽造實驗數據,不抄襲他人作業;不剽竊他人學術成果;遵守考場紀律,自覺抵制各種考場違紀行為。
二、經濟誠信:以信立人,履約踐諾
嚴格遵守執行學校交納學費、住宿費等費用的有關規定,按時交納學費、住宿費、書費等費用;不謊報家庭經濟情況,不惡意拖欠學雜費;在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和各項資助過程中,如實填寫申請資料,不弄虛作假,不編造和提供虛假的證明材料騙取國家助學貸款和各類獎助學金,畢業后如期償還國家助學貸款;不惡意透支信用卡、電話卡等貸記卡;不偷竊、詐騙他人財物;不盜用他人手機、互聯網等信息獲取利益。
三、生活誠信:遵紀守法,弘揚正氣
在與人交往中誠信待人,遵守諾言,言行一致;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自覺約束與自己經濟實力不符的消費行為;講話負責任,按照學校規定的渠道與方式客觀、公正地反映問題,不夸大其辭,堅決抵制謠言蠱惑和故意制造混亂的行為;堅決抵制從事不正當生意,推銷虛假商業信息和假冒偽劣產品等行為;不、傳播有害、污穢、造謠信息;不在校園網或其他網站網頁上散發惡意攻擊信息或垃圾信息;不盜用他人賬號密碼、竊取和泄露他人隱私。
四、就業誠信:自尊自愛,修身明禮
不向用人單位提供虛假的成績單、獲獎證明和資格證書;不編造虛假的在校任職記錄與社會實踐經歷;慎重簽署勞動就業合同,不惡意違約。
關鍵詞:會計教學;誠信教育;職業道德;企業發展
實現有效的會計誠信教學十分重要,面對目前行業發展失范、誠信不足、利益沖突、違法亂紀現象的出現,加強會計教學中的誠信教育,成為企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充分地對會計教學進行有效的誠信監督,通過多種教育形式來對學生的誠信素質進行有效督導,從而來從根本上提升個人的職業道德操守,不斷地為他們今后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會計教學中誠信教育的必要性
1.會計誠信影響了市場經濟秩序
加強會計誠信教育對于構建完善的市場經濟秩序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對于市場經濟發展來說,堅持誠信、遵守職業道德能夠在根本上塑造有效的企業品牌形象,讓企業在經濟競爭和市場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面對越來越多的誠信喪失、行業示范現象,不少的會計工作人員都過多地為了私利來違法亂紀,私自制造虛假信息、挪用公款、以身試法。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經濟秩序,不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誠信教育決定了企業資本擴張
誠信教育決定了企業的資本擴張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只有講究誠信意識,在合作中平等互利互惠,能夠帶給合作者更多的信任感,從而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和良性互動。誠信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和核心支撐力量,只有從根本上加強會計工作人員的誠信意識,不斷地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才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個人生命價值,不斷地為企業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
二、如何在會計教學中滲透誠信教育
1.案例教學,增設會計誠信教學內容
案例教學,增設會計誠信教學內容。在會計教學中,應該注重對于誠信教育的滲透和強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從而來不斷地對其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以此來培育正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觀念。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網絡、媒體、書籍、雜志、報刊等方式來進行有效的案例選擇,通過實際真實發生的案例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講解和教育,從而讓他們理解誠信教育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幫助他們強化誠信意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自覺地履行誠信觀念,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正能量。
2.積極開展以會計誠信為主題的班會活動
積極開展以會計誠信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引導學生融入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去,感受到誠信品質對于個人職業生涯發展、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從而來幫助他們更好地提升自我。專門以“誠信”為主題來舉行班會活動,讓學生通過列舉相關的真實案例、搜集相關的資料、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和辯論活動等方式來對誠信問題進行深入地剖析和解讀,從而能夠更加嚴格地實現自我約束,不斷地提升個人的誠信問題,為個人職業發展和企業進步創造堅實的條件。
3.邀請企業專業人士進行會計誠信教育講座
邀請企業專業人士進行會計誠信教育講座,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誠信道德對于企業發展的促進意義,從而來從根本上促進個人誠信意識的養成和誠信品質的塑造。比如可以請法院和審計局的工作人員來學校進行關于誠信問題的講座,借助于實際案例來理性地分析誠信對于個人職業發展、企業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來不斷地引導他們培育誠信觀念,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能夠自覺地履行誠信,不斷地強化自我誠信責任意識,在責任和利益面前能夠合理有效地把持自己,從而實現個人的有效成長。
4.將誠信教育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
將誠信教育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落實到日常的教學環節中去,從而來加強誠信品質的塑造。把誠信教育落實到平時的各個學習環節中,學生考試、作業、實習、學業成績等多個方面都應該積極地落實誠信觀念,堅持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同時,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應該以職業化發展的心態來嚴格地要求自我,不斷地幫助他們將誠信作為自身發展和進步的首要核心,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來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長,以此來從根本上提升會計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更好地促進個人會計職業生涯的發展和進步。
三、結語
會計教學中誠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部分,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市場經濟秩序。在會計工作中講究誠信、遵守職業道德,成為所有會計工作者工作的重要任務和基本原則,從而不斷提升工作效果和工作質量。在會計教學中滲透誠信教育,可以通過增設案例教學、開展以會計誠信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邀請企業專業人士到學校講解會計誠信教育講座、將誠信教育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從而來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誠信意識,在今后的會計工作中堅持誠信、遵守職業道德,維護正常的市場發展秩序。
作者:劉曉寧 單位: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段悅蘭.淺談會計教學中的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4:35-36.
[2]李玉清.淺談會計教學中的誠信教育[J].成功(教育),2010,04:221.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幾年來,學校一直高度重視誠信教育活動的實施,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書記為副組長的誠信教育活動領導小組。提出了“創建誠信校園,塑造誠信教師,培養誠信學生”的誠信教育目標。積極踐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上下一心,達成共識,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營造濃郁的誠信氛圍,提高全校師生員工的誠信素養。
二、加強學習、廣泛宣傳,實施誠信教育
我校現有小學生848人,教職工63人。經過多年的教育和培養,我校廣大師生有比較好的政治素養和道德素養。近年來,特別是在多種經濟成分、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多樣化大眾傳媒的作用下,師生誠信素質受到了很大的挑戰,針對這種狀況,我校在實施誠信教育時,旗幟鮮明的提出了“兩個提高,三個明確”的教育要求。一是提高廣大師生對誠信內涵的理解水平;二是提高廣大師生誠實守信的自覺意識。同時明確誠信校長的要求:廉潔奉公、奮發有為、坦誠待人、表里如一、履約踐行、率先垂范;明確誠信教師的要求:遵紀守法、廉潔從教、敬業愛生、教人求真、勇于創新、與時俱進;明確誠信學生的要求:尊師敬長、遵章守紀、誠實學習,誠實做事、自尊自律、學做真人。同時,在校園醒目的位置懸掛誠實守信圖片、標語、格言等,引導學生樹立誠信觀念。在校園內開辟專欄2個,宣傳實施誠信教育意義、目的、任務和要求。學校充分利用宣傳陣地,堅持不懈地進行以誠信為重點的道德規范教育。通過“五·四”開展“誠實守信”演講活動,“六·一”開展全校師生誠信簽名儀式,“清明節”師生在“夾心灘”公園開展“誠信宣誓”活動、在“十·一”舉行“誠信與我同行”歌詠比賽、在“元·旦”舉辦“我心中的誠信形象”征文和書畫評比,通過多種活動形式,激發廣大師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廣大師生從身邊小事做起,提高誠信素養,誠信育人、誠信立人。
三、依法治校,落實責任,實施誠信管理
全面加強學校誠信守法教育。努力提高全校師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積極維護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在學生中間倡導文明、誠信、健康的生活娛樂方式。從小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學生的自護能力,牢牢把握課堂主渠道,在各科教學中滲透誠信守法教育,通過聽廣播、觀看錄像、電影,辦法制宣傳園地、黑板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誠信守法教育,并邀請法制副校長每學年來校舉辦2次法制講座,班主任利用班隊會課每學期開展一次法制、禁毒和環保教育課。約束行為,增強少年兒童誠信守法意識。
四、內強素質,外樹形象,開展誠信服務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具有雙重屬性。為此,我校切實改進工作作風,以人民滿意不滿意,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一是把環境宣傳教育作為誠信環教育的切入點,如在校園內設立環保教育宣傳欄2個、環保宣傳標語(牌)12塊,班級進行誠信板報競賽,不斷為誠信教育營造濃郁的氛圍。二是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會,開展誠信教育。每學期少先隊、教導處開展諸如“愛鳥日”、“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等,“誠信護綠”的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增強學生誠信意識。三是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誠信宣傳教育活動。我校堅持每學期組織同學們誠信凈化、綠化校園,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走上街頭進行誠信衛生清掃和誠信環保宣傳活動,在活動中體現誠信。四是學校把誠信教育活動從校內延伸到校外,走進自然、深入社會,定期開展實地考察、社會調查活動,樹立起“人人講誠信”的意識。通過辦實事、說實話、求實效,不弄虛作假。規范辦學行為,純潔校風、教風和學風,創建誠信校園,取信于學生,取信于家長,取信于社會。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五、實踐活動中感悟誠信,積極營造誠信氛圍
[關鍵詞]藏區 小學生 誠信 教育
人們常說:“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我卻要說:“誠信是德,它是人與人交往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種美德,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以誠信教育為突破口,加強藏區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在平等的人際關系中引導誠信
學會尊重本身就是道德規范的核心要求,因而,進行誠信教育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誠信教育的人際關系環境。在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中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結合他們身邊的點滴事例,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和教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個性,從一些小事抓起,讓他們懂得這是誠信品格的基本要求,并敢于改正自己的錯誤。
二、為人師表,以身立教,以人格魅力感染誠信
學習成績不是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會不自覺的犯同樣的錯誤――喜歡用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確實,有許多班級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成績是不錯,但他們卻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些班級班風不正,學生滿口謊言,是非不分,哥們兒義氣濃,教室里的東西經常不翼而飛……如此等等,教師們也不會引起重視。一些教師平時要求學生在教室里循規蹈矩,保持教室衛生,而自己卻在教室里隨意亂丟亂放,甚至講桌上都是亂糟糟的;嚴格要求學生作業保持書寫工整、規范,而自己卻在黑板上書寫潦草、凌亂;要求學生講文明,懂禮貌,自己卻在學生面前直呼同事姓名;要求學生說話算數,自己給學生的一些承諾卻不能兌現……。身教大于言教,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事事為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小節,通過點點滴滴樹立誠信、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
三、活動為主,創設情境.在情境中體驗誠信魅力
誠信是一種美,當代人都追求美,追求外表的華麗、漂亮,卻忽略了心靈美,其實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心靈美?我認為誠信是立身之本,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心靈美的基本準則首先應該是誠實守信。可見,學校在“以德為先”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各項德育活動中,誠信教育應成為首要教育內容和培養目標。那么,怎樣才能將理念轉化成學生有意識的行為情感模式呢?在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以最常見的一些問題和事情為切入點,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創設的情景中親身體驗,自我感悟,自我反省,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一)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知道誠實守信的基本含義。
懂得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代社會更需要誠實守信的人。開展了以《做文明小公民》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認識到做一個文明小公民,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從而明辨是非,不斷提高學生文明素養,使學生逐漸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開展以《誠信――人之根本》為主題的誠信故事會,讓學生在古今中外誠信典范人物的動人故事中,深受教育和感染,并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深入反省并改正自己身上的一些陋習和錯誤,比如:不按時交作業,抄襲他人作業,考試作弊,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撒謊等諸多不誠信的表現。
(二)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學校因素都會導致學生的不誠信,使學生錯誤地以為當今社會“老實人吃虧”“不能講真話”等。并且由于家長對孩子的毛病的一貫縱容,老人的溺愛,家長自身行為的影響及學校重智輕德的教育現象,都會導致孩子養成驕橫、不講道理、不誠實的惡習。借助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和家教指導中心,讓社會、家長都參與到誠信教育之中,通過調查問卷、討論、交流、分析孩子不誠信的原因,并幫助孩子克服自身的不良習慣,做一個實實在在,表里如一,講誠信的人
(三)利用本土資源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等一系列愛心教育。邀請一些有名望的當地老藏人到學校給學生講故事,說格言,讓學生從本民族的故事中了解一些藏族的民風民俗和模范人物,并從中體會到誠信是藏民族自古以來都有的一種美德。從一句短短的格言中感知藏族人民誠信人格魅力的所在。只要我們大家擁有一雙智慧眼睛,一顆純潔的心靈,就能感覺得到藏族人民的誠信之美無處不在,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播種下誠信的種子。
一、活動目的:
為深入貫徹學習科學發展觀,體現教育育人的方針,團委和學生工作部開展以“誠信為本,感恩于心,回報于行”為主題的活動,通過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創造“人人講誠信,處處講文明”的良好校園氛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誠信以及感恩意識,并能付諸實際行動。教育我校全體學生牢固樹立“有信用者榮,無信用者恥”的誠信是非觀,以及“知恩圖報”的感恩觀在行為中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進而塑造自己健康的道德人格,探索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活動方案:
(一)進行相關的誠信感恩教育實踐活動(具體活動及時間安排見附表)
1、 以團委的名義將向全院學生發出“讓感恩與你我同在”的倡議。
2、學生開展誠信現狀問卷調查。通過此辦法進一步了解大學生道德素質現狀,并進行針對性教育。
3、利用課外活動,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深入細致地、有針對性地進行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提高誠信道德修養。
4、以座談的形式組織本校區受助學生進行感恩、守信教育,讓貧困生與老師和學生代表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敞開心扉,共同解決和分擔他們心中的困惑與無奈,了解貧困生們的真實感受,拉近與他們心靈上的距離。
5、“感恩格言,誠信誓詞”的征集活動。由班推選優秀作品,并由學生會進行評選。
6、“誠信在我心中”主題征文活動。
7、舉辦“知恩、感恩、報恩””主題演講比賽。引導學生把目光放到周圍和自己身上。以此為大家提供了一次交流、學習和思考的機會,使感恩意識滲透到每位同學的心中,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8、舉行誠信承諾簽字活動。各班級經過召開主題班會討論之后,形成各班級的《誠信文明公約》,并由班級每位同學在誠信公約上簽名,作為誠實守信的承諾,并由學生會保存。
9、以班級單位,召開“誠信感恩教育大家談”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以班級、團支部為主體,發動引導學生關注和參與誠信感恩教育,讓學生進行自我解析;著重加深受助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和回報意識。同時,對于表現好的學生,及時通過宣傳欄等形式進行表彰,樹立宣傳典型。
(二)在開展以上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學生誠信評價與監督體系
首先,把學生個人誠信與各類評獎評優、就業推薦等掛鉤,學生綜合測評、獎先評優以“誠信”作為一項基本要求,引導學生誠實做人、踏實為學。
如對于失信學生采取取消該生當年評優資格乃至通報銀行停止其貸款等措施。
其次,逐步建立起符合實際的、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團支部班委會評議、學校評議等全校廣泛參與的大學生及接受資助貧困生誠信度測評體系。
2、 建立學生信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