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愛情小說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張小嫻作為風靡于港臺的都市言情女性代表作家,她的小說大多反映的是現代都市年輕一代對愛情的理解。她用特有的溫情又犀利的筆觸寫出一個又一個深入人心的愛情故事,在打動人心的同時,又治愈人心。本文從讀者接受的角度分析張小嫻都市愛情小說的暢銷原因,著重分析其文本內容、作者表達的觀念和藝術結構擁有的藝術魅力。
一、文本中展現的世俗生活與讀者接受的關系
(一)取材生活拉近讀者與文本的距離
張小嫻的小說選材大多取自日常都市生活瑣事,情節內容平凡而典型。正因為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她的愛情故事向來不是關于王子和公主的理想王國,而是蕓蕓眾生的世火俗煙。蕭富元曾在采訪她后說道:“她喜歡眼觀耳聽,街上一對男女吵架,她會駐足聆聽,聽他們吵什么,觀察他們如何相處,社會新聞事件中男女之間的矛盾心理,也是她取材的重點。”
這也就意味著張小嫻的小說是香港都市男女愛情現狀的縮影。當主人公穿梭于“灣仔”“西界”“淺水灣”“尖沙咀”等讀者耳熟能詳甚至居住的地方,心中會升起極大的親切感。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使讀者融入其中,參與小說的情節活動,體會小說人物的多彩人生。張小嫻不僅使用人們熟悉的真實的地名,而且選取現代都市人們經常出入的地方,熟悉的地點和場所縮短了文本世界和讀者之間的距離,讀者不再以旁觀者的眼光閱讀文本,而是置身其中,與小說人物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作者的選材會決定隱含讀者的存在,所謂“隱含讀者”,“不是真正現實的讀者,甚至不是理想讀者,而是一種可能出現的讀者,一種與本文結構的暗示方向相吻合的讀者”,張小嫻的都市愛情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和市民群眾讀者,因其著重刻畫都市女性在愛情、友情方面的成長以及她們生活和事業的獨立,迎合了現代都市女性讀者的閱讀心理和期待,從而使“隱含的讀者”轉變成現實的讀者。小說中那些句句肺腑的內心獨白,同時也是廣大生活在都市里期待愛情、陷入愛情迷茫、在愛情中成長的讀者的情感歷程的寫照,使得讀者對于文本內容能夠完全接受,并能和文本互動交流。
(二)女主角獨立性格滿足讀者心理需要
張小嫻的小說,全部從女性視角來展開情節,她所刻畫的女主人公形象雖職業不同,但都擁有著獨立自強的性格,她們大多是接受過高等教育,有著出色工作能力的都市麗人。事業蒸蒸日上的她們相信愛情,執著于愛情,有著打破傳統道德束縛的反叛精神。張小嫻側重展現現代都市女性對于烏托邦式的愛情愿望的表達,她筆下的女性形象對于愛情體驗的自我表達可以復現出廣大讀者在愛情生活中所體味過的感受和心情,使得讀者獲得一種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獲得的心理補償和共鳴。
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在張小嫻所塑造的人物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作者取材于現實,女主人公們和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在戀愛時會向朋友抱怨男友的粗心和愛情的苦惱,并且會發出很多大膽的愛情宣言。程韻的朋友曾在三人聚會中發出“一個女人,一生之中,無論如何要當一次第三者”的大膽宣言。雖然言語大膽,但間接表達出現代都市女性對于自由平等愛情的渴望和追求。小說中大量描寫生活瑣事的片段能引起讀者極大的共鳴,特別是女性讀者,并且將自己與人物進行對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追求開放、平等,女性地位上升并且要求進一步平等與解放。張小嫻小說中表現生活瑣事的特點,可擊中讀者閱讀過程中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使得讀者感到親切,極大滿足了讀者的閱讀需求。
二、張小嫻特有愛情觀對讀者的啟示
(一)借小說人物之口表達特有愛情觀
張小嫻擅長把自己對愛情的認識融入她所塑造的人物當中,通過對人物的性格刻畫、語言描摹、心理揭示間接地表露出自己對于愛情的理解。她所塑造的女主人公通常為愛而活,相信并執著于愛情,會因失去愛情而歇斯底里,郁郁寡歡。但她們在失去愛情的痛苦泥沼中掙扎之時,正是她們破繭重生之刻。作者在令人對愛情心懷絕望的時刻,在文本中穿插了許多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從而表達自己對于愛情的理解。例如《荷包里的單人床》中的蘇盈在最終結束與愛人秦云生的愛情的時候,得出了“愛情本來不復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的結論。語言通俗平直,但含有極大的醒悟解脫之意。這樣的愛情觀提升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自我意識,使偏執的讀者不再執著于過去的愛情,而是珍惜眼前的生活。
作者為了讓她的愛情觀使讀者信服,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在小說中穿插了大量貼近人心的細節,這些場景幾乎每個戀愛的人都經歷過。并通過讀者的閱讀行為來揭示作品的愛情本質,通過描寫主人公戀愛時經常做的平凡事來展示愛情的美好,為的是傳達出一種“愛情是一件很平凡簡單的事”的理念,從而拉近文本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接著借助小說人物來揭示現代都市人戀愛的通病,引起讀者的共鳴。最后通過視愛情如生命的主人公對愛情的徹底醒悟,來傳達出愛情不過是人生感悟的思想,打破并超越讀者的期待視界,使得小說主題思想深入人心。
(二)特有愛情觀對讀者的情感治愈作用
張小嫻所持的“愛情觀”,揭示出現代都市人的情感現狀和情感心理。在大都市的重重壓力下,人們在情感生活方面或多或少有病態的表現。在張小嫻的小說中她把這些癥狀融入人物形象中,且犀利地展現出來,表現出人們因愛情迷茫陷入痛苦的狀態。在她的小說中,男人多因在愛情中的貪婪和恐懼的無法平衡從而導致背叛愛情,女人因為怕被男人背叛,從而缺乏安全感和產生巨大的占有欲。張小嫻力求在小說中闡明她的愛情觀,因為愛才會產生缺乏安全感的癥狀,因為缺乏安全感才會產生占有欲,產生想把愛人“吞進肚子里從子宮直到心房,我不會讓你離開我”的巨大占有欲。如果說男人在愛情中是在貪婪和恐懼之間無法平衡,那么女人就是在愛和安全感之間無法平衡。在《三月里的幸福餅》中張小嫻曾寫道:
“也許每個女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一個楊宏念,一個徐文治。一個是無法觸摸的男人,一個腳踏實地。一個被你傷害,為你受苦,另一個讓你傷心。一個只適宜作情人,另一個卻可以長相廝守。一個是火,燃燒生命,一個是水,滋養生命。女人可以沒有火,卻不能沒有水。”
張小嫻筆下的愛情小說體現出強大的社會效果:“接受者從閱讀中獲得的經驗進入他生活實踐的期待視界,修正他對于世界的理解并且反過來作用于他的社會行為。”張小嫻在挖掘出現代都市人情感癥結、使讀者發覺自身并進行對比從而引起強烈共鳴的同時,也為情感癥結開出了一張張良方,在揭開讀者情感傷疤的同時,抹藥包扎使其徹底治愈。
三、文本的藝術魅力對讀者的吸引
(一)別有洞天的情節結構對讀者的指引暗示
在情節結構上,張小嫻善用伏筆和轉折,在情節發展之前,在文本中埋下線索點明結局。“作者為引導讀者而用語言設置了一個個路標”,而“讀者是踩在這些所指物的聯系點上進入本文的”,讀者在接受的同時必然會思考這些所指物圖景的相互作用,并且“它們總是預示某種即將到來的事情”。在張小嫻的小說中,這種結構很明顯。例如《三月里的幸福餅》中故事的開始部分就寫道“我怔怔地望著屏幕上的她,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會相遇,相愛而又相分,一切仿佛是明天的雨,從來不由我們控制”。作者點出了女主人公和她的愛人之間的緣分及結局,引導讀者站在她所指定的“路標”上,預示了將來的命運,引起了讀者對小說文本新的期待視界,產生“他們是如何相愛,又為何分離”的疑問。在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也引起了讀者閱讀的興趣。
張小嫻除了擅長伏筆的使用,更喜歡利用結構的轉折來打開小說另一片天地。張小嫻的愛情故事慣用一種敘述模式,就是在小說的前半部分寫女主人公如何迷戀她的愛人和她的愛人給她帶來的歡愉和痛苦,后半部分寫女主人公通過愛情的洗禮領悟到愛情的真諦,蛻變成長為更成熟的人。連接前后兩部分的就是轉折地帶,這個轉折代表著女主人公愛情的徹底幻滅――愛人的死亡。這一轉折的出現會給讀者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打破他們的期待視界,但同時閱讀到轉折地帶的讀者心中又有一種“應該如此”的感覺,從而提升了他們的期待視界。這也是張小嫻用語言所設置的“路標”之一,引領讀者走到小說發展的“轉彎”處,這是小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臨界點,它預示著未來的新天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二)意象下的豐富寓意對讀者的吸引
張小嫻小說文本的一大特色就是喜用意象,特別是經常把意象嵌在小說題目之中,比如面包樹系列(《面包樹上的女人》《面包樹出走了》《流浪的面包樹》)、《三月里的幸福餅》和《再見野鼬鼠》等,與意象相結合的題目,奇特而新穎,擁有讓人無法琢磨透的神秘感,從而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在張小嫻的小說中,自然類意象占大部分。比如面包樹系列中的面包樹、月亮、藍魔鬼魚,《三月里的幸福餅》里的雨、蓍草、夜鶯與紅玫瑰,《荷包里的單人床》里的雪花、櫻草、迷迭香這些代表月份的意象等,這些自然意象大多浸透著豐富的童話和民間傳說,擺脫了單調寫實的描寫,而帶有神秘浪漫的色彩。
比如有關月亮的傳說就提到了多次,在《荷包里的單人床》中的“長腳烏龜和短腳烏龜”的故事,“恩戴米恩的月光”凄美的神話愛情故事,《流浪的面包樹》的非洲傳說,《面包樹出走了》的斐濟傳言等。張小嫻在穿插童話傳說片段的同時賦予了月亮這個意象更為飽滿、神秘的象征意義和韻味,她在多部小說中使用月亮意象,因為一來月亮是中國經典意象,在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輕而易舉地就能讓讀者理解其中的意味,加上他國關于月亮的童話、傳說故事,為月亮意象注入異國情調,使得月亮意象更具靈性和神秘感,既提升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審美期待,又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增加了日常生活經驗,提升了自己的品味。
崇高從其理論伊始,就把對人類心靈意義的叩問作為自己的鵠的,把對人的命運和生存的思索當作自己的本原性問題,正如利奧塔德所說,和其他美學、藝術范疇不同,崇高不在藝術中,而在對藝術的思辨中。正是通過藝術和美學的思辨,崇高把人的根本性問題作為自己的問題。《玉觀音》這部小說塑造了主人公安心的人性美。它是海巖的一部以公安為題材的愛情小說,它的故事情節跌宕離奇。通過表現平凡人物在情感事業中所表現的崇高美來說明崇高美的現實意義。《玉觀音》這部小說通過分析主人公安心的形象,塑造她在愛情和事業上的崇高形象。安心是一名女公安,在緝毒事業中割舍了她與楊瑞的愛情及她與毛杰的情感。當愛情和事業發生矛盾時,放棄愛情,獻身事業。崇高的審美價值是鼓舞人們去從事某種創造性的宏偉理性。《玉觀音》這部小說通過安心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人物平凡的崇高偉大。讓人們能從這部文學作品中理解、模仿和學習人物形象的人性美,摒棄虛假崇高美,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性。
關鍵詞:崇高;崇高美;玉觀音;安心
Thecontentssummary:Loftystartfromitstheoriestomankindthemindmeaningaskstobeourownof,regardingasouroriginproblemtothedeliberationtotheperson''''sdestinyandexistences,positivesaysuchasthevirtuousofthebenefittower,andotherestheticses,theartcategorydissimilarity,loftynotintheart,butintoartthink.Thinkthethinkingthroughartandestheticsesexactly,thebasicsexproblemofapersonisourownproblem.《Thejadeviewsound》thisnovelmoldedthehumannatureofhost''''spublicsecurityofficial''''sheartbeautiful.Itisaromancethattakepublicsecurityofficialasthetopicofthesearock,itsstorydetailsfallstheodd.Passtoexpresstheordinarypersonintheemotionbusinessexpressloftybeautifultoexplainloftybeautifulrealisticmeaning.《Thejadeviewsound》thisnovelpassestheimageofanalyticalhost''''spublicsecurityofficial''''sheart,moldingherinloveandloftyimageonthebusinesses.ItisafemalepublicsecurityofficialtoAnXin,cuttingoffherinseizepoisonbusinesswithYangRui''''sloveandshewithMaoJiehero''''semotion.Whentheloveandbusinessestakeplacetheantinomy,givingupthelove,dedicatingthebodybusiness.Loftilyappreciatebeautythevalueistoencouragethepeopletobeengagedinacertainandcreationandgrandreasonableness.《Thejadeviewsound》thisnovelpassestohaveAnXinthispersonthingimagetomold,outstandingloftygreatnessofordinaryperson.Letthepeoplebeabletocomprehendfromthisliteraturework,mimicryandstudythehumannatureofthepersonimageisbeautiful,abandondeceitfulandloftybeautiful,moldtheoneself''''sperfecthumannature.
Keyword:LoftyLoftybeautiful
AnXinJadeviewsound
1.《玉觀音》是一部情節跌宕的愛情劇
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女子和三個男人發生的愛、恨、情、仇的情感關系,而這種情感關系又深深根置于公安題材的大環境中。在這種小與大的成長融合中,人物的情感閃耀著崇高的光環。女主人公安心是曾經拿過全省跆拳道冠軍的女緝刑警,她清純、善良而且富有正義感。她與校長兒子鐵軍相愛,又與毒犯毛杰發生關系,雖與鐵軍結婚,但又宿命般地生下了毛杰的孩子。毛杰是個毒犯子,他在被自己最心愛的女人安心和緝毒刑警們抓獲后,父母及哥哥先后死去的情況下,開始瘋狂地報復,殺死了鐵軍。而后安心隱姓埋名在北京遇到了楊瑞,兩個人的感情開始極度升溫。楊瑞為了和安心在一起,榮華富貴全失。當楊瑞與安心帶著兒子小熊回南德辦理結婚手續時,毛杰報復殺死了親生兒子小熊,最終死于潘隊長的槍下。從這個故事情節中可以看出人物的情感關系可分為:一是,安心和鐵軍的平凡愛情。這種愛情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鐵軍長于安心七歲,家庭背景較好,由于安心護理校長這個機緣,使二者相遇,并在父母的同意下相愛、結婚。在平凡的生活中如果沒有毛杰的出現,二人可以其樂融融,平平安安地過完平凡的一生。二是,安心和毛杰之間扣人心弦的感情。這種感情經歷在于它的發生之時就是個錯誤,它沒有涉及愛情的深度,只是一個女孩空虛寂寞時的一個填補,也可以是一種介入。豪放、帥氣的大男孩的魅力是一種誘惑。外表漂亮、清純,又是跆拳道高手的安心足以使毛杰傾心。這種感情發生之后,注定成為小說情節展開和人物升華的關鍵。三是,楊瑞和安心刻骨銘心的愛情。這個愛情是貫穿于整個小說故事的前后的。之所以說它刻骨銘心是因為它經歷了生命、時間的考驗,把一個北京的小混混升格為一個有責任心的大男人,而它又是一個飽經感情風波,在生死之間徘徊,繼續從事緝毒工作的女公安的最后情感寄托和力量支撐。安心想過平凡普通的生活,但現實環境卻使她置身于公安事業中。平凡中見偉大,從平凡中塑造了人物的崇高形象。
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是由一條主線,多條復線構成的。安心和楊瑞的情感關系是小說的主線,這個故事是由楊瑞以一個傾訴者和觀察者的身份娓娓倒來的。他與安心的愛情由于安心的公安身份而變的深邃和離奇。在了解安心的情感歷史和與安心共度危難時,他的情感伴隨著安心的生死離別而顯得成熟而偉大,他愿以一生的時間去等她的愛人回來。人物在情感方面的不舍不棄和犧牲讓我們崇敬。在楊瑞與安心情感發展和深入的同時小說的故事情節變的跌宕起伏,兩個人看似平凡的愛情卻經歷了牢獄之災、營救楊瑞、南德之行、毛杰報復、小熊之死、毛杰被擊斃等故事。其中又穿插安心身世之迷、安心與鐵軍的愛情、安心與毛杰的情感,毛杰販毒被抓、安心指證、毛杰報復、鐵軍之死等故事情節,這些故事情節相互穿插,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在每個情節展開,使人物作出抉擇之時,在正義的勇敢的不畏犧牲的情感割舍中顯現出崇高美來。
2.通過人物形象分析透視人物形象的崇高美
《玉觀音》是一部反映公安題材的愛情小說。當愛情遇到公安事業,個體獻身于集體時,人物形象得到了升華。這正是首要分析的人物——安心。
小說的序中寫到“謹以這個故事獻給讓我們獲得安詳、夢想、包容和的所有女性,愿她們比我們更加幸福。”主人公安心就是安詳、夢想、包容和的所有女性的代表。
鐘寧知道安心與楊瑞的關系后,通過關系把安心在跆拳道的工作辭退,安心并沒有責怪誰。“安心表現得比我預想的還要心平氣和,她沒有一句抱怨和詛咒,甚至沒有興趣再談起這件‘糟事’。她的寬容和平靜讓我感動。同時讓我更加羞愧和自責。”這是楊瑞在三環家具城找到安心時的感受。通過他的語言我們感覺到了安心的包容之心。她很信命,她說:“以前一個相面的說過我,說我年輕的時候多災多難。我一想,這都是命中注定的,氣也沒用。”不知這是他對楊瑞的開脫,還是對自己的。把自己的不幸淡而化之。她有自己的夢想,她說:“我六歲在清綿老家上的小學,比正常學齡小一歲,十一升入中學,十七參加高考,分數剛剛過線。因為我有一塊全省跆拳道女子冠軍金牌。所以被廣屏公安高等專科學校首輪錄用。三年大專畢業,按照公安部的規定,公安院校大專畢業生一律下放基層公安機關鍛煉兩年。在我自己的要求下,我被分到了南德市公安局緝毒大隊,當內勤。”“……南德是進入中國的一個門戶,是一個斗爭最激烈最殘酷的地方,所以,我去了南德。”體現她的夢想是作一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的一名好公安。這是因為她接受了學校內部的一種氛圍,那就是渴望戰斗。這個氛圍是一個巨大的場,身在其中,就必然被它吸引,被它左右,在它的軌道里旋轉,它的引力,能讓你不知不覺改變自己。總之,她在本書中被塑造成一個溫柔、賢惠,對自己很苛刻,對別人忍讓,非常本分的女人,你對她發火她一點不吭聲,想找她傾訴她也有自己的觀點。她擁有像觀世音菩薩那種慈悲、寬容、善良、忍耐、母性、崇高、偉大的品質。
崇高是什么?從美學角度講“崇高顯示實踐主體同客觀現實之間的尖銳、激烈的矛盾和斗爭,以其獨特的審美形態表現著人類發展進步過程的復雜性、曲折性和艱巨性,具有重要的什么價值”①崇高必須通過社會實踐及面對復雜矛盾而進行斗爭.安心是一名女公安,她親臨緝毒現場,抓毒犯.不料毒犯就是他的情人毛杰,由此產生事業和情感的矛盾,她選擇了正義,毅然指證毛杰.
“所謂崇高,通俗一點說,就是通過艱巨曲折的社會實踐和嚴峻復雜的斗爭而表現出來的充實而高大的美,就是那種鼓舞人們為集體,為國家乃至為人類去從事某種創造性的宏偉理性。”②由此觀點對崇高的詮釋,可以看出崇高和偉大相關,我國古人認為大即崇高,崇高即偉大。主人公安心在面對復雜矛盾極其斗爭時,她的崇高表現:一是愛情上的崇高.毛杰犯毒被抓,安心在法庭上指控毛杰,善良本性和公安職務相矛盾.安心說:“毛杰應當去死,但我不想他死在我手里。”毛杰畢竟如癡如狂地喜歡過安心,但作為一名公安,履行責任就要大義滅親。所以她放棄情感走向正義;在楊瑞因鐘寧事件而身陷牢獄時,她從辛勞的父母那拿來30萬元多方搭救楊瑞,在法庭上各個人物各懷鬼胎,作偽證,指控楊瑞,看到了人性的低劣一面。而安心卻不舍不棄,用金錢換回那些人的良知,還了楊瑞的清白.安心的父母則傾家蕩產,只為了女兒的幸福,從父母對安心的愛中也讓我們感到了親情的偉大。二是事業上的崇高,在事業與愛情發生矛盾時,她放棄愛情獻身事業。她與毛杰了結個人情仇后,放棄和楊瑞的愛情繼續從事無名的公安事業,楊瑞和安心在南德經歷的生死離別,雖然身體的創傷已好,但安心失去了親生骨肉小雄,兒子是被毒犯毛杰殺害的,而毛杰又是小雄的親身父親。在失去了丈夫鐵軍,兒子小雄,安心覺得不能在這個世界上再續她與楊瑞的愛情,她不應再追求什么幸福,他希望楊瑞在沒有她的日子過的比自己幸福,也希望兒子和丈夫在另一個世界過的比她幸福。她希望愛自己的人幸福,而自己卻選擇了繼續從事公安緝毒事業,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貢獻。從一個普通的女警銳變成一個最后打入販毒集團內部的臥底人員。這種獻身事業的精神鼓舞著人們為集體為國家乃至為人類去從事某種創造性的宏偉理性。由此看來,安心是一個崇高的女性。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面對著拋頭顱灑熱血的斗爭,驚天地泣鬼神的業績,英雄的豐碑,以及平凡的偉大,也會有感到自己平庸而激起一種高山仰止,奮發向上的感受”③潘隊長向安心說了一位隱姓埋名八年打入販毒集團內部而犧牲的同志,這位同志的犧牲讓我們惋惜,自愧不如而激起一種高山仰止,奮發向上的感受,同時他也成為安心效仿的楷模,但從這本書中的其他人物身上,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是一種平凡的偉大,他們也同樣讓我們感動,楊瑞、潘隊長、鐵軍等形象躍然心頭。楊瑞是從一個小混混升格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大男人的。從不成熟到珍惜愛情,讓人們感到愛情的堅貞與美好。鐵軍一副憨憨的樣子,是千萬家庭中平凡的一位男性的代表,最接近大眾,他是愛安心的,他對安心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他的那種倔犟勁也給人一種平淡、可靠、接近人性的美感。潘隊長是一位為了緝隊事業投入全部精力,有家難回,他對毒犯疾惡如仇,他關心愛護下屬,但從不把自己的價值觀點強加給下屬。從這些人物身上的點滴之處,我們在感動著,平凡的偉大。這種偉大我們從身邊的生活中也可以演繹,所以我們會效仿。
《玉觀音》這部小說是成功的,他所講述的故事很適合中國觀眾,它能恰到好處地激起作為中國人的那種情操的升華,這種升華沒有僵化地說教,而是在愛情中讓我們覺得有時小我的犧牲是偉大的、崇高的、值得尊敬的,讓我們感到平凡的偉大。
3.《玉觀音》崇高美的現實意義
要談崇高美,我們不得不討論一下什么是美,崇高美的范圍和界定。美學大師蔣孔陽認為“美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它是人類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實踐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質力量,在對象中實踐出來,從而使對象成為一種能夠引起愛慕和喜悅的情感的觀賞對象。這一形象就是美。”④崇高是美學的基本范疇之一,從、審美形態上它可分為:自然崇高、社會崇高和藝術崇高。“在自然崇高中,常常顯現為外在形式的粗獷、嚴峻、生糙、丑陋;在社會崇高中,則常常表現為承受挫折,摧殘的慘痛,藝術中的崇高則兼有自然崇高和社會崇高兩類對象的形式特點”⑤《玉觀音》是關乎人的情感崇高,因此本篇論文涉及的崇高美是屬于社會生活范疇的。它關乎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和人在社會中對自身價值的取舍。這部小說所宣揚的崇高美沒有突出個人的英雄主義和高尚的人道主義,而是接凡大眾的生活,突出平凡中的偉大。人物在平凡生活中遇到波折時的選擇和斗爭,把這種選擇和斗爭置身于公安緝毒事件中,這種個人的情感犧牲顯得偉大而莊嚴起來。它同時宣揚了女性的偉大。主人公安心希望得到平凡大眾的親情與愛情,但生命的波折和作為譯名女公安的道義卻讓她不得不投入戰斗而放棄愛情。主人公人性的升華是符合我們大眾的價值評價標準的,是合情合理的。她的美麗、善良、寬容,讓她得到兩次愛情;她的慈悲、忍耐、母性,讓她與兒子小熊有一段美好的生活回憶;她的崇高、偉大使她重新投入到緝毒戰斗中。在這篇小說中將主人公安心的本質力量中的真和善發揮的淋漓盡致,給人以崇高美的享受。她的形象不象其它小說中的崇高人物形象,如哈姆萊特那樣讓人仰止,也不象那些舍身取命的英雄人物那樣讓人高不可攀。她很有典型性,她的獨到之處就是她的崇高形象上具有的女性的那種安詳、包容、、母性的美,以及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對這種美的不舍棄,對這種美的執著。馬克思說:“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大家對這種女性美的追求是否也會推動社會的進步呢?我想最起碼它會使社會道德人性倫理想更好的方向發展。
《玉觀音》讓我們有一種實實在在的感動,摒棄了對虛假崇高的厭惡之情。主人公安心和楊瑞在去烏泉的火車上關于老潘講的那位為緝毒殉職的無名英雄展開了一場關于崇高偉大的思想討論。“我們感動,同時我們也理解潘隊長的兒子為什么不感動,因為前些年把崇高和偉大搞得太泛濫太虛假了。要求人人都去崇高和偉大,人為起哄似的造起那么多崇高和偉大,終于把人們的感動之心變成了厭惡之心。人們厭惡虛假的東西是正當的。躲避崇高本質上就是躲避虛假,是躲避他做不到或不想做或連感動多不感動的東西……”⑥透過主人公之口,作者的言辭抨擊了當下的時弊。我想這也是作家為什么要寫平凡的偉大來感動那些已經對崇高偉大感到麻木的人們,希望他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來伏平人們的創傷,讓人們學會感動。
在這個社會上讓人們去感動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們不應因幾個虛假而使我們的善良之心泯滅,瑕不掩瑜只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明辨是非之心我們就應把好的事跡發揚光大。“感動中國,2004年人物”給徐本禹的頒獎獎詞感人至深“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里,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畢業聲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來了本不屬于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的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的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著。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⑦感動中國,我們被感動著,可喜的是有這么多的事跡讓我們感動,還有這么多的人有這樣的感動之心。徐本禹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他本人肯定不會想以此來出名,他只想做一名支教者,給貧困的山區送去一枚知識的指南針。他所做的事,任何一名大學生都能作到。在常人的眼里他犧牲了大眾價值取向中功利性的東西。正因為別人不做而他做了,相對與普通人,他就是一種崇高,是平凡中脫穎而出的偉大。《玉觀音》這部小說同樣也讓人從中得到感悟。這是文學的功用所在,它啟發人什么是應該追求的,什么應該是摒棄的。使人們能塑造一個更完美的人性。
注釋
①《美學原理》閻增武/著黃河出版社第239頁
②《世界文學名著及其美學鑒賞》李樹林/著吉林大學出版社
③《世界文學名著及其美學鑒賞》李樹林/著吉林大學出版社第18頁
④《美和美的創造》蔣孔陽/著第48頁
⑤《世界文學名著及其美學鑒賞》李樹林/著吉林大學出版社第21頁
⑥《玉觀音》海巖/著群眾出版社第347頁
⑦東北師大校報2005年3月17日第1043期第三版
參考書目
[1]《美學原理》閻增武/著黃河出版社
[2]《世界文學名著及其美學鑒賞》李樹林/著吉林大學出版社
[3]《美和美的創造》蔣孔陽/著
[4]《玉觀音》海巖/著群眾出版社
[5]東北師大校報2005年3月17日第10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