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基金分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南方基金分紅爭議案塵埃落定,但圍繞基金分紅的話題卻沒有停止。
仲裁案塵埃落定
南方基金公告稱,2010年3月26日,收到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裁決書》,具體裁決如下:(一)被申請人應向南方穩健成長貳號證券投資基金退還管理費計人民幣702.71元。(二)本案仲裁費為人民幣5011元,由申請人承擔人民幣1002.20元,由被申請人承擔人民幣4008.80元。(三)駁回申請人的其他仲裁請求。
2009年6月2日,南方穩健貳號的基金份額持有人袁近秋就該基金2007年度的基金分紅問題,對南方基金提出了仲裁申請,要求南方基金賠償其紅利損失及相應利息共計66586.52元,退還管理費2041.49元,爭議標的總額為人民幣68628.01元。
仲裁過程顯示,雖然申請人的賠償請求被駁回,但南方基金也未能“完勝”。仲裁庭認為,無論是否考慮基金面值之調整,南穩貳號基金在2007年度均完全符合《基金合同》第15部分第3條“基金收益分配原則”約定的情形,均具備分紅條件,理應分紅。而在分紅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未能安排實施基金分紅,違反了《基金合同》的約定,構成違約。不過,仲裁庭認為,南方基金未實施基金分紅雖然構成一項違約行為,但是該違約行為與申請人所主張的財產損失之間并無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分紅無關漲與跌
對于申請人提出因公司未實施南穩貳號2007年度分紅導致其遭受實際損失的主張,裁決書認為,未分紅行為不會導致申請人的財產價值遭受任何減損,更不決定基金凈值的漲與跌,申請人沒有行使法律和合同賦予的贖回權利,而是繼續同意或默認被申請人的受托投資活動,申請人就自然應該接受最終的投資結果(或盈或虧),直到贖回其基金份額,這是一個證券類投資的基本常識和道理。
南方公司新聞發言人稱,這一看法準確闡述了開放式基金分紅的意義和對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影響,并對該項裁決事項表示滿意。
不少基金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也指出,開放式基金分紅與否和基金持有人利益是否受到損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開放式基金分紅不會造成基金持有人持有資產價值的改變,投資者可通過贖回的方式進行等值的變現,持有人資產價值的改變是市場波動引起的。
業內人士還指出,開放式基金分紅,其實質就是把基金凈值中可分配收益的一部分以紅利方式分給投資者。通過分紅而來的收益,本身就是基金凈值的一部分,分紅后基金凈值會自動除權,持有人的總資產并不會因為分紅而增加或減少。通俗地講,開放式基金的分紅就是把投資者的錢從投資者的左口袋放到了右口袋而已。
不過,分紅與贖回還是有一點區別,主要在于,持有人贖回時還要支付給基金公司一筆手續費,即贖回費,而基金主動分紅則不產生這筆費用。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贖回意味著投資所得需要繳納所得稅,而分紅則完全免稅。
當然,從管理費收入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基金公司不希望資產流出,往往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契約中的漏洞不分紅或者少分紅,采取份額拆分等手段以規避分紅,或千萬百計地把分紅推遲到最后一刻。
分紅與否還看目的
網上的一項調查顯示,53.3%的投資者在基金分紅時會選擇紅利再投資的方式,傾向于現金分紅的占45.6%;有63.9%的人認為基金分紅次數的多少也會對其選擇基金產生影響??梢?,分紅已被多數投資者較為看重的。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分紅還是要究其原因,看其目的,不能一概說所有基金分紅就是好,或者是頻繁分紅就是不好。
有的時候,基金大比例分紅是出于持續營銷的需要,以高分紅來吸引眼球?;鸱旨t還有另外動機,即在特定的時候可能反映了基金經理對后市的判斷。對后市判斷不是太好,或是在找不到可買股票的時候,就把一部分紅利返還回去。當然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有一些基金規模太大,基金經理覺得很難管,通過分紅可以降低規模。比如華夏紅利最近一次每份基金份額派發現金紅利1元,總額高達78.4億元,創下中國基金史上單只基金一次分紅金額最多的紀錄。由于華夏紅利基金目前的份額接近80億份,單位凈值為3.334元,總資產規模達到近250億元。在震蕩市場中,大規模的基金運作起來相對比較困難,船大難掉頭。分紅以后,華夏紅利資產規模降到了200億元以下,對投資操作比較有利。這一定程度上也是基金公司為投資者利益考慮。
因此,分不分紅利要看具體情況,最主要的是基金公司是否從持有人利益出發來對待分紅問題。
誰勝誰負仍存爭議
對于上述裁決究竟誰勝誰負,市場看法各異。
分析人士認為,南方基金對仲裁結果滿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雖然被判“違約”,但不需要就此進行賠償。如果裁決賠償的話,還可能引發更多持有人提出相同要求。所以這一仲裁結果很聰明,有點各打五十大板的意味。
對申請仲裁的基金持有人來說,仲裁后沒有得到1分錢,還要倒貼仲裁費,似乎得不償失。但是,“雖然他個人付出了很大的成本,但是為我們廣大的持有人發出了聲音”,德勝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表示,“這個事情還是有意義的??梢远酱倩鸸具M一步端正自己的行為”。
江賽春提醒,基金行業必須要時刻關注持有人利益,這是基金行業最根本的利益。雖然這次基金公司只返回了那么一點管理費,實際上基金公司也是嚇了一身冷汗。其他的基金公司也將從中吸取教訓。
基金持有人的律師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張遠忠律師認為,從裁決結果看,南方基金公司違約并承擔80%仲裁費,違約的另一種解釋是失信。與仲裁請求相比,南方基金公司贏了95%的錢,或者說基民沒有得到應該得的錢,但對基金公司來說,信用與金錢哪個更重要?
對南方基金,張遠忠律師仍然不依不饒,他還代基金持有人正式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行政處罰申請書》,要求證監會對南方基金公司違約不分紅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張遠忠的依據是,根據《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52條第6款規定,對基金公司違約不分紅行為的行政處罰措施有:責令改正,單處或者并處警告、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處罰措施有:單處或者并處警告、罰款。
分紅行為受到規范
在分析基金公司為什么不肯分紅前,我們先來看看基金分紅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基金分紅是中性的
所謂基金分紅,就是基金實現投資凈收益后,將其分配給投資人,是投資回報的一種體現方式。其本質是經過會計處理后,把基民的錢從左口袋轉移一部分到右口袋,并不改變總的數目。也就是說,分紅只是對投資收益進行分配,它本身并不會憑空創造出新的收益,也不會改變既得收益。因此,基金分紅本身是中性的。
盡管分紅本身只是一種收益分配的制度安排,但它對封基和開基的影響卻是不同的。 “分紅對于封閉式基金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封閉式基金存在高折價,因此基金持有人希望通過高分紅而引導封閉式基金回歸凈值?!背啃腔鹧芯恐行难芯繂T王蕊表示。
事實上,我國的封閉式基金由于在創立時就有嚴格的分紅規定――當年90%的可支配收益必須在次年進行分紅,因此原先封基分紅并沒有多少爭議。不過從2007年我國執行的新會計準則加入了“公允價值”一條后,也導致了封閉式基金的分紅出現了爭議――有的封基在計算利潤時扣除了公允價值,有的則沒有。計算方法不同,導致兩只投資收益相同的封閉式基金可能會有不同的分紅方案。
然而分紅本身對開放式基金的影響要比封閉式基金小很多。開基的分紅方式有兩種:現金分紅和紅利再投資。選擇現金分紅的效果和贖回基本相同,即把左口袋錢放到右口袋中,而選擇紅利再投資的話則等于把左口袋的大面額鈔票,換成了小面額鈔票,并繼續放在左口袋中。比如原來買了1000份凈值為2元的基金,分紅后變成了2000份凈值為1元的基金,結果基民口袋里的錢一點沒變――還是2000元。
分紅與否有影響
盡管分紅本身對投資收益沒有直接影響,但卻可以在技術層面上降低投資成本。在美國,基金分紅可以起到避稅的作用,因為基民投資基金獲得的收益要征收資本利得稅,但由于美國政府鼓勵分紅,所以基民從基金獲得的分紅收益就可以免征資本利得稅。另一方面,分紅可以為本就有意贖回部分基金的投資者免去贖回費。
而按照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我國從2008年3月份起,企業在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上的紅利所得可以免征企業所得稅,而差價收入要征收企業所得稅。即對企業投資者來說,基金分紅也能起到避稅效果,但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基金投資不管是紅利所得還是差價所得,都不需要繳納所得稅。不過個人投資者依然可以依靠分紅來免去贖回費。
除了這一操作層面上的好處外,基金分紅也可能對基金的短期走勢產生一定影響。因為分紅需要賣出股票,降低倉位以兌現收益,所以當分紅后市場上漲時,分紅一定程度上會對基金凈值的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選擇現金分紅的投資者,相當于主動減倉了,但當分紅后市場下跌時,分紅卻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金凈值的下跌幅度,客觀上起到了規避市場風險的效果。
換而言之,在牛市中,基金經常分紅會降低投資回報;在熊市中,則反而會起到降低風險,鎖定收益的作用。比如2007年10月17日,萬家180基金每10份分紅8.9元,客觀上大幅降低了該基金的倉位,因此從10月中旬上證指數登頂6100點到12月中旬滑落到4800點的這段下跌行情中,萬家180基金的凈值跌幅在所有投資主板市場的指數基金中是最小的。
是否合規看契約
要注意的是,盡管分紅客觀上會對基金的短期走勢產生一些影響,但長期看,決定基金走勢的依然是基金經理的操盤能力和整個市場的走勢。因此我們不能以是否分紅作為評價一個基金是否優秀的標準。如果基金合同中沒有硬性分紅規定的話,則分紅與否完全可以由基金公司說了算,但如果基金合同中明確規定要分紅的話,則基金公司理應分紅。
比如華寶興業收益增長和南方穩健成長2號一樣,成立將近3年,每年都具備分紅的條件,卻從來沒有分過紅。然而該基金的合約中卻只是說“該基金收益每年最多分配6次,每次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可分配收益的50%”。規定了分紅次數上限和每次分紅比例下限,卻沒有硬性規定必須要分紅,因此其是否分紅完全取決于基金公司。就算3年不分紅,也依然沒有違反合約。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表示,基金是否分紅最終還是個契約問題,基金只要沒有違反契約中的分紅約定,就沒有問題。投資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選擇高分紅基金,或者不分紅的基金。而此次南方穩健成長2號的問題正是出在了其基金合同中明確有“全年分配比例不低于年度可分配收益90%”的約定卻沒有執行,違背了契約精神,因此才被張遠忠律師抓住了“小辮子”。
不分紅只為管理費
那么南方基金為什么死活都不肯分紅呢?
基金公司在該分紅(可分紅)而不分紅時給出的擋箭牌幾乎如出一轍――不分紅是為了給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鸸镜倪壿嫼芎唵危耗銈冑I基金不就是希望凈值增長好多賺錢嗎?要是剛賺到點錢就馬上分給你們了,那還怎么進行擴大再投資呢?那還怎么實現利滾利的復利增長呢?基金就是應該長期投資才對嘛。
然而上文的分析已經指出,基金的好壞并不取決于是否分紅,經常分紅的基金不一定是好基金,反過來說,基金經常分紅也不見得就會降低投資回報。這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關或者負相關。想繼續持有基金的投資者,就算你分紅了他也還是選擇紅利再投資;不想持有基金的投資者就算你不分紅他一樣會用腳投票――贖回走人。況且在熊市中,經常分紅也可以在客觀上起到規避風險、鎖定收益的效果,因此基金公司給出的不分紅理由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事實上,部分基金公司之所以死也不分紅,完全是其自身利益在從中作梗。因為基金資產總值規模越大,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用就越高。如果要分紅,必然會減少基金管理規模,從而減少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
據天相投顧相關統計,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A股跌幅近70%的情況下,基金公司獲得的管理費收人卻創了歷史新高,比2007年還多了8.28%。這個數據也許可能佐證一些問題。以南方穩健2號基金每年1.5%的管理費率計算,僅未分紅的97.35億元就為其額外帶來1億多元的收入。
>> 基金持股偏好研究 證券投資基金持股與股價同步性研究 股價波動對基金持股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 基金持股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述評 震蕩市場、基金持股與證券市場穩定 上市公司現金股利影響基金持股的實證分析 證券投資基金持股期限與中小板上市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開放式股票型基金持股偏好研究 開放式基金持股對股市波動性影響的實證研究 基金重倉股股票收益與持股比例關系的實證分析 基金持股風格轉向 高管持股與企業創新 公司績效、高管持股與高管薪酬 國有持股比例與現金分紅關系的文獻綜述 高管持股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研究 高管增持股票的主觀動因研究 機構持股、高管薪酬與公司業績 論TCL高管持股與企業價值的關系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重倉持股變動對股票價格波動性影響的實證研究 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相關性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網絡出版時間:2015-1-12 10:13:02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制度環境、管理層權利與文化企業高管薪酬的激勵效應研究》(J14WG24)。
作者簡介:齊魯光(1974-),男,山東鄄城人,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財務理論與會計信息監管;耿貴彬(1971-),男,山東臨沂人,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財務理論。
[1] Black Fischer.The Dividend Puzzle[J].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1976, 2(2):5-8.
[2] 王化成,李春玲,盧闖.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現金股利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22-136.
[3] 劉孟暉.內部人終極控制及其現金股利行為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1,(12):122-132.
[4] Jensen,M.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 (2):323-329.
[5] 盧銳,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層權利、在職消費與產權效率[J].南開管理評論,2008(11):85-92.
[6] Huasheng, G., Harford, J., Kai, L.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Cash Policy:Insights from Private Firm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09(3):623-639.
[7] 趙純祥,張敦力.市場競爭視角下的管理者權力和企業投資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67-74.
[8] 李維安,李濱.機構投資者介入公司治理效果的實證研究:基于CCGINK的經驗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8(1):4-14.
[9] 袁蓉麗,肖澤忠,鄒宏.金融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和公司業績:基于股東積極主義的視角[J].中國軟科學,2010 (11):110-192.
[10] 王彩萍,李善民.終極控制人、機構投資者持股與上市公司股利分配[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6):26-33.
[11] Finkelstein,S.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Dimensions,Meas-urement,and Valid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1992(l35):505-535.
Research on Fund Shareholding, High Concentration
of Executive Power and Cash Dividends
Qi Luguang,Geng Guibin
(Business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
作為基金投資者,在購買基金的時候,通常會注意到,在填寫基金申購/認購表的時候,我們需要對基金分紅的方式做出選擇:現金分紅還是紅利再投資。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建議投資者選擇紅利再投資,道理很簡單,選擇紅利再投資,可以享受到復利;而選擇現金分紅,只能享受到單利。兩者的區別可以用簡單的數學公式來解釋。復利情況下:期末資產額=期初投資額*(1+r)n。單利情況下:期末資產額=期初投資額*(1+n*r)。其中,n是投資期限,r是投資回報率,我們假設各期的投資回報率相同。當投資期限n越來越大時,復利條件下的期末資產額會遠遠大于單利條件下的期末資產值。這就是復利的魅力。另外,紅利再投資部分申購基金是免基金申購費的,要比分了現金紅利后再去購買基金劃算,省下了基金申購費。
那么,基金分紅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是一種純粹的數字游戲還是投資者的致富之路?
根據國內市場最常見的基金分類: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來分別談談基金分紅。
開放式基金
從基金的凈值來看,國內基金的最高凈值也就7元多,這和國外共同基金(和國內的開放式基金相似)凈值少則幾十美元,多則幾百美元,高的上千美元相比較,真是小巫見大巫。這其中固然有中國基金發展歷史比較短的原因,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內的基金非常注重基金分紅,而國外的共同基金基本是不分紅的(一些入息類的另有分紅規定的基金除外)。
下表是截止到2008年3月18日,累計分紅的前5名。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基金分紅并不改變資產的實際價值,并不會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收益,因為基金分紅的錢都來自于投資者自己的資產,好比從左口袋掏出來放到了右口袋。所以,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開放式基金的分紅是一個純粹的數字游戲。舉個例子:
比如投資者在年初的時候購買A基金10000份,購買時基金凈值1.1元。到年末的時候由于股市表現良好,基金凈值升到了1.5元,期間沒有進行分紅。年末的時候,基金公司決定對該基金進行分紅,每10份基金份額派發紅利3元。
分紅前投資者資產:10000*1.5=15000元,凈收益=基金凈值收益=15000-11000=4000元(暫不考慮申購費的影響)。
分紅后投資者資產,基金資產=10000*(1.5-0.3)=12000元,現金紅利=3*10000/10=3000,總資產=基金資產+現金紅利=12000+3000=15000元,凈收益=基金凈值收益+現金紅利=12000-11000+3000=4000元。
根據以上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基金分紅并不影響投資者的資產價值和收益情況,從這個層面上分析,基金分紅確實是一個數字游戲。如果投資者需要現金的話,完全可以不依靠基金分紅的方式來實施,可以直接贖回一部分基金份額就可以做到。另外,基金分紅會牽扯到很多工作,比如要計算每一位投資者的分紅金額、把現金劃到投資者的賬戶中等,這些都是有成本的,這些成本最終是由投資者自己來承擔的。
但是為什么國內的投資者對基金分紅如此趨之若鶩呢?很多基民也在網上討伐不怎么分紅的基金公司。這主要是因為大家對基金的一個誤區,就是所謂的基金凈值低就意味著基金很便宜,其實5元的基金去購買股票和1元基金在同一個市場上購買同一只股票的成本是一樣的,所以,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基金的凈值并不是要考慮的因素,我們真正要關心的是購買基金后,基金的業績如何?能給我們帶來多少收益?我們承擔的風險有多大?而不是去關心基金分不分紅。
從以往的基金業績中,我們根本無法得出分紅和業績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大比例分紅的基金業績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累計分紅比例高的基金中并沒有看到歷年的業績排名前十的基金。
那么,基金公司為什么會采取大比例分紅呢?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迎合國內投資者喜歡凈值低(即所謂的便宜基金)的心理,把基金進行大比例分紅后,使基金的凈值等于或接近于一元。由于證監會對新基金的發行有嚴格的審批手續,而且對每個基金公司一年內新發基金的數量也有限制,基金大比例分紅成為基金擴充規模最好的辦法(基金拆分有異曲同工之意),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中,有很多的基金通過大比例分紅的方式成功地擴大了管理資產規模。
第二個原因,是從資產的投資管理上來考慮的?;鸾浝聿豢春媒诘墓墒校蛘呤歉杏X到沒有合適的股票可以買,因此會把一部分資產變現,變現的錢以紅利的方式發放給投資者。去年5.30之前,曾經有一家合資的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經理進行了大比例分紅,結果逃過一劫,并且在大跌后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但是這樣的情況并不多見。
不過基金的集中分紅會對市場造成很大的沖擊,基金集中賣股分紅,會造成大盤的不斷下跌。
封閉式基金分紅
封閉式基金和股票一樣,是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的?;鸾灰鬃裱瓋r格優先、時間優先競價的規則,因此,封閉式基金的成交價格反映的是買賣雙方的心理預期,而與封閉式基金的實際凈值有一定的背離,這就是我們在講到封閉式基金的時候必然會提到的折價率,一般折價率會隨著基金的到期時間的長短而不同,到期時間長的通常折價率會比較高。
封閉式基金的分紅,首先是對投資者的一種實實在在的回報。因為封閉式基金的定價會受到市場交易環境、交易雙方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如果投資者以出售基金份額的方式來獲取現金的話,往往會因為市場環境不好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封閉式基金適度的分紅,能給投資者帶來實惠。雖然從理論上講,分紅并不會提高投資的回報率。
其次,封閉式基金的分紅會提高基金的折價率,使得封閉式基金更具吸引力。舉個例子:謀封閉式基金的凈值是3.5元,目前的交易價格為2.5元,折價率為1-2.5/3.5=28.6%。如果該基金每10份派發紅利5元,交易價格相應調整為2元,基金凈值也變為3元,折價率=1-2/3=33.3%,折價率提高了,對投資者來說高折價率存在一定的投資機會,投資的安全邊際會更高。
“基金分紅和業績通常都是正相關的――因為只有確保了產品的收益,才有用來分紅的蛋糕。博時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5家基金公司之一,在長達17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堅持‘為國民創造財富’的使命,做投資價值的發現者并努力為客戶創造價值、努力實現公司價值增長,持續以高額分紅回報投資者。未來10年,博時將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世界百強的資產管理公司?!辈r相關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
500億分紅持續高額回報持有人
據《投資者報》統計顯示,在2000年至2014年的15年間,博時旗下36只基金(統計樣本為主動股基和債基,剔除指基、貨基、QDII等類型基金)總計共分紅501億元。在全市場位列第二。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在這501億的“紅包”中,博時旗下5只封閉式基金――基金裕隆、基金裕陽、基金裕澤、基金裕元、基金裕華15年來分別累計分紅99.45億元、73.14億元、13.71億元、12.59億元和3.25億元,合計分紅202億元,占比高達四成。值得一提的是,這5只封閉式基金自成立之日起至2014年末的凈值增長率均接近200%,其中最高的是基金裕陽,區間凈值增長率為520%,最低的是基金裕華,區間凈值增長率也高達179%。
“對于封閉式基金投資者來說,通常更關注分紅。這是由于基金單位價格與基金凈值常常是不一樣的,因此有時想通過賣出基金單位來實現基金收益并不可行,在這種情況下,基金分紅就成為實現基金收益唯一可靠的方式。考慮到這個因素,所以博時在對旗下封閉式基金投資者也會更多地考慮用高額分紅來予以回報?!鄙鲜霾r負責人告訴《投資者報》,通常而言,基金封閉管理可以降低頻繁申購、贖回帶來的流動性沖擊,規模更加穩定,收益也相對更穩健。這也是博時旗下封閉式基金業績往往較佳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博時旗下的開放式基金無論是分紅金額還是業績也均毫不遜色。博時主題行業成立以來累計分紅超過98.54億元,區間凈值增長749%;博時第三產業成立15年來(2007年4月12日由基金裕元轉型而來)總計分紅32.38億元,近3年分紅更是高達15.66億元,在全市場近3年基金分紅總額排行榜中位列前十,其成立至今的凈值增長也達到了56%。
“對于博時來說,無論是封閉式基金還是開放式基金,旗下產品良好業績取得依靠的是博時突出的投研實力和人才優勢,和豐富的管理經驗,以及為業內稱道的IT系統優勢?!鐾顿Y價值的發現者’是博時始終堅持的投資理念。博時遵循資本市場的價值規律,依托精心打造的專業系統,深入研究投資對象價值,努力為客戶實現財富增值。我們堅信股票的二級市場價格終將反映企業的內在價值,堅守對企業的深入把握這一獲取收益、規避風險的根本方法。我們的股票投資強調以內部研究為基礎的基本面分析,持續挖掘業績穩定增長、有核心競爭力、有成長潛力的上市公司。持續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回報。” 上述博時負責人如是說。
厚積薄發成功戰略轉型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博時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投資成績單。銀河、海通的年度數據和統計報告顯示,博時2014年度投資業績全面開花,固定收益以超過30%的平均收益率在前15家對標公司中排名第1,以75.51%的收益率摘得近3年固定收益排行榜桂冠;權益類投資則在前15家可比公司中排名第7。2014年權益、固收年度收益排行榜上,博時旗下轉債增強、信用債、博時主題三只產品躋身前十,分別位居債券型第3、第4和股票型第6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漂亮成績的取得,是在博時悄悄進行戰略轉型的大背景下。據了解,2014年,是博時新3年戰略的“戰略布局年”。這一年,博時既推進了戰略、考核、激勵三位一體的頂層設計,更是以機構業務為核心啟動了四類核心客戶服務模式優化改革;同時重點布局和投入了五個戰略業務方向――固定收益、量化指數、互聯網金融、另類投資、國際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