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九月九日重陽節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重陽登高避災的風俗,出自南朝梁人吳均所著的《續齊諧記》。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軍》詩中有:“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云。遣化辟山岳,了然楚漢分。”杜甫有《九日》詩云:“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白居易也有《九日寄微之》詩:“去秋共數登高會,又被今年減一場。”邊塞詩人岑參在行軍途中,適逢重陽節,詩人仍想到要去登高,懷念那故園的:“強欲登高處,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另外古代還在重陽節后一日舉行宴賞,號稱“小重陽”。李白有《九月十日即事》詩云:“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意思是說,昨天初九登高已結束,今天是小重陽,又要舉杯宴飲。怎么這樣苦,連遭這兩個重陽的采摘。
插茱萸是古代民間重陽節的重要習俗。據《續齊諧記》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日:‘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酒,此禍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每至九月登高飲酒,婦人帶萊萸,蓋始于此。”“登高”“插茱萸”在古人看來可以避邪消災,故九月九日一定為之。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重陽登高插茱萸的風俗畫:“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云:“明年會此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孟浩然有詩:“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朱放的《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會,有故不得往,因贈之》中的“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等,都是描述古代重陽插茱萸的習俗。
賞菊是重陽的節目之一。清秋氣爽,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時逢佳節,共賞秋菊,真是別有情味。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王勃的“九日重陽節,開門見”,范成大“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賞菊飲酒的情趣,語言雋永,詩意清新。白居易的《重陽席上賦白菊》更是別出心裁:“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流露出詩人看見白菊的無限歡欣,發出了作者人老志堅的心愿。
在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的時人們就會迎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而在節日當中人們也會去了解更多重陽的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21年重陽節的起源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九月九重陽節的起源介紹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起源于上古時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秋收、祭祀活動,成型于春秋戰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九月九重陽節送什么給老人酒
李時珍認為,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所以,酒具有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給家里的長輩買些酒或者自己釀一些也是不錯的。
保暖衣物
重陽節送保暖衣物給老人是非常合適的。入秋后老人就開始感覺到冷了,重陽節一直人們判斷氣溫冷暖的重要標志,這時候給老人家送上貼心的保暖內衣、保暖外套是非常貼心的禮物。
送紅包
送紅包。這樣既能避免買到對方不喜歡或者不實用的東西,也不用為買禮物絞盡腦汁。同時,紅包給人一種喜氣的感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過年時拿到紅包都會很開心。
鮮花
重陽節可選擇的鮮花品種有:康乃馨、石斛蘭、萬年青、黃水仙等。康乃馨的花語是母親我愛你、溫馨的祝福、不求代價的母愛,適合送給媽媽。石斛蘭的花語是堅毅、勇敢、冷靜,送給父親是最好的選擇。
按摩儀
老人一般上了年紀之后腿腳就會開始不利索,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平時除了提醒他們多運動以外,還可以選擇買一個按摩儀放在家里,這樣即使不外出也能達到鍛煉的目的,還能起到活絡筋骨、舒展身心的有效作用。
木梳
經常梳頭可以起到疏通經脈的作用,尤其是對于老人家,能有效預防高血壓、暈眩等疾病,所以重陽節送木梳也是不錯的選擇。經常梳頭還可以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久而久之,發質會越來越好。
重陽節怎么過節
登高
每逢九月初九,全家要登高望遠,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原意是為了避災,人們要離開平時的生活環境,盡量到高處去,躲避兇氣的降臨,以此保佑平安。相傳古時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日佩戴茱萸登山,回來后發現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遠走的家人無恙。流傳下來,上至帝后、下至民間,都會在重陽節這一天登高望遠。
插茱萸
重陽節還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是在頭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種中草藥,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記的就是全家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活動。
賞菊
重陽節,草木黃落,群芳凋謝,此時只有,傲然盛開,獨領。所以不單是植物四君子之一,更是重陽節的主角。除了賞花,重陽節還有飲酒的傳統習俗。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唐代詩人孟浩然寫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與友人把盞賞菊、共話重陽。而在陶淵明的心中,是一種隱逸出世的人格形象,在《飲酒》詩里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籬下的,是他遠離功名利祿,回歸田園生活的淳樸初心。
吃花糕
重陽節的飲食之風,除了飲酒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吃花糕。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糕的習俗。糕與高同音,“吃糕”代表“登高”,有步步高升之意。花糕也叫重陽糕,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五顏六色,香甜可口。
重陽節贊美秋天的詩句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2、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張籍《秋思》
3、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4、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5、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
6、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王勃《山中》
7、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張說《蜀道后期》
8、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0、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11、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戴叔倫《三閭廟》
12、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13、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在古代民間,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酒,這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至于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詩人王維更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來相贈佩帶的。
大學重陽節活動方案
一、 活動主題
情滿九月九 愛攜夕陽紅
二、 活動背景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寫了很多有關重陽節的詩詞,例如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從眾多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一開始的重陽節更加注重的是團圓,并形成了登高、賞菊、插茱萸、飲菊酒、賦詩詞、吃蓬餌〔即重陽糕〕等習俗。在民俗觀念中,因為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并且把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正所謂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重陽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更是一種信息:老年人更需要愛、需要快樂和健康。他們需要的也許并不是你的錢物,不是禮物,而是你一聲深情的問候
三、 活動意義
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巢
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他們常常會感到孤獨、寂寞。所以,我們想通過這次活動讓老教授們感覺到即使沒有子女的陪伴,他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很多的溫暖。
2. 老人的人生經驗是豐富的,人類正是靠著有經驗的老人毫無保
留地將金子一樣珍貴的智慧傳給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續、發展和壯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老馬識途的道理,養成尊老敬老的習慣。
3. 現代大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的觀念和意識越來越淡薄,尤其是
一些與自身無多大關系的節日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反而是一些外國的傳統節日在中國很流行,比如圣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所以在這樣一個節日里舉辦這樣一個具有交流和學習的目的的活動,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除了樹立敬老愛老的意識外,更是對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一次傳承和發揚,有助于我們不忘中華民族偉大光榮傳統和文化。
四、 活動時間
2016年10月20日晚上19:00-22:00?
五、 活動地點
關工委綜合活動廳?
六、 主辦單位
華中農業大學愛心協會
關心下一代成長委員會(關工委)
七、 參與對象
退休老師 梨園戲劇社 演講與口才協會
南湖風文學社 民俗民藝協會 魔術協會 茶文化協會 笛簫協會
愛心協會成員及愛心家教教員 其他協會代表及有關成員
八、 活動策劃流程
1. 活動前期準備:在于關工委的負責人討論協商后,制定出初步的活動策劃。然后聯系其他協會,與他們一起商量出活動的大概內容;并明確活動分工及相關責任和義務;以及在本協會內部開會討論各項具體事宜。最后制定出一個內容豐富、溫馨、具有可行性的活動策劃書。
2. 活動中期準備:宣傳人員進行活動海報、橫幅、紀念書簽等制作和張貼,以及請柬制作和發放等。相關負責人負責跟進各個協會的活動和項目準備情況,互相協商進一步的改進不足的方面。著手購買裝飾會場的材料和小禮物、茶葉等物品。 3. 活動后期準備:在活動前一天布置好會場,確定好活動流程,確定參加人數、參演人員的情況和安排好相關人員的位置工作,為接下來的匯演做最后的確認工作。
九、 活動內容流程
1、 開場音樂及相關表演。
2、 主持人上場,簡單的開場白之后,有請相關領導發言,之后由老教授為我們介紹重陽節的傳說、來歷和習俗。?
3、 由公益社團聯合會主席朗讀重陽節活動賀詞。
4、 有請南湖風文學社為我們朗誦詩歌;由梨園戲劇社戲劇社為我們帶來京劇表演,青衣《梨花頌》,老生唱腔《三家店》。由茶文化協會帶來的茶文化表演以及現場的茶品嘗;欣賞由魔術協會帶來魔術表演;請演講與口才協會帶來抒情詩朗誦。期間穿插一些老教師的準備的節目。?
5、 請民俗民藝協會表演竹竿舞。
6、 欣賞笛簫協會帶來的節目葫蘆絲獨奏《軍港之夜》?
7、 接下來老教授為我們演唱一首紅歌,感受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和事,以及傳遞精神風貌。
8、 愛心協會成員帶來自己準備的節目以及邀請的其他人員的表演等。
9、 有請愛心協會的會長為我們介紹一個有關于服務空巢老人的活動,邀請更多的老教授加入我們的活動。
10、 最后,由主持人說結束語,宣布活動結束。大家合影留念,交流感想。
十、 人員安排?
1.
策劃工作 :由楊元斌和朱玉婷負責活動整體策劃,包括活動方式、內容、開展流程、會場秩序等工作,以及人員安排工作。
2.
宣傳工作 :由肖偉偉和徐慶負責。此工作包括活動海報、橫幅、紀念書簽等制作和張貼,以及請柬制作和購買等。另外,負責向同行宣傳活動,爭取支持,如自強社、紅杜鵑愛心社、紅十字社等公益社團的邀請、請柬投放活動,以及社聯相關人員的邀請交流等。
3.
外聯工作 : 由彭展和武珍負責。主要包括相關媒體的邀請,同關工委老師的及時溝通和交流工作,以及聯系相關的協會(笛簫協會、民俗民藝協會、魔術協會、南湖風文學社、梨園戲劇社和演講與口才協會等)并負責實時打聽其節目準備情況。同時也要負責活動開展時的接待工作。
4.
會場布置 :由廖巧燕、汪文龍和陳映霞負責。工作內容包括提前準備好活動所需物品、布置場地、調試設備,同時,負責現場指揮、組織、控制、服務等工作,做好活動記錄工作、包括文字、照片、影像等資料的獲取,以及臨時突發狀況的處理等。
十一、 計費預算
橫幅:20*2=40元 紀念書簽:0.5*100=50元 海報:15*4=60元 邀請函:3*20=60元
裝飾品(氣球、彩帶等):20元 民俗民藝協會演出服裝:100元
十二、 活動負責人
楊元斌: 朱玉婷: 彭展
十四、 財務負責人
xx:
華中農業大學愛心協會
2016年10月11日
【附】重陽節的起源: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再過幾天,就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重陽節慰問慈祥老領導致辭,請您閱讀!
重陽節慰問慈祥老領導致辭1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
今天是中國的又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此后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在前年重陽節作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調查:請問,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在10個小時內,有1840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1274票占69.24%;“都不知道”的有 338票 占18.37% ;“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228票 占12.39% 。說實話,看了這些數據,實在是有些刺眼,實在令人擔憂。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進一步倡導尊老敬老的傳統文化尤其顯得必要。有數據表明: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占全國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老年人口將達4億,占全國人口的1/4。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作為--三小的學生,我們應該發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在重陽節這天,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時,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陪他們聊聊天,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們的乖孫子。同時向社會的爺爺、奶奶伸出關愛、幫扶之手。
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少先隊員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為他們著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的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都能尊老、愛老。在天高云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愿所有老人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尊老敬老重陽節講話稿2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再過幾天,就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含有長久長壽之意,同時秋季也是收獲的黃金季節,所以人們對這個節日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年,我國把每年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在這個屬于老年人的節日即將來臨之際,我們祝愿所有的爺爺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長壽!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還有在重陽節祭祖的習俗。老一輩為了我們國家的強盛,為了下一代能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們艱苦創業、辛勤勞動了幾十年,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如今他們老了,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敬和照顧。所以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共青團員和青少年學生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為他們著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
愿所有老人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謝謝!
尊老敬老重陽節講話稿3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重陽盡孝心,楓紅愛更濃。
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節。再過幾天就到重陽佳節了。可能還有同學不知道重陽節的來歷吧?重陽節就是農歷九月初九,為什么會是九月初九呢?古老的《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九九重陽,因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為最大數,故有長久、長壽之意,故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獲的黃金季節,其寓意就深遠了。**年起,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被國家定為敬老節,成為人們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盡孝道表孝心、弘揚傳統美德的節日。
老師們、同學們!普天之下的每一位慈母嚴父,都值得尊敬,值得愛戴。當歲月的痕跡悄悄爬上那嬌------容顏,當山一樣偉岸挺拔的腰身漸漸佝僂,當曾經火紅的青春悄然離他們遠去,他們卻沒有絲毫遺憾,沒有任何抱怨。他們用那無私的奉獻和深沉的愛心,撫育著我們成長,包容著我們的錯誤。我們的平安,我們的健康,我們的成功,我們的幸福……我們在人生之路上取得的點點滴滴的成績,都包含著慈母嚴父那沉甸甸的愛!可是,我們又給與了父母什么?我們的父母一生都在毫無保留地付出,卻從沒想過要得到任何回報!在這個重陽節,難道我們不應該為父母做些什么嗎?來吧,用最樸素的方式獻給父母一份孝心;拿起你手中的筆,寫幾句感恩的話語;舉起你的手,為父母捶兩下背、揉幾下腰、洗一下腳;拿起你的相機,給父母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只要我們真心的做了,你就能得到一筆珍貴的財富!
老師們、同學們!快行動起來吧!關愛老人,始于足下;孝敬父母,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心做起!
重陽節慰問慈祥老領導致辭4尊敬的老教師們: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在重陽節到來之際,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節日祝賀!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合家歡樂!
當我們歡欣鼓舞的時候,我們會永遠記住那些為祖國作出奉獻的前輩;2012,也見證了我校的發展歷程,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取得可喜的成績,多次受縣教育局、鎮黨委政府表彰獎勵,這是我校的驕傲,但我們應當銘記這里面滲透了你們----老教師的汗水和心血,你們無私,是我們工作中學習的榜樣;你們無畏,是我們面對困難時不竭的動力。
俗語道: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積極地善待老教師,這是我們的職責。工作中要積極地向你們學習,學習愛崗敬業的優秀品質;生活中要自覺地幫助你們,讓你們感覺到學校大家庭的和諧,工作安心舒心。老教師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要讓尊敬老教師成為我校永恒的美德,讓校園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樂園。
步步登高開視野,年年重九勝春光。最后希望你們今后一如既往,發揮余熱,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給學校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再創周莊中學新的輝煌。再一次敬賀節日快樂,祝各位身體健康,愿你們如青松不老,古楓吐艷,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陽紅!
重陽節慰問慈祥老領導致辭5尊敬的來賓,親愛的老年朋友們晚上好!
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時節,我們迎來了又一個傳統佳節----九九重陽節。這是所有老年朋友的節日,今晚,我們歡聚在美麗的賽江之濱,共慶佳節!
下面,請賽岐鎮黨委蘇某某副書記為我們的節日祝詞;再請老齡委的鄭主任為我們講話。
最美不過夕陽紅,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沉年的酒,夕陽是遲到的愛,夕陽是未了的情。親愛的老年朋友們,在過去的歲月里,你們把青春獻給了賽岐這片熱土,今天讓我們用喜慶的腰鼓回首青春的風采。
1.下面有請賽岐老體協為我們帶來腰鼓表演。
指導者:張少娥。
(歡騰的腰鼓敲出我們心中滿腔的喜悅,喜慶的秧歌扭出我們心中滿腔的幸福,感謝老體協的朋友們為我們帶來的精彩表演。)
2.太極拳是深受許多老年朋友青睞的養生文化它能“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太極拳表演的是賽岐老體協,指導者:吳美嫩。
(有著優秀傳統的賽岐太極拳表演隊,曾多次參加市、省級比賽,并獲得許多殊榮。如今,越來越多的太極拳愛好者如春筍般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你看,表演者掌掌柔中有剛,式式自信從容,他們的精湛技藝也是賽岐文化欣榮的見證之一)
3.舞起醉人的紅扇,我們是快樂的賽岐人。
夕陽美太極功夫扇是在太極拳傳統套路的基礎上,揉合了其他武術項目以及京劇、舞蹈等動作編排而成的,下面請大家欣賞《太極功夫扇》,表演者:賽岐鎮老體協,指導者:趙飛
(朋友們,讓我們再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她們為我們舞出一片醉人的夕陽紅。)
4.彩蝶花從翩翩飛,
姑娘載歌載舞找情郎。請欣賞舞蹈《找情郎的姑娘》,表演者賽岐老體協,指導:余榮容。
(優美的舞蹈仿佛把我們帶入青山綠水中,跟著可愛的姑娘去體會那段美麗的愛情故事。姑娘們,你們找到稱心如意的情郎了?但愿所有的朋友們愛情甜甜蜜蜜。
有獎問答:我國是什么時候開始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的?(**年)
5.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你瞧,由羅鳴老師帶領的《大坂城的姑娘》來了,她們將為我們帶來新疆甜美的西瓜。
賽岐中心小學退教協的老師們所表演的新疆舞活潑優美,步伐輕快靈巧,手腕和舞姿的變化多姿。她們活潑的舞步,搖曳的身姿,亮麗的服飾讓人不得不贊嘆舞者美!夕陽美!
6.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與廣場融合形成了具有都市特色的廣場文化,廣場舞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的亮點。
下面請大家欣賞由賽岐廣場舞隊表演的健身操《蕉林情歌》,指導者:鄭珍玉
(從剛剛結束的舞蹈中,我們感受到了現代都市昂揚向上的生活情趣、欣欣向榮的精神面貌以及當代都市人的生機和活力。)
7.走遍了南北西東,忘不了天壇的明月,北海的風,忘不了故鄉是北京。
請欣賞歌伴舞《故鄉是北京》,指導者:余榮容
一曲秦腔,一身馬褂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讓我們想起了剛剛在北京刮起的奧運風,它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讓我們記住:北京是我們永遠的故鄉。
8.兒童是世界是希望,是祖國的未來。
請欣賞由小天星幼兒園表演的少兒體操《世界真美好》,指導者:阮連琦
感謝活潑可愛的小朋友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的節目,讓我們再次用掌聲祝愿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們健康成長,快樂成長。(亦可牽個小朋友一起謝幕、獻花。)
有關重陽的小知識介紹:為什么“九九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重陽節亦稱“登高節”。在重陽這天登高除了避禍消災之外,還有步步高升的含意,“高”還有高壽的意思,所以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年,國家將重陽定為“老人節”,于是老人們有了自己的節日。
9.現在,讓我們再次把秧歌扭起來,歡度我們老年朋友的節日。
請欣賞廣場舞《海峽秧歌》,指導者:鄭珍玉
鏗鏘的鼓點,明快的節奏,舞動的紅綢為我們展示了賽岐人的精神風貌。
10.請欣賞女聲獨唱獨唱《愛的奉獻》,演唱者:林文玉女士。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成為人間的天堂。真是曲好!詞好!演唱的更好!!)
11.柔力球是應時而生的一項太極化的球類運動,體現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極”,它集文化、健身、娛樂、表演和競技為一體,請欣賞由賽岐老體協表演的《柔力球》,指導者:楊賽菊
圓靈輕活、閃展騰挪的表演把太極以柔克剛,以退為進,以巧擊蠻,以小勝大以及和平圓滿的文化內涵詮釋得淋漓盡致。
12。太極神功源遠流長,下面由久負盛名的賽岐太極表演的精英們為我們表演《天下太極是一家》,指導者:龔月團。
(精彩的表演將晚會推向。柔柔的音樂,矯健的身姿讓人不由得對表演者生出傾慕,讓人不得不再次贊嘆夕陽美。)
13..天下太極是一家,都是中華武術魂。
可以說今晚是個太極盛會,最后一個節目又是大家喜愛的《自選太極刀》表演,表演者:賽岐老體協,指導者:余榮容。
刀光劍影映照著表演者颯爽英姿。甜歌靚影烘托出一片節日的喜慶。著名學者朱自清說得好: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今晚精彩的表演讓我們看到老年朋友們的風采依舊不減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