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發酵技術

      發酵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發酵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發酵技術

      發酵技術范文第1篇

      1. 鋸末、稻殼型發酵床墊料的選擇

      此類型發酵床墊料材料主要有鋸末、稻殼、豬糞、米糠和發酵床微生物。鋸末主要起保持墊料水分的作用,稻殼或秸稈主要起支撐墊料增加透氣的功能,米糠和豬糞為發酵床微生物發揮功能的營養源,發酵床微生物起分解豬糞尿、提高和穩定發酵狀態、促進飼料吸收、抑制病菌繁殖的作用。

      鋸末、稻殼等應無霉變、不含殺蟲劑等。經防腐劑處理的鋸末不得使用,如三合板等高密度板材的鋸末。稻殼最好不要水洗。米糠質量要好,摻雜谷糠或酸敗的不得使用,可用玉米面、麩皮等代替。豬糞最好是1周內的豬糞,要直接從豬欄內收集而來,不能從集糞池內撈取,母豬糞最好。新豬場制作發酵床時,可用優質米糠、玉米面或樹葉替代豬糞。

      2. 其他各種墊料原料的屬性與使用

      刨花可完全替代鋸末在發酵床中使用,但不應有霉變、污染。

      花生殼,粗蛋白含量7%左右,粗纖維含量(含木質素)約為69.9%,替代稻殼在發酵床中使用時以不粉碎的為好。

      甘蔗渣是甘蔗制糖后的廢棄物。干的甘蔗渣可完全替代鋸末制作發酵床。濕的甘蔗渣容易霉變,不能用于制作發酵床。

      干玉米秸稈,粗蛋白含量約為3%,粗纖維含量為33%,碳氮比為25%。玉米秸稈制作發酵床時有兩種利用方式:一種是將干的玉米秸稈事先切成2~4厘米小段,然后與鋸末、稻殼、生豬糞等混勻,制作混合墊料;另一種方式是將干的整株玉米秸稈鋪在發酵床墊料底層,起到降低混合墊料層厚度、防止墊料水分滲入地下、保持墊料溫度的作用。干玉米秸稈使用時,最好將葉、梢去掉。

      小麥秸稈和稻草秸稈相似,中空,比重輕,易降解腐爛,碳氮比在80%~90%之間,蛋白含量在1.8%~3.1%之間,粗纖維含量約為33%,在發酵床中的添加比例應低于10%。小麥秸稈和稻草秸稈應用于發酵床應鍘短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應用小麥秸稈制作發酵床時,注意與鋸末、稻殼等原料混合均勻。

      食用菌菌渣是食用菌出菇后的廢料。因生產食用菌菌菇種類不同,其廢料組成也不同。干菌渣可替代80%~100%的鋸末在發酵床中使用。

      玉米芯是用玉米棒破碎加工后的產物,粗蛋白含量約為2.0%,粗纖維含量約為28%,碳氮比為88%。玉米芯粉碎成20~60目后可替代鋸末在發酵床中使用。

      玉米面作為營養源,可代替豬糞、米糠添加到墊料中。玉米面的粉碎粒度無嚴格要求,粗粉碎即可。將玉米面與發酵床菌種混勻后,再與鋸末、稻殼混合,制作發酵床。玉米面添加量夏季為2.0~2.5千克/米3墊料,冬季為2.5~3.0千克/米3墊料。玉米面可用次粉代替。

      另外棉稈、棉殼、樹葉、蘋果渣、玉米皮等也可用來制作發酵床。一些含有抗菌物質的植物,如桉樹、樟樹、煙稈、紫莖澤蘭(一種牧草)等則不適宜制作發酵床。各地在制作發酵床時,可靈活、合理選用當地的一些原料。

      3. 發酵床菌種的選擇

      發酵床菌種質量好壞是發酵床制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建議養殖戶選擇質量優良的微生物產品。

      發酵床菌種的選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糞污分解性,即微生物分解糞污的能力;耐熱性能,即微生物菌種在發酵床墊料中耐熱情況。發酵床墊料在堆積發酵、殺滅病菌過程中的溫度一般在60℃以上,有時可達70~80℃,因此,發酵床菌種耐熱性能要強。一般乳酸菌、酵母菌在60℃以上高溫時即被滅活,不適宜用來制作發酵床。另外,發酵床菌種應安全、穩定,生長勢強。經筆者研究發現,發酵床菌種的功能菌主要為具有分解糞污能力的芽孢桿菌。各地養殖戶在購買發酵床菌種時,可到科研單位、專業生產機構或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購買。

      二、發酵床墊料的鋪設

      1. 各墊料原料比例

      季節不同,各墊料原料所占的比例不同,具體詳見表1。實踐證明,該配方應用效果較好,缺點是成本高。

      注:①夏季可不用豬糞,適當增加米糠用量。②因生產廠家不同,發酵床菌種添加量不同。

      2. 墊料制作過程

      根據制作場所不同,墊料制作方法一般可分為集中統一制作和豬舍內直接制作兩種。集中統一制作墊料是在舍外場地統一攪拌、發酵制作墊料。這種方法可用較大的機械(如挖掘機)操作,操作自如,效率較高,適用于較大規模豬場和新制作墊料豬場。豬舍內直接制作墊料是在豬舍內逐欄把稻殼、鋸末、豬糞、米糠和發酵床菌種混合均勻后使用。這種方法效率低,適用于中小規模豬場。不論采用哪種方法,充分混勻墊料即可。

      ①選擇原料、計算用量。首先選擇當地適宜的、廉價的墊料原料,根據原料特性確定各原料的添加比例。單純根據碳氮比確定各原料的比例并不準確,各種原料的碳氮比受原料產地、成熟季節、測定方法等影響而存在差異。制作發酵床時建議選用不易腐爛、碳氮比高、成本低的原料。其次,根據季節、發酵床面積以及所需的墊料厚度計算原料總量。如當地原料有稻殼、鋸末、米糠以及發酵床菌種,準備冬季飼養育肥豬。冬季育肥豬舍墊料厚度應達到90厘米,各墊料原料比例(或用量)為稻殼40%、鋸末40%、豬糞20%、米糠3.0千克/米3,發酵床菌種200克/米3,此時可鋪設36厘米(90厘米×40%)厚的稻殼,36厘米厚的鋸末和一定量的豬糞、米糠、發酵床菌種。為了防止墊料表面下沉,故應多準備些鋸末和稻殼,即可鋪設40厘米厚的鋸末和40厘米厚的稻殼。根據發酵床面積大小,計算出應購買的鋸末和稻殼體積數。

      ②原料混合。所需的米糠與發酵床菌種要提前逐級混合均勻。將稻殼或鋸末取出10%備用,其余稻殼和鋸末倒入墊料場內,在上面倒入豬糞、米糠和制備好的發酵床菌種混合物,用鏟車等機械或人工充分混合攪拌均勻。發酵床墊料鋪墊順序如下圖所示。

      ③墊料水分調節。墊料水分含量一般保持在50%左右(手握成團不滴水,落地即散),水分含量過大、過小都會導致墊料升溫緩慢。如水分不足,可加水后再混勻堆積。如水分過多,可再略微補充些干鋸末和稻殼,進行水分調解,然后再堆積發酵。對新制作發酵床的養豬戶而言,墊料水分調節較費時間和體力。

      ④物料堆積發酵。各墊料原料混合拌勻后呈梯形或丘形堆積起來。堆積好后用透氣性好的麻袋、涼席、草簾等覆蓋料堆四周中下部。墊料堆高度一般在1米以上。

      ⑤發酵溫度檢測。為確保發酵成功,應檢測發酵溫度。墊料溫度檢測方法是準備幾只溫度計,在墊料中上部分點插入墊料約20厘米深,測定該深度的溫度。由于墊料發酵溫度高,環境溫度低,溫度計從墊料中取出后指示溫度下降很快,所以應快速讀數。正常情況下第二天墊料內20厘米深處溫度可達20~50℃,第三天可達60~75℃,并保持60℃以上溫度發酵一段時間,一般冬季可保持7~15天,夏季可保持3~7天。墊料溫度剛下降時即攤開,攤開墊料后應無臭糞味,正常情況下有淡淡的酸香味,表明發酵成功。夏季用玉米面代替豬糞時,發酵3天即可,冬季要發酵7~10天。

      ⑥平鋪墊料。將發酵好的墊料在每個豬欄內攤開鋪平,讓墊料中的熱氣迅速釋放。攤開的墊料表面再平鋪備用的鋸末或稻殼,其作用是使未發酵好的墊料再次發酵、防止墊料溫度散失和防止墊料高溫傷害豬體。隔日進豬飼養。

      三、堆積發酵失敗后的補救

      1. 預堆積發酵

      預堆積發酵,可殺滅墊料、豬糞中的病菌,確保進豬安全。一般寄生蟲在55℃溫度下幾分鐘內就被殺死,常見病菌、病毒也可在60℃高溫下被殺滅。預堆積發酵時,應在第二天、第三天連續檢測堆積發酵溫度。正常情況下,第二天墊料溫度應上升為20~50℃,否則應查明原因。

      預堆積發酵失敗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查找原因:稻殼、鋸末、米糠、豬糞等原料質量是否符合要求,混合比例是否適合,物料是否混合均勻,物料水分是否合適。預堆積發酵墊料攤開時,中心部位水分應較低,氣味應很清爽,不能有惡臭的情況出現。

      2. 寒冷季節堆積發酵

      堆積發酵的墊料溫度上升速度受外界環境影響。冬季較低的舍內溫度會抑制墊料溫度的上升。冬季制作發酵床,應注意墊料堆體積足夠大,體積越大越利于保溫;堆積后表面應用鐵锨按壓,墊料堆周圍、上部再用通氣性好的麻袋等覆蓋;墊料堆積后應立即轉入豬舍,不能露天過夜;發酵床舍內應配備取暖設施,以提高舍內溫度。

      3. 二次堆積發酵

      二次堆積發酵,即將發酵的墊料攤開,補充水分、營養源或鋸末、稻殼后堆積發酵幾天,再將墊料外翻,重新堆積發酵。在第一次發酵失敗后,墊料被寄生蟲或病菌污染,建議進行第二次堆積發酵。二次發酵須徹底發酵,并且發酵時間適當延長,寒冷地區可延長至20天或更長。利用二次發酵,可殺滅墊料中的病菌,保證再次進豬飼養安全。二次堆積發酵時,應確保發酵溫度高于60℃。

      二次堆積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由于對發酵床墊料特性不熟悉,各墊料添加比例不合適,水分含量沒有控制好等,導致第一次發酵失敗,此時應針對失敗原因,采取添加原料、調整水分含量、補充菌種、添加營養源等措施,確保發酵成功。二是在發酵床飼養過程中,患豬排泄物中的病菌污染了墊料,此時應將墊料重新堆積發酵,發酵溫度達到60℃以上時,維持5~7天,然后再將堆積的墊料外翻,再次堆積發酵,發酵溫度達到60℃以上并維持5~7天,達到充分殺滅病菌的目的。

      發酵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發酵技術 酒釀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1 教材分析

      “源遠流長的發酵技術”是蘇教版生物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二十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的第一節,是學生學習現代生物技術的基礎,對理解現代生物技術以及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健康、資源、環境等問題非常重要。本節的知識并不復雜,而且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通過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學生鍛煉各種能力,并能充分體會科學與技術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目標

      說出發酵現象產生的原因;嘗試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2 能力目標

      通過嘗試制作酒釀、酸奶等食品的活動,提高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小組收集資料、討論交流,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活動,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互助合作的精神;通過了解發酵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生物技術的價值。

      3 教學過程

      3.1 實物展示,引入新課

      教師展示酒釀、酸奶、泡菜、果酒、醋、饅頭、面包等食品,并提出問題: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各種利用生物技術做的食品或用品。你們知道這些常見食品的生產與哪種生物技術有關嗎?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入本節的課題,并指出早在4000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利用發酵技術釀酒,后來又會制醋、制醬等。

      設計意圖:看到平時生活中常見食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爭著回答問題。學生初步感受到發酵技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順利引入新課。向學生介紹我國發酵技術的生產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良好契機。

      3.2 回憶舊知,理解新知

      教師出示酵母菌圖片,聯系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提出問題:酵母菌屬于哪類生物?并由此推測發酵現象由哪種生物引起?之后,教師讓學生嘗試描述什么是發酵現象和發酵技術。教師在學生講述的基礎上給予評價,并明確發酵現象和發酵技術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了解酒釀的制作、水果放久有酒味、果酒暴露在空氣中變酸以及酸奶的制作分別與哪種微生物的發酵有關。接著提出問題:“你們想知道甜美的酒釀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嗎?想不想自己也來嘗試做一份呢?”這樣過渡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設計意圖:酵母菌是學生較為熟悉的一種微生物,學生曾經學習過酵母菌結構和生殖方面的知識。教師以酵母菌作為學習發酵現象產生原因的切入點,再去引導理解發酵現象和發酵技術的定義,從而促進學生的理解。

      3.3 自學互動,實踐操作

      關于嘗試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的教學,筆者先讓學生自學閱讀課本上“釀制酒釀”的實驗器材和指導,思考有關問題。然后以6人為1個學習小組,通過組員間的討論先嘗試設計該實驗。之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本組討論的問題和討論結果,以及尚未得出結果的問題,進行組間討論交流。在生生互動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講解,并與學生一起歸納釀制酒釀的操作要點。教師需使學生清楚以下幾點事項:

      ① 什么是酒曲?(通過出示文字資料讓學生弄清酒曲中灰霉菌和酵母菌兩種微生物的作用)

      ② 釀制酒釀的條件:要有好的酒曲;因為酒釀要在25~30℃發酵,所以制作酒釀要選擇適宜的季節或冬天的暖氣房、恒溫室。

      ③ 操作要點:

      將糯米蒸熟的目的:殺死微生物。

      用冷開水沖洗糯米的目的:降溫,減少雜菌混入。

      將酒曲碾碎,均勻攪拌在糯米中的目的:讓酒曲和米飯混合均勻。

      在糯米中間挖一個小洞的目的:與空氣充分接觸。

      各種器具在使用前必須認真清洗干凈的目的:防止污染。

      釀制酒釀的溫度應保持在25~30℃的目的:最適合酵母菌生長繁殖。

      在弄清上述要點后,學生利用提供的器材制作酒釀:① 以小組為單位,組員間分工合作;② 認真按照步驟操作,特別注意操作要點。

      2 d后,各組交流實驗結果,在確認酒釀制作成功的情況下,品嘗自制的酒釀,并利用顯微鏡觀察在釀制酒釀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微生物,思考這些微生物在釀制酒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若酒釀制作失敗,教師需引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學、獨立思考、組內交流,提出自己的觀點,再進行生生之間的探討。這樣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成為學習的參與者。再通過師生互動,學生能深刻領悟酒釀制作的要點。明確了操作要點后,學生再動手實踐,避免盲目性,從而達到較好的實驗效果。

      3.4 搜集資料,匯報交流

      各小組以精練的語言匯報課前搜集的有關“現酵技術及產品”的資料(圖文資料以課件形式展示)。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發酵技術和人們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教師引導學生構建現酵技術的概念以及對各種發酵產品進行歸類:

      化工產品:酒精、檸檬酸、乳酸、香料等。

      醫藥產品:抗生素(青霉素、紅霉素等)、維生素、乙肝疫苗等。

      食品和飲料:醬制品、酒類、飲料等。

      然后教師結合實例(如青霉素或乙肝疫苗的生產),讓學生了解發酵技術的新進展,即能夠利用改造過的微生物新品種來生產人類需要的發酵產品。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查閱資料,學生可以了解課本以外的知識,豐富知識面,同時還能培養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課上的交流匯報則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3.5 知識梳理、構建框架

      請學生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然后教師結合板書引導學生回顧并梳理本節課主要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建構出自己的知識框架。

      3.6 課外延伸、繼續探究

      ① 學生閱讀課外探究中的內容,了解酸奶制作相關的事項。

      ② 美味可口的泡菜是家庭中常見的食品,泡菜又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建議學生向會做泡菜的人詢問、或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查詢,了解泡菜制作的相關事項,探究泡菜的制作方法。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二選其一,嘗試制作酸奶或泡菜,使學生的能力在繼續探究活動中得以提升。

      發酵技術范文第3篇

      純種發酵技術的研究豆制品的發酵技術由自然發酵向純種發酵進行轉變主要是借助發酵劑。純種發酵技術,不管是在接種方面,還是培養方面,都已經完成了機械自動化的轉變。在發酵過程中,選用厚層通風法來使工作效率提高,且減小了勞動強度,同時還保證了質量。并且,在該過程中,可以通過特殊酶活性霉菌來提高對活性微生物的有效利用率,再把大豆足球菌與大豆酵母放到里面進行充分利用。其中,加入大豆酵母可以形成異丁醇以及異戊醇等風味物質,使豆制品包含豐富的氨基酸。

      當然,純種發酵技術在毒性檢測方面有嚴格的規范,因此,既可減小安全隱患,還可提高豆制品的營養價值。縮短發酵周期的研究在發酵過程中,如果能夠有效的利用酶制劑保溫發酵技術,就可提高豆制品的口味以及營養價值,因為該技術便于原料進行水解。

      同時,在該過程中,適宜地添加酵母菌與乳酸菌也對豆制品的口味和營養價值大有幫助。當然,利用這一技術還可以使包裝酶在最適宜的時機和溫度下發生作用,且縮短發酵周期。提高生產設備機械自動化水平生產發酵大豆制品的設備普遍都是非標準化的,不具規模效應以及品牌效益。因此,提高發酵大豆制品生產設備的標準化———機械自動化是關鍵。針對此,要和同行業進行技術層面的交流,在有效應用生產技術與工藝的前提下參考其他先進的經驗。

      構建完善的發酵豆制品質量體系,強化監督管理現階段,我國發酵大豆制品行業基本上能遵循國家對食品生產安全的規定,但是,也存在一些漏洞。因此,一定要將QS認證視作發酵大豆制品的基本規范,對發酵大豆制品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使大豆制品行業提高自律與規范水平,對企業的生產產品進行嚴格把關,促使我國大豆制品行業能夠進一步發展。完善大豆制品技術標準目前,國家已于2000年了一系列有關豆制品生產的規范標準,比如說:配制醬油標準GB18186-2000、豆醬類制品的專業標準ZBX66019-87以及腐乳的行業標準SB/T10170-1993等等。這些標準規范的制定與完善對于發酵大豆制品行業是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可以使我國豆制品行業更進一步。

      發酵技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發酵床;大欄;養豬

      中圖分類號:S828.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56

      中國是養豬業的世界第一大國。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生豬養殖業正經歷由傳統農戶散養向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飼養的轉變;但隨著養豬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產生的糞尿、污水等污染物也日益增加。傳統的養豬模式,豬生活、生長在水泥地面或木質地板上,無論是采用水沖豬圈、還是漏縫地板,都會產生大量的豬糞、尿及污水,造成豬舍環境惡化,周圍空氣和水源環境受到污染,糞污處理成為長期困擾養豬企業的一大難題。

      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是近十多年來在我國興起的一種畜禽養殖、糞污處理技術,基本能實現畜禽糞便的零排放;該技術通過將椰糠、鋸末、谷殼、環境益生菌和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摻拌均勻,鋪墊到豬舍,母豬、公豬、小豬、育肥豬生活在墊料上,排泄物混入墊料發酵,利用生豬的拱翻習性和機械翻耕,使豬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通過發酵床的分解發酵,環境微生物充分生長繁殖,使豬糞、尿得到充分分解和轉化,消除豬糞惡臭,實現豬場的零排放;同時飼喂飼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抑制豬病發生,解決豬肉藥殘問題(吳傳文等,2014)。目前,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在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山東、遼寧等多個省份都有推廣應用。

      1微生物發酵床大欄養豬的豬舍結構

      自2008年起,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就開始致力于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的研究、示范和推廣;在此基礎上,2013年8月,該院率先提出微生物發酵床大欄養豬的概念,并在福清自行設計、建造了全國首個微生物發酵床大欄養殖豬舍。該豬舍的外觀(圖1)為單體大欄設計,由鋼架結構建造,長35m、寬60m,面積2100m2,其中發酵床面積1800m2、占豬舍建筑面積的85.7%;肩高4.0m,頂高6.0m;豬舍長邊兩側設置有鋁合金卷簾,短邊兩側分別設置有濕簾和風機,屋頂外安裝有噴霧降溫裝置;豬舍四周設有矮墻、高1.2m,內沿四周設有人行道、寬1m,人行道內側設有圍欄;圍欄內為發酵床,在發酵床四周設有喂食槽,在發酵床的中央分割線和短邊喂食槽的中部設有飲水槽,實行料水干濕分開;屋頂下方1.5m處設置有軸流風機,進行豬舍內通風,屋頂下方2m處還設有微型噴霧消毒降溫系統;豬舍外建立了環境參數,包括光亮、溫度、水分、濕度、風量以及雨水量數據信息,自動調節豬舍內的溫濕度(劉波等,2014)。該豬舍可同時飼養育肥生豬1500頭,年出欄生豬可達4500頭以上;可采用混交飼養、交叉保護、漸進漸出的飼養模式。

      2微生物發酵床大欄養豬與常規微生物發酵床養豬的區別

      常規的微生物發酵床豬舍,單欄面積在25~100m2之間,養豬20~80頭。由于需要把豬舍分隔成多個小欄,因此建造成本高于大欄豬舍;另外由于單欄面積小,不利于使用機械對墊料進行日常翻耕,使豬場的人工成本大大增加;在養殖自動化裝備上的應用受到限制,豬的活動空間也較狹小。微生物發酵床大欄養豬,單個豬舍的建筑面積達2000m2以上,其中發酵床面積占豬舍面積的85.7%以上,可在不增加養豬密度的情況下增加養豬的數量。豬舍空間大,便于機械化操作,可節約勞動力成本;豬的活動范圍大,便于運動,減少豬個體爭斗,這對于提高育肥豬的豬肉品質和抗病力具有重要意義。使用自動化的定量喂料系統,既減少了勞動力成本,又可減少飼料的浪費。

      3微生物發酵床大欄養豬的突出優勢

      與傳統養豬及發酵床常規養豬相比,微生物發酵床大欄養豬更有“環保、節本、健康、增效”這4大優勢。

      3.1環保優勢

      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利用墊料里活性有益微生物對豬只排泄物進行原位分解發酵,無需沖洗豬舍,減少廢水排放,減少氨、氧化亞氮、硫化氫和吲哚等臭味物質產生和揮發,減輕了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豬舍內無臭味,提高了豬舍的衛生水平。

      3.2節本優勢

      使用微生物發酵床大欄養豬,無需建設傳統豬場需要配套的沼氣池、曝氣池、氧化塘等,這不僅減少了土地使用成本,還減少了環保工程的建設成本和運行費用;發酵床大欄養豬自動化程度高,墊料翻耕可以使用機械進行,可以大大降低用工成本。

      3.3健康優勢

      主要表現在:減少病害。養殖過程中,微生物發酵床形成了以有益菌為強勢菌的生物圈,可殺滅豬糞中的細菌和病毒,降低豬各種疾病,抗生素等藥物的使用大幅降低。此外,豬可在墊料床上自由走動,運動量增加,有效地提高了自身免疫力;促進生長。發酵床大欄養豬冬季能提高豬舍的溫度,改善豬舍環境,提高豬的生產性能與免疫性能。夏季豬舍的溫度也不會超過30℃,平均氨氣、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均低于豬舍限定閾值,符合豬的生長要求(林營志等,2015)。另外,由于飼料和水中加入了益生菌,腸道內的微生物產生有機酸,降低豬腸道內的pH值。同時益生菌還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可提高飼料的轉化率,促進豬的生長。

      3.4增效優勢

      主要表現在:豬肉品質優。微生物發酵床大欄豬舍提供給豬的運動空間比傳統養豬提高90%以上,使得豬肉的嫩度得到顯著的提高,改善了豬肉的風味,對肉色、部分氨基酸等肉品質指標及安全性能指標都有顯著影響(李兆龍等,2014),從而使豬肉銷售價格平均提高30%以上。墊料換基質。一個發酵床大欄養豬舍年可生產2300t優質腐熟墊料,可為福建省有機肥生產提供充分的原料。通過腐熟墊料換新的墊料基質,實現費用的自平衡。總體效益高。發酵床大欄養豬系統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豬肉產品的售價,而且還能用腐熟墊料換新的墊料基質,增效優勢明顯。

      4微生物發酵床大欄養豬的示范帶動作用

      發酵技術范文第5篇

      1.1構建特殊的圈舍

      選擇較低的水位,水源要充足,東南的走向,能充分的收集陽光,還要有良好的通風位置,圈內要有食槽、自動飲水器;在夏天的時候,要注意防暑降溫;發酵床盡量要建造的簡單。

      1.2發酵床的設計

      地上式發酵床,是將墊料槽建造在地面上,墊料槽的地步同豬圈外地面持平或略高,硬地平臺及操作通道學要墊高50~100cm,保育豬50cm左右、育成豬100cm左右,然后利用營地平臺的一側同豬圈外墻構成一個登場的長槽,并根據養殖的需要,將其分別隔開,以便穿欄。

      1.3墊料的制作方法

      1.3.1原料的采選

      通常有較好的吸附性、通透性的材料,如木屑、米糠、草炭、秸稈粉等;同時還要選擇一些輔助原料,為確保墊料在制作的過程生物發酵的效果和進程,常用的有水、尿素、麥麩、磷酸氫鈣等。

      1.3.2菌種的選擇

      發酵床菌種的選擇好壞決定了發酵床的成敗[3]。一般使用的是復合菌,包含了分解蛋白質的絲狀真菌、降氮除臭的芽孢桿菌、抑制病害的放線菌等。

      1.3.3制作方法

      將鋸末、稻殼等主料按照比例倒在一塊平整的地面上,再將活化后的菌種同發酵劑等放在一起,灑在表面上,進行均勻的攪拌。同時,在墊料的表面上噴50%左右的水。最后蓋上苫布進行發酵。發酵2~3天后,由于復合菌種的活動,使墊料開始升溫。待5~7天后,墊料就制作完成了。將制作好的墊料均勻的放入豬圈內,再噴灑一遍發酵菌液。等24h后,再將豬放進圈內。圈內因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臭味自然消失,蒼蠅和蛆也不再進行繁殖,待2~3個月后,在床的底層就形成自然繁殖狀態,中不形成白色菌體,其溫度高達40~45℃,豬進食后,所排出的糞便,經過發酵后,可成為豬的飼料。發酵床的墊料,2~3年不用換[4]。

      2發酵床的常規管理

      一是注意豬的密度,頭數不宜過多;二是發酵床的表面不能過分的干燥,要保持一定的濕潤度;三是生豬在進圈之前,一定要驅蟲,以免豬在啃食菌絲時將蟲卵再次帶入體內而發病[5];四是隨時關注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要保證發酵菌的正常“工作”,必要時加活性劑,還要適當的補充微生物原料以及營養液;五是為利于豬拱翻地面,豬的飼料喂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生豬一般在固定地方排糞、撒尿,當糞尿成堆時挖坑埋上即可[6];六是必須要保持地面的60%的濕潤度;七是在豬圈內,禁止使用化學藥品和抗生素之類的物品,防止殺死微生物,降低活性。

      3疾病的防治

      3.1正確的疫苗接種

      按照嚴格的免疫程序,首先要檢查豬的健康狀況,然后再進行接種,接種后還要觀察豬的反應情況,要做到不少種,不漏種。

      3.2加強飼養管理

      根據豬的品種、體質進行分群的飼養。保持豬圈的清潔衛生,即使是采用了發酵床的技術,但是平時的衛生必須注意;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養殖戶應盡可能的做到自繁自養,防止某些傳染病的進入,降低疾病的發生。

      3.3定期的消毒

      消毒工作的是否落實,關系到傳染病的發生率和傳播率。在選擇消毒劑的時候,我們要針對不同的細菌、病毒進行選擇,合理的消毒,定期的消毒,規范的消毒、科學的消毒,可有效的防止疾病的發生。

      3.4定期驅蟲

      定期的預防接種,可保護豬的健康,還可以避免因成年豬帶蟲引起的感染;尤其是在驅蟲后,工作人員要既是的清除糞便,防止重復感染。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 小说区 图片区 都市|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三级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豆国产96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日韩亚洲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av无码不卡| 亚洲另类小说图片|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