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典美文賞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our people to be satisfied at the same time began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life in the material life, after China joins the WTO, the classic western literature rapidly in popularity in our country, to a certain extent, ease the people to the urgent dema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But the western literature books in the language used mostly in English, some writers and scholars in China will win universal praise American classic literature with the use of the people of our country Chinese translation, but because the writers and scholars understanding of classic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lso appeared in the same literary works,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
A.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
1.In our country, and the concept of many people on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 is not very 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 and translation criticism of these two seemingly very professional,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terms of the meaning of the expression is actually very close.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a word in our "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meaning is "the relevant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foreign books, with some inherent standard as the referenc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ed literature translation evaluation value to carry out a full range of".
2.In a work of literature translation criticism of literary works, the original author, often cannot do without this literary works, translators and readers of literary works in translation after the three important part.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must be on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original translation criticism,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the literary works the original author of literary writing and to express through literature thought.
B.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the role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ranslation criticism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has three points, the first point is on the literary work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will have a guide, this effect refers to the literary works themselves, can help some translations readers to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literary works themselves, mainly for the translation. Literary works; second point interaction refers to an evaluation of the literature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 will role, this evaluation function for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works of the original. Third point interaction refers to a guide to the translation criticism on the literature generated after, the leading role is generated by means of our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cademic field.
C.The difference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creation of literature, writing rhetoric techniques used by the author to the literature very much, expressed by the authors using different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effect is also very different. For example, by the world a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known as the representative literary artist Hardy, Hardy in the creation, rhetoric, so that each person works in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 Next, look at the three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Professor Zhang Ruogu, Professor Zheng Damin and Professor Wang Zhongxiang and Professor Nie Zhenzhao:
“Boy, take up that basket ! I want, ee to go on an errand for me.”The lath-like stripling frowned .“Who be you, then , John Durbeyfield , to order me about and call me 'boy'? You know my name as well as I know yours!”“Do you, do you? That, s the secret ――that , s the secret! Now obey my orders, and take the message I, m going to charge "ee wi"... Well, Fred, I don, t mind telling you that the secret is that I, m one of a noble race ――it has been just found out by me this present afternoon P. M.”(Chapter 1)
Zhang Ruogu: "Hello, boy, you take this basket to pick up; I want you to go on an errand for me." The thin the big boys, frowned, "said John Durbeyfield, you is what person, dare make up me, call me 'boy'? We don't know who is who!" "I know? Really know? It can be said is a mystery, it can be said is a mystery. You listen to my command this array, make me give you the job to do to the good...... Hum, Fu Lai, I put this mystery to you at the end of the day, I turned out to be a noble family descendants, this afternoon, is not just the moment, at noon, you before, I know."
Zheng Damin: "the little guy, picked up the basket! I want you to do something for me." The lanky teenager frowns. "What is your man, John Durbeyfield, actually want to use me, call me 'little man'? You know me, I also know you!" "Do you know me? Do you know me? There is a secret -- there is a secret! Now listen to my command, to give me your things to do. Well, Fred, I can tell you the secret also it doesn't matter: I am a family offspring. This is I just know this afternoon, this afternoon."
Wang Zhongxiang, Nie Zhenzhao: "young man, picked up the basket! I want you to go on an errand for me." As long as the slab boys a little unhappy: "you is what person, John Durbeyfield, you should make me, call me 'boy'? We don't know who!"
"You know me, know me? This is the secret -- it's a secret! Now you have to obey my orders, let me send you the letter......
Well, Fred, I don't care about to tell the secret to you, I am an aristocratic descent, -- I also know this afternoon."
Through the three different translation of Professor Zhang Ruogu, Professor Zheng Damin and Professor Wang Zhongxiang, Professor Nie Zhenzhao in the same paragraph, even if the process to translate the same paragraph, the same sentence, the same words in translation, the results are not the same. Some literary works, translators is straightforward in the original text to express the idea of translation, and some literary works, translators a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nto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ion.
D.the rationalit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
Any of a work of literature works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cene are not in conformity with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readers and the authors and readers, to interpret literary works still exist obvious difference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works, because the writer and the reader as a separate entity, different,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each person's own play therefor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accepted by the readers, readers in the literary work reading process will be the two time the creation of literary works. Therefore,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translation exist, does not exist contradictions, but will provide a more suitable for their own translation versions for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levels of readers, to improve our abil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mprove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Summing-up:
In a word,cultural element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terary works has also are not the same, the ultimate aim of the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to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practical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 of different versions.
Reference documentation:
[1]Quan feng. Shaping Hemingway's short story "the murderer" killer image -- starting from the view of language[J]. Fei tian ,2010(02)
[2]Gan shian. The revers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structure -- Chinese and English outreach to disposition characteristic[J].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32)
關鍵詞: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探究
世界上的語言作為一門工具,它是人與人之間交流互動的一種方式,也是所有文化的不同表達方式。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也不盡相同,可謂各有各的魅力。通過大量閱讀西方文化原著,可以深深領會其他國家獨特的語言藝術。在地球村的大背景下,嘗試從跨文化的角度,學習區別各個國家文學作品的表達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對英美兩個國家的文學作品使用語言的賞析探討,有利于提高我們對跨文化的語言能力的運用。
一、學習西方英美文學名著的注意事項
(一)正確面對文化差異客觀存在的現實
不同民族存在著不同的文化風俗,即風俗差異,價值觀差異以及思維方式差異。當中,風俗就是指各個民族在長期的聚居,以及經常的經濟交流中所留下的獨特思想。關于價值觀,中西方也是各有不同。比如,在英美為代表的西方文化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個人主義并不是我們所認為的貶義詞,它代表所謂的民主,比較倡導自由平等博愛,這與我國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畏有相似之處,也有本質不同。例如,在英美國家“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一句中,dog(狗)不是貶義詞,但是“dog”在我國的風俗里是個不好的代表,比如像豬狗不如等等,是用于對他人的辱罵。這些文化差異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正視文化差異,從而尊重不同的文化。
(二)要并重交際性和實用性
交際性是指文化的交際能力,在跨文化視角下,研究英美文學作品時,語言作為一種交際手段,是我們了解西方英美文化的工具,,它是英美文化特征的重要載體。通過學習研究英美主要文學作品,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如果通過賞析英美文學作品,深入了解各國的文學體系以及日常用語的使用習慣及使用語境,便于在與對方交流之時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體現了我們對其他國家文化的尊重。
二、 英美文學作品中語言藝術的特征
(一)重視對經典的引用和發揮
引經據典,作為西方英美文學名著中的一個主要特點,體現了宗教文化在西方文化體系中的廣泛滲透。它的歷史性,哲學性,通過簡單的語言,傳達給每一個讀者。例如,在《威尼斯商人》一書中,鮑希婭,被稱作“但尼爾”。書作者引用了西方知名作品《圣經》中的名字,并且提到了他們的典故,這樣也襯托了說話者此時的心理活動,呈現出了顯著的藝術特效.
(二)英美文學作品受西方文藝復興影響
英美文學名著受歐洲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巨大,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沖擊之下,誕生了很多文學巨制,比如《雙城記》,《霧都孤兒》。西方文化作品更擅長對人的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這與他們的飛速的近現代科學發展領先于中國,有很大關系,比如哈代的小說,汲取了佛洛依德的精神現象研究的一些成果,所以作為學習者,首要前提就是要認識和了解英美英語語言文化,然后再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中表達出來的顯著藝術魅力。文藝復興之后,西方的文藝作品呈現出百花齊放,大開大合的景象,更加關注個體的人性,破除了原來教會組織對人們的束縛。
(三)注重對戲劇性獨白的使用
在學習英美文學作品時,我們常??梢钥吹阶髡唢@著使用戲劇性獨白,這就是英美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在詩人索恩伯里的作品,就曾經出現過部分詩歌被認為是戲劇性獨白。戲劇性獨白直指人心,他是人們與自然,與天地直接溝通的最原始的方式,是人找到人類情感最初起源的一種途徑,也是文學藝術靈感的源泉,更是一切文學藝術發展的根基,作者對書中人物的解讀,可能不具備權威性,卻留給讀者的卻是不同的想象空間。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不同的文學作品,都有其獨特的語言藝術。在英美文學作品中,語言藝術的獨特性,主要表現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也常常受西方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作者常常引據經典,通過引證常用的經典故事,再加上對直指人心的戲劇獨白的合理使用,形象表達出作者生活的時代風貌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特征,思想感情,給讀者以強烈的情感沖擊,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在閱讀英美文學名著之時,我們要以跨文化的背景下,了解英美文學作品,以促進中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并逐漸掌握系統的文學鑒賞技巧。
作者:李亞格 孫雅莉 單位: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蔡玉輝.論英國文學教學中的文化傳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趙宏宇,胡全生.《索緒爾語言學對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理論影響原因探微》.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年第6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 文學欣賞 教學 應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畢業生有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相關工作的機遇,大學生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不但要掌握英語語言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英美文化知識,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融入文學欣賞,有利于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文學欣賞有利于學生學習國外文學作品里蘊含的文化知識,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文學欣賞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提升個人素養、文化素質,并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學英語教學和文學欣賞并不矛盾,兩者可互相配合,是實現英語教育變革的重要途徑,教師適當應用文學欣賞,也是促使學生快速了解西方文化一個有效方法。文學欣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提升學生文化內涵的重要手段,是為我國培養高素質的國際型人才的重要保證。
一、文學欣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從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實情況來看,我國文學教學環節仍較為薄弱,受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和教學觀念的影響,文學欣賞未受到學校重視。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學生英語基礎差、大學英語課程較少等。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滿堂灌式的教學,忽視了對文學欣賞的深入理解,忽略了國外語言里所富含的人文要素,導致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缺乏必要的自主探索,不注重提升學生在人文、文學方面的修養。大學生深入了解英美文學的內涵,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在英語的整個教學過程里,傳統教學內容單一,缺乏多元化引導式教學 ,學校更注重考試,老師與學生均在考試壓力下,阻礙了對英美文學的深入研究 ,英語文學教學上產生了認知偏差,極大地局限了英語語言文化的學習深度。雖然目前高校英語專業都開設了一定的英美文學課程,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多元文化的理解性閱讀,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只是講解語言知識點,特別是文學背景與文學教材里所展現出的人文常識、人文教育與人文關懷等知識常常就被忽略了。
二、文學欣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大學教育最關鍵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智力,從而提出了轉變以專業教育為主的教學方式,所以在大學教育中,必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文學不僅包含了年代數字、人物介紹、歷史事件等方面,語言與文化的理解不可分割,文學作品可以展現出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傳達出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提升自身人文修養與文學賞析能力 ,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行文學作品賞析時,學生能夠從中掌握更多的西方文化,教師可以協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將不同方式融匯其中,通過文學作品簡單質樸的語言,讓學生更加有利于理解西方文化。文學欣賞在大學英語中應用可以加快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增加詞匯量,文學作品飽含了吸引學生的內容,通過閱讀鞏固詞匯,學生們能夠接觸大量的閱讀材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文學經典是一個民族最為優秀的文化資料寶庫,優秀的英美文學經典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引入英美文學則可以讓學生產生新鮮感,讓學生了解到英語也存在與漢語相同的各類修辭手法及韻律,通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英美語言交流的技能,文學欣賞有助于學生對西方人文和習俗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學習是一項漫長的積累過程,閱讀英語文學作品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文學作品中,由于其語言語法系統時常被運用,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順應了教育發展的要求,迎合了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文學欣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強文學欣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有效途徑。
確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適應國際交流的需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確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自主的英語思維方式。教師要立足于課本中的文學元素,加強對英美文學的重視,對英美文學內容進行延伸,不斷豐富英語教學內容。選取西方經典的文學作品,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英美文學,加深對英美文化的認識。教師應該推薦經典書目,引導學生閱讀,根據學生的水平推薦一些具有代表性強可讀性強的文學作品,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英美作家,讓學生進行課后泛讀,加大閱讀量,擴大詞匯量。由教師推薦并引導學生閱讀,減少盲目性閱讀。還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喜歡的英美影視作品,對學生進行視聽說練習。
完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為英美文學經典的導入提供技術支持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F在很多優秀的英美文學經典已經被拍成了電影,更加生動性、直觀性,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以聲音、影像的形式將以往文本中枯燥乏味的史實較為生動、形象的呈現給學生,多信息、多形式地呈現教學內容,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多媒體在集合文本、圖片、聲音、視頻等優勢,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英美文學課堂中,使學生感受立體的歷史文化和刺激的視覺感受,從而創造出真實化、情景化的教學效果。開展英美文學交流活動 ,鼓勵學生用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增加學生更多發揮的空間。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W是一種語言藝術,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提供給學生有趣生動、豐富的語言輸入,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適當的文學欣賞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折射出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是切實可行的。傳授與閱讀適量的文學作品,能夠讓學生加快學習英語語言,教授一定的文學知識,能夠激發學生的文學興趣,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以及英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促進學生對英語文化有較為深刻的理解與認識。因此,教師明確教學目標,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用文學欣賞,適時的采用多元化的引導式教學方式,尋找合適的英語文學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與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英語交際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燕.文學賞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校園英語,2015(5).
關鍵詞:英語專業免費師范生;《英美文學》課程;培養目標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9-0076-02
英美文學是專業主干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言技能。通過對2013級英美文學課程的學習態度和動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等方面進行調查,采用文獻資料法、抽樣問卷法、數理統計法、觀察法、邏輯分析法進行了統計分析,初步反映了學習中的現狀和問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培養質量。
一、學習動機:提高人文素養和思辨能力
英美文學課重在介紹和講授英美文學發展階段、流派、思潮、運動、主要作家及作品,進行作品分析和欣賞,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英美國家的人文思想,欣賞、學習、模仿優美的語言,陶冶情操,激感、想象和聯想力,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理解能力,提升創新能力和審美意識。英語專業免費師范生已具有一定的文學知識儲備和鑒賞能力。知識儲備方面,“中國文學”占88%,而“外國文學”僅占12%。對外國文學的了解程度相對來說非常低。
趙文書指出,目前眾多學者呼吁英語專業應該回歸人文,新的業務培養要求體現了人文取向。在這種培養多層次多元人才的背景下,免費師范生的培養定位顯得相對明確,目標就是培養基礎英語教育專門人才,滿足英語教育的教學、人文和社會需求。調查表明,免費師范生對英美文學課程“感興趣”的人數占91%,“不太感興趣”的占9%。學習動機調查表明,認為該課程可以“提高文學修養”的學生人數占40%,“出于興趣”而學習的占42%。這表明英語專業免費師范生對于學習目標有一定的理性認識,同時也達到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授課教師的要求。
程愛民指出,英美文學課的首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而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或是英語水平。調查顯示,學生學習英美文學課的動力來自不同方面:22%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水平高,上課精彩,故努力學習;33%的學生認為是課程內容豐富精彩而促使他們有了學習動力;26%的學生認為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所驅動;19%的學生認為學習的動力就是為了通過考試。顯然,81%的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教師授課、課程內容和人文素養,這說明英美文學課程已經在人文素養、思辯能力培養、擴充視野等方面顯示出其特有的功能。
二、文學閱讀:多樣化和實用性相結合
教師通常會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鑒賞等方式學習本課程,這種方式需要大量深層次的閱讀,而閱讀和學習方式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自我評價統計顯示,67%的學生認為自身文學閱讀能力比較差,這主要是文化背景、詞匯量、審美經驗、閱讀技巧等欠缺或匱乏。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要通過提前布置問題、指定相應參考書、課堂講授與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生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性,課前預習、合作學習、擴充詞匯量、學會聽課等方面進行知識架構的擴充和問題的思考,改變接受模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介入,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
文學名著閱讀數量調查顯示,17%的學生閱讀了“1~4本”,33%的學生閱讀了“5~8本”,22%的學生閱讀了“9~12本”,28%的學生閱讀了“13本以上”。只有50%以上的學生閱讀了5本以上的文學名著,數量偏低。在文學作品樣式的選擇中,64%的學生喜歡閱讀短篇小說,21%的學生喜歡閱讀長篇小說,詩歌和戲劇閱讀比例分別是10%和5%。學生文學作品閱讀呈現快餐化趨勢,短小精悍的作品比較受歡迎,而詩歌和戲劇對學生來說相對艱澀難懂。
當代學生最喜愛的文學類別中,閱讀經典文學名著的學生占40%,觀看當前流行影視作品的學生占36%,24%的學生喜歡閱讀通俗文學。在經典文學原著和根據文學原著改編的電影之間選擇,選擇閱讀文學原著的學生占33%,而52%的學生更趨向于觀看電影。因為電影為學生學習文學提供更為方便、直接的輸入。對于戲說、改編和大話經典的文學現象,10%的學生認為這是對經典文學的褻瀆,57%的學生認為僅供消遣娛樂,無文學價值,31%的學生認為戲說類影視作品比經典名著本身更有趣味性。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文學經典的審美定位、文化價值觀、自我素養提高的互動關系方面有著明確、理性的價值判斷和取向。
關于參考書的閱讀需求方面(此題可多選),36%的學生認為需要閱讀提升賞析能力的參考書,29%的學生認為需要閱讀增強閱讀能力的書籍,48%的認為需要閱讀關于作家生平軼事的書,55%認為要讀關于英美文學作品背景知識的書??梢钥闯鰧W生需求排序為:背景知識、作家生平、賞析手法和閱讀能力的增強。背景知識有利于學生理解時代背景、文化思潮和運動、風俗習慣,順利構建文本學習中知識獲取的連貫性和因果性。
整體來看,免費師范生外國文學知識貯備相對欠缺,在數字文化和視覺文化的當代,他們的閱讀方式多樣化,閱讀了一定的量。但閱讀能力弱。傾向于通過影視作品來了解經典作品,對經典作品審美有理性把握,需要背景知識的輸入。
三、課外學習和課堂教學:示范性和研究性
優質課程的建設需要根據培養目標合理設計教學內容。調查顯示,68%的學生對課時安排感到滿意。在課程設置難度方面,“可以接受”的學生占74%,認為“很難”的學生占21%,認為“容易”的學生占5%。整體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這種設置方式在他們學習、理解、接受的范圍之內。
文學課程的學習不能僅局限于課堂的習得,還需要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調查表明,學生平均每周用于英美文學課在“5小時以上”的為7%,“2~4小時”的為76%,“1小時以下”的為17%。顯然大部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時間非常有限。課外和同學交談對文學作品的學習體會比例顯示,“經常交談”占12%,“復習時交談”占46%,“特殊情況下交談”占33%,“基本不交談”占9%。74%的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網上提供的文學資源,訪問文學網站主要是為了考試和撰寫論文,分別占59%和62%。這些數據說明,課外學習時間付出相對較少,大部分學生的課外學習和交流有可能是為了預習、完成作業、討論、復習考試,目的性非常明確。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率和課堂氣氛的活躍對學習文學也有一定影響。調查顯示,文學課程小組討論的參與度“很積極”的學生比例為9%,“比較積極”為57%,“不太積極”31%,“不積極”為3%??梢钥闯觯蟛糠謱W生能夠參與小組討論,積極進行觀點的交流和溝通,提高思辨和創新能力。調查顯示,94%的學生認為課堂氣氛的活躍非常重要,這取決于教師課堂的組織藝術和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提高課堂氣氛的活躍性。59%的學生認為“有一些經典故事片斷,使課堂氣氛活躍”。在課件制作中,必要的音頻和視頻相結合,注重圖文并茂,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王軍和石瑞指出,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和理念,為培養21世紀人才提高自身內涵,通過信息技術輔助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文學課的內涵。教學方法調查顯示,43%的學生喜歡“講授式”教學,即以教師講授為主。認為這樣較易掌握文學史知識及其發展脈絡,可以節省閱讀時間,利于突破重點。28%的學生支持“研究式”教學,即教師出示議題,學生準備材料,進行課堂討論。認為這種方法便于活躍思維,提高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22%的學生支持“摘桃式”教學,即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進行點撥和答疑。學生自學教材,教師在關鍵的知識點、學術爭議處適當點撥即可,或只答疑即可。只有7%的學生支持“講座式”教學,即由老師就某一專題進行講座。
綜合來看,49%的學生希望教師能給學生機會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學術能力的提升訓練。除了傳授具體的英美文學知識和概念,還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鑒賞能力、藝術感受和審美情趣,這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認可,目的性非常突出。這同時說明,學生初步具備問題意識和科研意識,對提高科研能力非常有幫助。為攻讀教育碩士學位奠定了基礎。顯然,教師需要關注免費師范生在知識、素養、創新等方面的訓練和提升,還要結合免費師范生的培養目標和職業定位,更多關注課程授課的示范性、方法的實用性以及和中學教學的關聯性。
四、結語
英語專業免費師范生將成為中堅力量,個人專業素養和人文素質對基礎英語教育非常關鍵。雖然英美文學課面臨著邊緣化情境,但是,它是一門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思辯能力的專業必修課。教師要在新形式下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識結構,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和多元評價模式,增強教學的示范性和研究性。
參考文獻:
[1]趙文書.從學科內涵看英美文學教學與研究[J].外語研究,2014,(4):51.
[2]程愛民,徐勁,柯可,唐曉忠.關于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J].外語研究,2002,(1):17.
關鍵詞:中職語文;美育功能;審美意識;審美素質
一、善于創設美境,喚醒學生審美意識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只有喚醒其審美意識,才能夠對其進行審美素質的培養。首先,教師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善于創設美的教學情境,借助想象力,讓學生置身其中,并感悟到教學內容的魅力。其次,教師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學生心理特點為基礎,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等精心設計導語,渲染課堂氣氛,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帶給學生美的感受。例如,在教學《過萬重山漫想》一課時,可先向學生展示一幅關于三峽的圖片,或者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狂暴的江流、高聳的山峰等景物,借助音頻、視頻等輔助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了解并細細品味,最終喚醒他們的審美意識,為提高其審美素質奠定基礎。
二、注重審美體驗,提升學生審美素質
針對中職學生心理特點,教師可以通過美育講座、社團活動等形式多樣、手段豐富的活動培養學生審美感知和情趣。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制作精美的課件來輔助講座的舉辦,講座內容包括美的產生、內容、本質、特征以及形式等。學生只有了解了美育的相關知識,才能夠更好地發現美和欣賞美。還可以開展相關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生活。學校還可以創辦校內報刊,刊登學生寫的美文,借助文字讓學生展開想象,自由徜徉在美的世界,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素質。另外,策劃相關主題活動,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美的空間,讓學生到社會中感受美、欣賞美。例如,以《四季之感》為主題,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感受春天的山巒、夏天的麥田、秋天的果園和冬天的田野,讓學生親眼觀察到四季之美,然后再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分小組進行美文朗讀,于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