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美麗中國心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腦屏
這里的電腦屏指的是中國國家地理網。作為我國最早的商業網站之一,中國國家地理網與新浪、騰訊這些大的門戶網站不同,它要作一個有深度的網站,要打造成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網站。我們調動各種因素,提高用戶的黏合度,希望將網站打造成一個有特色的、權威的平臺。
首先,注意提升品牌影響力。從宗旨、定位、特色頻道到專題活動,中國國家地理網的網站架構已超越網站本身,要打造的是一個延續紙媒品牌、與網絡無縫銜接的新媒體平臺。品牌不應是僵化的概念,此前中國國家地理網以“CNG”為域名,但品牌簡稱不方便記憶,后來中國國家地理網域名正式改為“dili360”。以“閱古今、品天下、行生活”為宗旨,網站推出了很多具有品牌特色的頻道:如“圖片攝影”,網站與攝影雜志及其他媒體合作,建立幻燈圖片庫;又如《地理e周刊》,將網站內容重新設計通過注冊用戶郵件發行,提供在線瀏覽及RSS訂閱等多種閱讀方式。此外,中國國家地理網以線下活動帶動線上,通過線上的專題、論壇、路線攻略等多種形式,形成對品牌的支持和提升。
其次,抓好論壇建設,提高用戶黏合度。論壇是網站的重要板塊。比如說我們要打造中國最具特色、最具吸引力的地理論壇。一開始,很多地理愛好者到地理論壇交流,所以在打造論壇的時候,我們特別注意利用最新的在線形式,將網站的內容進行重新的編輯和整合,并通過《地理e周刊》的方式,結合免費周刊的訂閱,主動留下郵箱訂閱的讀者。當我們把這個網站實行商業化運作的時候,地理論壇更彰顯了影響力。怎樣提高用戶的黏合度?怎樣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提高名牌的認知度?這些我們都在認真思考。
第三,打造付費電子雜志《行天下》。《行天下》2009年7月正式推出創刊號,采取付費閱讀的發行策略。對網站來說,《行天下》電子雜志是《中國國家地理》品牌內容的延伸,或者說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旅行版。其特色在于,在新媒體的建設平臺上,不僅用圖片故事的形式告訴你那些很美的地方,同時會給你提供很詳細的出行路線和攻略。中國目前的電子雜志都是以免費為主的,但是對于《中國國家地理》來講,希望提供給讀者的是有價值的內容,而不是隨便在網上能搜索到的內容,讓讀者感到它是值得付費的。
而且《行天下》這本電子雜志的價格比紙質雜志便宜很多。我們跟很多的網站合作,只要接入互聯網,只要在網站上通過手機支付,或者通過銀聯支付等方式都可以付費、購買。同時我們也推出了《行天下》手機版,方便用戶。目前,除《行天下》外,中國國家地理網又推出集成客戶端,內容包含《中國國家地理》、《行天下》、《博物》、《中華遺產》等諸刊。
第四,注重專題的制作和提升。在網站的建設中,各種專題的制作和提升非常重要。過去我們曾做單一主題,每天圍繞一個內容進行詮釋,后來發現有的用戶連續三天對內容不感興趣就會退訂。基于這樣的狀態,我們對內容進行重新調整,以不同的欄目構架,制作不同的專題,每天至少保持有一款內容是用戶喜歡的。我們還獨家推出很多原創的內容,如圖片故事等。
我們注意抓好重點選題。比如,在玉樹地震的時候,我們一開始就做了一個救援實施的地圖,當時所有的大型主流網站在玉樹地震救援的報道中,都用這個地圖。起先跟鳳凰網在切入的時候,由于文件太大,下載速度很慢,而且占用很大的空間,我們馬上就把所有的地圖切下來,編輯24小時值班將圖片提供給我們的合作伙伴。通過專題的制作和提升,我們提高了品牌影響力。
第五,整合資源。不管是簽約攝影師的作品,還是即將成名的攝影師的作品,他們的圖片不僅是期刊的資源,也是網站的資源。網站將各種資源調動起來,并與攝影之友等平臺進行合作,希望將網站打造成一個權威的平臺。同時,利用雜志、網站,整合資源,打造有價值的數據庫一直是我們工作的著力點。
手機屏
說起手機屏,主要說手機客戶端和彩信報。手機客戶端業務現在是我們盈利的一個項目。手機媒體跟做期刊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期刊大部分是月刊的形式,但是對于手機媒體來說是要每日更新的,每天都要有全新的內容面向手機讀者,而雜志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即便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十年改版的內容,仍然不夠供給這樣一個龐大的每日更新的市場。最后我們還是決定要有全新的團隊,要以全新的內容去做獨家原創的東西,我們需要利用手機客戶端這種新的方式來創造一個新的手機平臺。特別是對每天欄目的設置,我們借鑒了日報的編排方式,使之展現出一種新的媒介表現方式。
關于彩信報,我們是最早介入中國移動彩信報全網業務的,到現在已有很長時間了。現在有很多版本的彩信內容,它都是基于簡單形式的彩信報。彩信報的發展有它的瓶頸,或者說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發展下去了。隨著資費的調整,隨著手機雜志的變化,讀者需要的是更直接、更有沖擊力的表現方式。目前,我們的彩信報業務正逐步向手機客戶端業務轉型。
手持客戶端
第三屏就是手持客戶端。這里的手持客戶端主要指iPad版本和安卓系統。目前,《中國國家地理》的手持客戶端上的下載量已經超過50萬。客戶端首推《中國國家地理》旅行版電子雜志《行天下》,將其放入適合iPad等閱讀終端。目前,雜志在安卓系統上已經單本上線。在2011年的時候,安卓系統的預裝量超過了300萬。我們今年定的量是1000萬,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通過我們的努力是能夠達到預定目標的。
電視屏
“線”是中國傳統藝術最基本的構建元素,它以“氣韻”為核心標準,以“生動”為最高境界。關于線條的“氣韻”意涵與運用,前人留下了大量精辟的論述,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時代的更替,如何在當代藝術情境下解析這些珍貴的傳統藝術理論并實現其傳承卻日漸成為難題。中國傳統美學抽象的論述特質及“晦澀”的文言文文法都令年輕一代備感生疏且難以理解。本文正是試圖借助完形心理學這一西方文藝心理學的新視角,力圖另辟蹊徑,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從“意象性”與“整體性”兩個層面對中國線條美學的氣韻觀進行深入淺出的重新解讀,進而認識籠罩在民族文化意識神秘面紗下的線條審美觀。
二、 格式塔的“意象性”與線條的“生命感”
創立于20世紀30-40年代的完形心理學又稱格式塔心理學,是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自誕生起就與藝術息息相關,其學說與理論被廣泛地運用于分析藝術審美范疇的問題。格式塔心理學的核心觀點之一即“形”的意象性。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任何“形”都是在心理活動的參與下形成的,即視覺形象決不會是對物象的機械復制而是一種創造性把握,是人通過知覺的選擇作用生成的含有豐富想象性、創造性、敏銳性的“意象形”。正是基于視覺感覺到的物象的這種“意象”特質,完形心理學派大師阿恩海姆認為,藝術中“最理想的形態并不是客觀物象的逼真實像而是那種不太逼真但又與畫家想要表達的觀念相同構的意象。”
反觀中國的傳統藝術,古人亦早已深諳藝術的意象性特質甚而將其視為美的最高標準,這一點集中的反映在了“氣韻生動”的傳統美學訴求當中。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首度提出“氣韻生動”這一重要命題,并將其位列繪畫“六法”之首。之后,“氣韻”概念在審美和藝術領域中的影響不斷擴大并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命題。一般來說,“氣韻”的內涵至少涵蓋以下諸方面的內容:第一,審美客體的生氣勃勃。第二,審美主體情趣高雅。第三,審美主體有嫻熟的筆墨技巧。簡而言之,在“氣韻”觀念統領下的藝術創作中,最妙者應使客觀對象的內在生命與精神,審美主體的藝術風格、生活情趣、文化精神、生存狀態借助嫻熟、有韻律變化的筆墨線條生動地表現在畫面上。其最終目的是要創作者“取之象外”,突破物象的拘束形成一種美的意象――在作品中折射出人本體的宇宙觀,表現出生命的屬性。把這種美學取向與阿恩海姆所倡導的藝術創作的理想狀態進行比較,我們會發現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相通之處即:都在創作中尋求與生命理念同構的意象美。
正是源于對意象美的追求,線條作為人類高級思維的抽象產物在歷史的進程中被選擇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中承載藝術家精神理念的最佳媒介。首先,線造型手法具有高度概括性。線在現實世界中并不存在,其本身就是一種非客觀的抽象物質,因而創作主體在用線造型的過程之中就必須對對象進行高度提煉和概括。早在華夏文明初始之時,古代先民們就已經懂得用簡約、練達的線條來表達豐富、深刻甚至包羅萬象的意涵,如《周易》中就以簡單的線性符號(--)、(-)來表征陰、陽并由此演繹出男女、父母、剛柔、天地等豐富觀念。傳統書法及繪畫藝術的誕生也正是直接源自于線條的高度概括性。故而,不夸張地說中國傳統藝術是一種由線悟象,由象悟意,由意悟美的藝術形態。其次,線造型藝術具有很大的寬容性,既可以作為物象的外輪廓,表現出相對真實的關系,也可以強調人的主觀精神,體現生命意象。這種寬容性根源于線條的抽象本質所必然導致的美學上的模糊性,使人們在審視線條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美學感受。中國傳統的線造型藝術更是將線的豐富精神特性發揮到極致――不同的速度、力量、墨色、時間、空間等觀念均蓄含于線條之中,“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
總之,可以說正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線條的意象性特質使得人們可以從中看到某種精神性,所謂“心線微妙”,用線表現外物比用色、用面表現物質更具有精神價值。在中國藝術家的手中,線條早已突破了物的外輪廓的單一定位,是一種經過人的心智洗練的獨立藝術形式,旨在傳達一種超越于墨象之外的不可言喻的情感。而格式塔心理學派的學說更讓我們確信古人對線條的鐘愛絕非偶然,而是追求“元氣淋漓,生機盎然”的審美情境的必然結果。
三、 格式塔的“整體性”與“元氣論”
完形心理學派另外一個重要的創新在于它在理論上明確指出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具有整體把握的特點并據此提出了“知覺結構原則”,認為:心理現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識中顯現的經驗的結構性或完整性。簡而言之,一個人往往“采用直接而統一的方式把事物知覺視為統一的整體而不是一群個別的感覺”。此外,人的視知覺還具有良好完形的傾向,在理解一個知覺樣式的時候,往往先積極地把對象組織統一成為一個具有良好完整性、簡潔性的整體,其后人們才會關注到其局部、細節的刻畫。
完形心理學派關于視知覺的整體性特質的學說揭示了這樣一個藝術規律:整體性是一切形式美的重要法則。這也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之一。在藝術創作中,中國人最崇尚從整體中去把握客體,用連貫一體的線條表現客體。而筆者認為這種整體美學觀的形成根源于中國古老的“氣論”及其由之衍生的相關理論。早在先秦就有思想家指出“氣”是宇宙天地間連續的物質存在,“充盈大宇而不窕”(荀子《賦》篇)“氣聚而為萬物,萬物散而為氣”。也就是說宇宙萬物都是由一種有生命氣質的細微物質所構成的,具有同一性、整體性。對于這種特性,中國傳統“三教”都有相似的闡述――儒家有“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以至無窮”;道家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釋家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哲學思辨。載于《莊子?天下篇》的施惠的一段言論更是頗值得注意: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所有這些理論實際都在強調:自無限大的宏觀世界(“至大”)到無限小的微觀世界(“至小”),整個宇宙世界統統為連續性的物質性的“一”(“氣”)所充滿,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因為大家喜歡錢,所以美國廣告上全是中獎和退錢花樣。雜志推銷商每隔五、六個月就寄封信來,告訴你一訂雜志就中百萬大獎。為了要中百萬而訂閱雜志的美國人不知道有多少。因為大家喜歡美女,廣告公司就動員了美國所有的模特兒及如花似玉的女人。也因為大家喜歡明星,所以電影及運動明星就爭著做廣告。又因為大家喜歡性,于是所有的廣告里都加上性的。甚至于毫無關系的商品也往性上扯,例如雪白牙膏的廣告在電視中就道:“雪白牙膏使你的牙齒性感。”
今天美國廣告中的時尚消費心理可以用五個字予以充分表現。這五個字就是New(新),Natural(自然)、Light(輕)、Real(真)、Rich(濃烈)。這五字訣是美國廣告與消費心理學家研究了大量廣告后才得出來的,每一字都顯示出今天美國人的消費心理狀態。
New(新):美國人是一個喜新厭舊的民族,這一點與中國人大不相同。有一個在中國做生意的美國人寫道:“中國人真讓我笑掉大牙,就算你制造出更好的新肥皂,你仍然必須用原來的包裝紙包,而且仍然要說是老牌子”。
美國人全喜歡新東西,他們經常換汽車、經常搬家、經常換工作就是最好證明。美國的商品要經常翻新,就算是一成不變,也要換換包裝,加上一個新字,否則就沒有人買。
Natural(自然):美國人的四周都是人造的東西,他們的食物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加工品。醫學界找不出癌癥的真正病因,便每天把一種加工品指為癌癥禍源。美國人嚇怕了,他們要返樸歸真,要走向原始,所以近來的自然食物商店就勃然興起。談到自然食物店,又輪到我們中國人笑掉大牙了,里面賣的就是沒加工的黃豆、小米、生蔥、生姜之類的東西。
美國工商業抓住這種返樸歸真心理,便在廣告上加上“自然”二字。賣番茄醬的廣告說,他們是把番茄摘下來立刻做成罐頭,一點化學品都沒有。賣橘子水的廣告說,他們的橘子水罐頭是從樹上的橘子直接擠到罐頭里的。
Light(輕):美國人都患了恐肥癥,全國上下都在節食減肥。廣告便抓住這種恐懼心理,用輕字來推銷商品。百事可樂廣告中的細瘦美女就不斷地說,每瓶百事可樂中僅有一個卡路里。米勒啤酒的商標上也加上一個Light,雇來一大堆體育明星,每天在電視中吵著說米勒啤酒不增加體重。
Real(真):中國人對“真”的重要性早就了解,所以很久以來便喊出“貨真價實”一語。可口可樂廣告中那句It’s a real thing在世界上不知唱了多少年,簡直可以說家喻戶曉。它的中文意思是說,你要喝可樂,就喝地地道道的可口可樂,不要喝冒牌貨,只有我們的才是正宗貨色。
Rich(濃烈):Rich很難翻譯,它多指食物味道足。美國人做起廣告來一定說:這種酒真夠味道,這種煙草嚼起來勁道真足。形容味道的醇烈,美國人就用Rich。電視中那個牛郎打扮的出名牛仔捏一口煙草填到口中,嘴里呱啦呱啦地說些南方話,他說的話中最主要的一個字就是Rich。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中國市場學會 品牌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專家
關鍵詞: CompStat CitiStat GMAP 電子政務 城市管理 信息化
一、引言
世界正在步入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成熟是這
一時代的主要特征。由于全球一體化和多元化帶來的激烈競爭,中國政府正面臨
著巨大的壓力。城市發展加速,規模不斷擴大,傳統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本文通過介紹美國的紐約警察局的CompStat以及從其延伸出來的巴爾的摩的CitiStat和華盛頓州的GMAP三個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引出對中國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借鑒意義。
足城市建設的需求,僅僅依靠人工手動的管理方式已無法適應信息化時代的需求。
中國傳統的管理體制存在許多弊端,主要的問題有:
⑴城市管理體制不合理。傳統的城市管理是一種單一的行政管理模式,每個部門各管一塊,致使城市管理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增加了執法成本,影響了執法效率,綜合協調性不強。
⑵信息傳遞不及時。當城市管理方面出現問題后,除了管理部門例行執勤巡邏中發現以外,大多數情況是群眾打電話反映、或者媒體進行曝光后,管理部門才獲得信息,去協調處理問題,因此處理常常嚴重滯后。
⑶管理法規不夠健全,管理缺乏權威。
⑷運行成本高,政府財政負擔沉重。
⑸人的因素影響管理。 一方面,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市民對政府管理機構的認識度和理解度不夠。由于市民是城市的主體,他們既是管理結果的承受著,更應是管理的參與者,所以,市民對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很大程度也可以更好地幫助政府管理。
信息化是當今城市的發展趨勢之一。信息化發達城市的信息化戰略代表了當今城市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信息交流的規模、速度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和水平。近幾年來,為了確保信息技術領先優勢,一些國家或其中心城市紛紛制定信息化發展戰略。在這一方面,美國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國的CompStat以及從其延伸出來的CitiStat和GMAP是信息化應用到城市管理中比較成功的案例。本文首先介紹這3個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來探討對中國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借鑒。
二 、美國典型案例介紹
紐約警察局的CompStat作為先驅,在信息技術和管理改革的結合中,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美國很多州和城市甚至很多國家都借鑒其經驗,出現了類似的系統。下面主要介紹3個典型案例,雖然他們各自的出發點不同,但是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相當的效果。
⒈紐約市警察局CompStat[1]
CompStat (計算機統計系統,Computer Statistics 或 Comparative Statistics)是在紐約市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情況下,1994年由紐約警察局長William Bratton的領導下建立的犯罪追蹤和管理系統。CompStat在1996年獲得了由哈佛大學組織評選的政府創新獎。
在CompStat之前,紐約市警察局使用的是月報形式。各部門的負責人在每個月底前寫出報告,然后在下個月的7號之前遞交上級,上級領導在15號之前看完匯報,然后反饋意見,隨后再采取行動。通常這個時候,犯罪情況已經至少發生1個月了。而且犯罪情況是和地圖靜態點對點的映射,信息量比較少,更新慢,對信息的掌握不全面,而且不容易分析趨勢。隨著信息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把信息技術融入到犯罪管理就有了客觀可能。
CompStat系統首先定期收集數據,然后結合基本的警察評估工具和規則分析數據,并把數據映射到地圖上,與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結合,主要負責人員在專門的會議室開會,根據數據分析存在的問題,明確職責,會后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犯罪的追蹤和警察管理。CompStat主要目的是提高警察局的分層管理效率和更有效地減少犯罪。
CompStat機制包括以下5個部分。
⑴資料收集
紐約警察局分成76個分局,9個警察服務區和12個地鐵區域,共97個分區。每個分區每周統計各種犯罪資料,加上重點案件的書面材料,警察的運作情況和其他相關材料等傳送到CompStat小組。
⑵CompStat小組
CompStat小組有15位數據統計分析人員,另外10位助理負責收集統計數據。
⑶會議室
CompStat有一個專門的會議室,里面裝備了可以顯示統計表、數字和地圖的大型投影儀和多臺計算機。由專門的硬件軟件建立了一個平臺,可以分享信息。
⑷相關會議
CompStat包括了很多的相關會議:CompStat簡報會前會,分管管理小組會,警察局2周一次的策略會議,每周局長對市長的簡報。其中每2周1次的防止犯罪策略會議是系統核心,在會議上結合根據收集的數據分析后,進行分析評估,并且讓分局長對問題進行回應解答。允許各級管理人員對數據里面任何問題提出異議,并且要求解答。在會議過程中,管理人員對有關犯罪和逮捕情況,以及相關案件的情況作出匯報。然后確定各個部門職責缺失所在,可以公開問責管理人員執行情況,并令其整改。當分局長會后針對問題采取行動后,管理人員可以觀察執行情況,在隨后的會議繼續分析,評判成功與否。如果分局長沒有能力解決,要接受批評,甚至免職。
⑸部門協作
除了紐約警察局,紐約地區的律師辦公室、教育部門的學校安全委員會,信息管理部門也受邀參加會議,共同協商處理問題。
CompStat投入使用后,對降低犯罪率起了明顯的作用,在前6年(1988 ~1994年)暴力犯罪率下降了15.9%,財產犯罪率下降29.1%;1994年至2003年暴力犯罪率下降了47.6%,財產犯罪率下降48.8%。
⒉巴爾的摩市CitiStat[2]
CitiStat是2000年由市長Martin O’Malley在巴爾的摩(Baltimore)開始實施的。在2004年,巴爾的摩的CitiStat獲得了哈佛大學組織評選的五個美國政府創新獎之一。
CitiStat是數據驅動城市管理系統,通過軟件的方式跟蹤政府管理部門的執行情況。政府的每一個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每2周去市政府參加會議。匯報管理的執行情況,并且回答市長、市長辦公室以及其他部門的負責人提出的質疑。
CitiStat起源于1999年Malley當選巴爾的摩市長時。其同事Jack Maple曾參與到CompStat項目,Jack把紐約警察局的CompStat用到了巴爾的摩警察局。當Malley了解CompStat后,決定把這個管理機制使用到巴爾的摩市的管理中。經過籌備,2000年6月CitiStat開始投入實施,最初只包括固體廢料處理部門,2002年時包括了16個部門,現在已經包括了全部的管理部門。在執行初期,管理部門關注的數據主要是已經收集到的數據,特別是針對曠工和超時工作的工資單和一些個人數據。隨著CitiStat的推進,市長辦公室要求管理部門搜集額外的數據,比如公眾投訴的反饋時間等,從而能夠更深入全面地進行考核,希望能夠達到零投訴。
CitiStat系統,是自上而下的,得到市長的支持和參與(該系統的工作流程參見圖1)。市長設置策略和目標,以及對各個部門的要求;各個部門在市長設定的策略下開展工作;CitiStat跟蹤監督、控制各個部門的工作。
CitiStat的主要功能有:
⑴提高了對公眾服務的質量;
⑵提高了不同管理層的溝通和協作;
⑶提供了跨部門合作的機會,更有效、更便利地解決跨部門問題;
⑷對每一個部門提供了更有效的績效考核方式;
⑸節約管理成本。
市政府相關的管理部門每兩周參加一次CitiStat會議,參會的還有市長,副市長和主要的議會議員。在會議前,各個部門提交給CitiStat小組過去兩個星期的相關數據。CitiStat小組包括操作組和技術組。操作組負責保證數據的正確性,在收到上報的數據后,進行數據調查,隨機調查案例并與前期數據比較,然后根據數據提出存在的問題。在這過程中,操作組要根據上報的數據和管理部門進行溝通,若有必要,則針對問題把數據通報給其他相關部門,讓其準備在會議上回答問題。CitiStat技術小組負責準備會議匯報材料,把操作組提供的數據和GIS結合,更新數據庫材料等。
在會議上,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匯報兩星期的數據,并且解答會議其他人的質疑,如果出了任何問題,那么大家協商處理,并且協作配合解決。會議中還對以前會議的問題進行反饋了解。會議后,相關部門就按照會議要求決定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CitiStat與311電話平臺的聯合。311電話系統和緊急電話911以及411信息臺類似,但主要用于處理市民需要市政府處理的非緊急類的事務,是市民和政府的溝通平臺。CitiStat通過311電話獲得市民的需求和投訴信息,并且可以很方便地跟蹤到管理部門的處理情況和反饋時間。每周311大概處理15000個電話。
CitiStat 充分利用已有的軟硬件資源,因此其投資相對較小。比如使用Powerpoint用于做匯報,Excel用于收集數據和圖形顯示數據。因為巴爾的摩的管理部門基本都有這些軟件,所以執行投入非常少。CitiStat項目僅僅是雇傭了幾個人用于系統運行,并且在市政大廳設立1個CitiStat會議室。CitiStat的建立花費了28.5萬美金,年花費近40萬美金,大部分的花費用于項目人員的工資。運行的前4年,節約了1億美金。在投入的第一年,就獲益了1200萬美金。每年在節約超時工資支付上,就能達到600萬美金。
目前執行CitiStat項目的城市還有 雪城(Syracuse)、金山(San Francisco)、底特律(Detroit)和邁阿密(Miami),等等。雪城在執行CitiStat上,第一年就為政府節省了1400萬美金。
之后,O'Malley 又當選馬里蘭州州長,并把CitiStat應用到州級政府。為此推行了StateStat。但是StateStat遠遠比CitiStat復雜得多。巴爾的摩的CitiStat管理15000名雇員,而StateStat管理80000雇員,每一年的執行費用是36萬美金,預算到2012年年花費為38.9萬美金。
⒊華盛頓州GMAP
華盛頓州的GMAP[3]也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2005年6月華盛頓州州長Christine Gregoire 在了解了CitiStat的成功實踐后,決定在華盛頓州實施類似系統。這個系統稱之為GMAP (Government Management Accoun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GMAP和CitiStat類似的是系統性的分析和評估,但是不同的是,GMAP不僅僅針對部門進行匯報,而且針對議題進行管理考核,從而側重于跨部門的協作和具體實踐問題的解決。議題包括控制對兒童的犯罪,降低高峰時間的交通堵塞,等等。
GMAP會議主要針對5類問題:
⑴經濟增長。主要包括的部門有雇用安全部門、勞動和工業部門、財政部門、經濟貿易發展部門等。
⑵政府效率提高。主要包括信息部門、州行政管理部門、經濟風險部門和人事部門等。
⑶健康。主要包括社會和健康服務部門、授權的醫療中心等。
⑷安全。主要包括社會健康服務部門、華盛頓州巡邏部門、安全部門、勞動和工業部門等。
⑸交通。主要是交通部門和州巡邏部門的協調。
GMAP運行初始只有4個工作人員,后來發展到13人。為了發展這個項目,州政府通過人事部門和咨詢部門合作,對州雇員進行相關培訓,目前提供的培訓包括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如何評估等。目前政府的官員通過網絡可以看到實時的數據。
三、案例的總結
上面所述的3個案例都是對城市管理進行的改革,并且結合了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可以分析出這些項目的如下優點[5-9]。
⒈信息的及時性
信息的及時性體現在:各個部門都能夠實時地采集數據并及時地將這些信息傳送到項目小組,由項目小組借助軟件和數據庫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并且將數據分析結果結合到GIS系統,使數據更加直觀,能夠看到地理空間特性和時間特性,從而能比較容易地分析數據發展趨勢。基本上這些項目都是以兩個星期作為時間周期。
⒉策略的合理性
行動策略是相關人員進行分析評估后,在會議上獲得及時充分的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然后通過會議討論確定的,從而能制定更加合理的、比較有效的行為策略。
⒊人員配置的及時性
在會議中,政府各個管理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都參加會議,一旦策略確定后,能夠馬上確定責任,能夠盡快地配置人員,能夠直接由基層管理人員決定派遣人數,能夠實現最佳利用人力資源。
⒋策略和評估的持續性
會議中,一旦問題被確定,相關策略制定后,會后馬上就采取行動,在隨后的會議中,會追蹤執行情況,并且根據執行的情況,對策略進行及時修正。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策略不斷修正,直到問題得到解決。并且根據執行過程的情況,一直在評估。
⒌跨部門的協作
無論是CompStat,還是CitiStat、GMAP,尤其是GMAP,都不同程度進行了跨部門的協作。首先各個部門共享數據,其次是各部門的領導者分析和協商處理,并且在隨后的會議中持續跟蹤處理結果。各個部門之間職責非常清楚,有利于合作處理跨部門的復雜性事件。
⒍信息公開度提高
政府管理部門定期收集信息、上報數據,并且能夠通過互聯網公開信息,讓公眾和其他部門了解管理工作的情況。如此提高了信息公開的程度,也增大了公眾對于政府工作的信息了解程度,并能加強了對政府工作的理解。
⒎人員培訓
在GMAP項目里,特別重視政府雇員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尤其是信息化處理能力的提高。
四、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近幾年,隨著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城市管理信息化有了很大的進展。其中,寧波的81890和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城市網格化管理都是成功的案例。中國成功案例更多的是側重社區或者基層的服務管理,涉及到的部門相對還比較少。比如城市網格化,基本是在建委的領導下,涉及的部門主要是城管部門,所以可以借鑒CompStat、CitiStat和GMAP的成功經驗。但是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同時需要注意如下問題。
⒈數據的界定
對于評估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服務質量分析所需要的數據是需要嚴格界定的。這些數據應該是對解決問題有實際意義的數據,而不僅僅是容易統計測量的數據。有些服務是沒辦法用直接可見的數據來評估,比如服務質量的評估等。數據應該同時來源于內部和外部,外部數據主要來源于市民的投訴或者建議,內部數據來源于政府內部報告和統計數據。中國政府內部有周報月報,但是跨部門的信息共享不夠。對于外部數據,寧波81890就是個比較好的例子,通過81890熱線電話,溝通政府和居民,81890和巴爾的摩CitiStat系統的311具有同樣的功能。
⒉按議題還是按部門討論
在上述的案例中,有針對部門進行評估分析和問責的,也有按照議題來分析和問責的。從協作的角度來說,按照議題能夠更好地進行,但是對于數據分析和責任確定就比較復雜。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兩種方法的結合。對于主要的議題,按照議題進行分析評估,其他按照部門處理。
⒊評估的界定
評估的目標取決于市長初期建立的目標。所以在執行這個系統的前期,市政府需要有明確的目標體系。在實際的行動中,已確定的目標體系決定了評估的方向,但是反過來,行動也會在評估中修正目標體系。
⒋對公眾的信息共享
公眾對政府管理信息的了解程度影響到對政府管理的支持度和理解度。現在互聯網的普及,政府把很多信息到互聯網讓公眾查詢。這幾個實例都通過互聯網信息,及時地把會議情況按照問題做出公開的報告。但是這個不是信息共享的唯一方式。在美國紐約州,有的政府會議會對公眾電視直播或者網絡點播。中國有聽證會的直播,但是是否能把政府部分會議公開,值得參考。
總而言之,美國的紐約警察局的CompStat以及從其延伸出來的巴爾的摩的CitiStat和華盛頓州的GMAP三個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對中國符合中國國情的城市管理信息化體制的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NYPD CompStat[EB/OL]. [2008-08-28].
Baltimore CitiStat[EB/OL]. [2008-08-28].
Lidbury C. What About My Street? How the City Can Improve Its Tracking of Service Delivery[M]. New York: New York City Independent Budget Office Policy Brief,2002
Smith D C,Bratton W J.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New York City: Compstat and the Revolution in Police Management, Managing Performance in American Government[M]. New York: The Rockefeller Institute Press,2001:459
O'Connell P E.The Pricewaterhouse Coopers Endowment for the Business of Government,Using Performance Data for Accountability: The New York City Police Department’s CompStat Model of Police Management(2001)[EB/OL]. [2008-08-28].省略/pdfs/Oconnell_Report.pdf.
Perez T,Rushing R.THE CITISTAT MODEL How Data-Driven Government Can Increase Effciency & Effectiveness [M].Washington D.C: Center forAmerican Progress ,2007
作者簡介:
[論文摘要]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在人類歷史上不可替代的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古老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獨領。目前,熱衰于學漢語的西方人越來越多,熱衷于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西方人也越來越多。
我國向西方傳播東方文明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開始了,絲綢之路向西方傳送精致的東方絲綢時,也送去了東方文明。早在《馬可波羅行記》中就對中國的富庶有大量記載。然而到了清朝末年,閉關鎖國的政策讓中國看不到外界的發展,當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才認識到自己的文明已經遠遠落后于西方世界。讓中國國民開始反思自己,與此同時嚴復、梁啟超、王國維等先進知識分子促使西學大規模涌入了中國。
20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文化影響力的擴大,現代的西方人對中國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對中國文化充滿濃厚的興趣,很多人都喜歡中國的易經、老子、莊子、論語、古典詩詞、書法、繪畫、戲劇等等。
造成中西方文明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崇尚中庸和平,西方提倡崇力尚爭。這也是中國文明吸引西方社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西方文化是以斗爭為基本的思想,赫拉克利特在西方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關于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的學說。他認為:“應當知道,戰爭是普遍的,正義就是斗爭,一切都是通過斗爭和必然性而產生的。”…同時,西方的價值觀念中鼓勵人們追求現實功利,展開競爭,努力獲得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這樣導致在獲得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人變得冷漠、自私、精神空虛。而中國的儒家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緩解西方的精神危機。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孔子講求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儒家的中庸思想“需要每個人都‘抑其血氣之剛’,將實現社會平衡的要求作為調整個人言行的尺度,做到‘允執其中”。要求‘溫良恭儉讓’,并具備五美德‘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方能‘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與儒家中庸思想相應的是道家“柔弱、守雌、處下、不爭、無為的中道觀”。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此間兩次世界大戰的惡果給各國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創傷,同時隨著西方的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西方道德和政治烏托邦的崩潰,造成了西方人民精神流離失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獲得以寧靜、和平為精神宗旨的理念成為眾多西方人的期盼。于是作為精神依托的老莊思想和佛教思想便成為西方人尋求心靈解脫的一劑良藥。眾多的西方人開始迷戀古老的老莊哲學傳統。而且,“現在,西方已然普遍接受了如下看法:封建帝制下的儒學既是強有力的、又是柔韌的信條,它的強有力足以使它把它的價值觀強加于世人,它的柔韌足以使它在長達兩千年間不斷自我調節而適應著不斷變化的形勢…”·儒家作為中國文明這一巨大的人類成就的中心傳統,值得人們重視和尊重。”可見,老莊思想、佛教思想、儒家思想都得到了西方現代社會的推崇。
中國傳統文化對西方社會的吸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漢字、書法的熱情是西方人對中國文化興趣的起點
西方人對中國漢字的興趣由來已久。在萊布尼茨編輯《中國近況》一書時,就對剛剛傳入不久的中國漢字特有的非拼音式、靠線條為主的象形文字大感新奇。緒論中寫道:“全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和最發達的文明仿佛今天匯集在我們大陸的兩端,即匯集在歐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東方的歐洲——中國。”更讓萊布尼茨感到驚奇的是,那么多形象迥異的文字居然只有很少數量的不同組合讀法。這對以完全建立在拼音文字為母語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這種驚奇一直延伸到20世紀。從萊布尼茨、柏應理、馬若瑟、狄德羅、克洛岱爾到謝閣蘭,再到艾田蒲,西方的大詩人們都對中國文字鐘情不已。
西方人對漢字的興趣與對書法的興趣緊緊連在一起。西方人對“書法”很感興趣,并將其直譯為“美麗的文字畫像藝術”。他們看到中國人能夠從文字引發出一整套傳統,并融合了哲學、生活感悟與墨藝,不禁嘆為觀止。
早在18世紀西方漢學家就開始收藏書法作品,當時美國最大的書法收藏家是古爾洛夫,他最重要的兩件藏品是黃庭堅的《廉頗問藺相如》和米芾的一件早期作品。60年代初,美國的書法收藏得到了發展,主要代表人物是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系東方藝術史教授方聞。后來方教授發表了數篇研究中國書法的博士論文,此舉極大地推動了西方對中國書法的了解,推動了西方社會對中國的書法研究和教學。
二、西方人從中國古典詩歌中看到不同的世界觀、時間觀與空間觀
中國是詩的國度,在我們古人的心中,詩歌是最崇高、最美好的藝術,是他們和世界交流的最佳方式,也是他們與后人對話的最好手段。在我們古詩里所體現出來的那樣一種天然的詩歌情懷,那樣一種藝術的直覺、生命的感悟,不僅深深地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而且也會感染全世界各民族的人們,尤其是中國古詩所體現出來的玄遠空靈的意境,更是現代西方人所孜孜以求卻又望塵莫及的。西方人從中國的古典詩歌中看到了一種不同的世界觀、時間觀與空間觀。中國古典詩歌在西方受到推崇是順應了西方現代詩歌、語言學、符號學和藝術上的各種探索的需求。同時,也順應了西方文化中追求精神性的一面。美國意象派詩人艾茲拉·龐德,對于中國古詩中生動呈現的意象及那種玄遠的意境如癡如醉,隨即狂熱地投入中國詩歌的翻譯工作,并且愛屋及烏,學習并翻譯了好多優美的篇章。1945年龐德因涉嫌法西斯罪被捕,入獄時只帶了一部《四書》和一部中文字典。埃茲拉·龐德以其譯作《華夏集》為中國古典詩歌美學與西方現代主義詩學的結合創造了契機。英國學者阿瑟·韋利是英國20世紀最杰出的漢學家之一,被譽為現代英國介紹中國文學最有成就者。他翻譯了大量中國古詩,采用直譯的手法。不押韻,而注重詩歌的韻律和意象。他使中國古詩進入了西方普通讀者的視野,并對西方漢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還有美國詩人費諾羅薩近乎一生都在學習中國古典詩歌、詩劇,這些人莫不為漢學西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在與西方的碰撞當中,中國傳統文明首先帶給西方的印象是中國人的沉穩、人情、善良
對于西方人來說,_中國人永遠是個謎。中華民族是一個既有著突出個性又有著優良傳統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和諧持中等,這是世上其他民族所無法匹敵的。在西方人眼里,中國人是最富有魅力的,尤其是他們身上時時刻刻都表現出來的沉穩干練。
受儒家思想影響和熏陶,中國人重“天理”和“人情”,做人要講“通情達理”、“重情重理”、“人情人理”、“情理交融”等等。從以上的成語可以看出,傳統的文化環境決定了為人處事既講“人情”又講“天理”,并且把“情”放在“理”之前。中國人最崇尚情誼,把個人、家庭、社會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中國人講究尊老愛幼,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重視培育孩子,有非常清晰的丈夫妻子的角色定位。他們也把自己的國家當作家庭,所以中國的家庭關系相當牢固,中國文化里對家庭的責任感根深蒂固。更重要的是,在現代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下,每個人都會時時感到競爭的壓力和參與競爭的疲憊。這時候,若擁有一個充滿“人情”味的交往圈,及時得到他人感情上的支持和心靈上的慰藉,人生才不會過于悲苦。西方社會崇尚個人主義,疏于“人情”交往。當個人碰到無法承受的巨大壓力時,自殺、吸毒就成為唯一出路。所以,馬爾庫塞說西方社會病了,西方社會的未來必須潛心學習東方的儒家精神。
中國人注重責任心,在現實生活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一種民族大義之責,我們用這種民族大義之責換取一個民族的長久的生存和發展。“在其位,謀其事”,這是工作的職責,我們用這種工作的職責來換取個人的生存和發展。“父慈子孝,夫婦和順,兄友弟恭”,這是家庭的責任,我們用這種職責來換取家庭的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