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眾傳媒專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省市名稱
文史
理工
廣西
620(實考601)
620(實考601)
內蒙古
597(實考592)
578(實考568)
江蘇
381
379
廣東(中外合作辦學)
601
589
廣東
611
596
浙江(中外合作辦學)
644
浙江
643(實考642)
北京
643
634
北京(中外合作辦學)
640
641
天津
622
637
福建
629
609
上海
549
上海(中外合作辦學)
552
云南
643(實考627)
635(實考631)
江西
629
611
四川
615
643(實考641)
四川(中外合作辦學)
602(實考595)
633
河北
659
646
山西
605
594
黑龍江
587
612
河南
634
614(實考607)
海南
797
739
重慶
596
631
青海
546
536(實考525)
寧夏
609(實考589)
514(實考494)
新疆
603
610
山西(中外合作辦學)
580
573
山東
635
626
山東(中外合作辦學)
615
621
吉林
611(實考603)
625
貴州
660(實考640)
612(實考595)
貴州(中外合作辦學)
638(實考631)
595(實考586)
甘肅
576(實考565)
583
湖南
646
619
陜西
628
622
遼寧
619
642
遼寧(中外合作辦學)
610
637
湖北
631(實考623)
616(實考611)
安徽
631
614
黑龍江(中外合作辦學)
536
589
關鍵詞:大眾傳媒 紙質媒體 財經類
面對互聯網迅猛洶涌的信息傳播勢頭,作為傳統的紙質媒體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與困境,尤其是專業性很強的財經類紙媒。但是,高新技術的發展,也為紙質媒體的有效傳播與運作帶來了很大的機遇與便利。下面筆者將通過解析財經類紙媒,尤其是財經類報紙在大眾傳媒時代所遭遇的困境與挑戰來對財經類紙媒的傳播及運作模式做出自己的學理思考與探析。
大眾傳媒時代財經類紙媒的傳播及其特性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中國先富裕起來的那一部分精英階層中,大家所受的專業性文化理論教育背景是參差不齊的。“零點調查”對中國高收入人群理財動態指數的調查數據結果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作為財經類報道的主要人物及事件的主人公,中國先富起來的這部分人群中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十分完整的文化教育,因此他們可以被歸類為“低學歷的富人群體”。現在,面對著互聯網、手機短信、電視、電臺等高科技信息傳媒的強勢侵入,面對著大部分未接受正規文化教育的“低學歷富人群體”的廣大受眾,財經類紙媒正面臨著巨大的生存與發展的挑戰。再加上大眾傳媒時代的到來,更多的普通百姓也在逐漸加入到財經類節目受眾的隊伍中來,因此,財經類紙質媒體,特別是財經類的報紙,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并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所在從而將那些落在網絡、電視、電臺等高科技上的受眾眼球吸引過來,這是財經類紙媒傳播應該深刻思考的問題。
如果從接受學的角度來看,財經類紙媒的受眾基本上都是希望通過閱讀相關的經濟報道與文章來更好地把握全國甚至全球的經濟形式及經濟市場運行狀況以提高自己經濟決策的理性高度與理財的準確性把握。與互聯網、手機短信、電視、電臺等高科技技術對經濟信息、事件報道的及時、迅速、通俗化特征相比較,紙質類財經報道似乎陷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財經類紙媒傳播要想突破自身的紙質性傳播方式的局限性,只有走專業化深度與通俗化表達相融合的道路,即所報道的內容一定要有專業性的理論水準,而其表達的形式與語言則必須盡量做到通俗易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財經類紙媒傳播所面對的受眾及強大的互聯網、手機、電視、電臺等多種高新技術的挑戰。特別是以報紙作為主要載體的紙質類財經報道,我們都知道,報紙多是以“天”或者“周”為出版周期的,因此對于當下發生的經濟類事件或信息就不能像網絡、電視、電臺那樣做到及時、迅速的報道,而在信息化的大眾傳媒時代,迅速、及時是新聞報道的必須屬性,報紙只有發揮自己的優勢,在不能做到迅速及時的報道時,就必須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時發揮自己的專業性理論水平與大眾易于接受的通俗化表達結合起來,將自己所要報道的經濟事件更加圓潤豐滿、更加專業化地表達出來,使大眾傳媒時代接受財經類紙媒傳播的受眾得到比網絡、電視、電臺等帶來的更有效更專業的信息。
據對相關財經類讀者群體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很多讀者表示財經類的新聞報道太深奧,不易讀懂。隨著大眾傳媒時代的到來以及對百姓日常生活的侵入,互聯網、電視、電臺、手機等高新技術的迅速普及與迅猛的發展勢頭,報紙、雜志等傳統紙質類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就被很大程度地限制了。為了能夠吸引大眾傳媒時代廣大受眾讀者的眼球,財經類的紙質媒體就通過增加對信息加工的力度來謀求自身的生存發展。特別是財經類的報紙,為了突破自身與互聯網等高科技相比所存在的局限性,并發揮自己所具有的易于保存與理論性深度報道的特性,財經類的報紙就從增加版面的容量與文章深度上下工夫。
進入大眾傳媒時代以來,財經類的紙媒傳播為了適應生存環境,其自身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相對于網絡、電視、電臺、手機等高新技術在對財經類信息進行傳播時發揮出來的優勢特點,財經類紙媒也立足于自身優勢,對信息的傳播進行了適合自身優勢特點發揮與大眾傳媒特點及讀者需求的積極改善,朝著讓“非專業普通讀者讀得下去,專業性的讀者受到啟發”的方向努力發展,使紙質類的財經事件報道凸顯出自己與時俱進、努力創新、迅速及時、適應大眾傳媒時代快速節奏與讀者需求的文章特性,使財經類紙媒的傳播抓住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易于保存的特性。
大眾傳媒時代財經類紙媒的運作模式思考與探析
進入大眾傳媒時代后財經類紙媒的傳播面對著巨大的市場空間與更加復雜多元化的消費大眾,因此,財經類的紙媒運作模式絕對不能走像網絡、電視、電臺、手機等高科技傳播的運作之路,它必須走適合自身優勢特點發揮的傳播運作模式,將專業化、品牌化與產業化結合起來進行市場運作,在市場元素的自然規律中做優勝劣汰的運行,來彰顯大眾傳媒時代的財經類紙媒存在的必要性與優勢性特征。
一般說來,財經媒體報道主要分動態事件的報道和靜態管理的話題報道,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事件報道。以有一定行業或社會影響力的企業事件為主,具有較強的時效性,比如“三鹿奶粉事件”、聯想成為奧運贊助商等。
案例報道。以企業特殊的、有效的管理方式,獨特的管理模式或發展路徑為主,相對靜態,比如寶潔的品牌營銷、豐田的精益管理等。
資訊報道。各種信息的,內容和形式都比較靈活。
人物報道。主要以管理者的經歷或管理理念為報道的內容。
財經類紙媒的專業化戰略運作模式探析。改革開放深化與市場性運營模式的深入發展,使紙質類的傳播媒體也經歷了一個“事業轉企”的過程。面對著選擇與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的市場受眾群體,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哪種形式的媒體傳播形式能夠完全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因此這就為財經類的紙質媒體在進入市場經濟的運營模式之后的繼續運作創造了很好的機會。
財經類紙媒傳播在大眾傳媒時代的市場經濟規律操作下運營,作為運營的主體實踐者,其必須在專業化的戰略運營模式中對自己所掌握的資源做理性的分析,在弄明白自己擁有的資源的基礎上來確定適合自身優勢發展的專業方向,以針對不同的受眾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理念來實施自己的專業化戰略方針。在實施這一方針的時候,我們必須清楚地明白一點,那就是財經類紙媒,特別是作為時效性較強的紙質傳播方式的報紙,在專業化運作的方向上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能夠為大多數受眾消費群體所需要與接受的專業性方向。例如《第一財經日報》、《第一財經周刊》,正在以其強大的專業化經營策略從自身的獨特資源領域、自己擅長的優勢特性及對受眾群體的準確把握等幾方面來占領著財經報道的市場。
財經類紙媒以品牌化戰略的運作模式來增強自身在媒體傳播市場的影響力。利用品牌效應來樹立自身的聲譽并逐漸擴大自己在傳媒市場的影響力,這也是大眾傳媒時代財經類紙質媒體戰略化運作的一種有效模式。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應該適當地融入一些人文關懷性的精神以便成功地打造出財經類紙媒自己的專業化品牌。特別是在品牌的形成與拓展過程中,這類紙媒在對財經類的事件、信息進行報道時應該著重于融入一些適當的人文精神關懷,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財經類紙媒優于網絡、電視、電腦、手機等高新技術傳媒的優勢彰顯出來。而與人文精神關懷相關內容的增加,也必將增強財經類紙媒的品牌內涵,對于財經類紙媒樹立自己在大眾傳媒時代的獨特品牌形象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眾傳媒時代的財經類紙媒在品牌化操作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自己品牌形象的綜合性與權威性培養。換一個角度來說,充滿人文精神關懷的高度綜合性與權威性的財經類紙質報道是大眾傳媒時代紙質類傳媒品牌形象的必修之路。
財經類紙媒產業化運作模式。大眾傳媒時代的文化產業正處在有利時期,而財經類紙媒的產業化戰略實踐則是進一步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畢竟中國傳媒事業發展的最原始形式是以紙質類為主要手段的媒體傳播。
作為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大潮,服務于中國經濟發展大勢的財經類紙媒傳播運作,按照傳媒產業自己內在的市場規律運行方式和競爭法則來規范并發展自身的產業化模式,是推進并實現財經類紙媒適應大眾傳媒時代的文化產業化體制改革與自身生存發展需要的必經之路。筆者認為,財經類紙媒傳播產業化運作重點應該首先從“對財經類事件與信息的獲取、加工、傳播”上著手,在此基礎上再形成屬于自己的財經通訊社、印刷媒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廣告產業等平臺,然后最終形成自己的產業鏈發展模式,而不是一個單獨運行的財經類紙媒傳播個體。而且在財經類紙媒形成自己的產業規模鏈之后,還能進一步延伸出相關的資訊產品與廣告業務,從而極大地將大眾傳媒時代的財經類紙媒的內在潛質挖掘出來,使其成功地突破大眾傳媒所帶來的困境,將自身從傳統傳媒中積淀下來的不利因素變為有利的運營資本。
當然,財經類紙媒在具體的產業化實踐過程中肯定還會遭遇一些問題與困境。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中國畢竟是一個剛剛打開大門不久的發展中國家。因此,其首先必須面對的就是中國現有的產業體制與機制對其所具有的限制性。具體來說,中國現有的現代企業的產業化運營制度還不規范,因此,財經類紙媒要想有效地實現產業化運作模式,還需建立與現代企業運營管理相契合的運營機制。只有建立起符合中國文化國情與適合文化產業特性的新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并在進一步深化改革與體制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區分文化產業的內容與載體,促使管理內容必須準確到位、管理載體必須堅守本位,這樣在操作規范的基礎上,大眾傳媒時代的財經類紙媒才能成功地步入產業化運營的正常軌道。
參考文獻:
1.季明:《財經新媒體“江湖”》,《望》,2009(7)。
2.王曉樂:《雙重力量作用下的財經媒體激變――兼談中國財經媒體發展的四個歷史階段》,《中國出版》,2010(6)。
3.韓建勇:《新媒體格局下深圳財經電視媒體的“突圍戰”》,《電視研究》,2010(10)。
4.陳靜:《新媒體挑戰下財經新聞的突圍》,《新聞導刊》,2009(6)。
5.高韻斐:《第一財經跨媒體傳播及其運作的實踐與思考》,《理論前沿》,2009(15)。
6.劉曉妍:《對財經媒體公信力獲得途徑的思考》,《新聞愛好者》,2009(13)。
對體育內容的理解
1國外專業體育門戶網站的理解
ESPN在體育類別網站中排名第1[2],作為體育界最著名的媒體,ESPN將觸角伸向了世界各地,并結合當地特色開展網絡服務。但鑒于美國用戶占到了ESPN網站71.7%的份額,故將美國版ESPN作為研究對象。ESPN將體育內容劃分為NFL、MLB、NBA、NHL、NCAAFB、NCAABB、Nascar、Soccer、MoreSports9個板塊。在歐洲的一些職業體育發展較好的國家,也分別有著一些在該國有主導地位的體育媒體,如意大利的LaGazzettaDelloSport、法國的L''''Equipe。LaGazzettaDelloSport(意大利版)將體育內容分為主頁、足球、足球轉會市場、2012歐洲杯、賽車、自行車、籃球、NBA、網球、其他體育、GazzettaTV、博客、其他13個板塊。由此可以看到,足球在意大利非常流行。L''''Equipe則將體育內容分為2012歐洲杯、足球、網球、橄欖球、F1、賽車、籃球、手球、高爾夫、自行車、田徑、游泳、帆船、其他、奧運會、賽馬16個板塊,可以看出體育項目在法國的發展較為均衡。
2國內專業體育門戶網站的理解
體壇網是隸屬于體壇傳媒的專業體育網站,由于同屬于體壇傳媒的《體壇周報》是中國期發量最大的體育報,因此體壇網共享著《體壇周報》的資源,較為權威。體壇網將體育內容分為:國內足球、國際足球、籃球、綜合、彩票、專題、圖片、視頻、游戲、動漫、豪門官網、彩票超市、亞馬遜商城、答題贏大獎、E版、時事16個板塊。國內門戶網站下設的體育網站內容也非常豐富,如騰訊體育將體育內容分為NBA、CBA、歐冠、英超、中超、彩賽、賽車等;新浪體育將體育內容分為中國足球、國際足球、NBA、CBA、綜合等;網易有NBA、CBA、中國足球、國際足球、綜合等體育內容。
3解析
國內外媒體對于體育內容的理解都與學界存在著很大不同,但是對于需要瀏覽體育內容的用戶而言,這些分類簡便、有重點、高效,因此最符合用戶的需要。另外,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體育文化會導致對體育內容的不同認識,這一點是以地域性為線索的。例如2012年歐洲足球錦標賽(歐洲杯)進行時,意大利、法國、中國的專業體育媒體都特意開辟了歐洲杯專版,而美國版的ESPN則沒有。眾所周知,相較于橄欖球、棒球、冰球,足球在美國的流行程度并不太高。即便是同屬于ESPN,各國家網站的體育內容也不同,例如ESPN英國版和美國版的ESPN就不同。上述對體育內容的理解,為我們研究體育內容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這樣的思路是大眾化的、施加于普通百姓的,也來自于普通百姓的審美和認知。
大眾傳媒對體育賽事的影響
大眾傳媒對于體育賽事的影響還體現在它直接促成了體育賽事的改變。由于大眾傳媒(尤其是電視)與體育賽事的合作極為廣泛,體育賽事從類似轉播費的合作中收獲了巨額利潤,可以說大眾傳媒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體育賽事的“大股東”。為了“維護股東利益”,體育賽事就勢必要沿著大眾傳媒期望的方向發展。
1體育賽事賽程的改變
從量的方面而言,比賽場次的增多會吸引總量更多的受眾,對以電視(如今還有網絡直播等新媒體)為代表的大眾傳媒更為有利,體育賽事獲得的收入也會增多,因此一些賽事在發展中不斷尋求擴張。以世界一級方程式(F1)大獎賽為例,2012賽季的場次較之于1950年創辦時增長了185.71%(如下圖所示)。同時,F1大獎賽為爭取到更多的亞洲觀眾和車迷,不斷拓展亞洲市場,在2000年之后,幾乎每年增加1場亞洲地區的分站賽。從質的方面而言,一些體育賽事為了迎合大眾傳媒的需要,對比賽時間做出了調整。2008年奧運會期間,美國NBC公司斥資8.94億美元進行2900小時直播,聘用106位解說員和嘉賓(其中42位贏得過奧運獎牌)報道奧運會[3]。但是按照比賽慣例,由于時差的緣故,導致一些美國觀眾不方便收看他們喜愛的項目。因此NBC與賽會組織磋商,希望更改比賽時間,最終以游泳為代表的一些項目被改到了比賽地時間的上午—美國的黃金收視時間段進行。但是,這樣的更改使很多習慣了過往比賽時間段的運動員非常不適應,他們不得不做出被動調整。同時,世界其他地區的受眾也不得不調整觀看時間。
2體育賽事內容的改變
為了滿足大眾傳媒的需要,一些體育賽事甚至對比賽的內容、規則做出了修改。在美國的很多職業賽事(如NFL、NHL、NBA)中,都有著電視暫停(TVTimeout)的強制性規則,暫停由官方叫出,從而使電視臺向觀眾穿插播放廣告。比賽期間運動員或教練員要接受強制性的采訪,或者在運動員更衣室、替補席安插麥克風,直接向觀眾傳達運動員、教練員第一時間的所言,這也是一種未來發展的趨勢,其他很多體育賽事已經開始進行了一些相應的嘗試。再者,如NFL超級碗這樣的賽事,其“中場秀”已經成為了一個舉世矚目的娛樂慶典,每一年都會邀請文藝界的巨星前來演出,由電視臺進行現場直播。超級碗的中場秀被視為美國流行文化的先鋒代表,展現了美國的價值觀,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超級碗比賽本身。另外,大眾傳媒作為創辦人或合作者之一,其舉辦體育賽事的方式也越來越流行。隸屬于中央電視臺的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運營、管理和播出的賽事節目多達千余場,其中有國際跳水冠軍巡回賽、中國杯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中國網球公開賽等國際賽事;中國乒超聯賽、全國排球聯賽等國內賽事;以及武林大會這樣的原創性極強的賽事[4]。在國外,由ESPN組織的XGames賽事也已經具備了全球性的影響力。由于比賽本身就是由大眾傳媒“控股”,因此其組織、開展都必然符合大眾傳媒的習慣和利益,賽事“基因”發生了質的變化。隨著大眾傳媒越來越多地滲透進比賽組織、開發環節,這樣的質變將更加深刻。
3體育賽事與社會外部因素互動的改變
大眾傳媒增強了體育賽事與社會外部因素的互動性和聯系的緊密程度。在2008年奧運會前后,我國很多電視臺開啟了“體育+娛樂”類型的節目,既迎合了奧運熱潮,又能以對身體能力和素質的低門檻要求,吸引普通民眾參與,這樣的節目增加了參與者和觀眾對奧運、對體育的興趣。許多平面媒體、網絡媒體也都聯合各行業各類企業開展了很多“奧運活動”,同電視的奧運節目起到了相似效果,令體育與經濟、文化、娛樂的結合更加緊密,這樣的交融使得體育自身也獲得了更多外界“基因”(尤其是娛樂)。
[關鍵詞]大眾傳媒;體育消費;大學生
1.研究目的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大眾傳媒得到了快速發展。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現有各級電視臺總數已超過3000套,并有多套專業性的體育頻道;全國擁有專業體育類報刊95種,《新體育》和《中國體育報》的最高發行量已達到百萬份以上,居全國榜首。《足球報》(廣州日報社主辦)每期發行量達180萬份,《體壇周報》(湖南省體委主辦)發行量達140萬份。同時,《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等也都設有體育類專刊;各大門戶網站也都設有體育專欄,《雅虎體育專欄》、《搜狐體育專欄》等更新速度已經達到同步更新。
作為信息的載體,大眾傳媒正從各個方面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尤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著重探討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體育消費方面的影響,揭示大學生體育消費與大眾傳媒之間的關系。
2.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300名在校大學生。其中男生114人,女生186人。
3.研究方法
3.1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時間是2011年11月。調查采用隨機抽樣,在南廣學院大一和大二學生中按照學生名冊隨機抽取300名學生,樣本發放共300份,回收樣本286份,有效樣本265份。
3.2文獻資料法
通過圖書館和相關網站,獲得與研究相關的各種資料。
3.3 訪談法
在調查過程中隨機選擇大學生和專職體育教師進行訪談,以此了解大眾傳媒對于大學生體育消費產生影響的原因和程度。
4.結果與分析
4.1大學生通過大眾傳媒獲得體育資訊的途徑
在現代社會,大眾傳媒對大學生了解體育項目、欣賞體育比賽以及參與體育運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別是對大學生體育參與的影響,歸功于大眾傳媒的宣傳。大眾傳媒使大學生們從運動參與中得到娛樂,激發了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表1 大學生通過大眾傳媒獲得體育資訊的途徑
■
在被調查的265張有效問卷中,有68%的男生和45%的女生觀看電視體育新聞,認為體育是他們(她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34%的男生和17%的女生收聽體育新聞廣播節目;有72%的男生和67%的女生通過網絡瀏覽體育新聞;有45%的男生和21%的女生閱讀報紙了解體育資訊;有29%的男生和11%的女生通過雜志閱讀體育新聞。
從表1可以看出,體育資訊已經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之中。大學生往往通過多種傳播媒介獲得自己所需要的體育資訊,其中又以網絡最盛。大眾傳媒促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有了參與體育運動的可能。
4.2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
表2 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
■
所謂“體育消費”是指用于與體育活動相關的各種消費,其不僅包括各種直接參與型的健身訓練、運動保健和各類形式的體育活動等,而且還包括購買運動服裝、運動器材等支出。
從表2可以看出網絡和電視是影響當前大學生參加體育健身和參與體育比賽主要的傳播媒介,其中又以網絡為最。這是因為大學生接受新事物較快,而網絡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因素。在問卷中有79%的大學生選擇電視作為觀看各種職業賽事,說明電視仍然是大學生觀看視頻類體育訊息傳播的工具。在影響大學生購買運動服裝和運動器械這樣的間接體育消費中,電視對大學生的影響最為突出,有86%和73%的大學生是受電視傳媒影響完成運動服裝和器械消費的,這主要是電視廣告在大眾傳媒中有著巨大的引導和推廣消費的作用。
從問卷調查和國外相關研究表明,大眾傳媒在宣傳、推廣體育消費,特別是體育運動產品消費上有著巨大的作用。2005年,耐克公司通過大眾傳媒花費的廣告費就高達16 億美元,耐克公司通過巨額廣告投入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體育用品供應商。這充分說明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特別是體育用品類的消費有著強烈的誘導作用,正確利用大眾傳媒的影響力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促進其在體育運動中的各項消費投入。
4.3大眾傳媒對大學生體育消費觀念的影響
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習慣與體育消費方式受到消費觀念支配。大眾傳媒通過社會輿論影響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觀念,進而引導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決策。大眾傳媒需要做大量的引導工作,使大學生在特定消費觀念的支配下,養成了一定的消費習慣,從而使他們認識、接受新的體育消費觀念,從別人請你鍛煉轉變為自己要花錢鍛煉。
4.4大眾傳媒對大學生的行為方式的影響
研究表明,大眾傳媒對大學生的行為方式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現代社會,大眾傳媒對大學生了解體育資訊、欣賞體育運動、參與體育活動,直到愛好體育運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大學生的體育價值的認識、體育鍛煉方法的掌握、體育健身觀念的形成,都歸功于大眾傳媒對體育的宣傳。久而久之,使大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并從體育運動中體驗樂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結論
人的消費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它分為消費需求階段、消費動機階段、信息了解階段、完成消費階段。從形成消費需求開始到完成消費活動,這四個階段具有很強的關聯性。消費過程的四個環節不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消費過程就無法順利的進行。這就是為什么具有大量體育消費愿望的大學生未能真正實現消費過程的原因。并且只有當大學生滿足較低層次的體育消費需求后,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體育消費,因此,大眾傳媒必須把握住體育消費的每個階段,根據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特點發揮輿論的正確導向作用,根據大學生對體育消費的需要和興趣設置自身的傳播內容。
參考文獻:
[1]易劍東.大型賽事報道與媒體運行[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張明飛,蔡陵江.影響福建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因素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02(4):53-56.
[3]俞世軍.試論大學生體育消費特征及其消費動機[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5):222-225.
[4]張駿德.我國體育新聞傳播的誤區與對策[J].新聞前哨, 2003,(7):10-11.
[5]羅璇.我國大眾媒介體育傳播的現狀及其價值體現[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6).
[6]曹宣廣,任廣耀.做大做強體育傳媒 推進體育文化消費[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1):20.
[7]王慧琳,閆偉.大眾傳媒體育信息介入我國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實證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1).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育;大眾傳媒;機遇
大眾傳媒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為計算機網絡教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它以其先進的科技手段, 改變了人們的傳統教育觀念,為教育形式的轉變提供了多樣化的教育形式。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大眾傳媒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既給我國當前的教育帶來了巨大機遇,但同時也使計算機網絡輔助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對此我們必須加以辯證理性的分析,以取長補短,使傳媒載體更好地為計算機輔助教育服務。
大眾傳媒作為計算機輔助教育的載體和重要環境,不僅深刻影響著計算機輔助教育過程的各個因素,改變著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為計算機輔助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從而推動了計算機輔助教育的發展。大眾傳媒的繁榮發展,對計算機技術的廣泛宣傳,促使計算機教育進入日常教育領域成為可能,而且,大眾傳媒對于計算機基礎和技術的普及具有重大作用,一般來講,正是大眾傳媒的影響為計算機輔助教育在短時間內為大眾所知成為可能。
一.大眾傳媒的宣傳提高了計算機輔助教育的知名度
大眾傳媒與社會生活聯系密切,能迅速及時地反映社會生活,同步化并且不受時空的限制。尤其是互聯網以其受眾多、傳播快、覆蓋面廣,而且平等、自然、輕松,不具有強制性、形式多樣、操作靈活的特點,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與認可。互聯網這種迅速、及時、準確的傳播方式,有利于傳播新技術和新知識,計算機輔助教育正是在這種新的媒介環境背景下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大眾傳媒對于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宣傳起到重點作用,大眾傳媒對于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廣泛報道對于各個領域的教育工作者及時了解、學習計算機輔助教育這種新技術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此外,最大程度發揮大眾傳媒在宣傳過程中的作用,引導大眾傳媒對于新技術的積極宣傳效果,對于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宣傳引導具有廣泛作用。
二.大眾傳媒的宣傳擴大了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影響范圍
大眾傳媒渠道多,覆蓋面廣,深入社會的每個角落,影響到每一個人,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借助不同類型的大眾傳媒獲得跨越家庭、學校、工作、社區乃至國界的各種信息,傳媒傳播的各種價值觀念、思想觀點、社會規范等,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極大的影響。這種大眾傳媒的廣泛性是宣傳的范圍廣泛成為可能,范圍的擴大、深度的延伸對于宣傳新事物來講具有促進作用。
大眾傳媒的廣泛宣傳,具有巨大影響力。即便是在偏遠鄉村和邊疆、民族地區,大眾傳媒也能夠通過廣播、電視或者互聯網等同時、同步地傳播到那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代社會中每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幾乎都不能擺脫傳媒的作用。因此,通過大眾傳媒如報紙、期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進行計算機輔助教育,就能廣泛地作用于社會的各個階級、階層、各利益群體乃至每一個人,使計算機輔助教育真正具有全民性。這種全民性是指人們廣泛的了解這一新的技術運用,為大眾所接受。
三.實現了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多樣化
大眾傳媒的發展使計算機輔助教育告別了過去相對無人知曉的的情況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是單一化、簡單化、說教式的方式方法,大眾傳媒的宣傳使得大家對于新的技術的廣泛接受,對于計算機輔助教育這一技術的深入了解。從而使得人們知道更多的教育新技術的應用。從而為各個領域的教育實踐提供了多樣的、可供選擇的教育形式。
大眾傳媒具有聲色俱全、圖文并茂、聲情融會等特點,實現了多種感覺形式并用,可以增加信息的獲取量,為人們提供真實的表現效果,感染力極強。使大學生在形象、生動、直觀的教育教學中,思想得到升華,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大眾傳媒的廣泛性、驅動性、反饋性、被擇性、導向性的傳播模式和特點為計算機輔助教育開辟了新的空間和新的渠道。傳統的大眾傳媒加上新興的互聯網上的 QQ、MSN、電子郵箱、BBS 論壇、博客、手機飛信等交流工具以及開心網、人人網等互動交友網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傳遞和溝通交流方式,有助于大眾傳播在傳播者和受眾之間形成交互式、開放性、平等的溝通渠道,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更為豐富和現代化的教育手段。
四.豐富了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內容
新型的計算機輔助教育存在著技術發展不成熟、內容未經過實踐檢驗的缺點,新鮮感、新穎度過分強調使得在技術成熟水平上備受人們質疑,計算機輔助教育的發展應用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吸納現代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以及關于全人類發展的最新理念,同時也沒有改變以往的技術枯燥的形式。這種情況常使受教育對象感性地將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內容歸之為空洞、枯燥、甚至無聊,難以接受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