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美文朗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乙:老師一點都不“老”,干嘛稱老師呢?一個問號在童年歲月誕生。
丙:歲月是一把刻刀,將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生活的腳印印滿老師的身影。
丁:歲月是一棵大樹,將我們從嫩芽變成綠蔭,長青的日子里盛滿園丁的深情。
女合:老師啊!老師
春天里,你和我們一起去踏青,大自然讓我們結下溫暖的友情。
男合:老師啊!老師
夏日里,您和我們一起去趕海,波濤使我們擁有搏擊的豪情。
女合:老師啊!老師
秋天里,我們一起去農村體驗農民生活。
男合:冬日里,您曾與我們一起長跑。
雪花飄飄,使我們火熱的心更加激動……
甲:我們怎能忘記,一周又一周,每天都閃爍著您忙碌的身影。
乙:周一升旗議式上
合:您與我們共同迎來國旗和太陽的升起
丙:周二數學課上
合:您與我們一起去解一道未知的二元二次方程
丁:周三品德課上
合:您給我們講歷史的光榮傳統
甲:周四語文課上
合:您的作文題目是《我長大后做什么?》
乙:周五的主題班會上
合:您讓我們學做新時代的主人
丙:周六的假日小隊活動中
合:您告訴我們怎樣幫助他人
丁:周日總該休息了吧
合:可您還是補課,家訪忙個不停
甲:如果年輪以工作時間計算,您該比別人度過更早的年齡
乙:如果工作以實際時間來算,您比別人更早邁入21世紀的進程
丙:元旦到了,我們該送您點什么禮物
合:可任何禮物,也表達不盡我們對老師的深情
丁:那我們該為您做點什么
合:可任何行動也表達不完我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女合:讓所有的日子蒼老吧
男合:讓我們的老師年輕
女合:讓所有的歲月陳舊吧
男合:讓我們的老師年輕
甲:讓每一個學生從心底發出一個呼喚
乙:讓五洲大地回蕩一個共鳴
丙:讓每一位老師都感到欣慰
女合:祝老師年輕!
五(1)班
劉紫薇
那還是2006年的事了。一次,學校要求每個班都要舉行美文朗誦,老師選了一些好同學,大概有十幾個。
老師每次都利用星期一的班對會和體育課練習。有一天,老師說“人數不夠”老師的眼睛到處看,想添幾個人。老師看了半天,忽然,目光轉移到了我的身上,我開始緊張起來。因為我不喜歡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我知道,這些被選上的同學(包括我),一定會到臺上去表演。我埋怨自己為什么要在四(1)班上課!
我心里知道,從這以后,一直到比賽結束,我都不能再上體育課了,都要在班級里訓練,有時表情不好,還要被老師訓斥一頓,真是糟糕透了!回家了,我也一樣,一遍又一遍地朗讀,直到滾瓜爛熟為止!
經過很長時間的訓練,終于到了比賽的那一天。我既緊張又害怕,像只小蝸牛,恨不得一下子縮進殼里。
關鍵詞: 英美文學課教學改革現代化教學手段
英美文學課作為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學科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欣賞和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而其意義和作用則在于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深化學生在基礎階段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而從總體上促進其人文素質的提高。它對于學習者提高英語語言修養,增強鑒賞能力,陶冶情操,發展性情,開拓視野都具有重要意義。
英美文學的傳統課堂教學存在著很多不便和缺憾:因使用的課本篇幅有限,對一些長篇小說或詩歌只能選用部分章節,對某一作家的作品只能蜻蜓點水式地提及,大量作品需要課后閱讀;因涉及的作品和內容多,尋找不便,影響學生的閱讀及對作品的整體把握;因課本的相對固定性,教師靈活選用作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由于課堂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學生被動地聽課,課堂互動性差,參與人數少;課堂的信息容量和學生容量較小;教學內容更新速度慢;教學方案比較單一,不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低,等等。長期以來,文學課常常使學生望而生畏,他們害怕面對使其舉步維艱的大量的生詞,害怕記憶枯燥乏味的文學常識,更害怕學期末令人提心吊膽的結業考試。在教育觀念和教學手段高度發展的今天,傳統單純的教學方法已顯滯后。因此,筆者將探討如何對英美文學課堂教學進行改革,促進學生的哲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實現他們對社會及人生的正確觀念。
一、提高學習興趣,變“講授式”教學為“討論式”教學
因為英美文學上課需要講的內容較多,課時有限,所以“講授式”教學成為多數教師的首選。一節課下來,只有教師在不停地講,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再有興趣的東西也變得枯燥無味。可是問題在于學生是一個具有能動性的人,不論教師施加什么影響都必須通過學生的內化才能實現,內化程度的高低完全取決于個體的自主性發揮的多少。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受教育者應該處于主動地位。“受教育者處于什么地位取決于教育過程允許他們享有自由的程度,挑選受教育者所采用的標準以及受教育者所承擔的責任的性質與限度”。因此,英美文學課程中的“討論式”教學應運而生。
討論式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師生間的對話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課堂討論。它是一種多向信息交流活動,是集體成員之間的多項信息交流。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是大多數高年級學生非常熟悉的戲劇之一。因此,在閱讀其中的片斷之前,教師可以提出論題:夏洛克在《威尼斯商人》這部戲劇中是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因為高中課本上曾經選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作為課文,所以學生可以在沒有教師指導的前提下得出一些結論:夏洛克是個貪婪、殘酷的高利貸者。教師在不發表任何評論的條件下,指導學生閱讀戲劇中的一些章節,然后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進行討論。又如在《傲慢與偏見》中先引導學生注意小說中描寫的七個婚姻,再進行討論,看一看每個婚姻是建立在何種基礎之上的,從而看出奧斯丁對婚姻的態度及她的愛情觀,繼而探討在當代社會中婚姻和金錢、愛情的關系。通過一系列的討論,學生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提高了興趣,確立了自己對婚姻和金錢、愛情的看法。在我國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形勢下,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法比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更能發揮英美文學課培養綜合型人才的作用。
二、提高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毫無疑問,資源共享、交互性強的網絡技術及集圖、文、聲、影于一身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和保障;而社會的發展,全球化的趨勢也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在網絡資源及多媒體技術匱乏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容量小、信息量傳遞不足,學生的知識獲得主要取決于教師的知識儲備,而一個教師即使再博學,也無法達到網絡資源所覆蓋的信息面。尤其是文學課的教學,教師教學的主觀性及思維能力的限制,或是由于課堂教學的時空拘囿而無法擴充的知識都可以由網上資源的利用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得以彌補。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還可以通過指導來引導學生的課外學習,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進而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成效顯著,進而延伸和補充課堂教學。具體地說,教師在課前要準確把握和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充分準備和設計信息資源,進行對網絡信息篩選、整理和提煉。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好相應的電子課件。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穿插介紹背景以及知識點,放映名著或其片斷,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引入名家觀點或點評,留思考題并指導學生課下繼續通過網絡尋找相關信息,以達到深化學習的目的。
以狄更斯的小說《遠大前程》為例,課前,教師對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作細致的分析,課件的設計與教學內容要銜接緊湊、渾然一體。把狄更斯的創作背景等資料的簡介和幾種相應的文學評論方法,以及名人名家對狄更斯作品的評論摘述等制作成相應的電子課件。課堂教學中,首先使用電子課件清晰地呈現作者生平、創作的背景,作者對英國文學的貢獻,然后是介紹和分析該作品,還可以把根據狄更斯小說改編的電影剪輯成符合教學的東西讓學生來欣賞。在聯系作品時,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諸如:小說怎樣一步步完成對主人公的刻畫?如何展現了他遠大前程的破滅?作品以何種方式呈現了皮普的成長經歷?隨著討論的展開,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會逐漸深入。在課后作業這一環節中,設計與此相關的問題,或讓學生總結課堂所學內容,或從其它的角度來分析這部作品。總之,課后問題也能鼓勵學生充分運用網上資源,培養學生尋求信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該說,對一部作品從多個角度進行課堂分析,難度是較大的。但是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及課件的使用,有很多工作已在課前準備好了,因此,課堂教學容量和密度大,學生接納的信息多,有利于他們接受新事物,開發他們的思維能力,繼而從真正意義上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與此同時,他們對于文學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文學史或單調的道德意義的理解,而是在調動和運用自己的知識分析文本時,得到了多方面的感悟,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對科研和學術的興趣,培養了主動學習的習慣。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只有通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網上交流及合作能力,才能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學習方式,從而改革傳統的教學觀念,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以適應社會及個體的發展需要。
三、采用多種形式,讓文學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討論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使文學課有聲有色起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角度思考問題,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將文學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以詩歌學習為例,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詩歌尤為困難。因此在課堂上除了教學生如何賞析詩歌外,可以讓學生齊聲朗誦、單個朗誦、小組朗誦或混聲朗誦。同一首詩,在語調、韻律、重音和韻步上引入細小的變化都會帶來審美。不斷的變化不僅會帶來個人的快樂,而且利于同學之間產生協作關系。配樂朗誦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學生在音樂的氣氛中,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課外還可以舉行英詩朗讀比賽,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提高鑒賞能力。
另外可以成立課外文學小組,學生對感興趣的作品進行閱讀,定期進行討論,將個人見解寫成文稿形式,讓其他同學理解評議。讓學生對中英傳統經典文本進行比較閱讀,拓寬對生活和世界的理解。通過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文學的興趣。
文學不僅僅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和審美意識的一種具體的表現形態,作為審美信息的載體,它還會通過鑒賞環節反作用于社會,對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活動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英美文學的教學是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是架設一座跨文化交際的重要的橋梁,對于新世紀外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現代英美文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力提高學習興趣,變“講授式”教學為“討論式”教學;提高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采用多種形式,讓文學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領會文學多姿多彩的豐富內涵,培養其閱讀鑒賞水平,激發其豐富的想象力,是每一位英美文學教師所應努力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Moody,H.L.B.,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M].London,Longman.1979.
一、強調差異性
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課程設計要求我們在英美文學教學實踐中摒棄原來的只圍繞文法和主旨分析設計課程的慣有思路,把多種智力領域和不同的學科教學相結合,設計出發展學習者多方面智力的課程,使學習者能夠較好地運用并發展自己的每一種智力。因此,課程設計應合理分配關注度,在考慮知識接受者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為其量身策劃能夠發揮其智力優勢的內容設計。如,在詩歌及戲劇教學中,增加基于音樂-節奏智能方面的設計。在課堂上精選與名著和作家相關的樂曲、歌曲、歌劇等,以背景音樂的形式進行莎劇朗誦、James Joyce翻譯及朗誦、歌曲演唱。音樂活動的媒介會對人的情感、動機產生直接影響,不僅可以促進學習者音樂、節奏智能的發展,更能加深學習者對詩歌、戲劇的理解。在文學流派和不同國家作家作品的教學中,可以增加基于邏輯-數理智能方面的設計。
在文學作品角色塑造和創作背景的教學中,還可以增加基于自然觀察者智能方面的設計。如,對作家和作品中人物的畫像、照片、雕塑以及作品中涉及的地點、景觀、自然現象等添加基于自然觀察者智能方面的設計,利用計算機實現三維虛擬再現,這些可以讓學生與虛擬的自然界互動,如利用三維虛擬空間的方式再現圣保羅大教堂、白金漢宮、西敏寺詩人角等,讓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培養觀察自然的智能。
二、強調整體性
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導向,英美文學課程設計應該對多種智力領域一視同仁,使學習者能夠更好地運用、發展自己各方面的智力。首先,建立文學語料庫,豐富及多樣化學習者的欣賞資料。比如,在講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埃德加?愛倫?坡的《致海倫》時,學習者不僅可以在語料庫中觀看《特洛伊》的電影片段,可以閱讀詩歌評論及相關的學術論文,還可以從語料庫中找到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中海倫原型的動人故事,從而進行拓展閱讀。
其次,建立中外文學比較分析庫,讓學習者以中國文學為參照體系來分析、衡量外國文學中的文化思潮與文學現象,從而更準確全面地評價中外文學的價值。如,對華茲華斯的《水仙》與陶淵明的《飲酒》進行平行閱讀,從而對比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眼中的自然與中國詩人、著名的歸隱田園詩人眼中的自然;以中國文化中的宗教信仰為切入點,對比閱讀《天路歷程》與《西游記》,更深入地理解英國文化中的基督徒的救贖精神。
三、突出實踐性
一、元旦迎新活動內容:
1、教師廣播操比賽:具體安排見廣播操比賽方案。
2、“品味書香”教職工新年朗誦會(個人賽),朗誦內容為詩歌、散文或經典的精品美文均可。
3、“明天更美好”教職工卡拉ok演唱比賽(個人賽),演唱內容不限 ,只要是積極健康的歌曲均可.
二、參賽方式:
1、新年朗誦會每個年級組選派1名教師參賽,時間安排在2010年12月24日(星期四)上午9:50準時開始比賽,地點在學校三號樓五樓報告廳。
2、集體卡拉ok演唱比賽要求每個年級組選派1名教師參賽,時間安排在12月28日(星期一)下午4:50開始。比賽地點:學校三號樓五樓報告廳
三、設獎方式:
1、按團體總分設團體獎,團體獎設一等獎兩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若干名。
團體總分由教師廣播操比賽、新年朗誦會、卡拉ok賽三項按一、二、三等獎分別計5、3、2分。
朗誦比賽和卡拉ok演唱比賽分別設獎: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若干名。
2、評委:
新年朗誦會和卡拉ok比賽評委由各年級組選派一名教師擔任評委。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取平均分為選手得分。
四、評分標準:
(一)朗誦比賽評分標準:(10分)
1、內容(2分):所選作品內容積極、健康,朗誦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
2、語音(3分):普通話標準、流暢,音色優美、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3、技巧(2分):朗誦感情豐富,起伏處理到位,動作表情協調自然。
4、配樂(1分):配樂選擇符合作品意境,音樂節奏與朗誦節奏基本協調。
5、儀態(1分):表演落落大方,精神飽滿,臺風端正。
6、脫稿(1分):全文背誦。
(二)卡拉ok演唱比賽評分標準:(10分)
1、選曲健康,積極向上; (2分)
2、演唱連貫、自如、完整,咬字、吐字清晰,音調、節奏準確,能正確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2分)
3、準確掌握歌曲的風格、特點,有較強的表現力,能做到聲情并茂,富有藝術感染力。(4分)
4、著裝大方得體,臺風端正,展現教師的良好風貌。(2分)
五、其他要求及安排:
1、各年級組長于12月22日上午將參加新年朗誦會和卡拉ok演唱比賽的選手名單、比賽內容交教務處,并抽簽決定比賽順序。
2、新年朗誦會如有配樂請將音樂拷貝在報告廳電腦桌面“元旦朗誦”文件夾中,卡拉ok演唱比賽各組自備碟片,或將伴奏音樂拷貝在報告廳電腦桌面“元旦卡拉ok演唱”文件夾中。
3、人員安排:
分數統計:陳久久 汪開春
照相、攝像:陳合利 張映紅 張剛軍
音響、話筒:王傳義 李書兵
舞臺布置:美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