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少年游柳永

      少年游柳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少年游柳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少年游柳永范文第1篇

      2、《少年游·長安古道馬遲遲》宋代:柳永原文: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3、《長安早春》唐代:張子容原文:開國維東井,城池起北辰。咸歌太平日,共樂建寅春。雪盡黃山樹,冰開黑水津。草迎金埒馬,花伴玉樓人。鴻漸看無數,鶯歌聽欲頻。何當桂枝擢,還及柳條新。

      4、《子夜吳歌·秋歌》唐代:李白原文: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少年游柳永范文第2篇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文學創作幾乎是男性一統天下,文苑與詩壇,是他們耀文或耀武之場,很少有女性敢于擅闖,來此間一顯身手。南朝梁朝鐘嶸《詩品》品評從漢至梁的詩人一百余人,女詩人只有寥寥四位。《全唐詩》九百卷,女性作品九卷;《宋詩紀事》一百卷。女性作品一卷:百分比均為百分之一。總之,人數既少,地位亦低。然而,石破天驚,也有人敢于說“不”。并且巾幗不讓須眉:豈止是不讓而已。甚至令許多舞文弄墨的七尺男兒瞠乎其后。只能遙望她的背影。她,就是南宋詞史也是中國詩史上的杰出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約1151),自號易安居士,山東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人。“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杜甫早在《陪李北海宴歷下亭》中就發出過如此慨嘆。李清照之父李格非,與廖正一、李禧、董榮一起被稱為“后四學士”,代表作是有名的《洛陽名園記》。其母王氏也擅文章。李清照生長于詩書官宦之家,自小就受到詩香熏染、文化熏陶,詩名很早就流播于閨房之外,為名詩人晁補之所賞識。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善詞。也會寫散文和駢文,書法與繪畫也獨具風格,與她的曾作名著《金石錄》的丈夫趙明誠一樣,對金石也頗有研究。趙明誠在她45歲那年去世,《金石錄》就是由她整理完成并流傳于世的。李清照在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時代,卻才華秀發,寫作與學術雙管齊下。按今天的說法,實在是難能可貴而且名副其實的學者型作家。

      李清照的詩寫得很好。如“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烏江》),如“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題八詠樓》)。就是氣概豪雄寄托深遠之作。我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曾聽到大詩人艾青在家中反復吟詠后一首詩,并且連聲贊美“這個女人真了不起”。李清照更是一位天才的詞人,清詩人王士稹稱其與辛棄疾(幼安)為“濟南二安”,清代詞論家沈謙在《填詞雜說》中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故有“詞家二李”之稱。李清照的詞后人輯為《漱玉詞》,流傳至今的可靠的只有四十首左右,但卻像李后主之作一樣天才俊逸,無詞不佳。她雖是南宋婉約派的大家,但其詞大致以建炎元年(1127)宋室南渡為分界線,分為中原時期(即北宋時期)和江南時期(即南宋時期)。后期的作品多寫失偶之傷。孀居之悲,淪落之苦。國亡之痛,以個人的遭逢感受反映了那個天崩地坼的時代。前期的作品則多謳歌自然風光,抒寫離情別緒,表現少女情懷。《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就是其中的一首。而且應該是最早的一首。

      這首小令,南宋黃異《花庵詞選》題為“酒興”,是寫李清照少女時代一次歷久不忘的溪亭之游。“溪亭”,可泛指溪水邊的亭閣,但宋代濟南西城確有“溪亭’其地,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徐正權為北宋名醫,是著名學者石介的女婿,蘇轍在濟南時曾有《題徐正權秀才城西溪亭》一詩。“常記”,長久記憶,一本作“嘗記”,為曾經記得之意,亦可作“總是記得”解。張先《少年游》有“帽檐風細馬蹄塵,常記探花人”之句。全詞以“常記”領起,四敘游歷往事,可見記憶之深與記憶之殷。而非過眼即忘的逝水流云。然后展開對暢游情境的描繪:地點是“溪亭”,時間是“日暮”,抒情主人公的情態是“沉醉”而且“不知歸路”。這是一次心曠神怡的勝游,不然不會竟然游到了日落西山晚霞飛的時分:這是一次心醉神迷的快游,不然不會游得竟然迷失了返程的道路。從此詞一題“酒興”和詞中情境看來,“沉醉”固然指心理狀態,也應指生理狀態。五代張泌《滿宮花》說:“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晏幾道《阮郎歸》說:“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李清照和游伴們面對如此良辰美景,身經如此賞心樂事,焉有不飛觴勸酒把盞言歡之理?都是少不更事的年輕人,沉醉就不是微醺而是酩酊大醉了。待到天色已晚興致將盡而急于回舟時,可能是地理不明,更可能是酒精發生作用,竟然將船劃進了荷花深處。“爭渡”之“爭”,歷來有兩種解釋,一解為“怎么”,可見游者七嘴八舌迷茫惶惑之狀,而且“爭”可通“怎”,柳永《八聲甘州》詞有句云“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一解為“奮力劃行”,急于在眾荷叢中找到歸路。二解均可通,我個人偏向前解。人聲、槳聲以及水聲三聲并作,“驚起一灘”行將棲息的“鷗鷺”就是必然的結果了。全詞至此戛然而止,沒有畫蛇添足地去說明歸路究竟如何,他們“一路平安”與否,給讀者留下的是思之不盡的余地。

      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這首小令以尋常語言度入音律,全用白描,詞中有畫。事件、景物、情感三者水融,創造了如同早春時節般優美的意境。是美的禮贊,青春的樂曲,難忘最是少年游的回憶之歌。

      少年游柳永范文第3篇

      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艷麗。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詼諧的說法。

      桃紅柳綠: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桃羞杏讓: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桃腮柳眼:形容初開的桃花和新綠的柳葉嫵媚多姿。

      李白桃紅: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濃桃艷李:桃花濃麗,李花鮮艷。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煥發。

      桃花人面:事本唐孟棨《本事詩》。崔護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訪,物在人去,慨嘆不已,題一絕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桃李爭妍: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形容春光艷麗。

      夭桃襛李:亦作“夭桃秾李”。①《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兩詩以桃李之花興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為贊頌新人年少俊美之辭。②茂盛艷麗的桃花、李花。

      描寫桃花的詩句

      1、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2、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徐俯《春游湖》

      3、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5、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家。——王禹偁《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

      6、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項鴻祚《清平樂·池上納涼》

      7、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張宏范《臨江仙·憶舊》

      8、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李存勖《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

      9、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寒地生材遺校易,貧家養女嫁常遲。春深欲落誰憐惜,白侍郎來折一枝。——白居易《晚桃花》

      10、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曾鞏《城南·雨過橫塘水滿堤》

      11、花谷依然,秀靨偷春小桃李。——《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12、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3、猶記碧桃影里、誓三生。——納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

      14、憑君莫問:清涇濁渭,去馬來牛。——元好問《人月圓·玄都觀里桃千樹》

      15、春塢桃花發,多將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頭。——張籍《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桃塢》

      16、桃花水到報平渠,喜動新流見躍魚。——黃圖安《閑詠二絕》

      17、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韋莊《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18、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汪藻《春日·一春略無十日晴》

      19、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蘇軾《少年游·詠紅梅》

      20、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鄭板橋《沁園春·恨》

      21、念遠心如燒,不覺中夜起。桃花帶露泛,立在月明里。——聶夷中《雜曲歌辭·起夜半》

      22、蕙蘭有恨枝尤綠,桃李無言花自紅。——歐陽修《舞春風》

      23、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謠》

      24、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王建《宮詞一百首》

      25、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寄黃幾復》

      26、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7、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8、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黃庭堅《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29、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題都城南莊》

      30、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陰鏗《渡青草湖》

      31、為君沉醉又何妨。——秦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32、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氣春。——白居易《彭蠡湖晚歸》

      33、一樹桃花,向人獨笑。——張惠言《風流子·出關見桃花》

      34、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李存勖《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

      35、正過雨、荊桃如菽。——蔣捷《賀新郎·夢冷黃金屋》

      36、桃花欲落柳條長,沙頭水上足風光。此時御蹕來游處,愿奉年年祓禊觴。——劉憲《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

      37、重重香腑臟,偏殢圣賢杯。——辛棄疾《臨江仙·和葉仲洽賦羊桃》

      38、寶釵分,桃葉渡。——辛棄疾《祝英臺近·晚春》

      39、而今麗日明金屋,春*在桃枝。——周邦彥《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輕絲》

      40、游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吳濤《絕句·游子春衫已試單》

      41、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詞》

      42、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43、桃溪不作從容住。——周邦彥《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44、正艷杏澆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45、恩疏寵不及,桃李傷春風。——李白《上之回》

      46、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多。——歐陽炯《女冠子·薄妝桃臉》

      47、笑舊家桃李,東涂西抹,有多少、凄涼恨。——辛棄疾《水龍吟·載學士院有之》

      48、鄰歌散,羅襟印粉,袖濕茜桃紅露。——《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

      49、櫻桃花,一枝兩枝千萬朵。——元稹《櫻桃花》

      50、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51、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52、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李白《久別離》

      53、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王十朋《紅梅》

      54、因君樹桃李,此地忽芳菲。——李白《贈秋浦柳少府》

      55、醉折殘梅一兩枝,不妨桃李自逢時。——陸游《落梅》

      56、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57、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周邦彥《瑞龍吟·大石春景》

      58、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李商隱《茂陵》

      少年游柳永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宋詞 魅力 音樂美 繪畫美 建筑美 感傷美 戀情美 柔婉美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這是我人生接觸到的第一首詞。正當小學的年紀,還不懂何為詞。只是驚訝于它與以往背過的古詩頗有不同,且有一番說不出的風味,隱隱地,生出些許喜愛的情緒。真正接觸到詞以后,才發覺越讀越放不下,那種口齒留香的感覺,似有魔力,將我牢牢地鎖住。宋詞可以說是種在了我的生命中。

      但那時還不曾對其有理性思考。如今總結看來,詞家千余,在以抒情為主的我國詩歌史中,宋詞更是一種更典型、更純粹的抒情詩。文人詞發展之初,原是配合音樂、供妙齡女演唱的歌詞。目的是“娛賓遣興”,這就導致題材的窄深,情調的感傷,風格的柔婉,所謂“詩莊詞媚,其體元別”(李東琪語),建構成詞體的本質特征。正是詞體的這一本質特征,呼喚著人們的審美關注。宋詞的魅力大概就在于它形式和內容的雙重美。現在,讓我們在在詞學與審美間架起一座通梁,將我對宋詞的美的感受闡發出來。

      首先從形式上來看。新月派詩人聞一多曾有格律詩“三美”主張,仔細品味,宋詞之美也正符合這一原則。

      一、聲律和美,韻諧靈動的音樂之美

      注重音樂美,是中國古代詩詞乃至整個文學的傳統特色。早在南朝時沈約就指出:“夫五色相宣,八音諧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詩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雖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秒達此旨,始可言文。”[1]但宋詞的音樂美是具有獨特性的――“文字之聲律助音樂之諧美”,從而產生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先來說說音樂之諧美。宋詞所配合的音樂是“繁聲奏”、優美動聽的“燕樂”。它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變化多段的節奏韻律,通過人的聽覺,能夠引發心理上的多種美感,如清脆美(聲如裂帛),高亢美(響遏行云),纖弱美(鶯語蝶舞)、渾厚美(黃鐘大呂)、流利美(溪水潺潺)、連腔美(珠圓玉潤)、婉轉美(余音繞梁)[2]……這種由音樂所引起的美感是“徒詩”所沒有的,是合樂歌詞“音樂美”的獨特之處。宋詞有一千多種詞調,一調有一調之“聲情”。例如:《水調歌頭》高亢悠揚,常用作凱旋的軍樂,《水龍吟》是清徹嘹亮的笛曲,《念奴嬌》是響遏行云的高調,《賀新郎》音韻洪暢,歌時浩唱,《沁園春》聲甚清美,《雨霖鈴》頗極哀怨,《暗香》《疏影》樂節諧婉,等等[3]。選擇不同的曲調,也就能給人以不同的音樂美感。

      再說文字聲律之美。我們知道,詩歌的聲律美主要體現于語言的節奏感和音調的和諧上。中國古典詩歌的節奏,主要是靠音節之間的“頓”、“逗”以及押韻造成的。而音調主要是借助平仄組織起來的。除此之外,還常常借助于雙聲、疊韻和疊音詞來求得音調的和諧。因而詞依樂段分片、依詞腔押韻、依曲拍為句,依樂聲的高低升降選擇確定字音的平仄四聲,因而詞的節奏、韻律更加靈活多變,呈現出與詩不同的音律美。

      “詩的音律也是一種音樂,它用一種比較不太顯著的方式,去使思想的時而朦朧時而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性質在聲音中獲得反映”[4]宋代詞人不僅善于擇聲情,也很注重歌詞的文字聲律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和諧協調,以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例如: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為了跟表達自己在國破家亡、顛沛流離境況下無限哀愁相協調,她選擇了《聲聲慢》這個沉郁幽咽的曲調。《聲聲慢》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她選用了入聲韻,因“入聲直如促”,“逼側而調不得自轉”,與所抒之情更諧和。最精彩的是全篇運用十八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點點滴滴)不僅讀來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而且從外表到內心,層層深化地表現了女詞人空虛無聊、無以慰藉的極度愁苦,聲情并茂。

      二、情如畫,情入畫

      詞是感性的東西,總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的畫面。當你入了情境,便能在腦海中勾勒出完整的畫面,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深意。

      “詩(詞)中有畫”是詩詞創作的高境界,也是詩詞評論中常用的褒揚之辭。這“畫”大體上蘊含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形體,二是色彩。例如: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其中“人比黃花瘦”之句,以人比黃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繪了憔悴的面色,又刻畫了嬌弱的體態。用黃花的形色作比,把閨中憔悴、嬌弱、病態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詩人把“形”與“色”統一于一體,創造了渾然一體的詩詞畫意。本文試圖略去詩詞中有關形體的刻畫,單純對其色彩加以品評。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詩詞中生動的形體刻畫影響我們對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暫時放置“形體”不論,可以更加深刻地領會詩詞中有關色彩描繪的豐富內含和藝術魅力。

      三、參差錯落的建筑之美

      宋詞自不必說,乍一眼看去就能看出它與其他文學形式的不同之處。詩從形式上來看,整整齊齊;而詞則是長短不一,具有參差錯落的感覺,如同蘇州園林一般,給人以不對稱的美感。

      說完了形式,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面就是內容了。宋詞的整體基調是比較感傷柔婉的,它不似唐詩那么氣勢恢宏。文學反映政治,這和積貧積弱的大宋有一定的關系。不過也給予了宋詞一片不同于詩的天地,這些濃厚的情緒轉化成特殊的審美享受,是留給后世的無價財富。

      一、濃厚的感傷美

      感傷是宋詞的基調。翻閱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詞》,這近兩萬首詞給人最清晰、最突出的印象是:充滿著濃厚的感傷情調。在宋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帶有濃厚感傷色彩的“悲、哀、愁、怨、恨、嘆、淚”之類,還有“酒”、“醉”、“夢”。

      宋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多是各種各樣的“傷心人”[5],傷心灑淚的鏡頭也比比皆是: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同時,這些傷心人也大多是以“孤獨者”的形象出現的,他們孤苦寂寞,沒有知音,無以慰藉:

      一曲《陽關》,斷腸聲盡,肚子憑蘭橈。(柳永《少年游》)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小重山》)

      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唐婉《釵頭鳳》)

      但他們的傷感,各有不同,有的是相思離別,思想懷人的感傷,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晏殊《清平樂》)有時光易逝,年華易老的感傷,如“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秦觀《江城子》)有懷才不遇、漂泊零落的感傷,如“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秦觀《踏莎行》)還有異族侵凌、國亡家破的感傷,如“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劉辰翁《柳梢青》)再有是遭受壓抑、報國無門的感傷,如“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陸游《訴衷情》)。但這些感情并沒有完全代表宋詞感傷的所有情況,而且往往也是交錯融合的。不過,它已將其濃濃的感傷之美表現出來。

      二、深摯的戀情美

      跟宋代詩文相比,宋詞的題材有兩個特點:一是較為狹窄,而是有所“專長”――抒寫男女戀。雖說“詞為艷科”的局面在晚唐五代文人詞中以壓倒的優勢大量地存在著,這是千真萬確的客觀事實,戀情是宋詞的首要題材。

      歸納起來,戀情詞內容有這樣幾種:

      1.寫情人相會的歡樂:如晏殊《訴衷情》:“青梅煮酒斗時新,天氣欲殘春。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回繡袂,展香茵,敘情親。此時拚作,千尺游絲,惹住朝云。”敘寫春游時與意中人相逢的歡樂場面,寄托了長相廝守、永不分離的美好愿望。

      2.寫新婚生活的甜蜜的:如歐陽修的《南歌子》:“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寫出了新婚夫婦沉浸在愛情的幸福歡樂之中的場景。

      3.寫情人難以相合的惆悵的,如歐陽修的《漁家傲》:“近日門前溪水漲,郎船幾度偷相訪。船水難開紅斗帳,無計向,合歡影里空惆悵。愿妾身為紅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為花底浪,無隔障,隨風逐雨長來往。”描寫了一對熱戀中的水鄉男女青年,雖因無法相合而對著并蒂蓮空自惆悵的情景。

      4.寫情人遠隔的相思之恨的,如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相思之恨有如長江之水無休無已,但只要心心相印、永不相負,則雖有恨而無恨。

      5.寫悼念亡妻的凄楚的,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三、“本色”的柔婉美

      就宋詞的整體而言,其風格是偏于“柔”的,柔婉是宋詞的主體風格。在詞史上早就有宋詞以婉約為“正宗”、“本色”的說法。

      如前所述,男女戀情是宋詞的首要題材,感傷是宋詞的抒情基調。男女戀情,本來就是溫柔軟媚、婉轉纏綿的,又多用婉轉曲折的筆調來表現,就顯得更為柔婉了。而感傷也以低沉軟弱之音為主而偏于“柔”,由此可見,宋詞的情調是以柔婉為主的。

      宋詞中直接加以具體刻畫的人物重于女性,她們的形象,“云鬢”“娥眉”“朱唇”“香腮”“纖手”“楚腰”,言談舉止輕柔嫵媚,情意柔婉細膩,是無可爭議的柔婉。而描繪的自然景物,大多是與水相關的。江水、湖水、溪水、池水,春雨秋雨,水中的荷花,汀上的禽鳥,岸邊的楊柳等等。宋詞中的水景多是平和幽靜、富于柔婉之美的。一些花草,如嬌楊垂柳,微風細雨,輕煙薄霧,斜陽淡月等,在宋詞里也是俯拾皆是。如:

      絲絲楊柳絲絲雨,春在溟鞔Α#蔣捷《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骨猶弱。(張先《滿江紅》)

      品讀宋詞,仿佛可以感受古宋朝的文化風貌,仿佛可以體會宋代詞作家的思想情感,那一闕闕長短句,或豪邁、或悲壯、或溫婉、或纏綿,都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詞作者的特有情感,也展示了宋詞那種凝煉的語言藝術。

      宋詞就是一朵開在我生命里的花,美不勝收。

      參考文獻:

      [1]宋書?謝靈運傳論.

      [2]據楊海明.《唐宋詞史》.引莊志民《審美心理的奧秘》.

      [3]參看吳熊和.唐宋詞通論.

      少年游柳永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李清照詞 地 實詞 語氣助詞 辨

      “地”字在全宋詞所見李清照詞中凡四見,卒錄于下[1]:

      《行香子》: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四處“地”字的解釋,各個注家或以為字義太平常而未加注[2],或雖加注但解釋得不甚明確[3],或于文義不通[4],故于“地”字之義,很有考辨的必要。

      一、實字與助字之辨

      “地”,《說文》釋之曰:“元氣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列也。從土也聲。”[5]地從土,本義即為陸地、大地、土地,則清照四詞是否均合于此義?易知《行香子》、《聲聲慢》合于此義。“云階月地”是句中對,以“云”對“月”,“階”對“地”,“云”、“月”、“階”皆為名詞,則“地”亦為名詞。這種用法在詩詞中很常見,比如宋曹冠《念奴嬌?蜀川三峽》詞“十二靈峰,云階月地,中有巫山女”,又如宋張孝祥《鷓鴣天》詞“月地云階歡意闌”,都是固定用法。“滿地黃花堆積”更易解,謂黃花凋落,灑滿地面,此“地”亦是實地。另兩詞若以“地”為實字,則文義不甚通順。筆者以此二“地”為助字。

      《孤雁兒》“小風疏雨蕭蕭地”。“蕭蕭”,《花草粹編》、《歷代詩余》、《天籟軒詞選》均作“瀟瀟”,是聯綿詞,義為小雨貌,即細雨蒙蒙的樣子。南唐王周《宿E陂驛》“誰知孤宦天涯意,微雨蕭蕭古驛中”,宋歐陽修《漁家傲》“昨夜蕭蕭疏雨墜”,又李清照《蝶戀花》“蕭蕭微雨聞孤館”,“蕭蕭”是形容詞。“小風疏雨蕭蕭”以文法而言已然完整,是說小風微拂,細雨蒙蒙,催下了傷心人的千行淚水,“蕭蕭”修飾“小風疏雨”,這風雨是“催”的動作的實施者,詞中略去了直接賓語,即落淚之人,千行淚是間接賓語。語法結構相當完備了,若訓“地”為“地面”、“大地”,則“蕭蕭”應為動詞,不通。

      《漁家傲》“故教明月玲瓏地”。與上例略同,“玲瓏”也是聯綿詞,又作“瓏”、“苓蘢”、“E朧”,《文選?揚雄〈甘泉賦〉》:“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李善注引晉灼曰:“玲瓏,明見p也。”或曰此《漁家傲》詞為詠梅之作,而“玲瓏”在詩詞中常用以指梅花或雪,用法是以某物的性狀指代該物。唐韓愈《春雪間早梅》詩:“玲瓏開已遍,點綴坐來頻。”錢仲聯集釋引張相曰:“上句指梅,下句指雪。”這里將“月”、“梅”、“地”三個意象并列,文風一似“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似乎也說得過去,但聯系上下文來看,卻少了一個語法成分。“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造物主有意為之,故意讓明月、梅花、大地……,省略的內容可能是“燦爛”、“絢麗”,但原詞中沒有提到,可見“地”解釋為名詞與文義而言不通順。

      既然“地”不能訓為實字,則其必為助字,試將兩詞中的“地”去掉,“小風疏雨蕭蕭,又催下、千行淚”,“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文義大順。

      二、結構、時態、語氣助詞之辨

      古漢語中,“地”用為助詞,有三種用法。第一,用為結構助詞,置于狀語后或補語前,如“慢慢地走”,這是一直保留到現代漢語中通用的用法。第二,用為時態助詞,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中,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著”,如宋辛棄疾《行香子?三山作》“小窗坐地,側聽檐聲”,又如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手酉惴鄞核起,倚門立地怨東風”。第三,用為語氣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如宋張先《八寶裝》詞“此時無限傷春意。憑誰訴、厭厭地”,又《禮記中庸》“言其上下察也”,宋朱熹集注:“故程子曰:‘此一節,子思吃緊為人處,活潑潑地。’讀者其致思焉。”

      那么,清照詞《孤雁兒》與《漁家傲》當屬何種用法呢,顯然屬于語氣助詞。有注家以為《漁家傲》中的“地”屬結構助詞[6],大誤。這一用法的一個顯著標志即為“地”應置于狀語后或補語前,比如李白《越女詞》五首其四“相看月未墜,白地斷肝腸”,宋柳永《長壽樂》詞“等恁時、等著回來賀喜。好生地。剩與我兒利市”,宋歐陽修《夜行船》詞“卻與和衣推未寢。低聲地、告人休恁”,宋蘇軾《人嬌?王都尉席上贈侍人》詞“密意難傳,羞容易變。平白地、為伊腸斷”,而這里“地”之前的“玲瓏”顯然不是狀語,不能解釋為結構助詞。另有注家以“地”為時態助詞,義同“著”[7],亦說不通。時態助詞“地”需用在動詞后,如《舜子變文》“后妻向床上臥地不起”,又《醒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只見他在那里住地,依舊掛牌做生活。”“蕭蕭”、“玲瓏”均為形容詞,不可作此解。訓“地”為語氣助詞“的”就沒有問題了,文義流暢,又合語法規范,語法上“的”置于形容詞后。

      三、“地”作語氣助詞的條件規律辨

      “地”在唐宋時期置于形容詞后,作為其詞尾,當語氣助詞用。[8]考李清照同時期的詞人,以及宋元時的一些劇作,在這些作品中這種用法很是普遍,并具有以下規律:

      1.用于疊詞之后。如:

      添傷感,將何計。空只恁,厭厭地。(柳永《滿江紅》[萬恨千愁])

      潛身走向伊行坐。孜孜地、告他梳裹。(歐陽修《惜芳時》[因倚蘭臺翠云])

      引調得、甚近日心腸不戀家。寧寧地、思量他,思量他。(黃庭堅《歸田樂令》[引調得])

      不言不語只偎人,滿眼里,汪汪地。(晁端禮《一落索》[道著明朝分袂])

      朝朝日日,忙忙劫劫地。(曹組《撲蝴蝶》[一生一世])

      心似長檠一點燈,到曉清清地。(呂渭老《卜算子》[云破月高懸])

      兩鬢青絲,皆伊染就,今已星星地。(史浩《永遇樂?夏至》)

      三萬六千排日醉,鬢毛只恁青青地。(辛棄疾《漁家傲》[道德文章傳幾世])

      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許多香。(辛棄疾《唐多令》[花知否])

      嬖髟韉亍R荒磯年紀。(劉過《清平樂?贈妓》)

      2.用于聯綿詞之后。如: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李清照《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三杯兩盞,眼朦朧地,長向花前醉。(史浩《青玉案?勸酒》)

      被那懣,引得滴流地,一似蛾兒轉。(沈端節《探春令》[舊家元夜])

      見郎和笑拖裙,匆匆欲去,驀忽地、肯留芳袖。(史達祖《祝英臺近》[綰流蘇])

      巴得暫時朦朧地。還又匆匆驚起。(葛長庚《賀新郎》[露白天如洗])

      奈何地、叢篁低碧,巧相虧蔽。(方岳《賀新涼》[霜日寒如洗])

      庭前鼓吹喧人耳。驀忽地、又添一歲。(章謙亨《步蟾宮》[團欒小酌醺醺醉])

      驀忽地,省得而今雙鬢老。(楊纘《被花惱》[疏疏宿雨釀寒輕])

      向東風不倚朱扉,傍斜陽也立閑階,撲通地石沉大海,人更在青山外。(馬致遠《商調?集賢賓?思情》)

      3.例外,即不符合上面的規律。如:

      霞苞電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蘇軾《荷花媚?荷花》)

      知他因甚地,瘦厭厭。(呂渭老《小重山》[雨洗檐花濕畫簾])

      4.“地”作固定詞語的詞尾。

      主要有“恁地”、“特地”、“驀地”這樣一些詞語,使用很廣泛。如:

      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時留住。(柳永《晝夜樂》[洞房記得初相遇])

      恁地十分遮護,打窗早有蜂兒。(辛棄疾《清平樂》[東園向曉])

      似恁地、標格無雙,鎮鎖畫樓深處。(《東風第一枝》[傾國傾城])

      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李清照詩《釣臺》)

      為西湖西子,費人料理,東林東老,特地留連。(陳人杰《沁園春》[懶學馮君])

      朱闌向曉,芙蓉妖艷,特地斗芳新。(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

      黯然懷抱,特地遣誰寬。(李之儀《滿庭芳》[一到江南])

      許多時,靈利惺惺,驀地昏沈。(黃庭堅《兩同心》[一笑千金])

      暖風拂鼻籟,驀地暗香透滿懷。(康與之《荷葉鋪水面》[春光艷冶])

      驀地刺桐枝上,有一聲春喚。(馬子嚴《孤鸞》[沙堤香軟])

      總之,“地”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如果理解不深入,就會誤解文義。在李清照的詞中,“地”作名詞時是用的本義,用作助詞時是語氣助詞,不僅李清照這樣使用,同時代的其他作家也是如此。語氣助詞“地”通常用于疊詞或聯綿詞后,并有一些特殊情況和固定用法,充分理解了“地”的多義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學作品。

      參考文獻:

      [1]據才主編.增訂注釋全宋詞.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

      [2]如藍天等注評.李清照詩詞評釋.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31.又陳祖美評注.李清照詞.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7.

      [3]于天文選注.李清照詞選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27.

      [4]劉瑜選析.李清照詞賞析.廣西教育出版社,1990:49.

      [5][漢]許慎撰.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6]見靳極蒼著.李煜、李清照詞詳解.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151.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网站|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