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青少年德育缺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不良的社會風氣嚴重危害青少年成長
隨著社會家庭經濟水平的提高,高收入、高消費、高享受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的追求,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損人利己等不良的社會風氣,許多青少年失去了正確的人生信仰和追求。失去社會家庭的責任,失去了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失去了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失去了革命前輩身上許多的優秀品質。青少年身上已近出現了“道德滑坡”現象。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犯罪手段越來越殘忍,藥家鑫就是其中的代表。網吧、酒吧、游戲廳網絡游戲大多是青少年的天地,不良的社會風氣嚴重危害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更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難治之癥。許多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一旦有了誘因就會誤入歧途,成了可怕的犯罪“后備軍”。倫敦有,喀什也有,很多地方都可能有。
二、不良的網絡信息腐蝕青少年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出現了網絡文化,這給青少的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環境。這也使青少年道德教育環境更加復雜化,網絡傳播信息速度快、容量大、內容豐富多彩,這些信息開拓了青少年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但是同時這些信息良莠不齊,真實和虛假、科學和愚昧、健康和污穢、先進和落后同時并存,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對青少年道德影響的利與弊也同時并存,其中的負面影響侵蝕著青少年的心理環境,使他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有效控制,也使他們的道德評價標準發生顛倒。少數青少年崇尚暴力,把所謂“哥們兒義氣”當成真正的友誼,把影視作品中的“黑幫”當成“英雄”,把網絡游戲的“英雄”角色當成現實中的自我。而將我們正面宣傳的英雄人物及模范事跡視之為“落伍”、“老土”的說教。這導致了他們道德正義感的弱化和是非善惡標準的顛倒。這給學校、家庭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帶來了極大的干擾和挑戰,甚至削弱了學校教育的效果。網絡傳媒中的信息污染,使部分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去模仿追求,走向犯罪的道路,成了信息濁流的犧牲品,這類的事例不勝枚舉。
三、家庭教育呈現出重智輕德的趨向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擁有豐富知識的重要性已經日益顯現出來。而在應試教育“分數至上”觀念的引導下,許多家長對子女的道德教育不夠重視,認為智力發展才是關系子女整個一生發展的實用能力。他們心目中所謂的子女成才就是子女成為社會的精英,享受高收入、高品質生活,過衣食無憂的上層社會生活。為使子女獲得較好的社會地位和職業聲望,過上比父輩們更好的生活,許多家長不惜為孩子請家教、購書籍,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關注子女智力發展和學業成績上來,認為只要孩子考試有好分數,能夠考上較好的大學就是好孩子。因此忽略了對孩子品行的教育。在很多家庭中誠信、平等和寬容、友愛等方面的教育嚴重不足。有些家庭溺愛嬌慣孩子,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愿望,卻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蠻橫、自私、唯我獨尊、不知感恩等不良性格。
四、學校教育強化了“教學”功能,淡化了“教育”功能
學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陣地,然而受應試教育指揮棒的指揮,學校仍然在片面追求升學率,許多學校繼續堅持統一考試,校與校、班與班之間比成績、比中考高考上線率、比考了多少高校學生,以此宣揚學校知名度,表彰獎勵成績好的名學校和名教師,以此引導學校教師追求分數。為此有的學校還到處去挖高分學生,靠此提高學校知名度,同時卻歧視成績低的學生,缺乏對他們的關心耐心,使他們因成績差而失去了道德教育的機會,甚至把他們拋向社會,導致他們進入社會惹是生非、違法亂紀,走上犯罪道路。學校教育追求分數的結果是并非所有學生都能進入大學校門,更多的青少年成了應試考場的失敗者,也成了德育教育的旁觀者,他們未受到更多的道德教育就要被迫進入紛繁復雜的社會,怎能沒有墮落的可能呢?那么學校為什么存在著一方面轟轟烈烈喊素質教育,一方面卻扎扎實實搞應試教育呢?說到底是急功近利思想,是評價標準在指揮。用成績衡量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名教師、一名學生簡單易行,易于量化優劣,易于選拔“人才”。這是幾千年的傳統經驗,簡單好用。而素質教育包含著德育、智力、心理、身體、美育、情感等多方面的素質,并非一所學校幾個教師三年五年短期內可以全面促成的,所謂“百年樹人”。加上素質教育、道德教育在短期內無法量化考核,其效果如何,領導看不見,社會看不見,誰能準確評價哪個學校學生道德品質高下呢,清華學生也有劉海洋硫酸潑熊、馬加爵殺人案件,普通職業學校學生也有見義勇為的英雄李瀟、納振東等。功利教育導致學校和教師教育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弱化打折,背離了教師職業的內涵。簡言之,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如何不僅對當代社會的和諧安寧和社會風尚起著重要作用,還將影響著未來的社會精神風貌,更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命運。正所謂“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社會、學校、家庭都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和良性的教育空間,樹立正確的社會榮辱觀和行為準則,我們的國家才會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