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飲食習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飲食習慣范文第1篇

      過飽人在進食時,消化道血管擴張,全身血液集中在胃腸道,致使腦部缺血缺氧,會加速腦細胞的衰老。因此,應當避免三餐過飽。

      節(jié)食過飽會加速大腦早衰,但并不意味著吃得越少越好。智力的發(fā)育需要全面均衡的營養(yǎng)。蛋白質、核酸、磷脂和卵磷脂的缺乏會使腦細胞數量減少,腦體積變小,神經膠質細胞、神經纖維發(fā)育差,造成智力發(fā)育遲緩。而節(jié)食者由于能量攝入不足,會出現反應遲鈍,接受能力差,思維、記憶能力減退等狀況。

      素食有的人葷食不沾口,導致脂肪攝入量減少。占腦細胞成分60%的不飽和脂肪酸人體不能合成,須經食物補充。特別是魚類所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是人腦中需求量最高的脂肪酸,它關系到腦細胞的生長與正常生理功能的維護。魚類富含的牛磺酸對腦神經的發(fā)育亦有重要作用。因此葷素搭配的飲食習慣對大腦發(fā)育很有益處。

      炸食這類食品在加工、烹調過程中受高溫而焦化,不僅可使蛋白質變性,失去生物活性,而且還可轉化成致癌物質。油炸食品在制作時還會加入一定量的明礬,明礬中過多的鋁進入體內,能直接破壞神經細胞內的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的功能,使腦細胞發(fā)生退化性病變,故應不食或少食。

      甜食適量吃些甜食,有助于大腦發(fā)育,但過食則弊多利少。糖屬于酸性食物,它在體內代謝形成酸根,導致體液酸化,引起腦功能下降。表現為頭暈煩躁、精神不振、睡眠不安、反應遲鈍。

      飲食習慣范文第2篇

      我班剛來一個小朋友叫思思,他長得很可愛,虎頭虎腦,但就是不吃點心。許多點心是動都不動一口,無論怎樣解釋食物的營養(yǎng),怎樣哄,就是不吃。硬是讓他吃,就往外吐,或者把嘴抿得緊緊的,咬著牙齒不吞咽食物。家長反映在家也是只喝牛奶,許多東西都不吃,奶奶爺爺由著他。他媽媽說:“都是奶奶寵的,奶奶養(yǎng)貓貓?zhí)羰常B(yǎng)狗狗挑食。”我們被搞得實在很郁悶了。(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幼兒園 周海艷)

      專家視點:

      應該說,案例中的思思真的讓老師很頭疼,什么點心都不吃,著實讓人很郁悶。為什么思思會有此不良飲食習慣?

      一、原因探析

      1.嬌慣溺愛使然。老人撫養(yǎng)孩子往往比較嬌慣,處處由著孩子。過于寵愛會養(yǎng)成孩子很多壞毛病,案例中思思挑食這一壞習慣的形成多與爺爺奶奶有關。

      2.精細喂養(yǎng)使然。一些老人喂養(yǎng)孩子時,為了讓小孫子吃得好、吸收得快,會將所有食物精細加工處理,這樣,孩子吃的食物都是糊狀或流汁的東西,不需要用牙齒,由此失去了牙齒咀嚼食物的體驗。如果牙齒的咀嚼功能沒有被強化利用,牙齒便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便會退化,變得又稀又松,也就無法再吃點心了。案例中的思思很可能就是沒有養(yǎng)成咀嚼的習慣和能力。

      3.不良心理因素使然。幼兒偏食與家長的飲食習慣以及日常對食物的評論給孩子留下的好惡印象有關。家長嘗試一口后表現出厭惡的態(tài)度:“這個點心不好吃。”如此,孩子便再也不會去碰這種點心了。

      眾所周知,挑食偏食對孩子害處多多。它無法讓孩子從多樣的食物中吸收到應有的能量與營養(yǎng),影響孩子的生長與發(fā)育,挑食偏食的孩子多營養(yǎng)不良,偏瘦,多病。它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挑食偏食的孩子往往獨占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不讓別人分享,久而久之便形成自私、霸道、任性等不良習慣。

      二、教育建議

      1.榜樣示范。孩子們都喜歡模仿。教師可抓住這一特點,用情緒、用實際行動——吃點心去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在班級,教師可有意識將偏食挑食幼兒的座位安排在既與他們非常要好又能吃的孩子中間,這樣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吃得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地也愿意吃了。在家里,父母也應該做好榜樣,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什么食物不好吃,以免強化孩子的偏食行為。在食物端出來時,家長可有意創(chuàng)設一種愉快的氛圍:“啊,真香!我最喜歡吃了,你呢?”以使孩子受到感染。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食物的厭惡之情。

      2.及時鼓勵。當思思剛開始吃點心時,可以有意少給他一點,使他能輕而易舉地吃完,待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孩子的進食情況再逐漸添加。這樣做的目的是不想讓吃點心成為孩子的沉重負擔。當孩子開始吃點心,略有進步時,可用言語鼓勵他,也可發(fā)給幼兒一個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挑食的習慣。

      3.游戲療法。吃點心時,可以鼓勵孩子用嘴巴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如吃餅干時,讓孩子將餅干咬成他們喜歡的動物、玩具等物品:手槍、小狗、月亮……規(guī)則是只能用嘴咬。把吃點心的過程變成一場游戲。有些孩子餅干都吃完了,可能還沒有“創(chuàng)作”出自己想要的物品,會提出“我還想吃”的要求。于是吃點心這一環(huán)節(jié)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

      4.避免強求。針對孩子偏食挑食的壞毛病,我們不能采用逼、嚇、訓的方法,而是要喚起孩子的食欲,引起他進餐的興趣。當孩子不愿吃某種食物時,我們既不能遷就,也不能勉強,而應有意識、有步驟地引導他品嘗。強迫只會讓幼兒更逆反,越發(fā)不愿意吃點心。

      5.變換品種。品種單一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因此,點心既要保證營養(yǎng)的攝入,又要科學配置,從周一到周五,每天的點心不要重復,讓小朋友感到幼兒園的點心有趣,與家里不一樣,產生想吃的愿望,吃起來帶勁。考慮到幼兒“喜新厭舊”的膳食心理,力求品種多,數量少,并注意與主餐相得益彰。

      飲食習慣范文第3篇

      在廚房里吃東西

      站在電冰箱或者爐子前一邊吃飯一邊準備飯菜常常會在無意中增加人們攝入的卡路里。同樣地,面對剩菜,人們所攝入的卡路里也會增加許多。“當一個勤儉節(jié)約的媽媽在飯后清理飯桌的時候,她常常會想到‘將這么多雞塊扔掉是一件多么可恥的事情啊’。于是,她就開始吃這些雞塊了。”

      吃東西太過匆忙

      當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迅速吃下一大盤意大利面時,他們發(fā)現這些人平均在9分鐘之內攝入了646卡路里,而那些被要求慢慢享受的人則平均在29分鐘之內攝入了579卡路里。此外,匆忙就餐還導致消化不良以及胃痛。

      在工作時吃東西

      從早上開會時的免費油炸圈餅到中間休息時的免費飲料等,整個工作時間似乎成了一個不斷攝入卡路里的過程。事實上,辦公室免費食品能夠使人體攝入的卡路里迅速增加。

      同時,由于對免費飲食的誘惑難以抵御,人們在辦公室里的食欲會大大增加。那些座位鄰近辦公室果盤的人往往會吃下許多糖果,但他們對自己究竟吃下多少卻一無所知。

      吃東西嚼得太少

      大量的研究表明,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消化并防止腹脹和胃痛,“當你未經充分咀嚼而吞下一大塊食物時,這些食物就很難被充分分解。”邦妮說。因為,食物經過充分咀嚼過后與唾液中的消化酶接觸的面積就會增加。那么,怎樣才算得上是充分咀嚼呢?一般來說,嚼上25次使食物呈現糊狀最好。

      飲食過甜

      糖具有使菜肴甜美、提高營養(yǎng)、使成品表面光滑、加熱后呈金黃或棕黃色等作用。運動中需要補充適量的糖分,可以通過提高血糖水平,增加供給能量,節(jié)約肌糖原的損耗,減少蛋白質和脂肪酸供能比例,延緩疲勞發(fā)生。砂糖水還可以刺激腸胃,幫助消化。

      糖是家庭必備食品,但在糖的甜蜜之中卻隱藏著對人體健康潛在的威脅。日常飲食中,偏愛甜食者,常常會因過量食糖而導致多種疾病。過量攝入糖會導致齲齒,并引發(fā)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癥、心肌梗塞,甚至對乳腺癌等癌癥也有促進作用。糖尿病人、肝炎病人要盡量少攝取。

      飲食過酸

      食醋主要起增加酸味、香味、鮮味及和味解膩、去腥除異味的作用。醋能促進新陳代謝,食醋是有效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的方法之一。醋還能增進食欲,并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同時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它能在30分鐘內,殺死沙門氏菌、大腸菌等多種病菌,多吃醋還能維持腸道酸性,達到祛除有害病菌的效果。

      在室內熬醋熏蒸,對感冒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用醋水漱口可治療輕度的喉嚨炎。燙傷時,用醋淋洗,能止痛消腫,防止起泡,傷好無瘢痕。但醋不宜大量飲用,尤其是胃潰瘍的患者,更要避免喝醋,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吃羊肉時也不宜食醋,否則會消弱兩者的食療效果,并可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主食過少

      根據某調查顯示39%的白領每天吃的主食不足250克,其中女性比例明顯高于男性。同時,白領主食攝入量逐年減少。究其原因,有59%的人因為“減肥,擔心長胖”,還有27%認為“感覺少吃主食沒關系”,而這些都是誤區(qū)。

      主食是指傳統(tǒng)餐桌上的谷類食物,主要包括大米、白面、玉米及其制品以及薯類食品。主食攝入不足會給人體健康帶來極大危害。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而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如果長期吃不夠主食,就會讓血液中的有毒廢物不能及時排出,造成膚色暗淡、臉色難看。

      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會嚴重地傷害你的胃,使你無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還容易“顯老”。德國埃朗根大學研究人員在對7000個男女的長期跟蹤后發(fā)現,習慣不吃早餐的人占到了40%,而他們的壽命比其余60%的人平均縮短了2.5歲。而另一所大學在一次對80-90歲老年人的研究中發(fā)現,他們長壽的共同點之一是:每天吃一頓豐盛的早餐。

      飲食習慣范文第4篇

      在幼兒時期,要使幼兒健康成長,不僅要保證供給幼兒充足的營養(yǎng),還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飲食習慣。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同時家庭教育對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幼兒期,家長應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引導并幫助幼兒長期堅持良好飲食習慣,取得幼兒園教師的支持與配合,共同促進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飲食習慣健康家庭因素

      引言

      幼兒期是孩子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期,攝取豐富的營養(yǎng)是保證身體健康發(fā)育的前提,讓每一位孩子生活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進餐是每一位家長的心愿,但如今有不少家長反映孩子的吃飯問題是個頭疼問題,有的家長采取各種物質獎勵哄騙孩子吃飯,有的采取威嚇打罵的方式;有的家長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飯等等,使盡了無數招數,仍不盡人意,吃飯原本是一種享受,這樣一來,像是一場災難,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吃好飯呢?

      1.吃是人基本的生理需要

      “吃”是人基本的生理需要,饑餓的人需要吃,讒嘴的想要吃。對幼兒來說,“吃”是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是保育目標實現的最根本的保障。“吃”還有著獨特的教育價值。

      “民以食為天”,人天生是“貪”吃的,幼兒更是如此。因此,美味的食物幼兒總能積極“響應”。在享受美食的同時,自然地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 “吃”充分調動了幼兒感官的參與。視覺上的,觸摸覺的,味覺嗅覺等。如看到西紅柿紅紅的有光澤的外表,用手摸到光華的外皮,品嘗到酸甜的口感,香香的氣味。因此,我們經常把“吃”用在科學教育中。

      2.了解幼兒的進食心理的因素

      2.1盡情體驗品嘗的樂趣,交流的暢快。除了吃的“量”外,吃的對象的選擇也不可忽視。不是所有可以吃的東西都能在教學中使用,要注意衛(wèi)生、方便,便于目標的實現。如小小班的活動《白白米飯》,在幼兒了解米飯和稻谷關系后,用電飯煲現場做飯,非常方便,又能讓幼兒聞到飯剛剛燒好的香味。在這種氣氛的渲染下,幼兒會覺得米飯?zhí)貏e好吃。愛吃米飯、愛惜糧食的目標,就自然實現了。

      2.2了解幼兒的進食心理。幼兒在選擇食物時,容易受到食物的顏色、味道、溫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年齡小的幼兒,常常喜歡吃簡單而熟悉的食物,他們會認為吃熟悉的食物有一種安全感。但3歲以后,幼兒逐漸喜歡吃豐富多彩的食物,對新鮮、顏色鮮艷和造型美觀的食品特別感興趣,喜歡經常變換飯菜的花樣和形式。

      隨著幼兒味覺的發(fā)育完善,他們能分辨和品嘗各種不同的味道,對甜、酸、苦、咸和異味食物十分敏感,凡不適合口味的食物,都會降低幼兒的食欲。幼兒宜吃清淡而自然的食物,不宜吃太濃、太咸的食物。

      3.良好的進餐習慣

      3.1為了使幼兒能安心吃好飯,應該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輕松、愉快的進餐氛圍。餐前15分鐘內,切忌作劇烈的活動和進行個別教育。進餐中更不要大聲或催兒童進食。使他們能集中思想,細嚼、慢咽,這樣可使消化液充分分泌,消化良好。

      3.2吃零食是兒童飲食習慣中的大忌。因為隨意吃零食,使胃沒有排空的時候,影響食欲和消化液的分泌,兒童吃飯就沒有胃口,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

      3.3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許多家庭飲食單調,有的父母自己有挑食偏食的習慣,又不回避孩子,無形之中孩子便學著父母不吃這不吃那,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又有的家長對孩子在就餐中的要求總是百依百順,遷就滿足,進餐時孩子愿意吃的菜就放在他眼前,不愿吃的菜可以一口不吃。家長的這些遷就和不注意及時糾正使孩子這類行為成為痼疾,以致產生厭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從而進一步演變?yōu)楹⒆釉谟變簣@就餐中因為沒有父母的依靠而“玩餐具”的不良行為。

      3.4讓孩子自己進餐,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把孩子當寶貝一樣的寵愛著,我們要鼓勵他們開始自己動手拿勺子吃飯了,盡管他們吃的不太好,我們還是讓他們自己吃。當我發(fā)現有拿勺姿勢不正確或者有弄撒飯的時候,我就會過去指導他,還會輕輕的告訴他,不要著急,慢慢吃,老師陪你。過了一段時間,大多數的孩子都會自己用勺子吃飯了。

      3.5家長和老師攜起手來,共同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幼兒能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不是只在幼兒園中經過教師教導鍛煉就行的,他們生活中更多的時間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長總是幫著孩子把一切都做好,幼兒的自理能力就會很差,這也會給老師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難度。因此,我們需要讓家長了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生活飲食習慣的重要性,爭取家長們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長統(tǒng)一思想,以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需要家園合作,齊心協(xié)力。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會得到提高,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總之,幼兒時期是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家長和老師都要把握好這個時機,時時刻刻都要提醒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感覺到你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克魯普斯卡雅說過:關心兒童的健康,這對啟蒙生特別重要。我相信我們的孩子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并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嚴鳳英,張潔清.保育員工作指南.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7

      飲食習慣范文第5篇

      關鍵詞:苗族;侗族;飲食習慣

      黔東南是一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其中的苗族和侗族在這里生活了很多年,他們形成了自己的飲食習慣,相互融合的同時,又保存了自身的獨特性。

      1 苗族和侗族的飲食習慣

      1.1 苗族的飲食習慣

      (1)酸。酸是苗族的一大飲食特色,在當地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的說法。而其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酸菜有“凱里酸湯魚”“酸辣子”“酸蘿卜”等。至于為什么喜歡吃酸,是因為當地陰雨天氣多,吃酸可以防止腹瀉,還可以提高食欲。另外,黔東南屬于喀斯特地貌,其飲用水中含有大量的雜質,如果長期飲用,會對消化系統(tǒng)造成一定的傷害,而吃酸可以殺菌,讓體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達到酸堿平衡。[1]

      (2)辣。辣椒對于苗族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調味料,因為天氣原因,黔東南地區(qū)濕氣重,辣椒可以祛濕,還能開胃,所以,辣椒是苗族人平時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料。

      辣椒在16世紀末進入中國,開始只是作為觀賞植物,直到清朝,辣椒在貴州等地開始普遍使用。辣椒看起來很普通,但營養(yǎng)價值高,其中有大量維生素,還可以殺菌,故有“紅色藥材”的稱號。在苗族,辣椒一般作為調料使用,人們在吃飯時會弄一碗蘸水,而辣椒是蘸水不可缺少的調味料,一般情況下,一頓飯需要一碗蘸水。

      (3)熏肉。由于黔東南位于山區(qū),過去山區(qū)交通不便,所以商品交易不多,人們生活多自給自足。苗族人為了儲存肉類,便普遍使用熏和腌的方式來加工肉類,用這個方法保存的肉類可以放置一年以上,熏肉不僅可以自食,還可以在探訪親友時帶上一塊熏肉,以聯(lián)絡感情。

      (4)酒。酒是苗族人交際的必需品,家里來客人時,一碗酒便可以表達主人的熱情和好客;在酒席上,主人勸酒,客人一飲而盡是對苗族人最大的認同,否則,便會引起苗族人的不快。在苗族,酒是很常見的飲料,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酒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苗族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酒,其中,米酒是苗族人的一絕。米酒用上好的糯米制成,酒性純正,酒的色澤棕黃,香甜可口,如果把它埋在地里,時間越長,酒的口感越好。

      此外,苗族也喜歡吃豆腐,他們用黃豆加工制成豆腐,在豆?jié){還沒有完全凝固時放入一些配菜,然后一碗蘸水,口感十分好。并且吃了可以祛火,清目洗肺,有一定的藥用療效。

      1.2 侗族的飲食習慣

      黔東南侗族的飲食習慣豐富多彩,其內容可以用“雜”

      “酸”“腌”“歡”四個字來形容,這四個字也包括了一個民族的飲食的神奇內容。[2]

      (1)雜。黔東南屬于山區(qū),而山區(qū)的特點就是山地多、平地少,所以生產的糧食就比較雜,有苞谷、大麥、小麥、番薯和馬鈴薯之類。山地地形為“雜”提供了自然條件,雜糧的制作方式多種多樣,如大麥和小麥都可以做成飯。另外,土豆和番薯可以蒸、煮、燒、炒,還可以放在侗族最喜愛吃的油茶里煮,吃法很多,花樣不重復,還能保證吃好、吃飽。

      (2)酸。在黔東南,酸是日常中的日常,幾乎所有人都喜歡吃酸,侗族也不例外。在侗族人日常的餐桌上幾乎頓頓都有酸菜,如用番茄、辣椒、姜、黃瓜、蓮花白、豇豆制作的酸湯菜,用蘿卜、辣椒、蒜臺、大蒜、蓮花白、鹽、水為原料制成的泡菜。除了酸菜,糯米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侗族而言,酸菜和糯米的地位是一樣的,都是日常的重要食物。糯米的日常做法主要有飯團、糍粑等,原料主要有糯米(大米)、糯高粱和糯小米。糯米在侗族有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是因為糯米質地柔軟有黏性,好吃又扛餓。

      酸菜和糯米在侗族中的特殊性還體現在社會交往中。在節(jié)日的餐桌上,一般都會有酸菜,如酸湯魚。而在日常的人際交往時,侗族人會帶上一些糍粑來促進親友之間的感情。

      (3)腌。腌菜是黔東南的侗族最有特色的美食,每一戶侗族人都有自己的腌菜缸,里面有各式各樣的腌菜,如腌肉、腌魚、腌蚯蚓等美食。這些美食的特點就是肉質鮮嫩、酸香麻辣,讓人的食欲大開。其做法相當復雜,每一種腌菜都是侗族人費盡心思做出來的美食。

      (4)歡。“歡”是侗族人熱情好客的代名詞,侗族人有句話叫“來到門前就是客”,只要去他們的家里做客,一定會被他們的熱情感染,如攔客酒,來客人時,把客人攔在門前,一碗米酒在前,不喝不準走。他們的熱情會感染在場的所有人,場面也是熱鬧非凡。

      2 苗族和侗族飲食習慣的同異

      黔東南苗族和侗族都喜歡吃酸和辣,這和地區(qū)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黔東南的天氣陰晴不定,有“天無三日晴”之說,可見其天氣的多變。黔東南地區(qū)屬于喀斯特地貌,聰明的苗族人和侗族人就用酸和辣來解決環(huán)境造成的困難,如苗族和侗族共同的名菜酸湯魚,酸不僅能提高食欲,還可以防止腹瀉。但是在酸湯的制作方式上,侗族和苗族又有微小的區(qū)別,苗族習慣用豆腐水發(fā)酵,而侗族則擅長用米湯來制作。由于降雨太多,空氣中濕氣很重,黔東南的中老年人基本上都患有風濕病,辣椒蘊含豐富的維生素,能祛濕、御寒,還能預防因為濕氣而引起的風濕,所以在這個高濕地區(qū),辣椒所起到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也正因為如此,辣椒對于在黔東南的苗族人和侗族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調味料。

      苗族和侗族也喜歡吃熏肉,這也和地區(qū)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由于交通不便,苗族和侗族的人們需要想方設法保存肉類品,熏肉就是他們智慧的體現。相對而言,侗族人對于熏肉的喜愛不比苗族人,在侗族,腌菜的地位和熏肉在苗族是一樣的。熏肉和腌菜同樣是為了延長食物的保質期,侗族更加喜歡腌菜,而苗族則更喜歡熏肉。

      在日常的吃食習慣中,侗族習慣一日四餐,其中兩餐是茶,即油茶。油茶像茶又像粥,里面有油卻不膩人。油茶不但能解渴,而且還能充饑。苗族大多一日三餐,和漢族一樣以大米為主食,配上油炸粑和酸菜就是一頓飲食。

      在喝酒方面,侗族和苗族差不多,都喜歡喝酒,尤其喜歡自家釀造的米酒。如果遇到喜事,都是用酒來代表喜悅,到情深之處,連酒糟都會一起吃掉。

      苗族和侗族之間的飲食相互影響,故名菜也大都相同,酸湯魚和腌魚在兩個民族都是非常受歡迎的菜式,酸湯魚眾人皆知,味道是一絕,而腌魚具有骨酥、咸辣適中、清香爽口的特色。

      侗族和苗族還有一處不同:侗族喜歡吃生的菜。比如,黔中南的黎平縣侗族地區(qū),他日常便喜歡食用“生魚片”“紫血”,其中“生魚片”和日本名菜又不同,侗族的“生魚片”是用淡水魚制成,切成小片蘸著蘸水吃,并且蘸水里會加香菜,這“香菜”不是平常人家食用的,而是長在當地路邊的一種可以食用的植物。而“紫血”是一道大菜,只有在侗族人擺宴席的時候才會有,是把豬的心臟周圍的血塊拿來食用,故不常見。[3]

      3 結語

      黔東南的苗族和侗族在長期的生活和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有的飲食文化,在現代旅游開發(fā)的背景下,苗族和侗族的特色飲食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對黔東南的旅游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徐桂香.淺談貴州苗族傳統(tǒng)飲食文化[J].苗侗文化研究,2009(5):8-10.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va久|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an天堂an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亚洲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