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飲食安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年我們應該吃什么?新出爐的“2007飲食安全大法”或許能保障我們的安全。
我的胃我做主
遵循這一法則,需要謹記以下兩點原則:1.凡事不求人;2.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為了自己的安全,也為了家人的健康,你可以選擇去農村生活,跟老鄉租塊地。想種什么種什么,水稻小米紅高粱,黃瓜土豆西紅柿,芹菜柿子辣青椒……此外,建議你再養點雞鴨鵝;刨個魚塘出來,里邊養上金魚鯉魚熱帶魚,不僅可以改善口味還可以當觀賞魚來賣,一舉兩得。閑時還可以在空地上種種草養養花,天氣好的時候再泡壺茶,待到夕陽西下的時候,你也可以和陶淵明一樣享受一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遵循這一法則,你可以過上真正愜意的田園生活。
把自己訓練成全能型食客
全能型人才的食客該是什么樣?是手上總拿個放大鏡,包里揣著一堆檢驗試劑,凡進菜場、超市、飯館,必拿出其中一樣,對所挑選的東西左看右看,上測下試,經過千辛萬苦千挑萬選之后才放心地拿定主意:嘿,就要這棵蔥了!
光完美地挑選原料還不成,全能型人才還必須深諳廚藝之道,同時還要對國家的各項衛生標準爛熟于心,這樣在去到飯館點菜之后才能全面地監督后廚的整個操作過程。待到飯菜上桌,先不急著動筷子,再拿出試紙,逐個檢測,確定一切OK,才能放心大膽地大快朵頤。
隨身攜帶解毒劑
每天清晨或午后,你可以伴著各位專家的講解與推廣起床、吃飯,無時無刻不被包圍在具有強效解毒功能的藥物解說中。同時,你還可以親臨銷售現場、免費嘗試,直到感到有效果并滿意為止。
在嘗試了無數次的中毒解毒過程之后,你無論去到哪里吃飯,只要隨身攜帶一瓶解毒劑,不管是吃了紅心鴨蛋還是染了色的多寶魚,保證藥到毒消且絕對不會留下后遺癥。
自我封閉法
無視“不安全”就是安全。
這一法則要求遵守者需達到一定的境界,即切斷一切能夠獲取外部關于食品安全的負面信息的來源。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上網不聽廣播;遇到正在談論食品安全問題的人主動繞道而行;如實在遇到躲不過的消息則需練習并最終具備左耳進右耳出的能力,真正做到充耳不聞。
自暴自棄法
遵從這一法則所需做的最為簡單,即不管不顧。
關鍵詞 :餐飲食品 安全 控制措施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餐飲消費需求日益旺盛,餐飲服務環節食品的種類也隨之增加,餐飲食品安全占據了整個食品安全非常大的比例,然而,餐飲食品的安全隱患也逐漸突顯,近幾年來全國范圍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為食品安全監管敲響警鐘。食品安全關系到每一個消費者的健康和利益,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做好餐飲食品的安全控制就變得更加迫切。
目前,餐飲行業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1、資質問題,餐飲企業無證經營的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一些小型餐館、小吃店、移動商販,沒有辦理任何證照就經營,忽視了直接接觸食品的人員的健康管理問題。另一種情況,企業雖辦理了相關的證照,但超范圍經營。
2、原料問題,餐飲企業的進貨渠道混亂,大部分屬于一次易,原材料的質量得不到保證。有些小作坊,特別是快餐店甚至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經營成本,購買腐爛霉變或過期的原料,摻假造假,使用非食用原料添加劑進行食品加工。
3、環境問題,許多餐飲企業食品的制作場所環境惡劣,沒有專門的食品制作間,庫房和加工間共用,蒼蠅、蚊子、老鼠、蟑螂隨處可見,氣溫高時,還發出陣陣惡臭。
4、監管問題,近年來,由于餐飲食品發展迅速,涉及范圍廣,監管部門不少,但政出多門,容易出現管理不到位的情況。
以上四大方面使得近年來食品安全隱患不斷增加,為保證我國餐飲服務食品的安全性,除了《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等、國家還專門針對餐飲食品出臺了一系列安全控制法規與標準,如《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街頭食品衛生管理暫行辦法》、《飯館(餐廳)衛生標準》、《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本辦法》等,但各法律法規之間概念不清,尺度不一,使用法律進行監管時很大程度上仍存在很多局限性,遇到新問題,無相應的法律法規可循。
對于餐飲食品的安全控制應從源頭抓起,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嚴格的監管。
1、餐飲食品企業必須持證經營,相關執法部門應把好關口,在批準前認真對企業的經營場所設施環境進行實地查看,若出現造假行為,一經查證,必須重罰,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讓違法分子不敢鋌而走險。同時,在經營過程中,執法部門應做到不定期抽查,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違法行為或超范圍經營的情況要嚴懲,責令整改,對于情節嚴重的應取消其經營資格,對違規者構成威懾力。
2、餐飲從業人員的衛生狀況必須嚴格控制,建立從業人員的健康檔案,加強個人衛生管理,企業應對從業人員進行從業衛生培訓。
3、食品的制作場所應設有專間,并貼有警示標識,內設專用工具清洗消毒設施和消毒設施,專間操作人員進入專間的,應更換專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應嚴格消毒。不得穿戴專間工作衣帽從事與專間操作無關的工作。
4、對于中型餐館以上的餐飲場所,原材料的購買應設專人負責,選擇信譽優良的進貨商,必要時與供應方簽定供應質量保證合同,索證索票。小作坊也盡量選擇固定的供應商,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可以溯源。
5、對于小作坊、 快餐店的負責人應自覺樹立社會責任心,認真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堅決杜決使用發生腐敗霉變的原材料加工食品。
6、國家應針對新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時出臺一些法律法規,讓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有法可依,有據可循,監管部門有義務向經營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宣傳新法律法規。
7、食品檢測機構是為監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撐的機構,為提高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實效性,檢測機構應加大檢測能力建設,滿足食品檢測的需要。隨著餐飲食品品種的增多,給食品監測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對監測人員,監測設備,監測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檢測機構也要與時俱進,只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才能運用先進的技術來分析食品安全隱患,降低食品的安全風險,為廣大消費者食用安全食品提供基礎保障。
根據現階段餐飲食品安全狀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改進和加強餐飲食品安全監管。
1、 在餐飲業食品安全監管法律和標準體系建設上,應梳理、整合現有的法規、規章、規范和標準,盡量減少重復和交叉;把規章中的技術規范性內容剝離出來,使行政規定與技術要求相對分開,形成一套結構較合理、內容較完整、相互銜接的安全衛生標準或技術規范。加強中餐、西餐、快餐,火鍋等各類餐飲業衛生規范、各類餐飲食品衛生操作規程(SSOP)、食品原料及制成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在制定過程中要注意應用風險評估原則和HACCP 原理。要鼓勵制定地方標準,作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補充,滿足對眾多特色菜肴、小吃的食品安全監測需要。食品安全相關標準應當歸口管理,保持標準的統一性、協調性。
2、餐飲業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和隊伍的建設,要繼續加大投入,增加人力資源配置,保持隊伍的穩定并不斷發展壯大。不搞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重復建設,充分利用現有檢測資源,著力改善基層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條件,提高檢測能力。在監管模式上,加強餐飲業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繼續探索資源節約型、監管高效型、能促進經營者自律的模式。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各環節上的行政主管部之間的聯系和協同,以保障食品消費這個最終環節的食品安全。
3、要廣泛宣傳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強化責任意識。在大中型餐飲業中應強制要求建立自身管理組織、設立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要采取多種途徑,加強對餐飲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操作衛生規范的教育、培訓和考核,推行食品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制度。
餐飲食品安全涉及的環節和因素很多,單純依賴公共政策法規或哪一單獨部門來對餐飲食品進行安全控制都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們不僅從政策法規上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督控制,還應從整個行業,全部環節上落實安全監管問題,使得企業自覺建立健全自身的食品安全體系,同時進一步調動消費者、媒體平臺等公眾監督,綜合施策,共建良好的餐飲食品安全環境。
參考文獻:
現代社會的工業化,豐富了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各種有害物質對食物的污染機會,如殘留農藥、工業廢水、生活垃圾、非法使用的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劑等。近年來的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問題,也給飲食健康敲響了警鐘。因此,在寶寶的飲食保障中,應該時刻警惕,把握好幾個關鍵點。
保證食品新鮮、干凈
新鮮食物是指存放時間較短的食物,如采摘不久的蔬菜、水果,新近屠宰的畜禽肉,等。食物儲存時間過長,會因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化學反應和食物自身的新陳代謝,引起食物內在質量及感官品質的變化,導致食物變質。購買食物成品時要特別關注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生產單位,注意食品顏色是否正常,有無酸臭味,形態是否異常,判斷食物是否發生了腐敗變質。不要選購無生產日期、生產單位和保質期的食品,尤其是散裝食品。
還在吃母乳或牛奶的嬰兒寶寶,應注意奶制品的保存。一般常溫情況下,母乳及配制好的牛奶不能超過4小時,因為牛奶和母乳是細菌最好的溫床及培養基。所以需要保存4小時以上的奶制品,必須冷藏或冷凍,解凍時不能煮沸,宜用溫熱流水沖洗奶瓶身,使其逐漸升溫,這樣可以減少蛋白質的破壞。
正確儲藏食品
肉類可以高溫滅菌。將肉禽類食品在60~65℃高溫中加熱30分鐘,可殺滅一般致病微生物,并基本保持食品的原有口味。低溫儲藏分冷藏和凍藏。常用冷藏溫度是4~8℃,凍藏溫度為-12℃以下。畜禽類和水產類應分區儲藏,條件不具備的也應分開密封后儲藏。蛋類一般在0℃左右儲藏,沒有冷藏條件的,也可用3%的石灰水浸泡存放。蔬菜類主要是保鮮,要做到當日采購、當日食用,盡量不過夜。
糧食、干菜類要盡量儲藏在低溫、避光、通風、干燥的環境中,要特別注意防潮防霉變。兒童最好不要吃腌制的
菜等。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感染
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茖W的烹飪方法可預防食源性疾病。家長要避免備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污染,餐具、廚具要在使用前洗凈和消毒,炊具使用后立即洗凈,保持清潔。加工涼菜的廚具應當事先消毒并保持衛生。擦拭廚餐具的抹布應當每天清洗干凈。制作食物時一定要嚴格注意衛生,防止各種可能的污染。蔬菜用料要新鮮可靠,洗凈后用開水燙一下,然后切拌。所用器皿(如刀、菜板、碗、筷等)都應經過消毒,確保清潔無菌。拌制涼菜應適量添加醋和蒜泥,既可調味,又可殺菌。烹調食物時必須達到70℃以上并保持一定時間。直接入口、待加工食品和原材料不得混放或混合加工;加工食物用的菜盆、刀、菜墩和器具要生熟分開;清洗、加工畜禽、水產品和蔬菜的洗菜池、菜刀、菜墩要分開,可分別用紅、藍、綠色標志加以區分。烹飪者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用手直接接觸熟食;混合調配冷熱食物時,要等熱食冷卻后再加入冷食;動物性食物必須加熱熟透后再吃。
文明科學就餐,應盡量實行分餐制或自助餐,不能實行分餐制或自助餐的,應設公勺、公筷,防止就餐人員之間的疾病傳染?;疾r應避免與其他人員共餐。
發生食物中毒的處理
措施
1.如果發生食物中毒,要注意保留原食物,以進行細菌培養及化學毒性檢測,有利于治療時對癥治療或使用解毒藥物。
2.對重度者要及時催吐,排出有毒食物在胃內殘留,減少毒物吸收。
3.若癥狀嚴重需及時送往醫院進行積極搶救。
4.若癥狀不嚴重,可以給予清淡飲食,多口服補液鹽,有利于毒素排出及防止脫水。
夏季常見中毒事件的
預防及處理
1.野果子中毒
家長帶孩子野外游玩時,孩子不慎吃了不明野果引起食物中毒怎么辦?吃了野果子后如果出現頭暈、腹痛、嘔吐、腹瀉甚至嘔血等癥狀的話,首先要催吐,讓胃內殘留的野果子吐出來,然后送往醫院進行洗胃或導瀉以及解毒治療。
2.瘦肉精中毒
“瘦肉精”的正式藥名為克倫特羅(clenbuterol)或稱鹽酸克倫特羅,又稱氨哮素、克喘素,化學名稱為鹽酸雙氯醇胺。80年代初,美國一家公司意外發現,將一定量的克倫特羅藥物加入飼料中,可明顯促進動物生長,并提高瘦肉率。80年代后期,這種飼料在我國一些養豬場試用后表明,確能使豬、牛等牲畜生長速率、飼料轉化率、胴體瘦肉率提高10%以上。因而,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養豬人紛紛使用加入克倫特羅的飼料喂豬,人們就慣稱它為“瘦肉精”。但加入飼料中克倫特羅(瘦肉精)的量有一定限制,若加入的克倫特羅劑量過大,豬肉或內臟殘留的藥物過多,食入這種肉類就會引起克倫特羅的藥物反應,即“瘦肉精”中毒。
中毒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肌肉震顫、心悸、惡心、嘔吐等癥狀。特別是原有高血壓、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的人群危害性更大,可能會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此外,長期食用還可使人體代謝紊亂,產生低血鉀、高血糖及酮癥酸中毒。
中毒診斷 瘦肉精中毒常是群體性爆發,所以如果有集體中毒現象,且進食過多瘦肉及動物內臟需要考慮。最可靠的診斷指標是中毒者的血、尿及所進食動物組織中的克倫特羅(瘦肉精)含量檢測,但中毒者的血、尿及所進食動物組織中的克倫特羅要用精確度很高的儀器方能檢測出來,一般醫院實驗室中所用的儀器尚不能達到這個要求。目前國內能檢測的儀器也不多,即使在北京,能進行肉類中“瘦肉精”檢測的單位也僅限于農業部和少數科研單位。因此臨床診斷主要依靠中毒者是否有進食動物內臟或肉類的歷史,特別是進食動物肝臟、肺臟、腎臟等器官后,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慌、心悸、肌肉震顫、戰栗等癥狀時,應高度警惕“瘦肉精”中毒。不能確定時,可采集標本送往有上述設備的單位進行毒物分析鑒定。
一是嚴把食品原料關。
采購食品、食品原料按要求索證索票、查驗和登記臺賬;禁止采購有毒有害、腐敗變質及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嚴禁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亞硝酸鈉、亞硝酸鉀)。
二是嚴把加工制作關。
貯存、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和容器要分開使用,避免交叉污染;涼菜、生食海產品、裱花蛋糕等必須在專間內加工制作;烹飪食品應燒熟煮透,食品的中心溫度要達到70℃以上;隔餐、隔夜的熟食品食用前要徹底加熱;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
三是嚴把食品儲存關。
加工后的成品與半成品、原料應分開存放;需長時間(超過2小時)存放的,應當在低于10℃或高于60℃的條件下存放,存放2小時以上的熟食品,再次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四是嚴把清洗消毒關。
凡自行提供餐飲具的餐飲服務單位,要嚴格落實一刮、二洗、三沖、四消毒、五保潔制度,保潔設施應有明顯標識并定期清洗潔凈。
五是嚴把個人衛生關。
從業人員持健康合格證明上崗,操作時穿戴工作服帽,保持良好個人衛生。一旦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應立即調離工作崗位。
六是嚴把環境衛生關。
學校著力開展食堂飲食安全管理活動,積極推進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學校工程建設。在總結食堂推行實施“五常法”管理活動的經驗與成果,在學校食堂先后獲得市首批浙江省食品衛生等級A級單位、“五常法”管理達標單位的基礎上,繼續搞好此項工程建設,以確保師生的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盡管校舍條件不佳,但學校始終堅持以飲食安全為重,不斷完善食堂飲食安全管理,促進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提升食堂的服務質量,提高飲食安全保障水平。
1關注服務思想: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的著力點
每個學期,學校領導多次組織召開食堂工作人員會議,統一思想,明確目標。跟服務一線的職工講清道理,知曉服務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強調食品衛生安全,切實做到服務育人,保障有力。辦好學校食堂是一項“民心”工程,要意識到食堂工作是事關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之大事。假如師生的生活不舒心、工作學習不安心,久而久之,信譽下降,將影響到學校的穩定與發展。所以,食堂的一切工作則都要圍繞服務這個中心,樹立為師生生活服務的宗旨,樹立信心,振奮精神。搞好安全營養的伙食,辦好學校食堂,使師生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今天的中學生,明天的建設者―― 祖國的未來!”從生理的角度看,中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在這期間,學生在校接受文化知識的教育、學習做人,學習任務繁重,生活較緊張。而校園生活的熏陶,將影響人的發展。作為生活服務單位的學校食堂來說,就要關注學生的身心,關注他們的健康發展。保障衛生營養的飲食,服務好學生的生活,就是我們學校食堂工作的第一要務。只有服務思想明確,才能有飲食安全的提高,才能有師生生活服務保障。因此,關注食堂工作人員的服務思想,服務理念,是我們做好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工程建設的著力點。
2抓好關鍵環節: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的落腳點
2.1 關鍵環節一:工作場所
食堂實施“五常法”管理的經驗告訴我們,就是創建一個衛生、有序、整潔的環境空間。所以,我們則通過常整理,防止食品交叉污染;常整頓,給用品具擺放在一定位置,使其也有“家”,方便取用;常清潔,工作場所當然要潔凈,清除臟亂,保持環境、工具等清潔;常規范,養成堅持的習慣;常自律,人人依規定行事。這樣,才能使場所的物品、衛生、維護、清潔用具和垃圾等管理得到落實。簡言之,就是把工作的地方衛生搞得干凈,看去整齊清潔雅致,科學合理的效果。“五常”管理也好,保證飲食安全也好,最基本的就是要搞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其實,只要我們平時認真地整理清潔,把工作場所衛生的這一關鍵環節做好了,有些安全隱患也就消除了,同時,其他的問題也就都解決了。
2.2 關鍵環節二:從業人員
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務工人員的聘用也顯得比較困難,嚴重影響食堂服務工作的開展。在每個新學期,都有一些人員流動了。所以,對從業人員的管理,也增加了難度,素質亦參差不齊。據此情況,我們的做法是,首先,對所有的人員按“五常法”管理的模式進行責任分工,并進行個別指導,使其掌握要點,適應食堂工作。其次,通過會議學習教育,強調操作人員的個人衛生,及時進行健康檢查,更換或辦理健康證,持有效健康證上崗。第三,就是對員工的飲食安全知識進行培訓,明白個人衛生的要求和一些具體做法,同時對每一個服務員工簽訂飲食安全責任狀,提高她們的安全責任意識,提高對學校食堂飲食服務的安全保障??傊?從業人員健康證、晨檢、培訓、洗手、工作服的管理,則是學校食堂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的基本落腳點之一。
2.3 關鍵環節三:采購貯存
按照市食安委、市教育局的要求,我校屬于第一批食品統一配送的學校。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任副組長,負責落實食品統一配送工程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健全衛生管理制度,認真選擇配送企業,實施食品定點配送,建立食品及原料采購索證臺帳,與配送單位簽訂飲食安全協議,不斷規范完善食品及原料衛生安全的源頭關。使學校所采購的食品有據可循,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假冒、劣質食品的購入,促進師生的飲食安全。
學校重視食品統一配送工程的實施,以“食堂食品定點采購配送為契機,以食品衛生為突破口,以服務育人為重點”的工作思路,作進一步的改革,不斷完善學校食堂的管理機制。按照食堂食品驗收參考標準,嚴格控制,層層把關。原料食品嚴格分類、分架、隔墻、離地放置有序規范,防止貯存污染,遵循“先進先出,左進右出”的原則,避免原料變質,繼續落實“五?!?做好“五?!?規范操作,切實保證食品原料的衛生安全。
2.4 關鍵環節四:制作供應
制作供應這一環節,特別重要。操作人員必須采用新鮮潔凈的原料進行加工食品,所使用的調味品、食品添加劑和輔料必須符合衛生標準。食品必須充分加熱,四季豆、青皮紅肉魚等必須確保煮熟煮透后才能供應學生。禁止使用河豚魚、發芽馬鈴薯和有毒的野生蘑菇等含有毒素的原料加工食品。嚴禁加工和出售以豬內臟特別豬肺、豬肝等原料制作的食品。肉類洗滌池與蔬菜洗滌池分開使用,不得混用。蔬菜必須在流動的水浸泡30min后方可用于加工。禁止在粗加工間內進行餐具的洗滌和消毒工作。生熟食品以及存放和加工生熟食品的容器與工具要分開,且用顏色或標識標明。剩余食品的冷藏時間不得超過24h,冷藏食品在確認沒有變質的情況下,必須經高溫處理后,方可繼續出售,剩余食品應與新加工食品分開出售。
工作人員應嚴格按照上述注意事項,根據食堂管理人員從師生反饋的情況,不斷完善,要遵循“低鹽少味精”的原則,精心細致的加工,科學合理的烹飪,保障學生的飲食安全、營養與健康。
2.5 關鍵環節五:餐具用具
對學生用餐回收后的餐具用具放在專用洗滌區清洗,遵循“一刮、二洗、三沖、四消毒、五保潔”的原則,把餐具用具洗滌干凈,強調勿單追求速度,要講究質量效果,嚴格按流程進行,操作細致規范。通過檢查督促整改后,達到潔凈的要求。洗滌清潔后的餐具用具進行略超過規定消毒時間的蒸汽消毒,并由專人負責管理,記錄每餐的消毒時間等。在配菜間安裝紫外線燈,進行定時的紫外線消毒,對保溫柜同樣進行定期的消毒,防止食物污染。同時,采取措施,保持餐具用具的清潔,勿被污染,確保餐具用具的衛生要求,保障學生的飲食安全。
3堅持宣傳教育: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的生長點
學校每月組織召開一次食堂工作會議,進行有關食品安全、飲食衛生、健康意識的教育,有關勞動紀律制度的教育,有關節約節能方面的教育,如何在服務活動中進行育人活動的學習等。組織食堂工作人員學習時,可以培訓如何做好個人衛生?生熟為什么要分開?怎樣防止食物中毒?“五常法”是怎么回事等?這樣,經過學習培訓,使她們更加關注飲食安全,知曉飲食安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飲食安全是事關師生的身體健康與身心發展,是涉及到千家萬戶的事,關系到學校穩定和社會和諧的大事。盡管一些員工的文化水平不高,但經常的教育學習活動可以讓她們懂得一些道理和知識。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飲食衛生必須安全。根據學校的有利條件,利用各種形式,通過廣播、媒體、集會、條幕、警示語、宣傳櫥窗等載體,對全體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提高廣大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增強食品安全消費意識。教育學生“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不食路邊攤點和來歷不明的食物;教育學生如何講究飲食衛生,防止疾病的發生和傳染,增強學生的飲食安全意識和衛生知識。同學們在校講飲食安全,在家也要講健康安全,每年的暑假我們都把食品安全資料發給學生,讓他們帶回家,帶向社會,做衛生安全知識的義務宣傳員。
4提高保障水平: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的出發點
學校食堂必須要為師生的飲食著想,而食堂的飲食生活,是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辦好學校食堂,是學校辦學的基本前提,是學校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領導思想解放,管理者的態度明朗,校長總負責,分管校長具體抓食堂管理工作。學校重視職工飲食安全意識的提高,服務態度的改善,服務質量與保障水平的提高,經常性的開展飲食安全教育培訓。重視基礎設施的整改,在校舍條件受限制的情況下,著力抓飲食安全的規范化建設。
學校以創建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學校為契機,成立學校食堂飲食安全管理領導小組,進一步研究部署,深化學校食堂“五常法”管理,使學校食堂管理再上新臺階。配備教師兼職從事食堂管理,聘請兼職營養師共商食堂菜譜,積極開展衛生知識培訓,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和食品安全事件報告制度。嚴格把關,加強食堂安全防范,按照規定要求做好餐用具消毒和食品留樣工作。抓好關鍵環節的基礎事項,加強檢查督促,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消除飲食安全的隱患。通過創建活動運作的實踐表明,食堂的服務比較規范,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師生反映良好,家長比較滿意。這也正是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的出發點,也是我們所孜孜追求的管理目標。
總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規范管理,從嚴把握飲食安全的問題,決不能輕心,要牢牢繃緊飲食安全這根弦。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結合學校食堂的實際,并在市教育局和衛生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對照市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學校驗收細則,認真完善落實,并進行跟蹤追擊,以達到市飲食安全管理規范化學校建設的目標。只有認真、踏實規范地做好服務,才能保質保量、萬無一失,才能辦好學校食堂,才能保障師生的飲食安全和營養健康。
參考文獻
[1]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國食藥監食[2011]395號)[S].
[2] 張濤濤.農村學校食堂管理工作“五要”[J].教書育人,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