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香港游記

      香港游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香港游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香港游記

      香港游記范文第1篇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去了繁華美麗的香港

      香港,地方小,人卻很多,我本以為這個彈丸之地的交通一定會糟得一塌糊涂,但是,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這里的交通好得不得了,我的感觸很深,不得不記錄下來。

      香港的交通工具很多:有舒適寬敞并是我所夢想的雙層巴士;有搖搖晃晃、叮叮當當直響的電車;有歷史悠久、驚險刺激的山頂纜車;有便宜寬敞但很暈的輪渡——天星小輪;有方便快捷又舒適的地鐵;還有……好像把全世界的交通工具都搬到這兒來了。

      這里的交通秩序也盛況空前地好,不需要吹著口哨、戴著小黃帽在馬路邊喊的交通協管員。

      這里的公民素質也出奇好,馬路上,如果是綠燈,那么汽車便會爭分奪秒地開,一輛車駛過,都能感到有風。遇到紅燈便像沒了汽油似的,立馬停下。我還從沒見過闖紅燈的呢!而且香港的馬路還比長沙窄多了,一般只能并排走兩輛車,而我們在香港的幾天卻從來沒碰到交通堵塞。

      香港游記范文第2篇

      受“占中”的影響,一個月以來,香港金融市場出現震蕩,股市大跌,港元受挫;數十家銀行分行暫停服務,不少商戶關門歇業;核心地帶交通癱瘓,市民上班上學受阻。如此混亂的場景讓人很難想象到這曾是美麗的“東方之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香港的混亂局面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但迫使香港人選擇以非理性的角度來表達不滿情緒的,則是回歸以來香港的經濟頹勢。

      浮華背后,凋零的香港經濟

      正如10月26日英國《獨立報》在分析香港問題的根源時寫的那樣,“香港人對時局的不滿源自于他們因香港經濟地位的喪失而產生的失落感。”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回顧當年好日子的香港人無奈地嘆息著。

      遙想1997年,香港曾是大陸經濟的龍頭,是解救大陸脫離計劃經濟體制的希望。

      電視里黃金時段熱播的《射雕英雄傳》;卡帶機里播放著的小虎隊;電影院里放映著的成龍武打片……整個大陸都為香港的到來而瘋狂著。

      而彼時的香港人也信心滿滿地認為回歸后的他們能如摩西般帶領全體中國人走出貧瘠、動亂和痛苦。

      但香港人想錯了,回歸后的他們很快發現,紅寶書、軍大衣、五角星已不能代表1997年之后的大陸了。在這個幾乎每天都發生著財富奇跡的神奇國度,香港人發覺他們很難跟上大陸飛速的變化。今日的香港正如前特首董建華在10月24日的演講中無奈地講道的:在1997年,我們的GDP占大陸的16%;而如今我們的GDP僅占大陸的3%不到。

      的確,對于年平均GDP增長率不到4%的香港來說,大陸超過10%的年均GDP增長正如狼似虎般趕超著港人曾自以為傲的經濟。珠三角的崛起、自貿區的成立,這一切都在打壓著香港的未來發展空間。如今的香港,制造業基礎薄弱、高科技發展滯后、旅游業趨于飽和……

      不僅如此,處在頹勢的香港經濟也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在回歸后的十余年間,香港人逐漸明白,無論怎樣努力工作,他們的工資增長速度也始終追不上樓價的增幅。并且近年來隨著香港貧富懸殊問題的不斷惡化,收入分配不公也成為影響城市發展的癥結。物價上升、開支上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境無法改善。回歸十余年,香港人發現,自己非但沒有成為大陸經濟的領跑者,反而成了大陸水貨客、代孕媽媽、大陸學生的殖民地。

      曾作為世界第經濟體的香港如今為何落魄到如此的地步?失望的香港人無奈地問著這個問題。

      “是因為我們軟弱的特區政府!是因為北京的控制!是因為大陸移民對我們的壓榨!”“占領中環”的瘋狂的人們如是說。

      但縱觀香港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絕沒有這么簡單。

      早在維多利亞時代,香港因其深水良港的獨特優勢為英國停靠軍艦,提供生活必需品以及服務設施。但香港幅員狹小,自然資源貧乏,居民所需食糧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大多依靠外地供應。香港地近廣州,所以是西方商品進入中國市場的中轉站。

      但香港的崛起是依托英帝國在遠東的軍事部署而確立的,盡管香港在十九世紀晚期便出現了近代銀行、金融、轉口貿易等行業,但其作用主要是為了服務中國與西方的貿易貨幣換算。隨著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勞工增多,到二十世紀初,香港已初具大城市面貌。但其繁榮程度與同時期的廣州、上海等地相比則遜色很多。直到二戰前,整個香港都因其獨特的戰略地位而帶有強烈的帝國軍事色彩。

      隨著國內戰爭的爆發,中國關閉了與西方世界交流的通道。此時的香港因其有利的地理優勢,迎來了新的時代。為躲避國內戰亂,大量移民涌入香港。到1950年春,香港人口已達236萬人,這批新移民中的成年人由中國內地來港后,馬上成為有用的勞動力。他們中間一些優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香港工業化的先鋒。在五十到六十年代,大量勞動密集型的工業部門如紡織業、制衣業、搪瓷業、塑膠業、電子工業、金屬制品工業和鐘表業等在香港紛紛建立。

      內戰帶給香港的除了大量勞工還有巨額的財富。據統計,在1946到1950年間,以商品、有價證券、黃金和外幣的形式,從中國內地流入香港的資金不下5億美元。從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東南亞流入香港的資金超過了100億港元。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資金也不斷流入香港。

      經過五六十年代工業化的蓬勃發展,香港已由一個傳統的轉口貿易港轉變成為以工業為基礎,貿易為主導的工業化社會。到60年代末,香港制造業已占本地生產總值的30%,制造業就業人口占全部就業人口的47.7%。

      而在繁榮的制造業創造的財富的指引下,香港金融、地產、旅游等行業也得到持續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從1970年的558億美元猛增至1984年的1800億美元。良好的商業契機和港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創造出一個個諸如李嘉誠等富豪的奇跡故事。

      隨著大陸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內地制造業的興起,八十年代后的大陸的廉價勞動力優勢迅速凸顯,并開始取代香港制造業的龍頭地位。到1984年,制造業的比重已經下降至全港經濟的24.1%,曾引以為傲的香港金融業也因制造業的頹勢和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衰落,到1985年,金融業僅占全港經濟比重的15.7%。所以,回歸后的香港的經濟非但沒有借助大陸市場而進一步提高,反而其經濟優勢被大陸所取代。

      香港的經濟從五十到八十年代如花般地綻放,可如今,它已經凋零了。

      此時香港人無奈地抱怨著:都是因為大陸,我們沒有明天了!

      未來路在何方?

      難道處在經濟困境中的香港就真的沒有出路了嗎?

      其實不然,經過二十多年的轉變,香港已然成為大陸經濟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創香港當年的制造業奇跡已經很難,但若使香港實現更美好的未來,香港人應從傳統的獨立經濟王國的思路中走出來。

      在對香港未來經濟走向的眾多規劃中,融入內地市場是香港最現實的出路。真正能重振香港繁榮局面的是資金、人才、信息的完全自由流通。也只有香港與大陸在經濟上的真正融合,才能使香港恢復往日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物流樞紐的傳統優勢地位。

      從長遠來看,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香港與內地無論在經濟還是在民生上都應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在經濟上,香港企業應該將內地市場作為其主要目標,無論香港傳統的會計、銀行、保險行業,還是新興的零售、飲食、旅游業,香港企業都以內地市場作為其增長的主動力。而另一方面,香港也應為國際企業在內地開拓商機充當門戶的角色,香港的會議展覽、采購行業的發展,均與此息息相關。

      至于民生,很多內地企業通過投資香港,作為“走出去”的首站,香港的電信業、銀行業、保險業、娛樂行業等均有中資涉足,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選擇。而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上升,國民消費力的提高。通過自由行,香港零售、飲食、旅游業也會得到長足發展。

      雖然通過重振香港經濟來化解民怨的思路很可行,但是需要香港人用理性的態度來應對未來的挑戰。這場事件的參與者們應該想清楚,激進的行為只能宣泄一時的憤慨,不能幫助解決問題。要為香港締造更美好的未來,一時的沖動是沒有用的,最終還是要回歸理性對話;從整個香港的福祉角度出發討論問題。

      融合中的轉型經驗

      放眼歷史,從近代到現代,國家統一的例子屢見不鮮。無論是近代的意大利、德國統一,還是幾個月前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當大國融合其民族土地的過程時,因被兼并領土經濟社會發生的變化而造成民怨的例子比比皆是。然則近日發生在香港的種種變局也絕非特例,這應是可以被理解的常態問題。

      舉例來說,在國人的普遍理解中,二十多年前兩德統一可謂是皆大歡喜,不僅被分隔幾十年的同胞得以重新團聚;而且高匯率的西德馬克向東德的涌入大幅度地提高了東德人的生活水平。于是,籠罩在東柏林上空的黑色濃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草地、小莊園、古城堡、新教堂……

      但是,即便是在這看似和諧的東西德《歡樂頌》中,民怨依舊存在著。被統一后的前東德成了第一個加入歐共體市場的“鐵幕”國家。早已經適應了計劃經濟工作方式的東德人在狂歡后發覺他們根本無法適應這突如其來的市場經濟的壓力。產業工人們在如雪花般的訂單中痛苦工作著,也只有他們在疲憊中拭去汗水的那一刻才能回想起昔日他們在國營工廠中度過的那無憂無慮的時光。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一位前東德產業工人嘆息著說。

      這句東德人昨日的嘆息也何嘗不是今日香港人的無奈。雖然社會性質不同,但無論是昨日東德還是今日香港,他們都擺脫了原先的枷鎖,回到了屬于自己的國家。東西兩德僅分隔四十余年,統一后的西德政府傾全國之財富扶持東德經濟,然而在此皆大歡喜的局面,不安定的因素依舊存在。況且香港被英人占據長達150多年,中國內地也在這二十多年中處在轉型期。毫無疑問,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中創造的統一局面,發生了社會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

      出現了問題不要緊,重要的是怎樣去解決它。

      香港游記范文第3篇

      其實,這只能算是中等收費水平。新學年即將開始,香港千所幼兒園中有七成已獲準提高新學年學費,平均增加4.3%,半日制增加20港元到8000港元不等,全日制則從360港元到12000港元不等。最貴的一所幼兒園,全日班學費為13.564萬港元,足以讓一名學生完成3年大學課程。

      幼兒園的花銷實在不小,有家長在博客上曬了曬孩子上高班和低班兩年幼兒園的賬單,接近30萬港元!難怪香港有很多“丁克”一族,聽到把孩子從出生培養到大學畢業需耗資幾百萬港元,便決心把“丁克”進行到底了。

      不過,新學年約有10所半日制幼兒園的全年學費為1.1萬港元或以下,加上政府補貼,小朋友上相關幼兒園可以“零學費”。

      幼兒園寓教于樂

      在香港照顧和教育學前兒童的有幼兒中心和幼兒園兩種。

      幼兒中心接收的是初生至三歲以下的幼兒。幼兒中心包括育嬰園和幼兒園兩類,前者為剛出生至兩歲的幼兒服務;后者為兩歲至三歲的兒童提供服務。幼兒園有全日制及半日制兩種,大部分幼兒園的兒童是全日制托管。幼兒中心需要在勞工及福利局轄下的社會福利署注冊。大部分幼兒中心為政府資助或私人團體開辦。

      幼兒中心的宗旨主要是支持和鞏固家庭,促進3歲以下幼兒的體能、智能、語言、社交及情緒的發展。

      3至6歲的兒童要去的是幼兒園。香港的幼兒園全部是私營機構,分非牟利幼兒園和私立獨立幼兒園兩類,由志愿團體或私人開辦。幼兒園須向教育局注冊,教育局的督學經常視察各幼兒園,并在課程、教學方法和行政方面向校長和教師提供意見。部分幼兒園附沒幼兒中心,即幼兒園暨幼兒中心,可同時招收3歲以下兒童,也由教育局規管。目前許多幼兒園暨幼兒中心由幼兒中心轉型而來。

      香港地少人多,許多幼兒園開在居民樓里,有些只有兩三間教室,沒有竄外活動空間,有些規模則較大,有十多間教室,有室內外活動場地,還有電腦室等專門的活動室。政府要求,幼兒園必須提供一個安全和衛生的學習環境,并有寬敞的空間和充裕的設備,讓兒童進行游戲活動,愉快地學習。

      大部分幼兒園只開半天課程,部分則同時開辦全天課程,都分為高班、低班及幼兒班。幼兒班也可以接收9月1日前滿兩歲八個月的孩子。

      香港的幼兒園及幼兒園暨幼兒中心普遍采用中文作為教學語言,一些國際幼兒園則采用英語教學。政府鼓勵非華語孩子通過入讀以中文為授課語言的本地幼兒園或幼兒園暨幼兒中心,加快他們融入社會及掌握中文。

      很多出名的幼兒園都要面試,面試中了解幼兒是否合適。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包括談話、故事、仿真游戲和參觀等。按照要求,不應要求3至4歲的孩子寫字,不應要求孩子默寫字句或參加測驗考試,應每天都為孩子編排音樂活動及體力游戲,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照顧孩子均衡發展。

      同時,對每個班級教師與孩子的比例,有明確規定,即最低限度達到1:15,不得超額,以確保教學質量。

      學雜費用差千里

      雖說大多數幼兒中心和幼兒園不是以盈利為目的,但不是慈善機構,日常經營費用、教師工資還是要由學生家長負擔,所以學費必不可少。如果想要孩子得到更多的東西,額外的支出也少不了。

      所有幼兒中心的收費,必須經由社會福利署批核。月費多在三四千港元。貴的則需六七千港元。有些暫時不能照顧幼兒的人士要求提供短暫的日間照顧,收費則為全天64港元、半天32港元、每兩小時一節為16港元,另加膳食費6.4港元。延長時間服務每小時收費13港元。

      對幼兒園孩子的家長來說,費用比上幼兒中心復雜得多。按照規定,幼兒園應將教學及營運的必要開支納入學費,如教職員工資、校舍租金管理費、學校設備教具以及經營和維持幼兒園所提供的與教育服務水平有直接關系的支出等。不同的幼兒園,學費也相差甚遠,如前文所述,有的一學年不到1萬港元,有的“貴族幼兒園”則要十多萬港元,適合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

      至于報名費,幼兒園可收取的核準上限為30港元,而注冊費的核準上限為660港元(半日班)、1150港元(全日班)或每月學費的半數(以較低者為準)。學校收取的注冊費會于該校開學首個月的學費內扣除或退回給家長。

      除了報批的收費項目,幼兒園還會有些代辦收費項目,如學習材料、校服、書包等。按規定,如果向學生售賣或提供收費服務,必須與教學活動有直接關系,學校須以書面通知家長有權選擇是否購買或采用學校提供的收費服務,還需詳細列明單項收費及數量,讓家長可選購部分需要的物品或服務。各項目的營利水平不應超越成本價格的15%。

      在不同的幼兒園,代辦收費項目金額差異很大,學習材料費可以低至數十港元,也可高至3000港元,冬季、夏季校服每套售價亦由幾十至八九百港元不等,書包便宜的只要幾十港元,貴的則要一百多港元,這一年的費用就差了數千港元。有的幼兒園則無論校服、書包還是學習材料均不收分文,而是安排家長直接向書商、校服供應商購買。

      茶點費、生日會、畢業旅行、畢業相冊等等雜費如果沒有計入學費,也是不小的開支。如果孩子要上才藝班,如美術、珠心算、手工等,還要另外付費。

      教育局要求幼兒園在教育局網站公開學校資料、學費及代辦收費、辦學特色、教師資歷等情況,方便家長選擇及市場監管。不過,幼兒園的許多雜費并沒有公開,“貴族幼兒園”也沒有亮相其中,但只要教學質量高,家長肯接受,再貴也不愁生源。有些家長不但在幼兒園方面不惜重金,在課外活動上也大撒金錢,每月花上幾千港元也不稀奇。

      萬元學券助家長

      2006年香港政府施政報告提出撥20億港元推出學前教育學券資助幼兒園家長,果然從2007年9月起,香港實行幼兒園學券制,每名幼兒園學生每學年至少可獲1萬港元學費資助,幫眾多家長減輕了負擔。

      按規定,6歲以下在香港幼兒園或幼兒園暨幼兒中心就讀的兒童,不論任何國籍,只要符合申請資格,便可申請學券資助。

      申請學券的兒童必須是香港居民,擁有香港居留權、入境權或不附帶任何逗留條件(逗留期限除外)的有效香港居留許可。

      如果符合資格,便會獲發一張學券計劃資格證明書,憑該證明書,在符合資格參加學券計劃的幼兒園就讀,便可獲得學費資助。

      符合資格參加學券計劃的幼兒園必須是:非牟利幼兒園;提供本地課程;半日制及全日制幼兒園每年學費必須分別低于24000港元及48000港元。有些幼兒園為獲取參加學券計劃的資格,壓低學費,有些則由私立獨立轉為非牟利幼兒園。

      獲得資助的孩子每年可得到的學費資助額逐年提高,2007/08學年為1萬港元,2008/0年為11000港元.2009/10學年為12000港元,2010/11學年為14000港元,2011/12學年為16000港元。

      在學券計劃下,家長需支付的學費為幼兒園獲準收取的學費與學券學費資助額之間的差額,如幼兒園收取的學費高于學費資助額,家長需支付其間的差額;如幼兒園收取的學費低于學費資助額,家長不會獲得差額。

      假設2008/0年,某幼兒園學費是11000港元,入讀該校的兒童家長就不需要支付學費;如果學費是12000港元,家長只需付1000港元;如果學費是10000港元,家長不需支付學費,但也不會得到差額1000港元。

      在學券計劃之前,實施的是幼兒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劃,即低收入的家庭,可申請獲得部分或全部學費減免。

      香港游記范文第4篇

      1、材料:雞1只(約3斤),生抽1碗,可樂200ml,老抽2湯匙,薄荷葉1小撮。

      2、做法:雞開邊,晾干水。把生抽、可樂、老抽放入鍋里,加一碗清水,大火燒開。把雞放入鍋里燜煮,放入薄荷葉。煮的過程中要不時翻面,確保雞的顏色和味道均勻。煮至雞無血水,再小火悶15分鐘。稍涼后,斬件,裝盤。

      3、小訣竅:之前做這道菜,比較常加入姜蔥同煮,但是味道比較濃,加薄荷葉,味道比較清香,而且可以帶出清新的甜味。

      (來源:文章屋網 )

      香港游記范文第5篇

      旅游購物已經成為香港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購物的不斷升級也給香港帶來了豐富的外匯收入,對經濟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提高了香港旅游產業的名氣,同時也增大了旅客的數量。旅游購物的管理機制也為香港旅游購物帶來了非常大的收益,通過管理機制科學、高效、準確的管理方法,使香港旅游購物形成了一條清晰、連貫的購物產業鏈。

      一、香港旅游購物管理機制的特點

      (一)旅游購物的開發機制

      香港作為旅游購物的大都市,旅客量非常大,當游客購物時就需要銷售人員及時準確的抓住游客的消費心理以及消費理念,向其推售出游客滿意的商品。這就是香港旅游購物管理機制的開發機制,有了準確的目標才能逐步擴大旅游產業,提高銷售效益。正是這種規范的、高效的管理理念才成就了旅游購物產業的繁華盛世。

      (二)旅游購物的監管機制

      如此大型的購物都市,各種各樣的商品以及商家,沒有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是不行的,對于商家而言,顧客就是上帝,但是在旅游購物的過程中一定會存在一些矛盾、誤解,這就需要制定出明確的監管機制來維護雙方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以及對商家的經營方式的監管,商家是否盡到自己的職責,達到旅客的購物要求,滿足旅客的購物需要等。

      (三)旅游購物的探究機制

      對于香港旅游購物而言,要想把這個旅游購物的產業鏈做大做強,首先商家一定要了解到最新的時尚資訊,最前沿的產品,最發達的科技,以及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然后根據得到的最新信息,銷售人員要不斷的探究和學習,來提高銷售人員的銷售水平,提高旅游購物的效益。只有做好銷售前的探究工作,才能在第一時間達到商家理想的效益。

      二、香港旅游購物管理機制的啟示

      (一)旅游購物管理機制帶來的效益

      香港旅游購物這條產業鏈的管理機制帶來的效益促使了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高效率、高利益、高質量的滿足了廣大購物者的需求。這就為內地的旅游購物產業敲響了警鐘,內地的旅游購物管理機制如何做到不斷提高商家的銷售業績,不斷提高銷售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監管力度使旅游購物產業更加規范和一體化。這些都是值得內地的旅游購物產業的管理者考慮和提高的,為什么只有香港可以叫做“旅游購物天堂”內地卻不可以,借鑒到香港優秀的管理方法來不斷提高自己,壯大內地的旅游購物產業。

      (二)需要擴大旅游產業鏈

      目前,我國內地的購物產業還不是十分規整和一體,也沒有香港旅游購物產業那樣名聲赫赫,內地的購物產業比較局限,這也是內地旅游購物產業沒有嚴格的管理機制造成的。如今,消費者出門旅游,來到一個旅游景點的時候,看到的商家卻寥寥無幾,根本滿足不了消費者的購物需求,所以,單單是旅游商家是不夠的,要想擴大旅游購物產業,就必須把商家零售產業融入到旅游購物當中來,隨著內地旅游購物產業鏈的不斷擴大,經濟、科技等都會得到提高。打響了內地的銷售產業,即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壯大內地的綜合實力。

      (三)更加深入的理解消費者的心理

      當旅游調研人員反饋回旅游人數時,銷售人員就應該做好銷售前的準備。但是現在反饋回的旅客信息都不是很全面,這時就需要銷售人員去研究出一套有效的銷售方案,首先應該制定出一套針對大多數人的銷售方法,在考慮這種商品什么樣的旅客會喜歡,旅客喜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據旅客家鄉的特點,考慮一下當地人的喜好吃穿,當地人都喜歡在什么樣的購物場所購物,最后研究一下旅客們的興趣愛好,選擇最佳的購物消費地點。銷售人員在整個消費過程中起著連貫的作用,詳細的介紹商品的特點,抓住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在第一時間達成交易,才會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總結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jiz zz在亚洲| 亚洲乱妇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av女电影网| 亚洲春色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国产亚洲成人在线播放va|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中文论理电影|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