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賓語從句練習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 詞匯篇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類的思維活動是借助詞匯進行的,人類的思想交流也是通過由詞構成句子來實現的。沒有詞匯,任何語言都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見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規定,初中畢業生要學會使用30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龐雜的詞匯群,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熟悉,認知,掌握并學會運用這些詞匯。
首先,建立完善的音,形,義結合的體系。英語音標的熟練應用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從音到形的過渡。教師應督促學生自己使用字典,鼓勵學生經常使用字典。通過使用字典,不斷地熟悉詞匯的音和形,反復促成二者的結合。對于比較形象的詞匯,學生一般掌握得比較好,而對于一些不能建立直觀形象的詞匯,學生掌握起來就會遇到困難。教師可以通過廣泛的例句及創設不同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詞匯??梢猿浞掷脤W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來講解動詞,用表演的形式具體化每個單詞,寓教于樂。當然,教師應該及時督促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和背誦,語言的學習沒有捷徑,只有日復一日地刻苦練習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然后,注重聽與說的配合。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運用。所以英語學習更加不是閉門造車之功。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做到聽說自如,教師應從小處著眼,從基礎聽力訓練學生,從初中生一入學開始就規范其英語發音的語音語調,讓學生堅持每天晨讀晨聽的良好學習習慣。一定切記要先聽,再跟讀,最后自己朗讀或者背誦。模仿原聲原音非常重要,這樣可以摒棄不標準的中國式英語發音,為學生在非英語國家積極創設有利的語言環境。可以通過各種模仿原音的比賽或者給原聲電影,動畫片配音等活動來提高學生對正確語音語調的重視,從而促進其學習的進程。
二、 語法篇
語法是搭建初中英語知識體系中的中堅力量,也是學生們為之頭疼的難題之一。梳理清初中語法體系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詞類。此處的詞類不同于上一個環節中我們所講的,上一環節注重的是詞匯的記憶,這一部分我們探討的是詞匯的分類及功用。詞類可以分為名詞,動詞,冠詞,代詞,介詞,形容詞,副詞等等。其中名詞又可從種類,數,格等幾方面講解。
在講解詞類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消化這些知識,下面以名詞的講解為例。
知識點:表示課程名稱的名詞
詞匯:表示星期幾的詞匯:Monday to Sunday
課程名稱詞匯:Chinese English PE math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history computer science art music
教學活動:設計課程表
活動要求:1. 請學生按照下表做課程表一份
2. 詞匯語言訓練:根據自己所做的課程表與同伴進行對話,談論一周的課程;也可以自己講述這份課程表、
對話例:A: How many subjects do you have? What are they?
B: Seven.They are English, Chinese, math, ......
A: Whichsubjects do you like best? Why?
B: I like... because...
陳述例:Hi, everybody. I would like to talk something about my schedule. On Monday I have 6 classes. They are .....
時態。初中階段,學生應掌握八種基本時態,即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每一種時態都有肯定句,否定句,疑問句等各種形式。時態的掌握關鍵在于明晰公式結構及熟悉動詞的各種變化,配合典型例句及相關練習,可以讓學生用學習數學的方法來輕松掌握英語時態的靈活運用。
同時,必要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以現在進行時的教學為例。知識點:現在進行時
詞匯:表示具體動作或活動的詞匯
教學活動:你做我猜
活動要求: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總結表示具體動作或活動的詞匯,記錄下來,注意分類記錄。
2. 提交詞匯單,由記錄員統一整理如下
3. 教師收集所有的信息放入一個盒子,點某名同學抽取,然后按照上面的信息表演出來,請其他同學猜,然后做出完成句子。猜對的同學可為其學習小組賺得積分。
句型。在句型中包括各種從句及倒裝句。這兩種是比較復雜的句型,許多學生都容易混淆。掌握句型的關鍵是要明確英語中的基本句型的構成。也就是要搞清楚5種基本句型。
1. 主語+不及物動詞It doesn’t matter.
2. 主語+系動詞+主語補足語She felt upset.
3. 主語+及物動詞+賓語 We are learning English.
4. 主語+及物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He gave me a book.
5. 主語+及物動詞+賓語+賓語補足語He made his little brother crying.
復雜句型是在這些基本句型的基礎上進行變化的。以主語從句為例。
在復合句中做主語的從句叫做主語從句,它的位置與陳述句基本結構中的主語相同。引導主語從句的關聯詞有:連詞:that, whether;連接代詞:who, whom, whose, what, which;連接副詞:when, where, why, how;
特殊動詞。這里的特殊動詞是指情態動詞及非謂語動詞。這兩種動詞不同于一般動詞,用法較為復雜,所以在初中英語語法知識體系中應被單獨提出講解。其中情態動詞比較容易混亂,由于詞義相近,學生難于區分,常會造成使用上的混淆。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建議多采用練習出真知的方法,也就是多做選擇判斷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各個情態動詞的使用規律。從而幫助學生總結情態動詞的幾個易混點,重點提煉,各個擊破。例如may be 與maybe的區別。
maybe may為情態動詞,be為動詞原形 句中,作謂語
maybe 副詞,大概、也許,相當于perhaps 句首,作狀語
例如:He may be wrong, but I’m not sure.也許他錯了,但我也不確定。
虛擬語氣。
初中時期學習的虛擬語氣是基礎版,學好基礎版才能在高中階段更好地進一步學習這個語法知識。
虛擬語氣是一種動詞形式,表示說話人的一種愿望,假設,懷疑,猜測, 建議等含義,虛擬語氣所表示的含義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虛擬語氣的用法如下:
(1) 表示祝愿,命令。 May you be happy./
You go out! 你出去!
(2) 虛擬語氣用在賓語從句中。動詞 wish, suggest, order, insist, propose,等詞后面的賓語從句表示的是一種虛擬語氣, 賓語從句中的動詞動作表示的只是一種愿望,要求。 I wish she would be on my side. 我希望她能站在我一邊。
(3) 虛擬語氣最多地用在表示條件的狀語從句和表示結果的主句中。在表示與事實相反的虛擬語氣時,動詞有三種時態形式,即現在,過去和將來
英語學習習慣培養篇
三、 英語學習習慣培養篇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教會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教學他們學習的方法更加有用。教師應該著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心智正處于逐漸成熟的階段,在這一時期教師更應該注意多引導多指點。
1. 督促學生平時多朗讀多背誦,擴大詞匯面,提高語感。教師應該摒棄死記硬背的方法,而是選取由表及里的理解記憶方法,透過理解的層面,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英語語言的內涵和文章的氣勢,領會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
2. 重視語音語調的糾正,鼓勵學生多聽多看純正英語素材,如電影,錄音等。
3. 規范化教師范讀。教師自身的范讀也很重要,我們應該以一種語言標準范讀,不可以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混讀,造成學生的朗讀誤區。
【關鍵詞】初中英語 糾錯技巧 糾錯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由于語間干擾、跨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學生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只有采取有效的糾錯技巧,才能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們英語學習中出現的語言錯誤現象,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一、教師要善于預測錯誤,培養學生的糾錯能力
在教學新知識之前,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以及以往的教學反饋,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對比和分析,培養學生的糾錯能力,爭取將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漢語對英語的干擾,防止學生將漢語的語法、語序、詞匯混淆在一起,從而導致錯誤的產生。例如,英文中的名詞有可數與不可數之分,很多單詞從漢語角度來看是可數的,但是在英語中卻是不可數的。例如,news、information、bread、advice、soap、water等,如果想要表達“一件”“一個”“一條”等意思時,一定要在名詞之前加上“a piece of”等類型的量詞。例如,a piece of news、a piece of soap,等等。又如,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三種句型對于初中生來說也比較容易混淆,為此,教師要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問題,預測學生可能在這一方面出現的錯誤,并告訴學生正確的區分方法,盡量減少錯誤的產生。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善于預測錯誤,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糾錯能力,提高糾錯教學的效果。
二、認真分析代表性錯誤,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課堂練習我們發現,學生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學習實際,認真分析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并依次排序、分析主次,幫助學生及時解決。由于受到漢語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影響,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防止學生將漢語語言中的語法現象與英語語法相混淆,如果產生混淆,那么學生就會因為無法擺脫漢語言思維習慣而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產生錯誤。同時,教師要設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以點帶面,引導學生自主糾錯,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例如,在運用“There be…”句型時,我們發現經常會有學生將其寫成“There have…”等錯句。如果有必要立刻糾正某個錯誤,教師可稍做停頓,學生如能自行改正錯誤,就不必再作解釋。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糾錯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找出錯誤根源,并明白應該怎樣改正,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根據學生出現的錯誤,有針對性地選擇練習題
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教師指導和引導下,通過自主感知、實踐體驗、合作參與等多樣化學習方式,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出錯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練習題,幫助學生完成自我糾錯,以達到防止學生再次犯錯的目的。
1.重視基礎知識練習
教師要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練習,經常組織學生針對簡單易錯的題目進行練習,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來掌握基本的語法規則和用法。我們知道,修飾不定代詞的形容詞定語應后置到不定代詞的后面。例如,He told us something interesting.可以有很多學生不習慣這樣的語序,為此,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反復訓練,讓學生熟悉這一語法知識,并熟練掌握這一語法知識的具體用法。比如,重要的事情(something important);沒什么嚴重(nothing serious);其他的人(someone else)等詞組。
2.重視干擾性錯誤的練習
英語和漢語在表達同一意思時,采用的方式往往有所不同,所以很多學生容易將漢語的語用習慣套用在英語上,導致出現“中國式英語”的錯誤,為此,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干擾性錯誤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分析、歸納等方式進行練習,從而糾正干擾性錯誤。例如,大雨(heavy rain),有的學生就會說成“big rain”;桌子上有很多蘋果(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table.),有的學生就會說成“There have many apples on the table.”
3.重視拓展性練習
作為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教材重點和難點進行拓展性練習,以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例如,在學習“not only…but also…”時,如果連接兩個名詞或代詞做主語時,其謂語動詞的單復數必須與but also后面的名詞或代詞保持一致。如Not only the students but also the teacher was against the plan.在教學完這一知識后,還可以針對“neither…nor…”“either…or…”“not only…but also…”等句型進行拓展性練習。
四、整理建立錯題庫,充分利用錯題資源
作為老師,我們要養成善于積累的習慣,特別是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出現的一些錯誤,充分利用學生的錯題資源,對于英語教學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這項工作的難度較大,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精心編制試題,并做到合理與適度,引導學生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將自己平時的錯誤記錄下來,并隨身攜帶,隨時翻閱和查閱,以警示學生以后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這樣才能更地好提高糾錯針對性和效果。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有效的糾錯是保證學生掌握好英語的重要保障。面對英語課堂頻繁發生的錯誤,教師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責備學生。作為英語老師,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出錯的實際情況,靈活采用不同的糾錯技巧,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曉敏.中學生英語錯誤類型分析及對策 [J]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02).
[2] 董靜.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糾錯藝術 [J] .學生之友,2010,(11).
[3] 謝秀蘭.試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糾錯策略 [J] .中學英語之友,2011,(07).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觀念;導入環節;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然而,如何才能充分發揮英語課堂的價值呢?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既掌握技能又能獲得能力的培養呢?
一、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教師在應試教育中保留下來的一些思想已經不能很好地為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所服務了。所以,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變:(1)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將應試教育思想轉變到素質教育上來;(2)課堂地位:要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和指導者。(3)教學方法:轉變以往“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要將以生為本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入課堂等??傊處熞霕嫿ǜ咝У某踔杏⒄Z課堂,樹立新的教學觀念是最關鍵的。
二、精心設計導入環節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見,導入環節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精心設計導入環節,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好第一槍。
例如,在教學“Bicycle riding is good exercise.”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做好導入工作,在導入環節,我選擇了問題導入的方式,首先,我問了學生一個這樣的問題: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引導學生自由回答,有的說by bus,有的說by bike,有的說on foot...接著,我又引導學生思考:Why do you go to school by/on...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進入本節課的學習中。這樣的導入環節,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快地將精力集中到課堂中。
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是高效課堂實現的中心環節,而教學方法的選擇又是實現有效教學過程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展現英語教學的價值,進而為學生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以先學后教模式為例進行簡單介紹。
例如,在教學I’m not sure whether I can cook it well.時,我選擇的是先學后教模式,首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后,讓小組開始自主學習本節課的重點詞匯,如,pot,cooker,oil,pork,fry,cut up等等,接著,自主學習whether/if引導的賓語從句及表示順序的副詞的用法(cereful+lycarefully等);大概在20分鐘的自主學習結束后,我針對本節課的相關知識設計一些練習題,如:I don’t know___or not the film is suitable for children. A if B whether C which.目的是為了從整體上把握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我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以確保本節課的高效進行。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做好各個環節的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基本理念,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 初中英語復習 復習方法 高效方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必須時?;氐剿鶎W會的東西上去加以復習,牢固地記住某些已學會的東西,這比學某些新的東西而忘掉以前所學的東西更為重要?!敝锌汲煽儾粌H取決于學生平時的刻苦學習,而且取決于考前的復習。教師希望最后的復習能為中考“錦上添花”,學生渴盼通過復習獲得優異的成績,因此積極嘗試探索事半功倍高效的復習方法是所有初三師生的共同愿望。
一、研究考綱,分析歷年來的中考試題,分析學生。
(一)必須熟悉、探討、研究《考綱》,認真分析研究近幾年的重慶中考試題,總結出中考題型、考點及分值,從而掌握中考動向。
(二)必須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學習自覺主動的優秀學生學法指導和及時的心理疏導減壓;對學習認真但成績總是不太理想的中等生給予及時耐心勸導,幫他們分析自己的特點給自己定位,制定合適的目標,并鼓勵他們勇往直前;對學習無興趣想學也學不懂且常違紀的差生,應始終保持親近的心態與他們接觸,多利用拍肩效應,與他們一起參加課外的一些活動,讓他們愿意靠近老師,聽老師的勸導,從而達到意外的收獲。采取上述方法,使優等生更優,中等生不懈努力,后進生盡可能少違紀并盡力學到一些基礎知識。
二、制定適合學生的復習思路、計劃與策略。
復習思路:以語言知識為基礎,注重語言實際運用;以閱讀理解為重點,強化學生語篇意識;以實踐為主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復習計劃分三個階段:系統復習階段、專題復習階段和綜合復習階段。
(一)系統復習階段即回歸課本,夯實基礎,溫故知新,使基礎知識得到強化從而構成知識體系。
這一階段對學生而言特別重要,因中考題中有100多分屬于基礎題。本階段復習內容多,短時間內必須對所學的所有基礎知識特別是重難點進行梳理鞏固,需要老師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對比總結,使學生復習輕松,效果明顯。
基礎知識的復習從語音(聽力、口語)、詞匯、句子、語法進行復習。我將初中英語分冊分考點把單詞、短語、重點句子、語法進行歸納印發給學生(七年級上UNIT1-2、七年級上Unit3-4、七年級下Unit5-6、七年級下Unit7-8、八年級上Unit1-2、八年級上Unit3-4、八年級下Unit5-6、八年級下Unit7-8、九年級Unit1-2、九年級Unit3-4、九年級Unit5-6)。每一考點5課時,第1、2課時熟悉考點所涉及的內容,并進行檢查(用問答、聽寫等方式);第3、4節課把本考點涉及的中考考點重點講解,并做相應練習,盡量做到精講精練,對每次的習題,一定全批全改,并做好適當的評析;第5節課對考點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檢測。
口語與聽力訓練貫穿整個第一階段復習過程中,二者不可分割??谡Z訓練過程也是聽力訓練過程。復習過程中也有必要進行適量的聽力強化練習,不能只注意對語言的歸納總結而忽視聽力的訓練。聽力以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為基礎,考、測語言知識運用能力,而口語則考測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境遷移能力。
(二)專題復習階段,即查漏補缺,突出重點,注重能力培養,這一階段的復習直接關系到對考點的把握。
這一階段的復習以《重慶市中考試題分析與復習指導》為主,針對中考題型進行專項練習,學會解題法和注意事項,對已掌握的基礎知識熟練運用。專項訓練中,要特別重視精講和精練。講知識結構系統、講規律、講思路、講技巧、講方法。由“點”到“面”,大幅度進行串聯,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識有機聯系起來,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體系和內在聯系,從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在吃透并牢記《重慶市試題分析與復習指導》中的知識點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實用性的練習題加以鞏固,熟知各種考題題型考點及解題技巧策略。
1.聽力口語。根據《新課標準》五個方面的目標,通過考察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衡量學生在英語方面的聽說技能,考查學生靈活運用語音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的能力及信息的加工和處理能力。因此要引導學生心態平和、情緒穩定,集中精力及時迅速地預讀題目、獲取信息,預測可能涉及的內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并注意語音語調、意群停頓等,準確完成聽和說,教會學生邊聽邊做筆記,指導學生聽清主題句,把握中心思想,對于提高正確率大有幫助。關于短文和口語作文的測試,要求考生掌握所考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及用以說明其大意的事實和細節。
2.單項選擇。此類題覆蓋面廣,重點考查學生對語意靈活運用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考察基本的語法規則、常見用語、習慣用語、詞語辨析等。常考名詞單復數變化、不可數名詞量的表達和名詞所有格的幾種常用結構與意義;考察冠詞的基本用法;考代詞的主賓格、兩種物主代詞的區別及用法、反身代詞的構成及用法、指示代詞的用法不定代詞的用法、關系代詞和疑問代詞的正確使用;介詞功能及用法及易混淆介詞辨析;連詞功能及用法;形容詞和副詞的基本詞義、它們的比較等級的構成用法及基本句法功能;動詞幾種基本時態的意義和用法、動詞的被動語態、動詞的非謂語形式、常見動詞短語及易混淆動詞的用法;基數詞和序數詞的用法;掌握簡單句的五種基本句型、therebe句型和so/neither倒裝句結構;掌握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的構成及變化規則;掌握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及從句的結構與用法;并列連詞和并列句的基本用法;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轉換;主謂一致的原則及用法。做這類題常用直接法、排除法、前后照應法、比較法、交際法等。
3.完形填空。此類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法知識以及綜合運用英語知識的水平及實踐能力。涉及語法結構所要求的功能詞、語法變化的普通詞、固定搭配短語和詞組中的特定詞、易混淆的同義詞及近義詞、根據上下文意思及結構必填的確定詞。完成這樣的題須通讀全文領悟大意重、視首句信息、運用固定搭配及固定句式、運用詞語辨析,選擇判斷全面考慮定選項,最后一定要復讀全文檢驗答案。總之,做題時應注意:研讀首尾抓主題;上下聯系尋信息;左顧右盼找搭配;思前想后覓邏輯;語境分析辨詞義;回讀檢查補漏遺。
4.閱讀的部分。(1)閱讀理解。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對書面語言的理解能力特別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題材多樣(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習慣、史地等),體裁豐富(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廣告、通知、表格等),問題設置為4種類型:直接性題目、理解性題目、推理性題目、概括性題目。我們應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重視細節、準確立體理解全文,對文章做出歸納概括評價推理后再確定答案。(2)任務閱讀。為了體現新課標的內容,新增加了任務閱讀題型。它介于閱讀與寫作之間,不同于閱讀理解的選擇和書寫自己的觀點,主要檢測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是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考查。題型包括翻譯句子、改寫句子、填表格、回答問題等。使學生根據文章的信息抓住關鍵詞、準確理解文義并注意書寫規范、拼寫無誤、語法正確等。
5.寫的部分。寫的部分包含完成句子、口語運用、短文填空和書面表達四部分。
(1)完成句子是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句型的能力。包括句型轉換(變否定句或同義句,對畫線部分提問,反義疑問等)完成譯句。培養學生做此類題時要細心,注意主謂、詞性、數的一致等。(2)口語應用以書面形式考察交際能力,常以選擇句子補全對話形式出現,教育學生必須縱觀全文,全面考慮決后定答案。(3)短文填空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單詞的拼寫能力以及詞形變化與語法知識運用和詞組辨別能力,以及在情境中的真實運用能力等。此類題以語篇形式出現,測試以實詞為主。這是繼完形填空、閱讀題之后的一道考查學生在語篇中理解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的題型。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猜測空格所缺詞的信息填詞,要注意詞形變化,完成后復核校對,確保單詞拼寫、時態、語態、慣用及詞語的正確使用。(4)書面表達主要考查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綜合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以及學生英文書寫的規范與美觀等。題型有日記、書信、通知、便條、賀卡、記敘文、說明文等。許多試題將記敘、議論、說明融為一體,常以提供的材料為基礎,形成復合型寫作。這種測試既有控制性又有開放性,為考生展示寫作能力提供了發揮的空間。因此,學生需注意選準確詞語和好的句型,盡量變換句式,長短句交錯使用,且恰當地穿插過渡性詞語。寫作時盡量注意到幾點:書寫規范、卷面整潔;行文緊湊、過渡自然;要點完整、表達清楚;語法正確、時態準確;用詞無誤、控制得當。寫作時按以下步驟:審題――審主題審時態;選詞――選合適的詞與短語;選連詞――連詞成句連句成文;檢查寫的句子有沒有錯;最后復查和潤色。
(三)綜合復習階段即適應訓練,指導考試,目的是傳授考試技巧,全面提高考試適應能力。
本階段側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同時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綜合練習和模擬測試,知識考查和能力考查并重,從而使復習形成良性循環:知識――能力――知識。因為有了前兩階段的復習,學生對知識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要求老師全力投入到綜合性的復習中去。要用好教研室提供的幾套模擬試卷,對學生進行適應性的操練,提高學生的答題速度。在后階段對考生進行心理培訓和調節,指出答題時應注意的細節,加強對學生答題規范性的指導和訓練。例如,答題卡填涂怎樣做到既快又不出差錯而又規范;作文卷面的清晰和整潔,給閱卷老師第一好感,等等。
總之,通過上述三個階段的復習,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得到反復和強化的練習,由淺入深,既有點的知識,又有面的綜合,使知識系統化,使他們的解題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心理上得到相應調節,確保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迎接中考。
參考文獻:
二、 要革除上面所列舉的幾種低效復習教學的弊端,我們必須確立以下幾個教學觀念。
1.目標觀念 復習目標是復習活動所要達到的標準,是復習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確定復習目標,其意義在于使復習工作明確方向,避免出現脫軌和失誤,有利于克服師生復習教學的盲目性,增強自覺性。因而,目標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這種教學以確定目標為先導,以達成目標為終結,整個教學過程都緊扣目標,目標達成度的高低就是復習效率的高低。
2.能力觀念素質教育的核心因素是培養能力。所謂“能力”,指的是運用已有的知識,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科學的認知活動,解決實際問題。從最近幾年的語文試卷命題分析,無論是高考試題,還是各類中考試題,都注重于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考查,記憶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的分值比重越來越小,課本內的知識逐步向課外材料延伸。這一命題思路,引導我們在教學中,包括復習教學,要把能力訓練和培養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只有培養學生具備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能力”(即信息的接收、處理、加工改造的能力),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境界。
3.實踐觀念語文知識和能力,教師講得再深再透再有水平,也只能使學生達到“懂”的水平。而要使學生具備以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為標志的能力,必須有賴于實踐。因此,復習教學必須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實踐活動為主。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定向(給復習目標、復習任務)、釋疑、講評。把教師的“講”壓縮到最“精”的程度,學生才有可能在充分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能力。有效的復習教學模式,必須是一種師與生、教材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信息傳遞的結構,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以充分地體現,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才會扎實有效。
4.反饋觀念反饋原理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原理。認知活動的發生、發展,一開始就同信息反饋連在一起。課堂上的師生活動實際上是教與學雙方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信息獲取、處理、輸出的流動過程。有了教師發出的信息,才有學生讀書、思考、復習等學習活動,并把信息處理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對反饋信息加以處理,及時調整教學,再生復習信息,傳遞給學生,以實現教學目標。復習教學中獲取反饋信息,一般有三個時機:一是提示和分解目標時的反饋;二是學生訓練時的反饋(教師巡視收集);三是講評練習題時的反饋。復習教學中重視信息反饋,可使學生強化正確知識,糾正錯誤認識,調整思維方式,改進復習方法。
三、教學觀念制約教學實踐,要使復習教學走上高效率的軌道,必須以上述的教學觀念為指導,努力改善復習教學的實踐。對某些識記性的而又分布面廣的知識,可“編制簡明實用的圖表”,使知識集中化、條理化。如“識記課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這一知識點,可按“姓名”、“國籍”、“時代”、“主要作品”等項目分類編表格,填寫復習;又如“識記課本中有注音的部分生字的讀音”這一知識點,可將這些生字的讀音按其音節分類編制表格。這種歸類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復習,能使我們對知識的“瞬間記憶”上升為比較牢固的“長效記憶”,而且,將原本分散的知識集中在一張表格上,便于后續的再復習。對某些理解、分析性的知識,可根據有關知識的不同特點,采用“比較法”進行復習和訓練。某些知識與知識之間,由于差別細微,往往容易混淆。這就需要對它們作細致的異同比較。如“近義詞選用”,可將備選的幾個近義詞,從詞性、詞義、詞的適用范圍、詞的感彩及搭配等方面加以比較,從中選出最恰當的詞。又如分析句子成分,賓語和補語兩種成分一般都出現在謂語之后,因此,常常容易“張冠李戴”。如果從句子的結構和詞性上作一番細細的比較,就不難掌握它們的不同特點,將知識轉化為能力。